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我在忧惧什么-苦从何来

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我在忧惧什么-苦从何来

第一篇 我在忧惧什么

续壹·忐忑的心

续贰·人生不如意

参·苦从何来

苦从何来

痛苦之源不外乎自私贪婪的欲求,以及世事无法配合我们的精力和环境的改变。

一释尊一

没有人比释尊更透彻地体验到人类的痛苦了。让我们深入去了解尊者的一生,以及他如何参透人世痛苦的原因与解决之道。

释尊未出家前贵为王子,享受着富贵荣华、备受呵护的宫廷生活,他不愁贫苦,只有安逸和奢华,终日有美丽的女仆服待,宫中乐师、诱人的舞者忙于取悦他,拥有任何凡人所能享受的极致,但他仍感到生活空虚。

有一天,释尊到宫外游玩时,看到四幕景象。或许对其他人而言,那不过是普通的现象罢了,但却带给他很大的冲击——他分别遇到一个老人、一个病人、一个死人及一个化缘的僧侣。他对这四幕景象印象深刻,因为那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的景象,他悟出生命原是由苦难堆砌而成。前三种景象提醒他年老、病痛及最终的死亡,是人世间不可避免的宿命,他也不例外。

但是僧侣的出现,让他重新升起希望,给予他启示和勇气,来放弃王位及世间所有的享乐,去寻找真理,以拯救在痛苦深渊中的生灵。

某个夜晚,释尊决定放弃物质享受,去探寻人类生存于宇宙间的意义。他悄然离开皇宫,身上只穿著一件单袍,整整六年之久,他四处飘泊,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在哪儿歇脚。他没有同伴,除了路人施舍的食物之外,没吃过一顿正餐,而且像乞丐般手持破碗进食。

过惯了奢华生活的他,第一眼看到穷人施舍的粗菜剩饭时,差点便忍不住要扔掉,但他忍受一切——粗食、炽阳、豪雨,在湿冷的森林中露宿——赤足跋山涉水,不断地求师开示真理。

最后,终于让他在菩提树下悟出真理。在这过程中,他分享贫苦大众的人生经验,领悟到贪欲不只来自于奢华的生活,更来自藉苦行磨炼心智以获得智慧和解脱的迷思,他差点死于刻苦的自我磨炼,但事实证明苦行对悟道并无丝毫助益,他也曾试着向最好的老师学习,但却得不到他想要的解答,最后他体验出

必须靠自己去寻求真理,他放弃自我折磨并采取“中道”,不享极度的奢华亦不自我虐待,本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凭自制的工夫而成为万世景仰的释尊。

释尊发现痛苦来自各种欲望,要解脱痛苦,必须遵循八正道的方法。在彻底领悟生命本质后,释尊奉献一生,教导那些愿意听他述说真理及有所领会的人。

观看生命本质

释尊正视痛苦与快乐的本质,这不是未启蒙的心可以看见的。通常,多数人不愿面对生命的真实面貌,往往籍由白日梦或幻想,以获得虚假的安全感。很多人从来看不见、不明了,甚至不在乎去寻找生命的真相,反而比较喜欢生活在平凡乏味的世界里。

审视一下人性,就可以明显发现人性充满缺陷,每个生物,不管是人或是其他生物,均为永无止尽的生存之战而挣扎,虽有短暂的快乐,但同时也伴随病痛的侵袭、年老及死亡。

德国大诗人、戏剧家兼哲学家歌德曾说: “假如让我算算这一生中快乐的日子的话,加起来不到两个星期”。

不管我们如何巧妙的安排生命、组织社会,协调人际关系,只要世界存在,即使是最好的人,还是难逃苦难;纵或拥有财富,避免生活的刺激,却也躲不过死亡,我们的肉体终将分解。必死的命运是人世不变的法则,生存的终结是死亡,这个念头对无知的人而言,是难以容忍的,他们耽于享乐,错以为生命是永恒的。

拒绝认清真实,接受生命实相(如生、老、病、死),到头来必定吃足苦头。唯有认知死亡的必然,保持正直不阿的心态,方能予人勇气,过有意义的生活,在悲伤或面临死亡的刹那间保持镇定。

