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否定轰炸金门,韩先楚25年后赞叹:这一招真高明

1958年7月18日晚,毛主席召集军委副主席和空军、海军等单位负责人,布置东南沿海军事斗争任务。

毛主席指出: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仅要有道义上的支持,而且要有行动上的支持。

金门和马祖是中国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队,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但对美国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

毛主席还明确指示:用地面炮兵大打,准备打两三个月;同时空军两个师南下,分别驻守汕头、连城。

根据毛主席指示,彭德怀在7月18日晚的军委会议上部署了炮击金门的具体事宜:

地面部队主要使用火炮;除非天气变化,否则空军必须在7月27日进入福建和粤东的作战机场。

炮击金门的命令下达后,7月19日,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召集各军兵种首长,安排参战部队全部入闽。驻闽部队、海军、空军进行紧急动员,相应的各级指挥机构迅速成立。

7月20日,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在厦门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动用32个炮兵营和部分海岸炮兵参战。

参战的炮兵部队分为两个炮兵群:莲河炮兵群下辖17个炮兵营,负责大金门炮击;厦门炮兵群辖15个炮兵营,负责对小金门及大金门以西的炮击。

此外,从海军抽调的6个海岸炮连部署在前线,主要负责炮击料罗湾的国民党军舰艇。厦、联还组成高射炮群,保障当地空中安全。

当时驻金门的国民党军为金门防卫司令部指挥的6个步兵师和2个战车营,共8.8万人,约占国民党军总人数的六分之一。他们盘踞在大小金门、大胆、二胆等九个岛屿。

岛上装备308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146门40毫米以上口径高射炮火炮,轻型战车和自行火炮106门。

金门至台湾港航线长约120海里,防卫司令部位于大金门制高点太武山(主峰高326.7米,可鸟瞰全岛)。金门群岛约有5万居民。

1958年7月以前,解放军驻闽部队全部分布在福建内地,金门解放军炮兵对敌并不占优势。

为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福建各地正在助农抢收粮食的炮兵部队迅速集中,一路开往厦门、莲河等地。

为加强福建前线炮兵力量,南京军区、沈阳军区还调派少量炮兵入闽,参与炮击金门。

炮兵部队转移到前线时正值台风到来。福建各地遭受暴风雨袭击,山洪暴发,公路、铁路多处滑坡,40多座主桥被冲毁。

为了隐蔽作战企图,部队基本在夜间行军,而且是摩托化行军,因此困难重重。

军区部队与地方政府、组织群众一道,冒雨在泥泞中奋力抢修加固道路桥梁,最终确保部队如期进驻。

7月22日,各部队基本到位,立即投入抢修炮兵阵地。由于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苦行军,不少人脚烂腿肿,还有不少人生病。

但由于天气条件恶劣,炮兵大规模调动一直没有被国民党军队发现。

解放军部队集结后,一边等待中央军委命令,一边仔细侦察对面敌情,研究炮击封锁金门的作战实施。

当时,综合各方面条件,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在金门进行炮战,双方各有利弊。

从地形条件看,解放军在战术位置上三面合围金门,阵地配置、火力运用、交通补给等条件都比国民党军好得多。

但岛上高地较多,其阵地在地形上普遍高于解放军,国民党军的炮兵阵地配置较为隐蔽。

从双方阵地看,由于国民党军长期固守金门,处于防御状态,修筑了较为完备的永久和半永久工事,其炮兵工事大部分都被掩盖起来,一些炮兵有坑道工事。

虽然解放军火炮射程远,但大部分火炮被推到海滩,工事多为临时修筑,均是土木结构,明显处于劣势。

从双方炮兵实力对比看,解放军炮兵大多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激烈炮战洗礼,在素质上优于国民党军炮兵,炮兵数量也占据很大优势。

