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民间牛散系列丨罗石军:投资的核心是要建立大局观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民间牛散是市场上颇为神秘的一群人,缺乏专业投研团队的他们是如何凭一己之力穿越牛熊、保持投资业绩长期优秀的?相信是投资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为此,证券时报“时报会客厅”特推出“对话民间牛散”系列访谈,邀请多位民间牛散分享投资经验,希望他们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投资启示。

近期,时报会客厅对话民间投资者罗石军。罗石军目前为某高校硕士生导师。入市13年,目前自有资金投资为主,重点关注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的成长股价值投资机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直播回放

以下为部分访谈内容。

证券时报记者:您进入A股市场有多少年了?

罗石军:我学财务的,2009年毕业后在券商待过,之后在浙江做过私募,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出来自己做股票。在这个行业差不多有13年了。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评价自己的投资风格,这个投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罗石军:在这个市场中,大家踩过的坑我都踩过,从开始的听消息,短线打板,各种方法我也都用过。但是慢慢就会发现,任何人告诉的你股票,任何人告诉你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盈利模式。这个盈利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可能只在一个阶段有效。随着市场的推移,它也可能会失效。所以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盈利模式。

我现在的风格是做稳健的价值成长为主,你会发现,并不是一家公司好,它就一定会上涨,可能还需要一些催化因素推动,但不管怎样,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其实我们做投资也很简单。所以我现在就是,看这个行业的天花板是不是足够高(市场足够大);然后看这个行业里的一些龙头公司技术门槛、核心竞争力,体现出来就是毛利率是否足够高;并且这个行业还得有三到五年的高成长周期。还有一点,我喜欢买市值从一百亿成长到五六百亿这个阶段的公司,我觉得这个时期它们的成长最顺畅。我之前做过的腾讯,CRO其实都是这样的逻辑。

我认为,很多公司在几十亿市值的时候是很脆弱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等等都比较弱,当它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成长到100多亿的小龙头,其实是需要行业、产品、团队、管理层具备一定的优势才能走得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再从100亿到500亿,大部分公司会走得比较顺。100亿-500亿可能一家公司要花三年,但是从500亿-1000亿,可能花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所有的成长股大牛股,你去看,它都是最后那一倍的增长是最快的,而前面的趋势是很慢的,因为大家都在观察,到最后确定性高,进入主升浪的时候是很快的。但是当一家公司走到千亿以上的时候我觉得就很难把握了,因为它到了这个程度,基本上各方面都已经是龙头了,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它在1000多亿待了很多年,但是它到1万亿却很快,一两年,这个是谁给的呢?和公司自身的努力有关,跟团队有关,但更多的是时代给的。是因为你处于这样的风口上,时代给了你5000亿、1万亿,不是任何公司都可以的。但是80%的公司从100亿做到500亿,靠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历史上所有的大牛股,中间虽然也会有很大幅度的回调,但是拉长时间来看,赚钱还是要靠赛道里的这种成长股。虽然现在的这个市场对我来说可能不是很有优势,因为热点题材可能切换得比较快,但也没必要为此就否认自己的盈利模式,适合自己的就好了。不可否认当你资金做到一定体量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会发生变化。但我是只要投资的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成长逻辑没有变化,如果只是因为市场原因出现波动,我最多只会通过仓位控制一下回撤,不会因此而换股票。

证券时报记者:可以理解为是价值投资吗?

罗石军:其实也不是,我理解的价值投资所指的价值不是现在的价值,而是未来的价值。所谓的价值投资,很多散户会认为,现在PE已经很低了,是不是可以捡便宜,但它可能就是不涨,所以我认为价值投资看的是未来的价值,而不是现在的价值。

证券时报记者:您说在A股踩过无数的坑,哪个坑踩得最惨痛?