贪欲像影子般跟随人的一生。幼年就必须承担责任;成年后更在养家活口的重担中挣扎;晚年的生活又充满病痛、虚弱、依赖、孤独、苦痛,乃至死亡,这就是所有人类的命运。

一个过客,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却期待安全感或追寻永恒的快乐,是极其愚蠢的。人往往肯为了一时的快乐而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想获得永恒的快乐,就必须放弃易逝的享乐;若要结束痛苦,就得将私心连根拔除,学习惜福。

了解生命实相

没有学佛的人无法渗透生活即是痛苦的真正含意。试想,地球上的生物不是捕食猎物,便是遭其他动物捕食,甚至草食性动物亦生活在恐惧当中,因为他们是其他动物及人类的牺牲品,没有人可以从生存的战役中逃脱,从而,生存一定会带来对痛苦和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不确定感。

释尊在他还是个王子时,有天,他看到一只青蛙被蛇吞了,然后一只老鹰猛然扑至,攫走这只吞了蛙的蛇。释尊对此感触良深,所有生物均是可怜的,因为所有生物总要挣扎躲着自己的克星,同时又为求生存而捕食他物。这实在令人费解,为何伟大而悲悯的神创造这些无辜的生命,目的却使他们受苦?何以造物主让众生生活在遭捕食的恐惧中?

在充满贪欲的世界中,释尊义无反顾地为无常的尘世提供安定的保证。一些不明了的人因而称呼他为悲观主义者,他们像在沙滩上筑城堡的小孩,认为随潮汐起落,城堡必毁的预言是悲观主义。但是在尘世的不定中,释尊赐予我们比确定还要好的东西。他提出

追求最终安定的方法——涅槃,永恒的平静及无忧

佛法认为,世事本无常。人之所以不满足是由于不了解世事无常。很多人甚至无法领悟这个道理,即使知道,也不习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由于无知,我们责怪政府、不满社会或厌恶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身为文明人,实在应该为我们的自大与无知负责。阻挠我们悟道的障碍是私心、骄傲、仇恨及无知。就是这些污秽的心态妨碍我们探寻真理。

通常我们不喜欢真相,因为事实总是令人不悦或无法满足欲望。

没有比“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句话更重要、更饶富意义了。换句话说,便是忠于自己的良心。不管我们是否接受欲望导致悲伤的道理,都不会也不能改变宇宙万物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能够分辨对错之间的不同,但由于无知和愚昧,我们时常给自己找上千万个理由,表示察觉不到个中差异。

我们可以为自己的行为找出各种理由,但追究根本,最好还是承认,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如同一个外科大夫般,找出扩散的癌细胞,予以切除。手术固然痛苦,可是一旦癌细胞切除后,拥有健康却更让人雀跃。

快乐瞬息无常

生命不完整是因为生命无法永恒,法国哲学家利·贝格森说: “生活是为了改变,改变是为了成熟,成熟是为了不断创造自我”。所以,痛苦颓丧的人应该寻求光明及依靠,而不是把快乐的希望,建筑在宛如河口流沙的生命中。

一个人拥有快乐的生活时,都希望时间能停止流逝。然而,时间不断流逝却是生命的一个特质。在不断流动的时间中,我们随着生、老、病、死载沉载浮。

释尊说: “生命是无常的,但死亡却是必然”。

短暂的生命向每个人招手,年轻终会衰老,健壮的身体会受病魔侵袭,精力会耗尽,美丽会变成丑陋,所有的生命都会步上死亡,无人可阻挡这个过程。死亡尾随生命而来,就如夜晚紧跟着白昼,不论贫富、老幼都一样,然而,人很健忘,以为生命是不朽的。

