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工业进入群星闪耀时代(2000-2010)

中国轮胎工业进入群星闪耀时代(2000-2010)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中国轮胎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WTO是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也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以及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

WTO是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的大部分,因此也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截止2020年,世界贸易组织有164个成员,24个观察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好地融入了国际经济社会,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前进,利用国际资源以及国际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同时,也让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为维护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企五大联营集团的没落

这个时候,中国轮胎四大家族(大中华、正泰、桦林、青岛第二橡胶厂)+东风轮胎厂五大龙头企业已经开始没落。

首先,大中华橡胶厂和正泰橡胶整合成立了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但因为两家工厂都在上海,受上海扩张,退出制造业影响,上海轮胎集团逐渐关闭了其在上海的两个老厂,产能仅剩 400万条全钢胎产能,风彩大不如当年。同时,2001年4月,上海轮胎集团还把乘用车胎业务剥离出来,与米其林共同组建了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就这样,畅销80年度的回力品牌开始被米其林“领养”,成为米其林的低端品牌。

公开报表显示,2001年上海米其林回力亏损1.26亿元,2002年亏损1.35亿元,2003年亏损约1.48亿元,2004年亏损1.252亿元,2005年亏损5499.55万元,2006年亏损7536.56万元。

2012年,在双钱轮胎收回回力品牌的所有权后,双钱集团和米其林再度合作成立新公司–双钱集团(安徽)回力轮胎有限公司,但合作依然不是很顺利。

2017年,华谊集团购回米其林所持全部合资公司股份,双方合作不欢而散。

其次,桦林橡胶上市后业绩接连亏损,被佳通轮胎并购,青岛橡胶二厂改名为青岛黄海橡胶集团,现被天轮供应链托管,东风轮胎被双星收购。

这个时候中国轮胎行业已经走向成熟,国营力量虽然下降了,但国营企业改制后的民营企业扛起了大梁。

国企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崛起

中策橡胶集团是集轮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轮胎企业。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从2012年开始,中策连续5年名列世界轮胎制造商前十,并在国内轮胎行业占据第一的龙头位置。

1956年底,国家立项书批准,在浙江杭州建设省内第一家橡胶厂;很快,1957年3月,在定安路17号成立筹建小组,开始了前期人员培训和设备采购。

1958年2月,工厂最终选在海潮寺遗址,正式成立杭州海潮橡胶厂,总投资250万元。据悉,当时设备能力不够,工人们就自己动手拆来旧火车头上的锅炉改造。经过4个多月的厂房搭建和设备引进,7月1日,工厂生产线首胎下线——第一条手推车胎诞生。

1960年8月1日,“海潮牌”产品商标注册,对外输出力车胎和胶鞋产品。

1966年8月,“海潮牌”改为“朝阳牌”,同时,杭州海潮橡胶厂更名为杭州橡胶厂。

1969年,工厂开始试制9.00—20汽车轮胎,历时一年多,1971年6月正式投产。

1973年,公司第一台内胎机械接头机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内胎生产步入机械化生产行列,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1981年10月,朝阳牌26 1 1/2手推车外胎荣获国家银质奖;1983年9月,28 11/2软边加重自行车胎荣获国家银质奖。

1989年,工厂子午线轮胎项目建成,产能30万条;1990年,营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1992年,杭州橡胶厂再一次战略转型,与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从此更名为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1993年,杭州下沙占地近500亩基地开工建造,成为后来公司的总部;

1995年,公司产品获得了BVQI、ZQCA的ISO9002认证,打开国际市场。

2003年,中策橡胶与美国库珀轮胎签订供货协议,并获得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海湾地区国家的进口质量认证。

2004,朝阳牌全钢子午胎荣获“中国名牌”称号,2005年,“朝阳”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

2009年,中策橡胶年产值已达160多亿人民币,其中80%产品内销,并且产品销量逐年增长,到2011年,成功跻身世界轮胎行业10强!

