蒋介石临终遗言,道出自己软禁张学良的原因,宋美龄听后潸然泪下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挟蒋抗日,力促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在中共党史中,“双十二”事件的意义对挽救民族危亡而言至关重要。

然而,作为这场事件的主要当事人,张学良与杨虎城,皆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一个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自由,而另外一个,则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那么,蒋介石到底为什么软禁张学良?直到他临终的时候,留下遗言,宋美龄才算明白,随着潸然泪下。

但宋美龄的眼泪,不过是逢场作戏的假把式罢了,毕竟,这位女士搜刮敛财之时,可没有半分心慈手软之意。

囚禁半生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迫于局势,只得同意与中共和谈,这也直接促进了之后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然而,随后不久,蒋介石便违反和谈时的约定,将张学良软禁,杨虎城放逐,尽管中共多次致电表示愤慨,但蒋介石依旧我行我素。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达成和解,张学良亲自将送蒋介石送回南京,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二人刚下飞机之后,张学良便被软禁于宋子文的公馆等待审判。

六天后,由蒋介石一手策划的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审判张学良,美其名为“以正纲纪”。

这场审判的结果可想而知,法庭上,辛亥元老李烈钧任审判长,鹿钟麟、朱培德为审判官,仅花费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对张学良的审判。

此后便是张学良长达半生的监禁生涯。

1938年11月,张杨二人皆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这里条件恶劣,一直是国民党用来关押要犯所在,由此也不难看出,当时的蒋介石对这二人也算是恨之入骨。

在随后的数年时光中,张学良被辗转关押多地,1941年5月被转囚贵阳市麒麟洞。

因为麒麟洞的位置和市区距离很近,所以当时麒麟洞附近的很多当地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那里,而中共因为多次就张学良与杨虎城被囚事件与蒋介石商讨无效,在得知张学良的被囚所在地之后,曾多次派人前往营救,但因为看守太严,最终无果。

或许正因如此,1942年2月,蒋介石再次将张学良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接着又换了几处地方,但看守始终非常严格。

直到,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二人畅谈良久。

无人知其所谈内容,不过也可以料想,蒋介石对于张学良的感情是又爱又恨,毕竟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与蒋家关系密切,一直被蒋介石视为心腹,一场西安事变,不仅让蒋介石颜面尽失,更让他感受到了被信任之人的背叛。

这次谈话发生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白公馆。

直到1946年10月,张学良被秘密送到台湾,此时国共两党的争斗已经出现了反转,蒋介石依旧将台湾视为自己的一条后路。

也许是出于过往的情谊,又或者是为了国民党内部曾隶属于东北军的那部分军队力量,张学良虽然依旧没能逃脱被囚禁的命运,但是却留下了一线生机。

相较他而言,杨虎城就显得悲惨得多,不仅自身无法保全,就连妻子孩子都未能逃脱。

1949年解放前夕,蒋介石自知大势已去,无奈登上前往台湾的轮船,此时,张学良已经被囚禁在台湾将近三年。

渴求自由

尽管张学良的自由受到限制,但是他对外界的情况并非全然无知,他虽身陷囹圄,却一直想方设法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

1945年抗战胜利,当年军事法庭上所判决的十年刑期也眼见期满,然而他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即将获得自由的喜悦。

或许,那个时候的张学良已经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自己的囚禁生涯并不会如期结束。

可是,即使心有犹疑,但是谁又能拒绝自由的空气呢?

一直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的赵四小姐看出了他的心思,便鼓励他说:“汉卿,你该给委员长写封信,提醒他一下,现在是释放你的时候了。要不这样,我们给委员长送件礼物去,他一定会明白你的用意的。”

十年的监禁生涯,早已经让张学良明白了太多,赵四小姐的话虽然成功率不高,但毕竟也是一条法子,于是思索再三之后,他将自己身上仅剩的一把心爱的手枪还有一块金表拿出来反复摩挲。

最后,他将那块金表拿了出来,交给了看守他的人,希望能够将其呈交蒋介石,唤起二人曾经的情谊。

不过,他显然高估了蒋介石的心胸,他的金表换来的是一本泛黄的1936年的旧日历以及一双绣花鞋。

十年刑期已过,但是在蒋介石心里,他却一直没有忘记1936年的“耻辱”,毫无疑问,张学良失败了。

根据记载,1956年至1958年期间,张学良曾经四次写信给蒋介石,信中言辞切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希望蒋介石能够还自己一个自由之身。

