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毛主席告别延安,为什么此后几十年,再未踏上延安土地?

1947年,蒋介石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延安,毛主席和群众不得不离开这片生活了13年的土地。临走前,毛主席鼓励大家:

我们要用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

事实也如他所料,没多久,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就溃不成军。

然而自此之后,毛主席再也没有踏上过延安的土地。回延安看看也成为了毛主席一直以来的心愿,可惜直到毛主席去世也未能达成。

为什么几十年的时间里,毛主席再也没有回到这座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土地——延安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1934年为了挽留革命火种,粉碎敌人的围剿阴谋,我们的红军开启了浩浩荡荡的长征之路。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红军战士克服了无数困难,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完成了胜利会师,并在延安扎根,开始了新的革命之路。

从延安开始,中国革命走向了新的方向。纠正以往的错误判断,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在这里蓬勃生长,很快全世界都知道了,在中国有一个革命圣地就是延安。

有人说,毛主席此后没有回延安,是因为主席对延安的感情,没有像井冈山、西柏坡这样的革命老地深,其实毛主席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一点从他在延安的经历就能看出。

在延安生活的日子里,老一辈的革命家和农民打成一片。农民也将毛主席视为自己的亲人,在延安没有阶级之分,没有职业之别,有的只是平等和尊重。

毛主席在延安时,经常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去过延安的人看到毛主席的第一眼,都以为他是生长在延安的农民,完全无法将眼前这个衣服上打着补丁,挽起裤腿站在泥巴地里的人,与共产党的领导人联系在一起。

当时受蒋介石的围攻,延安的生活物资都很紧张,为了解决物资的问题,延安展开了大生产运动。根本无需动员,男女老少全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中,就连毛主席也不例外。毛主席当时在延安,就住在枣园的窑洞里。

前线的很多命令,都是从这个又小又破的窑洞里发出的。遇到军情紧急的时候,枣园窑洞里的灯光往往能亮上一夜。

即便如此,毛主席第二天还是会照旧和机关的同志参加劳动,可是这样下去主席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

当时机关的同志曾劝毛主席不参与劳动,甚至还把他的锄头偷偷藏起来,毛主席为此还生过气,他说“大家都是一样的,要吃饭就要劳动,不然饭从哪里来呢?我不能搞这个特殊。”

既然劝不了,有的乡亲干脆就偷偷的替主席,把他责任田里的活给干了。可是毛主席看到后却说“这是你们替我干的,不是我自己干的,我亲手种下的才是我的劳动,以后不要再提我种地了。”

就这样无论工作有多么繁忙,毛主席从来没有搞过特殊,挑水浇地、翻土除草,一样也没有落下。

主席身上的这种精神,深刻诠释了老革命家与延安人民的朴素感情。在延安,群众都将毛主席视为自己的亲人,中国的革命之火也在延安深深扎根。

然而敌人不会乐见其成,他们将延安视为心腹之患,做梦都恨不得能够占领它。

于是1947年,蒋介石派胡宗南调集大量兵力,准备围攻延安,就在延安军民全都摩拳擦掌,誓与延安共存亡时,毛主席却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军队撤离延安。

这一道命令让所有人都感到摸不到头脑,要知道延安不仅有战略意义,更有政治意义。在世界各地,延安是中国的革命象征,只要守住延安,世界就会知道,在中国还有人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进行对抗。如今却要撤离延安,这岂不是还没有打仗就先认输了吗?

其实这恰恰是毛主席,胸怀全局的战略目光的体现。早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就经常和战士们坐在一起谈天,一次毛主席和战士们坐在山上,雨后的山上分外清凉,凉风习习,让人心情舒畅。

主席请问身边的战士“你在山上往那边看,能看到什么?”战士顺着方向望去转而说道“能看到相隔很远的村庄。”

主席又问“那更远处的地方又能看见什么?”战士想了想说,“再往远看就能看到家乡湖南了。”

主席笑着说道“说的对,我们做革命的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我们不止要看到村庄、看到湖南,还要能看到全中国全世界,看到世界上大大小小所有在受苦的人。”

打仗不是硬碰硬,也不是争一时的强弱。就如同红军长征时期,正是估计了敌我双方形势后,我们才转入长征,革命的种子才得以保存。

而此次延安的形势其实更加危急,蒋介石这次就是抱着摧毁延安的目标来的,他的目的就是要一举攻占延安。

为此蒋介石特意集结了25万军队,甚至调集了100架飞机。光是飞机数量,就占到了当时国军空军总数的6成。

面对敌我双方人数和武器装备如此巨大的差距,硬拼显然是不明智的。

但当时延安的大部分军民都无法理解主席的想法,在主席下达撤离命令的当晚,就有干部连夜骑马,甚至还有的步行数十里前往主席的住处。

官兵们围在主席的身前,急声询问道。“我们一定要撤退吗?能不能留下来备战?即便守不住,我们也绝不会让他那么轻易的占领延安。”

看着战士们群情激奋的样子,毛主席示意大家坐下,然后从口袋中掏出了一支烟,点燃后微笑着跟大家说。

“我们不要总想着硬碰硬,其实完全可以换个思路,把延安让给他。我们为什么要阻挡他们进来呢?蒋介石这个人目光短浅。他只看到延安,他以为把延安这块地方占领了,他就胜利了。

其实只要我们还在,到处都可以是延安。他以为他把延安占领,全世界就都会支持他,其实他的这种做法恰恰能让全世界知道,是他蒋介石挑起内战,破坏和平,撕毁条约,背信弃义。

延安是我们一手建立起来的,只要我们在,中国革命的种子在,我们就能在中国建立起千百万个延安来。当然了,蒋介石既然想打下延安来,咱们将来也可以打下他的南京城码!”