2014年,巴西分公司成立,并筹建欧洲分公司,后来又在美国建立了营销公司。

而中策集团的崛起,最离不开的一个人,叫做沈金荣。

1981年,沈金荣进入到这个轮胎工厂,开始与橡胶轮胎行业结缘。随后,他先后担任技术员、车间主任、供销科长、财务科长、总会计师,经历了杭州橡胶厂更名为中策橡胶。因工作表现优秀,于2000年正式掌舵中策橡胶。

当时工厂效益并不好,沈金荣一边紧抓产品质量和研发的同时,也十分注重销售团队的打造。每天,沈金荣都会亲自、准时到销售部了解产品销售情况,在老板这样的督促下,销售部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业绩屡创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沈金荣的勤奋,在整个中策集团也是出了名的,他基本上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只睡四五个小时,每天睡觉前还要看大量的新闻资讯,吸收最新的知识,经常是夜里一两点才睡,第二天7点50分准时到办公室。

自2000年开始带领中策实现飞速发展,使企业年销售从20亿增长到了近300亿。2008年起,中策橡成为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如今中策连续多年跻身全球轮胎行业前十。

  • 山东玲珑轮胎

同样是在2000年,玲珑轮胎也交棒给了王锋,玲珑集团整体改制后,王希成仍担任玲珑集团董事长,29岁的王锋成为玲珑轮胎的“少帅掌门”。

上任伊始,王锋提出了“快速反应,雷厉风行,追求卓越,永创新高”的管理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精益管理战略理念,推行“竞争上岗制”,优化部门职能和人员配置,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王锋出任集团总裁后,带领全体员工在诸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利用11个月的时间,完成通常需要2~3年才能实现的产销30万套全钢子午胎,第二年产销量提升到60万套,创造了震惊行业的“玲珑速度”。

王锋出任总裁的2001年,玲珑集团产值仅为7.6亿元,短短7年,玲珑集团产值突破百亿,达到103亿元。如今的玲珑集团已经上市,并一跃成为中国成长速度最快的轮胎企业。

2010年即提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带领玲珑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目前,公司在全球已拥有7个生产基地。2020年,他带领团队将“5+3”全球布局升级为“6+6”,2021年,战略再次升级,“6+6”升级为“7+5”,即中国7个、海外5个生产基地并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市场占有率。

  • 青岛软控集团

2000年中国轮胎行业迎来了一位学者,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产学研负责人袁仲雪。

青岛科技大学被称为橡胶轮胎行业的“黄埔军校”。很多轮胎行业的高层都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以至很多行业内的会议像是青岛科技大学的“校友会”。

袁仲雪是青岛科技大学早些年的产学研负责人,负责将科研成功转化为生产力。1988年-2000年,在袁仲雪任职期间,孵化了很多知名企业,培养了大批橡胶行业的人才。

1999年之后,在袁仲雪的主导下,这些企业实现改制分离出来。2000年,袁仲雪带领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凑了100万成立了软控。

软控集团主营业务和技术优势集中在橡胶机械领域,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橡胶机械制造商。2002年袁仲雪以青岛科技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为依托,联合多家知名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投资成立了青岛赛轮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

这个生产示范基地在实现正常生产销售同时,也向购买方现场展示软控集团的子午线轮胎制造设备,并成为青岛科学大学的实习基地,这也是赛轮集团的前身。

2007年12月,赛轮完成股份制改制,名称变更为“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登陆A股,成为第一家上市的民营轮胎企业。

2012年,赛轮又率先走出国门,在越南投建第一家中国海外轮胎工厂,并于当年收购沈阳和平轮胎为全资子公司。2014年控股金宇实业,成立赛轮金宇集团。

虽然起步毕竟晚,但赛轮集团依托青岛科技大学,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到二十年,就成为国内前三的轮胎巨头。