从火炮的质量来看,国民党军略占优势。其在金门的炮兵以美制155毫米榴弹炮为火力骨干,部分105毫米榴弹炮和75毫米山炮火力协助配合,炮火组织非常严密。

解放军参加金门炮战的火炮型号多种多样,大部分为苏制火炮(骨干为152毫米、122毫米榴弹炮)。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美制155毫米、105毫米榴弹炮和日制150毫米榴弹炮。

这些旧炮本来是准备淘汰的,这次却准备利用炮击金门的机会,把为他们储备的旧枪弹药用完。

美制m3式105榴弹炮

特别是远距离目标炮击要使用大号装药,会严重损伤炮膛,大大缩短火炮寿命,所以使用老旧火炮更划算。

不过,新旧火炮混用也会给组织的火力带来一定困难。

此外,从后勤补给上看,双方隔海炮战对大陆方面有利,对岛上守军不利。

解放军炮兵有大陆支援,交通便利,弹药供应充足;

然而,国民党金门守军因交通线被封锁、弹药不足,要补充受损火炮和消耗弹药并非易事。战斗时间越长,其在火力上就越处于绝对劣势。

从封锁金门的要求来看,由于金门岛南端背对大陆,南面的料罗湾码头虽然在大陆地面炮兵的火力范围内,但从陆地无法观察到,弹着点难以修正,仅靠炮兵难以实施全面封锁。

若要实施全面封锁,就要用海军舰艇攻击从金门通往外海的船只,或用飞机轰炸金门码头、机场和船只。

由于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数量和战斗力上均高于国民党空军,海军的轻型快艇在岸炮和航空兵掩护下,也能有效打击金门外海过往船只。

如果没有美国军事力量的介入,解放军完全有可能在陆海空三军的配合下封锁金门。

1958年8月21日晚,预定参加炮击金门的36个炮兵营,连同海军6个海岸炮连等459门火炮,已隐蔽进入发射阵地,23日拂晓完成炮击准备。

同时,由高炮6个团、5个营组成的2个高炮群也进入阵地,担负起对厦门、莲河炮兵群的空中掩护任务。

8月23日下午5时30分,前线指挥员下达“开始突击”的命令。随着一串红色照明弹升腾,2600多枚炮弹突然从不同方向落向金门北部太武山的国民党军阵地。

金门岛顿时陷入硝烟和烈火之中。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三名副司令当场被炸死。

前来视察的伪“国防部长”俞大维和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因晚出门5分钟幸免于难。

由于岛上有线通信网络被炮火完全摧毁,指挥中断,国民党军炮兵在解放军炮击20分钟后才自发还击,发射炮弹2000余发,很快被解放军炮兵压制。

炮战持续85分钟,解放军共发射炮弹3万余发(其中海军海岸炮发射2600发),台湾国民党军后来承认伤亡600人。

“八二三”炮战大捷后,按照军委预定的封锁金门计划,驻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开始对金门实施全面封锁。

被炸死的蒋军金门三位副司令官

大金门只是一个面积只有120平方公里的小岛,小金门只有10平方公里,大胆、二胆的面积更小。

在这狭小的金门群岛上,8万多名国民党守军和5万居民,基本的吃穿和各种物资几乎都依赖台湾。

美国政府负责人及美国驻台军事顾问团多次向蒋指出,如果要把金门视为要保卫台湾的前哨,只要放一点警卫部队就足够了。

但蒋介石出于维护其代表全中国的宣传需要,执意把持只存在于他手中的大陆沿海两岛金门、马祖。

他不顾美国反对和沉重负担,在岛上保持重兵驻守,并在岛上修筑大量坑道和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长期坚守做准备。

在解放军大规模炮击金门之前,驻金门的国民党军补给主要依靠海运,其码头是大金门岛南部背对大陆的料罗湾。

此外,金门岛上还有两个机场可以降落大型运输机,一些急需物资通过空运运输。日均运输量达到400吨左右,以维持守军基本生活和最低作战需求。

8月24日,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决心扩大战果。一边继续炮击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一边出动海军舰艇打击海上目标。

