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东非大裂谷,首次出现了人与猿的进化分离

031 东非大裂谷,首次出现了人与猿的进化分离

露西少女与“第一家庭”

科学研究发现,天体撞击和地球板块运动对生物的进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约6500万年前,发生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天体撞击事件毁灭了恐龙,却使一部分体型较小的远古鸟类、哺乳类爬行动物生存下来。这些生存下来的生物,经过长期的生息繁衍又进化出许多新的物种。

图1 恐龙与飞行动物共存期

但由于天体撞击和地壳运动不断发生,每次大规模的天体撞击和地球板块运动都对生物种群的进化、更替产生着巨大影响。

有人认为,天体撞击和地壳运动对地球生物可能带来毁灭性灾难,但这也是刺激生物繁衍进化的外因和动力。

当灾难发生时,只有极少数能够幸免的生物存活下来。但这些幸存的生物,必须能够适应灾难发生后的极端恶劣环境。

同样,在灾难发生后生物已全部灭绝的区域,经过漫长时间的沉寂,可能仍会有新的物种诞生或其它区域的生物迁徙到这个区域繁衍生息。

图2 适合生存的鸟类

这些新的物种或迁徙过来的殖民者,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这就需要这些生物具有更好地适应性。

在这种前提条件的驱动下,个别动物率先进化出心智功能。如是,智能生物陆续出现了。

因为只有具备一定智能的生物,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哺乳动物脑干组织的进化和脑容量的不断增加,就是这种环境推动的结果。

大约在3500万年前,具有一定脑容量的灵长类动物逐步分化出猴类和古猿类,朝着通往人类的进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人们认为,东非裂谷周边可能是人类最早诞生的地方。

图3 现今的东非大裂谷

1974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人类起源研究所所长约翰逊等领导的考古小组,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早期人骨化石。

因这是一位约20岁的女性遗骸,故被称之为“露西少女”,后统称为“阿法南猿”。经科学家鉴定,这具遗骸生存年代约在300万年前。

1975年,约翰逊带领的考古小组,又在阿法地区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遗骸。这些遗骸中有男有女,还有4个小孩。为此,人们推测这有可能是被洪水淹没的一家人,故将其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2015年,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沃拉索-米勒地区,距离发现露西化石的地点不足35公里的地方,又发现一块早期人类上颚骨化石碎片。

经专家鉴定分析,这块化石属于生活在330-350万年前的一支早期人类新物种。随后,被命名为“南方古猿近亲种”。这些南方古猿近亲种曾与早期人类“露西”生活在同一时期。

图4 南方古猿露西时期

考古学家先后发现的古猿遗骸,提供了早期人类群居的证据,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类起源进化过程的无尽遐想。

通过这些宝贵的考古资料,进一步印证了人们关于人类最早起源于东非大裂谷附近的猜测。

这就意味着,大约在500万年前后,在东非大裂谷周边,首次出现了人与猿的进化分离。这与近现代分子生物学,对人类遗传物质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致认为人与猿分离大约在2000-2500万年前。经过近现代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从人类遗传物质的变异度测算,人猿分离大约距今400-500万年间。

图5 人猿分离

这一推论,与东非大裂谷附近发现的早期人类遗骸化石是非常吻合的。

东非大裂谷起源于3000万年前的渐新世。在这段时期,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古大陆板块不断分离、漂移,初步形成了今天各大洲所呈现的板块。

这次地壳运动,使南极洲成为孤立的冰封陆地,非洲大陆则向北漂移挤压欧亚板块,形成了隆起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图6 阿尔卑斯山脉

在非洲大陆向北漂移挤压欧亚大陆板块的同时,地表出现抬升现象,地幔物质上升分流,形成强大的张力。

在这种地壳运动的强力作用下,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古陆板块分离,逐步在这一区域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6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