如果细看人生,会发现生命的变动与起伏频繁:乍起乍落、成败得失、鼓励嘲讽、赞美责难。我们的情绪随之快乐悲伤、喜悦沮丧、满足失望、期盼恐惧。

这些情绪把人送到极乐境界,旋又推入万丈深渊。一波尚未歇息,却又被推向另一高潮,我们怎能奢求永居峰顶?然而,在一波又一波的生命浪潮中,心中自有一座平静的岛屿,能够保护我们,不受风浪侵袭,这片心田是历经挫折后的智慧结晶,能够提供我们安宁与平静的力量。

生之幻象

甚至快乐也是建筑在贪欲之上。在修行的路上,不管你喜欢与否,都要认清这一点。乍听之下,这话似乎令人不快,可是如果因而放弃,那么不但真理之路将遥不可及,而且会受短暂幻象所蒙蔽。

由于世界偶尔也有美好的一面,所以要相信这一点并非易事,但环顾四周,即使在春天这般瑰丽的景色下,还是有许多人死亡,更多的人遭受不治之症的折磨。事实上,我们会经历各种不同形式的失望、挫折、恐惧与痛若苦。随着年岁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如果不故意蒙蔽自己的眼睛,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就会逐渐开阔。如再深入观看生命的内涵,会发现我们可以自他人的生活中领悟生命的无常,一个喜剧的结局有可能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细微的失误可能毁了人的一生。

因此,生命是无常的,这体验多少安慰了人忮求的心灵

世界运转不息,

从新生到衰微;

如水中的泡沫,

晶莹、破灭而后消失。

一雪莱一

西藏佛教瑜伽大师兼诗人密勒日巴尊者,阐明了以下简单易解的生命之图:

青春像夏日之花朵,转瞬凋谢。

年老如烈火蔓延至田畴,

倏忽来到跟前,

释尊说:“生与死就像日出日落,

来得快,去得也快。”

病痛有如被弹弓打伤的鸟,

知否?健康和精力总有一天离你而去,

死亡则像一盏枯竭的油灯(在最后的闪动后熄

灭)。

这个世界是短暂的;

我保证没有一件事是不变的,

作弄的命运如同瀑布,

从不往上倾泻。

罪犯有如毒树

一旦靠近它,便会受伤,

罪人如同冻伤的碗豆——

也像腐坏的肥肉,会毁了一锅的食物。

佛法的修行者一如农夫在田里耕种。

命运法则就像轮回——

不论谁乱了它的秩序都将损失惨重。

轮回有如肉上的一根毒刺——

若不拔去,毒性会蔓延全身。

即将来临的死亡,

有如黄昏时的树影——

疾疾消逝,阻之不及。

当其来临,除了神圣的佛法,

别无明灯。

佛法虽是胜利的泉源,

毕竟受其开示的还是少数。

许多人纠结在轮回的悲剧里,

在注定的不幸中,

与盗贼争利。

年轻健壮时,

总不曾想到生病,

但病痛往往来得如闪电般急速。

生活在尘世纷扰之中,

总想不到死亡的降临,

但它也如雷电般,遽尔劈在头上

病、老、死如同手口,

彼此交错,

难道不怕曾经经历过的悲苦吗?

假如再有不幸,痛苦必将更深一层。

生活上的灾难接连不断,

如海上的浪潮汹涌一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直到自我自其中解放,

痛苦和快乐才能随意来去,

像街上偶遇的路人。

快乐有如日光浴,

随人移转;

短暂的人、事、物如暴风雪,

来时总不会好意的示警。

思及这些,

为何还不跟随佛法?

—《密勒日巴之歌》—

欲望能满足吗?

在今日这饱受贪求、仇恨,怀疑及恐惧支配的所谓先进社会中,愈来愈多人感到孤寂、挫折、嫉妒,内心充斥着敌意,无法认清生命的意义,这是一点也不稀奇了。现代的青年更是从犯罪到吸毒,在显示出对生命的迷惘。

人的敌人是私心,所有罪恶缘此而生。人总是渴求快乐与财富,以为快乐是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过种观念在物质主义的社会更为风行,当无害的欲求带来某种程度的快乐时,莫以为感官的满足是最大享受,或是快乐的唯一泉源。抱持这种观念的人,生活是空虚缥纱的,如同追逐彩虹,显然不切实际。