毛主席用手里剩余的烟头,点燃了另一只香烟后,继续说道“这就好比有一个人,他有很多的财宝背在身上。

这些财宝很重,他走的也很艰难,但这个时候从林中突然窜出了一股强盗,想要抢他的财宝。

那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他舍不得放下财宝,就这样和敌人搏斗的话,肯定打不过敌人,最后人和钱都没了。但如果他把包裹一丢,就能拼尽全力和敌人周旋。

最后不但能打跑强盗,还能把财宝保住。我们今天撤离延安也是这个道理,延安不能成为我们的累赘。我们暂时撤退出去,但到将来,我们要换取全中国。”

毛主席的这段话,不出两年时间就得到了验证。当时胡宗南进入延安后,迫不及待的跑到枣园里,毛主席曾住过的窑洞,他迫切的想要看一下,毛泽东究竟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下生活和工作。

然而当他进入到毛主席的窑洞后,却发现房屋整整齐齐,丝毫没有溃败的慌乱。屋内一尘不染,好像走之前刻意打扫过。

就在这时胡宗南还发现,在毛主席的桌子上放着一张纸。仔细一看就发现这张纸是写给胡宗南的。上面写着:

胡宗南,进延安,势成骑虎。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当时胡宗南看到这张纸条时,哈哈大笑,他以为毛泽东不过是强撑脸面,却不知毛主席早已给他预言了之后的道路。

果然,两年后国民党的军队仓皇溃败。我们不仅夺回了延安,百万雄师渡过长江,顺利的解放了全中国。

可见毛主席对延安有着深刻的感情,那为何1947年,毛主席带领大家撤退延安后,对于这样一座饱含深情的革命老城,毛主席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呢?

首要原因就是,主席的时间紧任务重,虽然1949年我们建立了新中国,但社会各界仍然百废待兴,中国的工业化当时基本为零,而且还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围堵。

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历史大事就知道了,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朝鲜战争随即打响,这是决定新中国命运的生死一战,打,虽然要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但却能让世界见识到一个新的中国,为我们争取到几十年的和平环境。

不打的话,我们必将要被美国逐步蚕食,毛主席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前线的战报每天如雪花一般,飞到主席的桌前,这一忙,就忙了好几年。

之后,主席又忙于三大改造和研制原子弹的事业,据当时主席的秘书说。毛主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就连睡觉的时间都很少,吃着饭也不忘放下文件。

有时看着文件就能自己睡过去,当时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劝主席多休息一会儿。然而那时的中国哪里都需要建设呀,毛主席只恨自己的时间不够,哪里还肯用来休息。

直到一九七几年,已经80多岁的毛主席,仍旧埋首公案,一旦身体好些就要处理事务,所以直到主席临去世前,他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回延安看看。

再者,主席晚年的时候身体越发不好,不能长途劳累,当时的延安还很贫穷,飞机只能抵达西安,再往北走只能走汽车,有的路就连汽车都无法通过,只能靠步行。

这必然要在路上耽误很多时间,再加上主席晚年时,行动已经不便,必然经不起这长途的跋涉。

刚建国时,毛主席就时常惦念延安,在那里,他曾和农民一起种地,延安的百姓还教他用纺机。虽然面临敌人的围剿,大家的日子都很苦。

但是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没有一个人抱怨退缩,相反大家都斗志高昂,蒋介石围剿我们,我们就促生产,每个人都提着劲儿的干。

当年撤离延安时,百姓都握着主席的手说,盼着你们早点回来。撤离的夜晚,主席遥望着远方寂静伫立的延安城,不舍得走了。

这是这一走,谁也没想到,竟再也没有时间回去了。

虽然毛主席没有时间回延安,但他的心里却始终惦念着。

1962年,毛主席的秘书高智,被派往西安工作,毛主席听说了这事后非常高兴,他和高智面对面坐着,激动的说道,“你在我身边很多年了,如今你要去别的地方工作,我很高兴,但同时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让你帮忙。”

高智知道主席是不喜欢走后门的,所以他有些意外的问道“您有什么事要我去办吗?”

“你这次去西安,顺便也去咱们的老延安看看,我心里总是挂念那里。”

说到这里主席站起身,眼睛有些泛红的说道:

“那里的路不好走啊,当年我骑着马从那里走过,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还是老乡们搀扶着我,帮我把马牵出来。

我当年跟老乡们说过,我还会回来的,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很想念那里,我忘不了他们了。

没有这些延安的群众就没有我们,你回去多看看他们,帮我照顾好这些老人。等之后我也要回去,再在那里和大家一起种地,织布,骑着马再走一圈儿。”

然而繁重的工作,始终没能让主席分出身来。之后高智给主席又来了一袋陕北的大米,主席拿到后,高兴的让人煮了一锅粥。也许这熟悉的味道,让主席又想起了当年延安的百姓。

主席虽然没有再回过延安,但是在延安处处传唱的歌颂毛主席的歌声。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

“边区红,边区红,边区地方没穷人,挖断穷根翻了身。“

这样的歌声一直在陕北大地唱响。

如今,当我们走访延安这座革命老城时,就能看到毛主席生活过的窑洞,看到主席曾经使用过的物品。毛主席他好像从来没有走远,他一直和人民群众生活在一起,他的心始终惦念着我们,正如我们一直在想念他。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0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