当日,料罗湾停泊着17艘国民党船只。虽然都位于大陆方向目测不到的阵地,但由于在解放军炮兵火力范围内,部分舰艇已中弹,因此集体逃向远海。

下午5时40分,国民党舰艇驶出料罗湾,很快进入大金门两端陆地遮蔽的范围之外,被解放军观察哨发现。

在附近隐蔽等候多时的解放军6艘鱼雷艇,立即在陆地炮火掩护下迅速出击,直奔国民党军两艘大型运输船。

当距离只有3链时,国民党海军发现解放军鱼雷艇,运输舰及周边警戒艇慌忙炮击,解放军鱼雷艇仍在英勇前进,直到距离只有2链(不足400米)时才发射鱼雷。

结果,国民党军大型运输船“中海”号被一枚水雷击中重伤,4000吨级的“台升”号上两枚水雷沉没。

战斗中,解放军的一艘鱼雷艇中弹沉没,船上12名船员弃船后,艰难地游了30多个小时。最后,5人随渔船救援返回大陆,其余人员因体力不支葬身大海。

经过8月23日、24日两天的战斗,金门国民党军遭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中海级坦克登陆舰

8月25日,国民党空军出动48架F-86战斗机飞入金门以东空域企图报复,其中8架飞入漳州,企图引诱解放军空军在公海上空作战。

解放军空9师以一大大队起飞迎敌,没有发现目标,只有落在后面的刘为民与国民党空军4架F-86遭遇。

刘为民与4架敌机斗智斗勇,从1万米高空激战到1800米高空,最后壮烈牺牲。

8月24日,解放军沉重打击国民党运输船队后,台湾国民党当局从8月25日起对金门停航两天,从8月27日起改航方式至金门。

过去,国民党船只通常从台湾高雄起航,白天直接驶入料罗湾卸货。

此时,它从澎湖马公起航,夜间航行至料罗湾外,抛锚在解放军炮兵火力范围外,再伺机乘小型汽艇、趸船进港或利用驳船至料罗湾码头。

此外,国民党军出动运输机于傍晚后降落在金门岛机场,运送急需物资和抢修人员。

鉴于国民党军在金门补给方式的改变,必须采取新的方法,才能完成封锁金门的任务。

8月26日,彭总根据军委指示,通过电话向福建前线部队副司令员张翼详中将提出新的部署:

严密封锁大胆、二胆等岛屿,火力切断其与台湾本岛的联系,使其无法支撑;用火炮攻击在金门机场起降的运输机;

海军要加强对国民党军队和小型舰艇的打击;

要坚决打击进入大陆上空的国民党军机,但不要超出领海上空作战。

两名国民党军官在金门被炸建筑内合影

此时,调往福建参战的解放军炮兵二师、六师部队已进入前线,前线厦门、莲河炮兵群火力进一步加强,并在围头方向建立了远程炮兵群(后归莲河炮兵群指挥)。

为了在夜间精准打击进料罗湾,8月28日,解放军空军抽调一个探照灯排,进入厦门前沿,准备为炮兵照明。海军也据此安排了打击国民党运输船的计划。

自8月23日、24日炮战以来,解放军前线炮兵连续数日与金门国民党军炮兵进行激烈炮战。

由于岛上国民党军退守坑道和地下碉堡,解放军炮击的主要目标是岛上的炮兵阵地。国民党军的炮兵也瞄准沿海的解放军炮兵阵地,不断进行火力反击。

起初,国民党军炮兵在解放军炮兵开火后主动反击,特别是在下午和晚上攻击解放军炮兵阵地,但受到的打击更大。每一次炮战都以他们的炮兵被解放军的炮火摧毁而告终。

金门国民党炮兵观测所

炮战中的这一结果,一方面是由于解放军炮兵部队数量上的优势,同时又能在大范围内机动使用。

另一方面是因为金门岛很窄,国民党军的炮兵阵地多是固定的,炮兵转移不便。

一些隐蔽性较差的阵地在解放军的连续炮击中被摧毁,阵地内的火炮也被歼灭。

9月以来,国民党军队的弹药供应日益困难,打一发就少一发炮弹,被炸坏一门就损坏一门火炮。

国民党军队也担心解放军会趁机登陆。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弹药节约使用。遭到炮击后,它们不轻易还击,只是偶尔不规则地乱打炮。