有些事物带给人快乐,便不想让它轻易溜走;有些事物给人痛苦,便避之唯恐不及。除非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好恶,否则祸端总是接踵而至。好恶总彼此牵扯,一会儿行为是恶感所驱使,一会儿又是好欲所致。

人在饥饿或口渴时,会感到不适,于是,欲望使人想平息这不适感。可以说,人所有的欲望皆起源于此,因不适感或空虚感的驱使,寻找自认为可以抑制痛苦的妙方。尚若没找着,空虚与不适便持续下去;倘若找到了,欲望或饥饿因而得到满足,可是过一会儿满足便不复存在。一旦期待的快乐消失了,我们又会感到受骗与失望,因为结果永远无法与期待相符。新的欲望于焉产生,尘世的生活便建立在不断追求欲望的满足中。

有人穷毕生岁月追求物质,却永远无法满足,反而陷溺于无止尽的欲望中,得不到自己要的就懊恼不已。但即使好不容易寻获所欲,也一样无法快乐,因为所寻得的不如想像中的美好,欲望与期待无法圆满达成,对获得的事物也感到不满意,总以为“草是邻家的绿”,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快乐。拥有愈多,欲望就愈大。有人说,人的需求如食物、房屋及衣服,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人的欲望却往往满足不了。

物质满足岂是真快乐

很多人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事实上,钱在现代社会为求生活舒适或许有用,但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反而制造出更多的问题来,所以,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一旦了解事物真正的内涵,而降低对感官的需求,便会自平凡与知足中得到心灵的平静。

为了满足欲求或怨恨,人常常给自己或别人制造麻烦;国与国发动战争,冀求征服对方,霸占领土,因而灾难与战争占尽各国史书的篇幅。然而,人活在现世中很难认清自己,在尝尽百苦、面对诸多危难后,犹不能觉醒,面对现实。就像骆驼喜欢吃有刺的灌木,吞下愈多的刺就涌出愈多鲜血,但仍旧不肯放弃,继续埋头猛吃。事实上,现世的欢乐就像吃热马铃薯,容易烫伤自己。

释尊谓,所有的悲苦乃源自错误的欲求:更多的钱好放纵挥霍、更大的权势以凌驾他人、长生不老、肉身不死等。这些欲望使人对生活不满,只顾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他人的利益。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便愈发不满,得到所求,又因为害怕失去,仍然感到不满与失望。

因此,所有心灵上的痛苦皆来自肉体渴望逸乐。我们时常伪装自己,不以真实面貌示人,渴望拥有自己所缺乏的东西或摒弃不想要的物品。因此,无庸置疑的,让人无法享受真正快乐的罪魁祸首,就是欲望。

恐惧,是由于我们想要避免不愉快的经验;贪婪是因为我们想要拥有;嫉妒,是希望他人不要拥有我们所缺乏的事物;悲伤,是盼望重获人或物,这些负面的情绪皆是欲望所造成,束缚着我们;所以,唯一的办法只有摆脱这欲望肇因。这或许不易做到,却也非天方夜谭;克服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平静与满足。

释尊曾说: “天上人间的喜乐比不上欲求消失的欢愉”。

下面这席话亦值得深思:

遗憾使人负担沉重,

快乐是把担子卸下;

把担子除却,

就不会再成为他人的负担。

痛苦是生存的代价,而痛苦是因欲求而来。为了满足欲望,我们会做出一些事情;而种下因果的种子,在今生或来世,我们的行为会带来回报;换句话说,自私的欲望会在轮回中显现出来。由于以往的行为掺杂诸多因素,方才呈现今日所经历的快乐或悲伤。

观照自己

有人一生不断学习,从经验中累积智慧,进而了解到欲求愈多痛苦愈甚,要消弭痛苦不是仰望神祗,而是从自身中去寻求解决之道。

无论如何,一个只有凡心的人总会遭受太多身心的悲苦。少壮时企求日子充满欢笑,但尚未尝到,即已迈入老年;临老时,尽管苦恼身体无法享受快乐,心灵对欲望的追求仍不减当年。这些人的欲望随着年岁而增长,愈老愈强烈,当然痛苦也就相对愈大了。

