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成果!陕西教授团队连发12篇“硬核”论文,引发国际关注

重要成果!陕西教授团队连发12篇“硬核”论文,引发国际关注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性能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刘淑玲教授及王超副教授围绕电化学储能材料及电催化材料设计领域取得多项重要进展,连续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 16.744),Journal of Power Sources(IF = 9.794), Applied Surface Science(IF = 7.392), Electrochimica Acta (IF = 7.336)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12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团队刘淑玲教授或王超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周子翔、柴乐、王睿等为共同作者。

刘淑玲,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特邀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及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其在能源存储、环境及催化等方面的应用:

  • (1)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2)围绕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功能化组装纳米材料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
  • (3)针对石油的清洁生产,将纳米材料应用于油品加氢精制催化;
  • (4)尺寸、形貌可控纳米光学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5)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王超,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荧光探针的合成与生物应用、蛋白质荧光标记、天然产物荧光分子改性与应用。

团队发表系列论文如下:

这些研究工作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水系超级电容器高性能电极材料及水电解制氢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

  • 针对锂电电极/水系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面临的容量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团队主要通过界面调控及优化、异质结构设计等策略构建高性能电极材料,提升了材料导电性,增加了储离子位点,并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不可逆相变,有效提升了材料储能容量及循环稳定性(Dual-layer carbon protected coaxial cable-like Si-based composite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 facile synthesis of Ni0.85Se@Cu2 xSe nanorods as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materials)。
  • 针对水电解制氢过程中,析氧反应动力学缓慢,需要极高过电势的问题,团队采用无定型/结晶态异相结构设计、掺杂等策略,增加电化学活性位点数量,优化析氧中间体吸附能,加速析氧反应动力学过程(Solvothermal preparation of nickel-iron phosphides hollow nanospheres derived from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water oxidation reaction; Electrodeposited amorphous cobalt-nickel-phosphide-derived films as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扩展了高性能储能材料/电催化剂的开发,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陕西科技大学聚焦科技前沿、国家战略、国民经济主战场、生命健康,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984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259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22项,出版著作116部,SCI二区以上收录论文1834篇,EI收录期刊论文520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564件,国外专利61件。同时,学校深度融入陕西高质量发展 “秦创原”科技创新总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一院一市”校地合作,先后成立了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前沿科学与技术转移研究院,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合作成立技术转移中心6个,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陕西科技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新闻网、化学与化工学院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5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