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的头号爱将,若没有被迫害牺牲,十大元帅名单或将改写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开国大典开始前,天安门广场上一片欢腾,毛主席举目四望,在欣喜之余,眼神中却突然闪出了一丝遗憾。

对着身边的警卫员,他感慨地说道:“如果伍中豪、黄公略二人还在的话,他们该有多高兴啊”。

黄公略是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大家或许已经耳熟能详,而伍中豪的来头更不简单。

井冈山上,他一度与林彪平起平坐,被称作红军中的“两只鹰”,论德、论才、论战功,他甚至在林彪之上。

所以,毛主席一直视伍中豪为头号爱将。

然而,伍中豪却不幸英年早逝,按照聂荣臻元帅的说法,如果他没有牺牲,十大元帅名单或许将要改写。

那么,伍中豪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他又是怎样牺牲的呢?

17岁考入北大,20岁入读黄埔

1905年,伍中豪出生于湖南衡阳耒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3岁那年,伍中豪的父亲因病去世,伍家开始家道中落,因此,从记事起,伍中豪的生活便相当艰苦,孤儿寡母在乱世求生,更是异常艰难。

好在,他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出身,虽然物质贫瘠,却从小教导伍中豪读书识字,在母亲的培养下,伍中豪成绩一直优异,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少年天才。

后来,他相继就读于县里第一高小以及岳云中学,17岁那年,更是以拔尖的成绩考入北大,在文学院中深造。

林彪比伍中豪年轻两岁,虽然读书成绩同样不错,但最终学历只是武昌共进中学,从这点上看,伍中豪无疑更占优势。

在北大期间,伍中豪为人勤勉,读起书来经常通宵达旦,深受师生的钦佩。

不仅如此,当时正值军阀割据之际,袁世凯复辟的阴霾尚未消散,国家一片动荡,民间人心惶惶。

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伍中豪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经常主动阅读进步书籍,探索救国之路。

恰逢此时,李大钊的名字在北大学生中如雷贯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便放出豪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天下”。

五四运动中,他更是承担起重要的领导作用。

在李大钊的引荐下,伍中豪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进步思想,并顺利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由此踏上了坎坷的革命之路。

1925年,北伐战争拉开帷幕,此时伍中豪已经过3年历练,思想逐渐成熟,经过审慎的思考,他决定投笔从戎,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虽然和林彪同为黄埔第四期生,但两人的差距在当时相当明显。

伍中豪所在的第一团是军官团,而林彪所在的第二团只是预备军官团,两人的成绩自然无需赘述。

除此之外,伍中豪虽是北大肄业生,学识、修养都在大多同窗之上,但他却十分谦逊、不骄不躁,因此人缘极好。

口口相传之下,伍中豪的名字传到了时任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的耳中。

对于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何应钦相当欣赏,还多次提出,让伍中豪毕业后前往自己的部队,甚至提前许诺了副官一职。

然而,伍中豪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抛来的橄榄枝。

一来,他与教授部的叶剑英交情更深,二来,伍中豪的心中早已有了理想的去处。

而他心心念念的目的地,正是毛主席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初次相逢,一见如故

当时,毛主席正担任讲习所的军事教官,他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教学方式,引发了革命青年的交口称赞。

事实上,早在北大就读期间,伍中豪已经听闻了毛主席的大名,初次相逢,同乡情谊更是令二人一见如故。

当晚,伍中豪向毛主席细细阐述了自己一心革命的理想,而毛主席则更加高瞻远瞩地指出,未来的革命必定依赖武装力量。

所以,他特意嘱托伍中豪在讲习所内分享自己的军校见闻。

就这样,他们促膝长谈,从家乡经历谈到革命的前景,两人愈发振奋,直到深夜才结束对话。

后来,两人还是没有尽兴,毛主席甚至留下伍中豪与自己同床休息,抵足而眠。

毛主席爱护下属的事迹我们都十分清楚,但对伍中豪的器重,仍然十分罕见。

对此,伍中豪自然心知肚明,他与毛主席年龄相差12岁,却有着同样的革命抱负。

相较于自己,毛主席的视野更加宽广,理想更加远大。

于是,伍中豪对毛主席推崇备至,还经常告诉他:“从今往后,我跟定你了”。

此时,林彪与毛主席尚未结识,可见,伍中豪与毛主席的交情较林彪要早得多,也深厚得多。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挥兵北伐,伍中豪随军进入湖南,在耒阳团防局担任局长。

按理说,征讨军阀正是伍中豪的毕生追求,然而,事情却不像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次年,就在他全力组织部队,准备与敌军交锋时,蒋介石赫然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有共产党背景的革命军人都受到了残酷迫害,尤其是在湖南爆发“马日事变”后,伍中豪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摆在他眼前的有两个选择,回到家乡、暂避锋芒,或是不顾危险、继续革命。

参加秋收起义,坚决支持毛主席

毫无疑问,伍中豪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1927年9月,他由衡阳北上武汉,再辗转回到湘赣边界,找到了牵挂已久的毛主席。

见同乡小兄弟到来,毛主席心中振奋不已,毕竟,起义迫在眉睫,革命凶险万分,有一个值得信任的战友在身旁,无疑更加安心。

于是,毛主席将伍中豪视作左膀右臂,任命其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副团长。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在伍中豪的带领下,攻打白沙首战告捷,起义军士气大增,革命的星星之火也迅速传开,全国农民暴动的热情迅速高涨。