金门炮战虽然很快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但在当地地形条件下,无法实现对守岛国民党炮兵的火力歼灭。

金门蒋军在构筑防炮工事

由于守军的炮兵阵地大多建在大陆目测不到的隐蔽区域,而解放军炮兵又是隔海远距离开火,按照规定,无法出动飞机对金门上空的弹着点进行修正。

因此我军炮弹对敌纵深炮兵阵地的直接连续命中很少,只能压制而难以摧毁。

为了彻底摧毁金门岛上的炮兵阵地,必须出动空军实施轰炸。当时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将军向军委提出轰炸金门的建议,但主席坚持炮击。

二十五年后担任军委常委的韩先楚回忆起这段历史,钦佩主席的远见卓识:

空军要轰炸金门,不仅要用轰炸机,还要用战斗机掩护。拥有轰炸机和战斗机的空军编队到金门上空作战,很难避免与美国空军发生冲突。

由于此时空军不便轰炸封锁金门,封锁金门的主要任务由炮兵和海军承担。

9月1日夜,由4艘军舰组成的运输编队从澎湖马公港起航,驶入金门海域。其中,“美”号1艘登陆舰负责运送物资,“沱江”号等3艘舰艇负责护航。

编队接近料罗湾时,“美”舰驶向码头,其他3艘舰在外海掩护。

这时,解放军海军按照预定计划,用3艘75吨级护卫艇掩护鱼雷快艇队,其中护卫艇攻击国民党军3艘护卫舰,鱼雷艇主要攻击准备卸货的“美”舰。

战斗打响后,解放军海军指战员一直英勇奋战,特别是3艘护航艇,将比自己大许多倍的沱江舰打得非常狼狈,其甲板、机舱起火,展现了护航快艇在海战中的威力。

但由于是夜间奇袭,能见度较差,加之当晚风浪较大,轻型鱼雷艇活动受到很大影响,原定击沉“美”字号的计划无法实现。

虽然解放军海军在这次海战中损失了两艘鱼雷艇,但国民党海军的损失更为严重。受重伤后,沱江被拖至马公港,不料中途沉没,海上补给作业遭受沉重打击,宣告失败。

海战结束后,解放军空军探照灯部队从9月2日起开始夜间对金门外海进行照明,每10至15分钟一次

照射一次,火炮根据光线搜索炮击目标。这样,国民党海军夜以继日偷渡的企图无法实现,前往金门的航运再次中断。

国民党军海运受阻时,空运也受到严重打击。8月25日以来,解放军炮兵将金门机场作为重要封锁目标,对机场设施和飞机起降进行炮火炮击。

被炮火击中的金门机场

当时,金门岛上有两个混凝土跑道的机场,一个是1954年建成的西村机场,另一个是1955年建成的沙头机场。跑道长度超过1500米,可起降大型运输飞机和喷气式战斗机。

