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身处异国的张国焘,面对记者缓缓说出十个字

文 | 文渊说史

编辑 | 世界

张国焘和毛主席之间有着多年情谊,即使犯下大错,毛主席念及他过往的功劳,希望他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可他一步步将自己隐入黑暗,成为光明的对立面,孤独地在异乡生活。当他在异国听到毛主席去世消息后,千言万语只化作十个字。

他说了什么内容?他为什么要背叛我党?

张国焘

争强好胜,埋下祸根

张国焘的一生可以用一副对联形容:国破家亡挺身立党,有始却无终,已辨忠奸留史册;涛惊浪骇分道扬镳,将功难补过,非凭成败论英雄。

张国焘在江西一个富裕之家出生,他的父亲不仅入仕为官,还经营一家钱庄。没为钱困扰过的他,成年之前根本没体会过生活不易。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让他保持着内心的纯粹,做任何事只需考虑自己是否喜欢。

身为家中长子,父亲给予他厚望,希望他能够将家族继续发扬光大。不负众望的他凭借自身实力考进北京大学,在校园里结识了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和同学。

他对新思想很感兴趣,经常会阅读《新青年》这样的进步报刊。

北大有很多出色优异的同学,张国焘在其中依然能够闪闪发光。他的能力和才华确实让身边人佩服不已。

可是他是一个小肚鸡肠、争强好胜之人,总会找机会出风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争第一。

如此这般性格,也是他之后犯下逆天大错的重要原因,身边好友也曾提醒过他,不要过于在意输赢,做一件事尽力即可。

但他置若妄闻,依旧我行我素,始终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最正确。

1919年5月4日,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当时的张国焘正义爱国,怒斥一切卖国贼行为,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成为学生运动的领头人物。

他还在北京大学进行多场演讲,鼓励同学们站起来,勇敢奋力抗争,亲自带头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发放宣传单。

冲在第一线的他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被抓捕了。被关押的时候,他鼓励身边人不要害怕,只要团结一心,一定能够获救。

6月7日,他成功出狱,许多学生自发到北大门口迎接他。无数的掌声和赞美让张国焘倍感舒适,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最前方。

他的事迹传到了李大钊和陈独秀的耳中,两位领导人十分看好他,与他进行了谈话,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对革命的热情,带领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爱国运动中。

而张国焘和毛主席的渊源,也是从1919年结下的。当年,李大钊安排毛主席在图书馆工作。

有天,毛主席到李大钊家中谈论要事,两人聊得热火朝天。这时,张国焘突然拜访,李大钊便为两人做了介绍。

毛主席之前听李大钊提起过张国焘,觉得他是一个勇气可嘉的年轻人,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想和张国焘探讨学生运动的注意事项。

青年毛泽东

张国焘在得知毛主席是一个图书管理员时,根本不把毛主席当回事。当毛主席走到他身边,热情地伸出手向他打招呼:“你好,我是湖南的毛润之。”

他却只是点头示意,这个举动让毛主席意识到张国焘看不起他这位来自农村的乡下人。不过,胸襟宽阔的毛主席没有因此记恨张国焘,之后依然礼貌对待他。

1927年,中央特派张国焘在江西主持南昌起义,党中央特别重视这次起义,作出重要指示:起义要慎重。

南昌起义

张国焘却曲解了中央意见,不顾众人反对,固执己见地要求重新讨论是否起义。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发了很大的火,当着他的面拍起了桌子,怒斥他的无脑行为。

因为当时已经开始调遣部队,超过百人知道南昌要发动起义,此时,暂停起义根本不可能。

一意孤行的张国焘是否会松口?他是否会为自己的错误受到惩罚?

立场动摇,盲目自信

南昌起义迫在眉睫,可张国焘一口咬定自己这么做是为了遵守纪律,只是原原本本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旨意。

周恩来考虑到实际情况,与他僵持不下,队伍中的其他领导也非常支持周恩来,张国焘只能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如期进行南昌起义。

自从张国焘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党中央特别器重他。

早在1921年,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李大钊没能到达现场,张国焘出席了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在我党地位至关重要。可他因为一己私欲,差点葬送了南昌起义。

张国焘的所作所为被中央看在眼里,中央特意将他留在苏联学习,希望他能够认真反省,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之后,毛泽东和张国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交集。

两人不同的性格,早已预示不同的结局。

革命时期,毛泽东时时刻刻都在反省自我,思考如何能够让革命事业早日取得成功,但张国焘一次次质问自己,当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否明智,政治立场开始动摇。

在党内,他和毛泽东是旗鼓相当的对手,都是那么耀眼,那么与众不同。

毛主席在时间的沉淀下,变得愈发沉稳,愈发顾全大局,张国焘却还是和以前一样,只在乎自己的面子与输赢。

1931年,张国焘从苏联归国后,接手了红四方面军。他的手段的确厉害,将根据地不断扩大,还将红四军发展为最强的一支队伍。

但同时他在军队中掀起了一场“肃反”运动,用惨绝人寰的方法逼迫战士们屈服。

明面上是为了整顿纪律,实际上却是为了满足他日益膨胀的野心。他成为了让战士们闻风丧胆的领导人,在红四军的地位无可撼动。

1935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雅安会师。

自从1927年分道扬镳后,毛泽东与张国焘整整8年没有再见一面。再次见到毛泽东,张国焘激动无比,上前拥抱毛泽东。两人感慨万千,聊起了往事。

8年时间,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为了成功,大家分散在各地,厚积薄发、韬光养晦、积攒力量。