然而,敌我力量实在过于悬殊,在反动派的猛烈反扑下,起义军还是遭到重创,起义不幸宣告失败。

当时,部队于文家市会师,起义军总指挥卢徳铭召开紧急会议,打算征求各方意见,确定工农革命军该何去何从。

面对被动的局势,毛主席审时度势地指出,工农革命军力量薄弱,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当前往湘南地区的广大农村,而不是攻打长沙等大型城市。

然而,毛主席的说法却引发了大量争议。

就在争论不休之际,伍中豪挺身而出:“我赞成毛委员的说法,我军遭到重创,和国民党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余师长的意见太过冒险,可能会葬送军队”。

伍中豪带头表态后,众将领纷纷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支持,最终,卢徳铭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革命力量得以保留,前往湘南的路线被正式确定。

然而,在国军的围追堵截下,如何顺利突围,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灵活巧妙指挥,立下赫赫战功

面对敌军,伍中豪向毛主席提出了“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的战术,与毛主席一贯奉行的游击战思想不谋而合。

伍中豪的建议被采纳后,工农革命军果然巧妙地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并顺利抵达三湾一带。

在后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伍中豪多次率军出征,大小战斗打了不下百次,大多以胜利告终,他英勇无畏的作战风格,也由此流传开来。

1927年11月,茶陵县城遭到国军20个连的兵力围攻,守城的1营拼死抵抗。

但随着弹药不断消耗,逐渐无力支撑,好在,伍中豪所率领的3营及时赶到,如同一把刺刀般插向了敌人背部,国军被悉数赶跑,茶陵县也顺利解围。

值得一提的是,战斗取胜后,一个名叫陈浩的团长贪图享乐,没有经受住国民党高官厚禄的诱惑,打算背叛革命。

从茶陵回井冈山途中,伍中豪一路东进,而陈浩却不断向南进发。

伍中豪觉察到大事不妙,立即致信向毛主席表明情况,经过彻查,陈浩的投降书被找到,证据确凿,最终被我军击毙。

可见,伍中豪不但在战场上勇猛无匹,心思同样细腻,正因如此,毛主席对伍中豪愈发信任,交给他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除了率军打仗,还要联系群众、推动土改,而伍中豪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厚望。

短短半年内,他不仅攻下宁冈城,歼敌300余人,取得了工农红军的空前大捷,还在永新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发动了大量人民群众。

他的卓越表现,多次获得毛主席的着重嘉奖。

井冈山会师后,朱、毛的部队重新整编,红四军由此诞生,考虑到伍中豪的赫赫战功,毛主席将他提拔为红31团团长。

此后,伍中豪设伏坳头陇、攻克宁冈县、激战龙源口。

凭借着数千人的力量,和国民党几万人的大军打得有来有回,并且最终以少胜多,粉碎了蒋介石策划已久的“会剿”。

由此,伍中豪声名鹊起,31团也和28团并列,成为红四军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团。

相比于28团团长林彪,伍中豪的指挥风格更加激进,且能攻善守、杀伐果断。

虽然并称为红军的“两只鹰”,但当时伍中豪的锋芒明显盖过林彪一头。

“伍中豪立了头功”

1928年底,井冈山上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南方的战士们无法适应环境,很多都重病卧床,对战斗力造成了严重影响。

雪上加霜的是,蒋介石纠集3万大兵,试图对井冈山进行“围剿”,危急关头,红四军何去何从,成了毛主席的一大心病。

林彪认为,赣东北地形开阔,且有大量城市,筹粮筹款都很简单,可以当成红军下一个根据地。

而伍中豪却提出了不同见解,他指出赣南地区遍布高山,易守难攻,且资源丰富,当地百姓觉悟也很高,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调遣,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两人争执不下,毛主席思前想后,最终同意了伍中豪的意见。

后来,我军在赣南稳扎稳打,根据地范围不断扩张,每当回忆起此事,毛主席总是感叹道:“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

对于这名爱将,毛主席自然关怀备至。

1930年5月,伍中豪在攻打新城时负伤,小腿被敌人的子弹射穿,尚未恢复又不幸染上肺炎,身体每况愈下,一度昏迷不醒。

在伍中豪昏迷期间,毛主席经常在床边陪伴,按理说,肺炎易于传染,不该有过多接触,但毛主席却不管这些,经常将手掌放在伍中豪额头帮他探体温。

不仅如此,为了照顾伍中豪,毛主席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

当时毛主席傍晚回家,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就要赶往医院,他对伍中豪的器重由此可见一斑。

对此,伍中豪感激不已,当时苏共下达命令,毛主席被迫攻打长沙,出发前,伍中豪多次劝阻,并叮嘱毛主席保重身体。

后来,长沙之战果然失败,伍中豪不顾病重的身体,执意召集5000名士兵增援,在他的掩护下,毛主席率领的主力部队这才得以顺利撤退。

两人会师时,毛主席拉着伍中豪的手,动情地说道:“豪子,攻打长沙的主意真是不可取啊”。

结语

然而,伍中豪的表现让国民党无比忌惮。

1930年10月,在他率军赶往漳州时,国军设下重兵埋伏,伍中豪拼死突围,歼灭了大量敌军,但终究是寡不敌众。

最终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就义时年仅25岁。

消息传回井冈山,一贯沉着冷静的毛主席不禁泪流不止,此后数天,他都将自己关在房内,始终不愿出门。

风云变幻,斗转星移,20年的革命之路改变了很多,但毛主席对伍中豪的思念却从未停止。

于是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回顾往事,唏嘘不已:“如果伍中豪还在,该多高兴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一代青年将领、军事奇才,毛主席的头号爱将,却英年早逝,不幸陨落,实在是我军的一大遗憾。

正如聂荣臻元帅所言,如果伍中豪得以幸存,恐怕开国元帅将再添一员猛将。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3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