这两个机场建在有山挡住大陆方向视线的地方,使解放军炮兵无法目视观察。

国民党军空运的飞机一般选择在天气恶劣、能见度差的黎明、黄昏或夜间起降,我军炮击时机难以把握。

为完成封锁任务,解放军炮兵根据投诚者的报告认真研判敌情,空军也在金门一侧上空进行空中侦察并提供航拍照片。

炮兵结合这些材料,确定了地图上的炮击坐标,同时建立了空中观察哨。

国民党飞机出现时不先炮击,在即将降落金门机场时,按照准备好的炮击参数,对机场跑道进行突袭。

就这样,国民党军的运输机刚想在金门降落,炮弹的爆炸点就落在了它附近。

8月25日至9月2日,国民党军4架运输机在试图降落时受损;同时,西村和沙头机场的跑道也因为炸弹太多而无法使用。

此后,来自台湾的飞机无法在金门降落,降落运输被迫停止。

从9月3日起,台当局在海运和空运全部受阻的情况下,改用空投作为金门驻军的主要补给手段。但从空中将物资投入金门并不容易。

小金门只有10平方公里,岛上空投场更小;大金门面积虽大,但呈哑铃形,中间宽度不足4000米。

美国《LIFE》杂志拍摄的金门炮战

当时国民党军的飞机由于害怕炮火,一般不敢低飞,高空投掷极易坠海。

此外,即使成功将物资投放到岛上,如果物资落在面向大陆的滩头或开阔地上,也会被解放军的炮火摧毁。只有投在背向大陆的少数地区,才完好无损。

因此,解放军空军虽然没有起飞拦截,但国民党空军每天空投到金门的补给量很少,仅相当于过去正常情况下每天补给量的5.5%。

大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队处境日益艰难,而周边几个小岛上的国民党军队更是几乎得不到空投,给养断绝,只能躲在地下忍饥挨饿,处境悲惨。

这样,经过10天的封锁作战,到1958年9月3日,金门除极其有限的空投外,全部被封锁,解放军预定的第一步作战目标基本实现。

当时解放军官兵认为下一个作战目标是登陆夺取金门。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队也估计登陆行动即将到来,美国政府首脑也在担心解放军登陆金门该采取什么对策。

然而,出乎各方意料的是,在这个重要关头,9月3日晚,主席突然提出,从9月4日起,福建前线停止炮击3天,以观察各方动态。

这一决策,使金门地区的战斗成为独特的活剧,愈演愈奇,形成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原来主席提出发动炮击封锁金门,这是一场以军事手段指挥的政治战、外交战、宣传战。

这场战役的目的既不是消灭敌人,也不是占领金门,而是牵制美军,惩罚台湾国民党当局,摸清美国对华战略底牌,为未来在台湾开展两岸对话创造条件。

在这场戏剧性的战争中,我党一直操纵着主动权,打与停由我党高层说了算。

当时我党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底牌还不是很清楚,炮击金门本身就包含着对美国的战略审视。

因此,在9月7日接到美国军方护送国民党舰艇的消息后,主席当天并没有下令炮击。

9月7日,国民党海军副总司令黎玉玺与美国顾问率领由14艘舰艇组成的庞大混合编队开赴金门海域,其中国民党海军2艘运输舰、5艘军舰,美国陆军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

我军到底打不打这支美蒋舰混合编队的运输船队,成为金门海域对敌斗争的关键。

由于这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涉及中美两国关系,是世界重大战略问题,前线指挥官无权决定,因此提交最高统帅考虑。

9月7日,在美国军方护航国民党舰艇时,叶飞向主席汇报情况并请示,主席经慎重考虑,决定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当叶飞进一步请示,比如美国舰向我开火,我们要反击吗?主席明确回答:没有命令不要还击。

前线指挥员接到主席命令后,向各炮兵群反复重申主席命令,并认真研究美蒋混合编队的编组、舰距、舰速等问题,做好一切准备,确保准确完成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要求。

9月8日上午,台湾国民党海军对前一天被美舰护航安全运送感到十分自豪,出动4艘登陆舰,在5艘美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护航下再次来到金门。

当日,解放军前线炮兵已接到明确命令,准备炮击国民党军舰。

上午11时许,美舰再次在金门外海停靠,国民党军登陆舰驶向岸边卸货。

12时43分,解放军突然以43个地面炮兵营和6个海岸炮连组成的强大炮兵群开火,连续发射炮弹21700发。

这轮猛烈炮击,准确击中了金门岛上的军事目标和国民党军进入料罗湾的登陆舰,避开了金门外海得美军舰艇。

在解放军突然发射的炮火中,本已在金门料罗湾抢滩的“美乐”号登陆舰立即被击中起火,随后舰上的汽油和弹药爆炸,将船体完全炸毁。

“美珍”号中弹后向外海逃窜,另外两艘登陆舰也中弹后逃窜。

美珍号被击中

解放军炮击开始后,美国军舰根本不理国民党军舰,急忙回到料罗湾以南5-12海里处,徘徊观望,却始终未开一枪一弹。

当时,美国军舰的这种态度让战争前线的国共两党都感到惊讶。

一时之间,国民党军队骂声一片。在解放军的侦听电话里,可以清楚地听到台湾方面问进入金门的船只:“美国朋友在哪里?美国军舰在哪里?”