罗石军: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时间经常去上市公司调研,和很多上市公司董秘或者董事长有互动。有一次饭局认识的某上市公司董事长特别能说,在场所有人都被说得非常兴奋,甚至都唯恐第二天就买不到那家公司股票了。当时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踩了这个雷。我后来总结原因,主要还是想走捷径赚快钱,没有对这家公司了解很透,结果后来这家公司出现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处罚,股价跌得很惨。其实哪怕2015、2016年股市大幅波动对我都没造成深刻的影响,因为这些是系统性的风险,而踩了这个上市公司的雷并不是市场系统性风险,而是我自己抱有侥幸心理,想在短时间获取超额收益。这个雷踩得我刻骨铭心,所以后来任何人给我推荐公司,我都抱谨慎态度。我可以跟你交流,但是一定要符合我自己的选股模型,才会继续慢慢观察一个周期,然后才能入我的股票池。

证券时报记者:回过头看,如果开始认真研究,能发现这家公司有问题吗?

罗石军:当然可以,我是学财务的,其实回头看有很多问题,但是人在利益面前,无意间会选择忽略风险,选择相信。

证券时报记者:市场中还有很多技术派,是喜欢做择时的,在好公司里择时,您怎么看?

罗石军:择时很好,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所谓的择时,就需要考虑是因为市场原因造成的下跌,还是因为公司原因造成的下跌?如果是市场原因,那么就是市场犯的错。要知道好公司通常都不便宜,唯一便宜的时候就是市场犯错的时候,所以我觉得在A股做这种价值成长股还是比较轻松,因为市场波动很大,时不时就会给你上车的机会。而美股那些头部的股票是很少回头的,因为他们机构投资者居多。

所以在A股评价一只股票最好的时候往往就是在市场波动的时候,在市场下跌,而公司逻辑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你敢不敢加仓,还是说你想卖掉?这就是考验你对一只个股理解程度的问题。不要老想着主升浪买,主升浪结束就卖,这是个理想化的状态。

证券时报记者:刚才简单了解了您的投资风格,那接下来聊聊您对今年的行情怎么看?

罗石军:我很多年都没有去关注大盘的指数点位了,我也很少看技术分析,K线基本都是看月线,不看日线周线。今年我觉得投资难度比较大。那么对市场我怎么看呢?我的总体观点是随着注册制的到来,未来的市场注定5%的股票45度角往上走,还有15%的股票震荡往上走。在我的投资体系里,不管市场中有几千只股票都没关系,能够按照我的方法筛选出来进入我的池子的股票,不会超过一两百家,在这个池子里我再优中选优。

也就是说今年市场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我要做的就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的确定性。至于这些被找出来的确定性短期内涨不涨,我觉得不必太在意。我觉得投资最担心的就是风格飘移。所谓风格的飘移就是,比如你持有的成长股很长时间没涨,你就放弃成长股去做短线了,这个时候短期你可能很热闹,但是只要公司好,风格一定会切换回来。如果你现在拿一部分资金去做短线,就算赚了九笔亏一笔,但是回过头来看也没有多少钱,只是看上去热闹。但是如果你买入的公司很好,你又是在相对性价比高的时候进去的,最终收益肯定更大。

那么回到择时的问题,买股票到底什么价格可以买?这个其实没有具体的位置,而是一个区间,其实各行业的估值也没有一个标准,都是变化的,我理解的估值是没有标准的,行业的估值跟景气度有关,跟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有关。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大多个人投资者来说,没有专业的投研能力和信息渠道,如何辨别手里的公司好坏?