如今终于团聚在一起,几方领导人举行了简单的宴会,一起期待胜利后的场景。大家把酒言欢,畅所欲言。

心怀鬼胎的张国焘此时已经满心满眼都是权力,他自认手中的红四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因此想知道党内是否有其他部队能与红四军抗衡。

中央红军实力强劲,一直被张国焘视作“假想敌”,可他不知道中央红军实力,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旁敲侧击询问其他人。最终,他套出了中央红军真实人数,仅剩1万多人。

一万和八万相比,差了七万人,张国焘内心窃喜不已,觉得自己在党内无人可比。

洋洋得意的他露出了真实面目,对中央红军的态度从热情、友善转变为冷漠、傲慢,以至于他在两河口会议上盲目自信。

红军当时陷入两难境界,被国民党和日军前后夹击,毛主席提出北上计划,认为西北地区人烟稀少,山地众多,特别适合打游击,革命根据地如果建在陕甘地区,对红军来说有优势。

张国焘提出了不同建议,认为四川物资丰富,条件也没有西北地区那么艰苦,更适合军队驻扎。

但是,毛主席觉得国民党也在觊觎四川,而西北地区由张学良和杨虎城把守,这两个人相对来说对共产党没有那么大的敌意。综合考量,红军更适合到陕甘发展。

一向自大的张国焘会听取毛主席的建议吗?

毛泽东和张国焘

以己度人,步入歧途

张国焘不甘屈人之下,心胸狭隘的他觉得毛主席与他的意见不合,完全是想压他一头。

他仗着手中有八万红军,擅自行动,带着红四军一路浩浩荡荡南下到四川,还在卓木碉另立山头。

他觉得自己无比风光,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可国民党盯上了他。

1936年,国民党在四川进行了大围剿,张国焘被打得措手不及,军队元气大伤,迫于无奈,他只能带着队伍到陕甘地区寻求帮助。

第二年,中央特意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张国焘的处罚问题。

会上,很多人对他颇有微词,毛主席念及他过往的功绩,为他求情,希望大家能够网开一面,还在会后与张国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交谈,希望他能够改过自新。

中央观察他一段时间后,继续对他委以重任。

可他不满足于此,总想着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权利圈,一直在为自己安排后路。

周恩来和林伯渠害怕他想不开,多次与他谈话,帮助他打开心结,语重心长地告诉他:

“你是一个蛮不错的战士,不过是一时犯了错误,只要好好改过,未来依然能够创造辉煌的成绩。”

然而,他虚荣心作祟,觉得在我党抬不起头,受到了冷落,因此产生了可怕又扭曲的想法,决定背叛中国共产党。

林伯渠

1938年,张国焘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祭拜黄帝陵的时候,找到了一个时机,投入国民党怀抱。

见到蒋介石的第一面,他就说了一句无耻的话:“弟弟这么些年一直在外流浪,做了很多糊涂事。”

如此巴结又表忠心的话语,无非是想让蒋介石对他青睐有加,让他在国民党内部可以风生水起。

但是蒋介石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将张国焘安排到戴笠手下。

戴笠

急于立功的张国焘信誓旦旦向戴笠保证,自己有办法瓦解红四军。

他心中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红四方军很多干部、领导是他当初提拔的,所以他觉得只要自己一声令下,这些人就会跟着他走。

当他背叛我党的时候,曾经的部下已经看清楚他的不忠不义,大家跟他完全不一样,都是信仰坚定、赤诚报国的好儿郎,不会做出有违我党的事情。

果不其然,张国焘的计划失败得彻彻底底,他本人也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他就这样被抛弃了,却还在垂死挣扎,在公开场合抨击我党,肆意造谣抹黑,泼脏水。

蒋介石

1948年,国民党急转直下,一路退到了台湾。张国焘向蒋介石传达了他的个人意愿:希望能够到台湾成为一个普通人,安安静静写书。

蒋介石觉得他毫无用处,不愿意带着这个拖油瓶,让毛人凤劝说他留在内地。

精明的张国焘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带着全家人飞往了台湾。

没有收入的他在台湾根本生活不下去,最后,辗转到香港。

这时,美国人找上了门,让他提供有关我党的信息,还让他编写自传,承诺每个月给他2000港元。

鬼迷心窍的张国焘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同时与毛主席等人联系,表达自己想要回到祖国的意愿。

宽容的毛主席同意他的请求,不过要求他公开承认错误,并与美国人断绝联系。

张国焘却开始打哑迷,支支吾吾拒绝了要求,想要空手套白狼。领导人识破他的计谋,没有再理会他。晚年间,他在香港生活不下去,投奔在加拿大的儿子。

儿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每月的薪水只够日常开销。他的到来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还好,在加拿大的高龄老人可以不花钱住进养老院。

之后,张国焘一直在养老院生活。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消息传到了海外,张国焘得知后,只说了十个字:“我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这十个字或许是他后悔了当初决定,为自己的一生做出了简单的总结。其实,属于张国焘的时代早就结束了,但是属于共产党的时代仍在继续。

少年时,他意气风发、蓬勃向上、信仰坚定,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一心想着拯救黎民百姓。中年时,他却被权力迷惑双眼,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卖战友,成为革命叛徒,受人唾弃。

1979年,加拿大迎来一个寒冷的冬季,张国焘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盖好被子,加上行动不便,活生生被冻死。

张国焘如果能够一直保持少年时期的纯粹内心,也不会如此凄惨的度过晚年。

一个人一旦动摇了信念,就会做出始料未及的事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唯有坚定心性,百折不挠,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0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