不能控制欲望归因于骄傲心。在骄矜的外表下,人时常作恶多端而无法认清事实,千万要避免,在拥有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年轻时期坚持骄傲。

有些人看不清自己,日无余子,过于自满,而有了狂傲心。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骄傲是失败的前身。

牛粪上骄傲的甲虫

从前有一只甲虫飞到牛粪上,它非常喜爱这个地方,便邀同伴一起在牛粪上建立它们的小城市。辛劳工作数天后,终于在类堆上建造了一座城市,甲虫们对自己的成就感到相当得意,决定推选第一只甲虫当国王。为了荣耀国王,其他甲虫在城中举行盛大的阅兵大典。正当游行进行到一半时,一只大象碰巧经过,看见一堆牛类便举起脚以免踩到。然而,国王却很生气的咆哮: “喂!难道你对本王一点尊敬也没有吗?难道你不知道把脚抬在我的头上是很无礼的吗?立刻道歉否则我就要判你罪了。”那大象低头一看,道:“吾皇陛下,请恕小民之罪..

说者便跪下,摧毁了国王、城市、市民,与骄傲。

释尊看到人生四象,克服了三种骄傲:看到老人,丢开身为年轻人的骄傲。看到病人,抛开健康者的骄傲。看到死人,挣脱生者的骄傲。若能摆脱这些骄傲,等到自己经历这些人生过程时,就不会惊恐沮丧了。且思索这段话:

我易老;我没有战胜年老。

我易病;我没有赶走病痛。

我易亡;我没有挣脱死亡。

人世的变化与分离都与我不远。

我是自己行为之结果;无论我种了什么因,好坏都是自己造成的果。

现今社会,年轻是最大的本钱。人会花大量的金钱保持年轻,因此有人即使年纪再大也要到处掩饰,甚至隐瞒自己的年龄。

女性的年龄

有位女明星被警察逮到酒后驾车,警察问她的年龄,她回答“三十岁”。

过了几年,这位电影明星因类似罪状上法庭,照样谎称自己的年龄是“三十岁”,依旧认得她的检察官问:“怎么可能?五年前你说你三十岁,怎么现在你还是三十岁?”这位已过气的明星为了压过他的气势,眨眨她的假睫毛,说:“法官大人,我被提醒过好几次:在法庭上不能更改证词!所以我已经告诉过你我三十岁了,这次也绝不改变。”

既然每个人都想活得快乐,而又不必如上述电影明星谎报年龄,那么“自知”就是最重要的条件。第一步要知道心的本质,籍由开发心智及禅定来驾驭心性。心灵的修养可培养一生的洞察力,宛如火炬照明生命中的蜿蜒小径,使人从诸恶中分辨出至善,从错误中寻出正确之途,使内心想法豁然开朗;因此,静坐打禅也有洁净心灵的功效。

静坐打禅时,慎防幻觉,尤其是心灵方面的幻觉。有经验的禅定者倘若不小心,也常走火入魔。

禅定者的幻觉

曾有个僧人静坐打禅,欲达到至高境界,在心灵全神贯注状态下,他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创造出肉眼可见的具体幻象。因此,他认为自己已臻于完美,修持到阿罗汉境界。

他有位徒弟,修行也十分高超,境界已达到阿罗汉。当他达到这个境界后,了解师父由于自我蒙蔽,无法臻及阿罗汉境界,但问题是,如何让师父认清事实。

有一天,他跑到师父那儿,问师父是不是

一个阿罗汉?“当然是啊!”师父回答:“为了证明给你看,我可以创造出任何你心中所想的东西。”“那么,变只大象吧!”徒弟说。一只大

象立刻呈现眼前。 “让它攻击你吧!”徒弟又

说。老师便让大象攻击自己,就在大象要开始袭击时,师父见状拔腿就跑。

“嘿!等等,假如你是阿罗汉,”徒弟说:“应该不会惧怕,怎么你跑开了呢?“师父于是明白自己并未达到阿罗汉境界。

人的肉体最多活不过一个世纪,且经历世事的瞬息万变。人的感情是感觉和想象的汇集;人的心灵则是思想之河。我们的人格随时间改变,在肉体与心灵庞杂的互动中,没有一个实体可视为永久不变的。