罗石军:作为个人投资者,没有机构的专业性和团队,但是有个方法是大家都可以学的。第一,首先要看公司的研报。当然这并不是要大家跟着研报去买股票。我会要求我的学生每天看十份研报十份财报,有什么好处呢?不管什么行业的研报,你看多了以后,会知道整个板块的大致情况、景气度怎么样。券商研报虽然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它的大方向像景气度之类的一般是不会错的;你可以了解这个行业大概处于什么位置,这个行业的公司大概处于什么阶段。第二,财报里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比如做成长股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订单和产能,这两个从财务报表里怎么去看呢?每个季度上市公司都会公布订单,在财务报表里有个叫合同负债率,就代表着这个公司未来欠了别人多少订单,这是个很关键的指标;做成长股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毛利率,代表公司的竞争力优势。还有一个产能,就是看它的在建工程和支付人工薪酬的变化。比如你今年招了四五百人,那你的企业为什么要招这么多人,首先肯定有合同订单,其次肯定在建工程转为厂房,那你肯定是需要招人的。这些指标在财务指标里都可以体现,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就是最实用的。

至于如何看一个行业景气度高不高,首先看大环境。比如房地产,你看券商有多少会推研报的?你再去看看汽车产业链,新能源、光伏,有多少研报?所以这些都会跟市场景气度和情绪有关。

通常好的赛道很贵,市盈率高。大多数人认为市盈率是静态的,其实是犯了错误定价的逻辑。市盈率是动态的而非静态,成长型企业一定要抓大放小,关注核心而非表面,财报只代表过去而非未来,底层逻辑正确才是最重要的,用合适的价格买入好公司,而不是用便宜的价格买入普通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很多人也会担心碰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怎么避免?

罗石军:不能保证识别出财务造假,但是可以相信常识。比如农业,不是这个行业不好,而是你很难现场去调研清楚它,所以我很少买农业公司。还是那句话,你买的公司,收市后你能不能睡得着,而不是一旦买的公司跌停,你就到处去问人公司怎么了?这说明你对这家公司不了解。

证券时报记者:看好的方向有哪些?

罗石军:首先大环境来讲,我认为内循环是个大主题,在这个大方向下再去找确定的方向。那些与个人相关的,门槛不会很高的行业,比如化妆品行业,还是有公司是向上的没有受到什么环境影响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汽车,我觉得汽车这个支柱产业肯定会起来,但是造车企业这么多,到底谁最后会起来?我不知道。但是在这个行业里,只要市场足够大,那么就可以去中间找比较确定的零配件。比亚迪也好,蔚来也好,他们相关配套的供应商是谁?不管比亚迪能不能起来,他们供应商的量肯定是能起来的,所以我是在这些行业里找相对确定性高的龙头。还有一个就是国产替代,很多人一看国产替代就会想到芯片科技,其实我对这些不是太感冒,因为国内制造业很多都是代工,贴牌,很多没有太高的门槛和护城河,没有绝对的技术优势。所以在这些行业里,哪怕你服务比别人好一点,售后比别人好一点,哪怕你的原材料比别人便宜一点,问题处理能力比别人快一点,应收账款回款比别人快一点,这些一点点其实就是你的护城河了。这样的公司就是制造业里相对的好公司了。还有化妆品,一个品牌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品牌效应的,一个公司只要把品牌和渠道建立,除非出现重大产品安全问题,基本上这种护城河也是其他竞争者很长时间突破不了的,所以消费投资的成功率会比很多其他行业好很多。

总体来看,我认为投资的核心是要建立大局观,选择大空间低渗透率的产业大趋势,识别出其中最具价值的环节里的领先企业,在进入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拐点处买入,然后一直持有行业渗透率到30%左右,甚至40%到50%,再去寻找下一个产业大趋势。无论你多么努力,通常都很难超越采用这种模式的投资方式。二级市场没有大佬,差别只在于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与快速迭代学习并更新能力。

这个渗透率逻辑要好于国产替代逻辑和逆境翻转逻辑,二次增长曲线逻辑。因为不是所有的产品中国都能做第一,二次增长曲线也是比较难的,失败的公司远远大于成功的公司,渗透率提升逻辑比较顺,一个逻辑能做很长一段时间,行业的供给侧要有门槛,使优秀的企业提升渗透率更具确定性。

编辑:叶舒筠

校对:杨立林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10月9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0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