答案是:“什么朋友不是朋友?美国佬掉头跑了!”

在整个9月8日的炮击中,我党初步摸到了美国的底。当然,这一天美国军舰不敢开火可能是偶然的,美国的真实态度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游弋在台湾海峡的美军舰队

9月9日,杜勒斯发表公开声明,宣布“美国决定将护航的美舰保持在距离沿海岛屿3海里的海域”,进一步明确表明了美国的态度。

9月11日11时,四艘美国军舰再次掩护国民党军四艘运输舰、七艘作战舰来金门的。

于是总理立即亲自布置了一场对抗护航编队的战斗,准备以这次行动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战略底牌。

从当天14时57分开始,前线的解放军炮兵以40个地面炮兵营和6个海岸炮连的强大火力,向抵近料罗湾的国民党运输舰和金门岛上的目标开炮。

与9月8日一样,美军军舰在解放军开炮后立即撤退到外海,仍未发一炮。

通过9·11炮击,我党高层终于摸清了美国的战略底牌。虽然美蒋集团表面上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但美国军方并不敢冒险与我军开战,保卫国民党军队。

正是因为了解了美国的战略底牌,1958年和1959年,军委决定大幅裁减兵力,全军总兵力降至解放以来的最低点。

军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也占到了较低的11%,国家得以集中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在对美方的底牌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后,主席还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求中方代表改善态度,希望能敦促美方在实质性问题上松绑,缓和中美紧张对峙局面。

在对新中国进行军事讹诈失败的情况下,美国开始实施脱身政策,企图压迫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导致台湾与大陆在政治上彻底分离。

针对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思考新对策的同时,要求人民解放军继续封锁金门,使国民党军队更加陷入困境,加深了美蒋矛盾,从长远角度解决台湾问题。

9月13日,主席对本月初以来解放军前线炮兵开展的“零和炮击”(每天两三百发)的活动给予肯定,命令参战部队炮兵全面开展此项活动。

根据主席指示,福建前线炮兵只有在发现重要目标时才集火进行大规模炮击,通常转为零星炮击。

这使得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队需要日夜躲在阴暗潮湿的坑道里,岛上的地面活动基本陷入停顿。

由于金门岛守军处境日益困难,急需补充粮弹和各种物资。9月13日,国民党驻台部队采取新的运输方式,在天不亮的清晨,用“美”号运输船偷运。

金门国民党均召开作战会议

运输船驶近料罗湾时,遭到解放军猛烈炮火炮击,补给再次失败。

在金门封锁下,国民党空军还对大陆其他地区进行骚扰,以分散解放军的注意力。

9月17日,国民党空军将台湾防空任务移交给驻台美国航空兵,以全力对付大陆。

9月24日,国民党空军出动24架F-86战斗机,飞越浙江温州上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第2师的执勤战机立即升空迎击,双方展开空战。