然而,即使张学良多次托人求情,想方设法地表达自己再也无心参与政事,蒋介石却依然不愿放他自由。

就在张学良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要如此之际,蒋介石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了。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75年,彼时的蒋介石重病缠身,已是弥留之际,而张学良虽也年事已高,但身体情况要好得多,因此这又重新给了他一点希望。

不过,此时在国民党的内部,对于是否能够释放张学良也有着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张学良虽已被囚多年,但是依然不能确保他重获自由后会对国民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所以他们并不支持释放张学良。

而另一部分人则考虑到当年与张学良的同袍之谊,再加之认为他已经被囚禁了多年,是时候给他一个自由了,毕竟当时的张学良已经年迈,就算想做一些什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然而,不管国民党内部有何声音,躺在病床上的蒋介石却从始至终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能释放张学良。

临终遗言

病榻之上的蒋介石虽然被病痛缠身,但是他对张学良的忌惮却丝毫不受影响,为了不让自己过世之后张学良得以被释放,他特地叫来儿子蒋经国,嘱咐他“不能放虎”,因为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因为在蒋介石心中,张学良虽然被囚多年,但是凭借他在东北军的威望,倘若他有二心,一旦重获自由之后,势必会在国民党内部掀起一阵风雨,而这恰恰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蒋经国虽未能完全理解父亲为何会对张学良有如此深的忌惮,但是面对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他还是点头应承。

只是,听见蒋介石这番遗言的不仅有儿子蒋经国,宋美龄也在一旁,听完蒋介石所说的那四个字之后,一旁的宋美龄忍不住潸然泪下。

事实上,宋美龄与张学良一直关系密切,张学良被囚台湾多年,二人也一直未断了联系,期间,宋美龄也一直在蒋介石身边为张学良说情,只是蒋介石始终没有松口。

蒋介石病重以后,宋美龄本以为他临终之前能够念及三人曾经的情谊,愿意给张学良一个自由,却没想到,自己还未想出一个合适的理由说情,就听到了这斩钉截铁的四个字。

彼时彼刻,宋美龄心中也明白,自己允诺张学良的恐怕实现不了了。

当然,蒋介石之所以对张学良如此忌惮,并且始终不愿意还他自由,其中固然有害怕他重获自由后会利用自己早年在军队中的威望做出对国民党不利的事情,更重要的或许还是一直记恨其当初将自己软禁,逼迫自己不得不同意与共产党合作的事情。

越是手握大权的人,越容不得身边人的背叛,固然从大局来看,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驱除侵略者,但是从蒋介石身上来看,这无疑是一种不忠。

而他之所以没有像对杨虎城一样对待张学良,归根究底还是考虑到张学良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当然,或许也有一部分是考虑到二人曾经的情谊。

只是,无论为何,在蒋介石看来,不杀张学良,只是将他软禁已经是他的底线了,至于释放他还他一个自由,从来不是他考虑的事情。

1975年4月5日晚,蒋介石心脏病再次发作,抢救无效后离世。

重获自由

蒋介石离世之后,蒋经国遵从父亲临终前的遗愿,并未释放张学良,只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又给了他其他一些方面的优待。

尽管在此期间,张学良也一直托昔日旧友为其说情,希望蒋经国能够释放他让他去美国治病,但是却始终没能得到回复。

就在张学良以为自己的一生也许再也等不到重获自由的那一天,却没想到,十多年后,蒋经国不幸病逝。

而彼时的台湾,已经不再是当初蒋介石在世时的一言堂,国民党内势力复杂,蒋经国经营数年,最终也未能像父亲一样,镇压住底下蠢蠢欲动的人,最终也只能饮恨酒泉。

曾经煊赫一时的蒋氏家族最终也不得不面临盛极而衰的势态,只是,这对他们而言或许是一场灾难,但是对渴求自由渴求了半生的张学良来说,却是一线生机。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随后李登辉开始登上台湾的政治舞台。

1990年,张学良通过各个方面的打点终于实现了自己将近半生的目标,同年3月,张学良全面恢复人身自由。

重获自由的张学良第一时间想要做的当然是回归故土,但是他也明白,彼时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还未缓和,自己想要回大陆探亲也会引起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权衡再三之后,张学良还是改变了原先的计划,决定还是携家人到美国探访,对外他给出的理由是前往美国治病。

1993年4月,张学良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

同年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

直到1995年,他与妻子选择侨居美国夏威夷,并决定在那里长居,直到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根据报道,在美国定居期间,张学良一直想要回国探亲,但是一直到他离世也未能成行。

西安事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张学良囚禁半生,却始终不悔,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爱国将领。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8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