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整体应该呈现正电

太阳整体应该呈现正电

太阳整体应该呈现正电

悬空于太空的太阳表面温度六千摄氏度,每秒钟发射相当于400万吨质量的电磁波辐射,还有大量的各种粒子,其中主要是带电粒子,比如,质子电子

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一千六百多倍,这些带电粒子,在太阳内部或表面或太阳的大气层中,相互碰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动态平衡局面。结果是电子的平均运动速度是质子的很多倍,按照碰撞平衡,电子平均运动速度应该是质子的四十倍。

太阳表面会有大量粒子逃逸出太阳,数量很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风。构成太阳风的粒子主要是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来到地球附近,会击穿太空的卫星,甚至损害这些卫星。高能带电粒子在南北两极附近会与地球磁场产生反应,产生极光现象。

我们知道,运动速度越快的粒子,越容易逃逸出太阳。结果是,逃逸出太阳的电子会远多于逃逸出太阳的质子。也就是逃逸出太阳的负电粒子数量远大于正电粒子数量,长期也是如此。这会导致太阳电量不呈现中性,会整体表现为带正电。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太阳带正电。

太阳整体带正电,随着时间的积累,整体携带的正电会越来越多,但也会趋向平衡或极限。太阳如果呈现正电,会吸引电子,逃逸出太阳的电子会受到太阳携带正电的吸引力,这会遏制电子逃逸出太阳。也就是潜在逃逸出太阳的电子除了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之外,还会受到来自太阳的电磁力的束缚。总体带正电的太阳会对质子产生排斥力,帮助质子逃逸出太阳。也就是逃逸出太阳的质子都会受到太阳的正电排斥力。

结果是,太阳整体带正电的局面,遏制了电子逃逸太阳,促进了质子逃逸太阳。最终,太阳正电达到一定携带水平后,会实现新的平衡,即逃逸出太阳的电子与质子数量会趋向等量。现在太阳已经诞生近五十亿年了,光照也很平稳,整体电量应该早已经处于平衡状态了。也就是说,所带正电处于稳定状态,既不明显增多,也不明显减少。

既然太阳应该带正电,每年可以捕获大量太阳带电粒子的地球,应该会整体带负电。至少在地球形成的初期整体带负电,即在太阳形成初期,逃逸出太阳的带电粒子不均衡的时候。现在逃逸出太阳的带电粒子应该是电量平衡的,地球得到的带电粒子是均衡的。但应该是之前得到了较多的负电粒子,地球整体呈现负电。

考虑到电子运动速度快,如果现在逃逸太阳的电量是平衡的,意味着地球捕获的电子数量会小于质子数量。当然,这个差异还是很小的。不过,时间长的话,也许真的会完全中和地球前期的负电。如果地球整体带负电,这个现象本身也会导致地球更容易捕获正电粒子,排斥负电粒子,从而达到某种电量平衡。不说了,地球带什么电,无所谓的,就是带电,也是比较弱的。

太阳整体带正电这样的结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太阳带正电,电量还不会太小,会影响地球的。比如,太阳的正电场会导致地球面对太阳的一面,即白天的一面(昼半球),总体呈现负电,即夜半球,背对太阳的一面整体呈现正电。这类似于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太阳直射点附近及其对应的地球另一面受到的太阳电场力的影响最大。高纬度地区受到太阳的电场力的影响较小,低纬度地区受到太阳的电场力影响较大。

受到太阳带正电的影响,对地球的电场影响,可以解释雷电现象。之前我们理解的雷电现象原理可能是错误的。空气运动而相互摩擦,会导致空气分子的电子得失,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不会形成大量的带正电的空气集聚在一起,也不会形成大量带负电的空气集聚在一起,这种概率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不会产生大规模的雷电现象。

但是,一旦考虑到太阳整体带负电,雷电现象就好解决了。白天的空气整体会呈现负电,晚上的空气整体会趋向于正电。夏季白天的空气会携带更多的负电,夏季晚上的空气会带更多的正电。遇到雨天,空气潮湿,空气容易被高压击穿,从而产生雷电现象。夏季气温高,空气含有的水分多,且受到太阳电场影响大而带电多,这就是夏季雷电多的原因。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7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