空战之初,解放军航空兵并不知道国民党飞机携带了美国生产的“响尾蛇”空空导弹。但由于接敌迅速,双方机群近距离作战,国民党空军难以找到发射机会。

3号机落后遭遇国民党空军12架飞机后,飞行员王自重英勇作战,击落国民党军2架飞机,但自己也被“响尾蛇”导弹击中牺牲。

响尾蛇导弹

他成为世界空战史上第一个被空空导弹击中的飞行员。

在温州空战中,解放军虽然损失了1架飞机,但从这次空战中看到了“响尾蛇”导弹的特点,特别是知道这种导弹的红外热寻灵敏度不是很高,也没有敌我识别系统。

因此,在空战中注重预防,特别是发挥解放军在近战中的特长,也是避免损失的重要方法。

在以后的空战中,“响尾蛇”导弹再也没有击落过解放军飞机。

随着封锁后金门守军形势日益恶化,美蒋矛盾日益激化,美国已公开表明要从金门和马祖脱身,而蒋介石坚持不撤,仍想以这两个岛屿,把美国拖入中国内战中。

从军事角度看,金门、马祖列岛确实价值不大,对大陆没有太大威胁。相反,岛屿上的守军却随时处于被攻击、封锁甚至全军覆没的危险之中。

从政治角度看,蒋介石保持金、马保守非常重要,因为中国大陆20多个省区中,只有福建省的两个岛屿因仍在蒋介石手中,成为国民党政权与大陆唯一的政治纽带。

因此,只要金门、马祖还有一线希望坚守,蒋介石就不会放弃。

就在美蒋就金门撤军问题激烈争执之时,1958年10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前线电台突然传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暂停炮击金门的消息,令两岸军民乃至世界舆论大吃一惊。

从此,炮击金门进入了打打停停的阶段,炮击完全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政治战。

事实上,自1955年浙东沿海作战结束以来,党中央和毛主席将夺取金门、马祖的考虑,已完全服从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大局。

军委根据主席的决定,确定了“战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决定。

台湾当局虽然不敢打破金门事实上的停战状态,但为了显示自己还有作战能力,还是在10月10日出动飞机在大陆上空挑衅。

当天,国民党空军向大陆沿海海岸线起飞44批182架作战飞机,其中6架飞越福建龙田。

解放军空军随即以第14航空兵师一个大队起飞迎敌,双方又进行了一次空战。

空战中,解放军飞行员杜凤瑞击落两架F-86战斗机,其中一架飞机的驾驶员张乃军跳伞后被俘。

杜凤瑞乘坐的飞机也在空战中被击落。跳伞后被另一架国民党军飞机在空中击中身亡,此架国民党飞机随即被解放军高射炮105师击落。

这次空战,国民党军被击落战斗机3架,解放军被击落歼击机1架。此后,国民党军的战斗机基本上不再进入大陆上空,其活动线退到福建的海岸线以外。

从解放军空军7月末入闽至10月,福建上空共进行空战13 次,解放军航空兵总共击落国民党军飞机14架,击伤9架;

解放军飞机被击落 5架(其中空军4架,海军航空兵1架),被击伤5架。

从10月6日起至10月20日金门地区休战的时间内,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美国三方都在认真观察各方动态,炮击金门最终演变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观。

10月31日,军委又决定:逢双日一律不打炮,逢单日可略为打一点炮,炮弹一般不超过200发。

从此,解放军对金门正式确定了“双日不打单日打”的新方针。

1959年元旦过后,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突然对大嶝岛滥施炮击,造成托儿所中31名儿童死亡,17人受伤。

1月7日下午,为了惩罚国民党军这一无赖行径,解放军炮兵向进门发射炮弹2.6万发,国民党军也还炮约7000发,最后终于以解放军的炮火占压倒优势而结束。

这次炮战实际上成为金门地区最后一次真正的炮战。1月9日,军委指示福建前线部队:今后单日不一定都打炮”,此后单日的炮击也只转入零炮炮击。

自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为时四个多月的炮击金门行动,就此在事实上已经结束。

对于这项决策,不少人感到很不理解,以后主席提出“绞索政策”就明白了:

1958年的毛泽东

金门、马祖是套在蒋介石脖子上的“绞索”,而更重要的也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

这是美帝国主义自己套上的,因为它霸占台湾不放,同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这个条约就是一个“绞索”。

美帝国主义自己套上了,我们为什么要帮助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把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解开呢?

直接参与指挥的福州军区政委叶飞晚年在回忆录中提到:炮击金门,实际上是同美帝国主义进行了一次较量。我越发感觉到,主席的决策真是富有远见。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3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