假设有个百尺深的坑洞,底下摆了些点燃的木炭,再放个梯子,然后叫人一个接一个爬下去,那些人一开始并无怨言,直到三、四十尺深时,开始抱怨了,至四、五十尺深时,他们感到一股热气,待走到七、八十尺更接近火源时,他们体验到强烈的赤热感。同理,虽然释尊说人生是痛苦的,但年轻朋友从没吃过苦,可能无法体会,然而,要说明“经历愈多愈能看清楚痛苦”这项事实,前面这则故事倒不失为一个好例子。

我们必须承认,为了生活上的方便,我们仍用传统的字眼如“我自己”或“你自己”,这就像我们常说太阳自东方升起,事实上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自转。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3日

相关推荐

  • 请离开自己的妄念,拥抱你身边的美好

    每一个人生在天地间都是一个奇迹,都是一个伟大的生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非常宝贵的,值得每一个人用一生去爱护它。天地每时每刻都在滋养着我们,天地间生出的谷物为我们填饱肚子,能够活…

    2022年8月19日
  • 笑对人生路

    随着一生哇哇地哭泣声,开始了我们漫长的人生路,孩童时代,我们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每天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着。 时光如梭,转眼间,就长大了,开始步入社会,踏入职场,谁的职场…

    2022年5月4日
  • 57篇励志文章

    励志文章(精选57篇)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以下是小编为大…

    2022年7月1日
  • 抢收订单5519台 在近处的风景里

    #捷途直播云团购(第3季) 300+展厅直播团购 80+露营直播团购 抢收订单5519台 在近处的风景里 感受远方的快乐 捷途,用行动定义旅途! 活动时间 2022年8月10日 至…

    2022年8月14日
  • 德国远程垄断全球10年 中国却除外?ToDesk国之骄傲,用户超4000万

    相信很多人对远程控制并不陌生,甚至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和工作必备的高效工具之一。在家就可以连接公司电脑办公、出行用手机就可以和远程的电脑互通,这一切都是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的。 然…

    2022年7月22日
  • 稻盛和夫: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不要想太多”

    想要不烦恼就能解决问题,秘诀就是不要想太多,决策定出来之后,就应该采取”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 ——稻盛和夫 本文精选了稻盛和夫著作《人为什么活着》(东方…

    2022年7月21日
  • 为快乐负起责任

    个人的快乐与否真的是自己的事情,一本书可以让你变得很快乐,别人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让你不快乐,这样,我们就把自己快乐与否的权利交给别人了。 生活是我们自己在过,我们必须体会到这一点,为…

    2022年4月21日
  • 一个人带孩子的辛苦

    大家好,我是一位来自江苏的70后单亲妈妈。俗话说的好。好男怕入错行,好女怕嫁错郎。在我们农村还有一句话说,庄稼种不好,损失了一季。女人嫁不好。痛苦了一辈。真的,我就深深的感觉到了这…

    2022年8月20日
  • 夜读丨有一种力量,叫做坚持

    。 作者丨鸢尾花 主播丨竹 子 人生一世,一直在坚持。 坚持养成一种习惯,坚持去做一件事,坚持去爱一个人,坚持让自己变得更好,等等。 这些坚持,就像是生活中的日常,不经意之间,早已…

    2022年9月24日
  • 你身边有得了癌症,却不愿承受手术,化疗之痛,而放弃治疗的吗?

    当然有这样的人,不过是极少数!一些是吃中药,进行所谓的“保守治疗”!一些是经济确实异常困难,放弃治疗!还有一些是不愿意接受治疗! 有啊,我楼下的阿姨就得了肝癌晚期,只有半年左右的日…

    2022年8月18日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