软控集团等国产橡机设备制造商的崛起,为中国轮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能进口外国的二手轮胎生产设备,主要就是因为太贵了。而以软控为首的国产橡机制造商崛起,使中国建立轮胎工厂的资金几乎缩减了一半。这为广饶轮胎的民营轮胎厂形成产业集群提供了可能。

广饶县自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已从事橡胶制品的生产,到80年代末已成为在中国响当当的胶管生产基地。然而广饶的胶管仅在短短10年间就由盛及衰,相信很多老一代广饶的轮胎人都曾经历了这个阶段。

时间来到90年中期,广饶轮胎由于有橡胶制品生产的历史基础,开始发展,陆续出现了一大批到现在都响当当的轮胎企业。其中西水集团堪称当时的典范,西水集团从1987年开始,先后经历了“户户联合办厂、厂厂联合办公司、公司与公司联合组建集团”三个发展阶段,创出了“群众凑钱、能人办厂、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民营企业发展路子,被称为“西水模式”,集团党委建立了以产权约束、制度监督、舆论监督、党组织监督和经济政治鼓励为主要内容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厂长(经理)集村“两委”成员、企业党支部成员、股东、企业经营者四种角色于一身,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西水村由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工人的实质性转变。也就是那个时候起,广饶人开始大量转向轮胎工厂工作。

由于轮胎企业的可复制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办轮胎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就为别人贴牌生产,没有资金就想办法借款,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广饶轮胎迅速发展起来。

自2002年起,在广饶县举行“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大讨论后,广饶县政府把发展的着眼点定在橡胶轮胎行业。广饶县在“工业强县”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子午胎产业。

在当时全国仅有五六家企业拥有子午胎生产线的情况下,广饶县6家轮胎生产企业一口气新上6条全钢子午胎生产线,一举惊呆全国业界。随后用低价横扫一切的广饶轮胎也惊呆了世界,从此中国轮胎被贴上了低价的标签。广饶县盛泰、永盛、金宇、兴源4家企业建设1条60万套产能的全钢子午胎生产线,永泰集团上马1条200万套产能的半钢子午胎生产线,并成为当时行业关注的焦点。随后用低价横扫一切的广饶轮胎也惊呆了世界,从此中国轮胎被贴上了低价的标签。

不到10年间,广饶橡胶制品业就从默默无闻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及最大的橡胶产业集群。2009年,广饶县规模以上橡胶轮胎企业达到37家,总资产达到194亿元,全县已形成了以轮胎生产为中心,集钢丝帘线、轮胎模具、轮胎胶囊、车轮、刹车片、刹车盘等为一体的上下关联、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广饶独特的子午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2000-2010年轮胎行业大爆发的主要原因有:

1、中国政府连续多年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民营企业依靠互联互保,可以很容易从银行贷到钱。

2、软控集团等国产橡胶设备制造商崛起,大幅度降低了轮胎设备成本,“交钥匙工程”也降低了开轮胎厂的门槛,为民营轮胎厂发展提供了可能。

3、山东形成了轮胎上下游的整个产业链集群,这为轮胎生产提供了便利。

4、中国加入了WTO,为中国轮胎出口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生产出轮胎根本不愁卖。

5、子午化轮胎替代斜交胎,部分国企没有跟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

过度扩张的产能,尤其是低端产能,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轮胎生意也从赚钱的生意变成走量的生意。尤其是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针对中国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发动“轮胎特保案”,对华轮胎最高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严重打击了中国轮胎的出口。广饶轮胎企业互联互保的发展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了弊端,广饶轮胎产业集群面临严重考验。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轮胎行业从计划经济中单一国营已经形成了市场经济下国营、民营、外企、合资、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短短三十年,中国轮胎工业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有大小600余家轮胎企业,产能达到6 亿-7亿条,占世界的40%。其中几乎50%的轮胎出口到海外,占据国际轮胎市场的1/5。出口量达2亿条以上,金额超70亿美元,远销世界200个国家地区。

但是中国轮胎工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产能过剩、贸易争端、环境保护、高端轮胎占比低等,都要求中国轮胎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