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宋庆龄逝世,远在台湾的宋美龄说道:骨肉虽亲,大道为重

1981年的仲春时节,宋庆龄已然沉疴难起,病中深思恍惚的她常常跟身边人念叨,希望能够见妹妹美龄一面……

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与世长辞。

身边的一众好友亲人念及宋庆龄生前的心愿,专程给定居台北的宋美龄发去消息,诚邀她前来内地治丧,见姐姐最后一面。

可孰料宋美龄却仅仅回复了八个字:骨肉虽亲,大道为重。她拒绝了返回北京送姐姐最后一程。

这对民国年间最耀眼的“宋氏姐妹花”为何落得个形同陌路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羁绊使得这对姐妹至死未能再见,她们之间真的毫无手足亲情可言吗?

赴美求学,道路迥异

宋氏三姐妹出生在一户富庶殷实的人家。

父亲宋嘉树是民国年间的实业家,依靠过人的才干和敏锐的商业嗅觉,积攒下了雄厚的家底财力。

而她们的母亲倪桂珍也是出身名门望族,倪桂珍自小饱读诗书,接受了西式教育,也是个见识不凡的新时代女性。

既有雄厚的家境支撑,又有家学底蕴,宋家姐妹三个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彼时国内动荡不安,为了让子女能够有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也为了能让她们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宋嘉树将三个女儿送上了远渡重洋的轮船,依次送往美国。

1908年,宋家三姐妹在美国相聚,进入威斯里安女子大学读书。

年岁相仿的三姐妹正处在最美好的年华,她们像三朵灿烂盛开的鲜花,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尽管同样娇妍美丽,可这三姐妹却有着天差地别的性子。

大姐宋霭龄此时已经19岁,她坦率大方却也严谨细致,她在某些方面最为肖似父亲宋嘉树,一样的精于计算,对金钱有着一股仿佛与生俱来的执着与向往。

这或许和她是家中长女有一定的关系,宋霭龄的成长史伴随着父亲的发家致富史,自幼耳濡目染之下,霭龄深知金钱的魅力。

而她日后也诚然嫁给了山西首富孔祥熙,成为了三姐妹里过得最为平和幸福的一个人。

宋庆龄和小妹宋美龄此时尚未成年,姐姐庆龄不过15岁,妹妹美龄也只有11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可宋庆龄却有着超乎年岁的沉稳与持重。

当时镇上的图书管理员对这庆龄美龄两姐妹印象极深,他说两个中国小姑娘都热爱读书,但稍微大些的那个整日里严肃得很,鲜少开口说话,读的书也晦涩深奥。倒是那个年岁小一点的姑娘更为活泼开朗些。

尽管隔着千山万水,但少年时候的宋庆龄便已经隐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她常常怀着对故国的思念,试图从书本中找到救亡图存的真理。

宋庆龄知道,此时的国家内忧外患重重,自己来到海外读书不是去享受人生躲避风雨的,而是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担,从如晦风雨中寻一条利国利民的道路来。

为此,她一边时刻关心着国家的政治动向,一边昼夜苦读。

或有同学不解地询问宋庆龄为何不无忧无虑地读书玩耍,反而整日沉着一张脸苦思家国大事时,宋庆龄慷慨陈词,她说自己不能忘记祖国,也不能忘记孙中山先生说过的话——“如果忘记了,人生就失去其意义。”

早在读书时候,宋庆龄就已然拜读过孙先生的文字,心生折服敬佩之意。

而另一旁的小妹美龄就不如二姐庆龄这般少年老成了,她初到美国时候年纪太小,语言不如两个姐姐那样交流无虞。

因此,来到美国后的她先是学习了两年英语,继而便前往了美国南部的小城皮德蒙特。

在那座小城里,美龄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她学会了弹钢琴,也结识了一群年龄相仿的伙伴。

美龄最不喜欢受到学校各种刻板规矩的束缚,她热爱自由,向往着无拘无束的生活。那时的她惯会讲着一口流利的、略带南方口音的美式英语,整日里呼朋引伴,和同龄人打得不亦乐乎。

在宋家三个姐妹中,就连美龄自己也认可,她受到的美国风俗习惯影响最深。待到美龄学成归国时,她俨然是一副西式淑女的做派。

渐行渐远,分歧暗生

宋庆龄和宋美龄截然不同的性情早在二人赴美留学时就已经初见端倪,姐妹学成归国后,也诚然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宋庆龄早在留学读书时便已经耳闻过孙中山先生的风姿,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忠实拥趸者,当终结清朝封建帝制的消息传到美国时,宋庆龄潸然泪下。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国一睹孙中山先生的风采,亲眼看一看这个即将诞生的民主国家。可就在宋庆龄毕业归国前夕,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陷入了困厄之境。

反袁斗争的失败使得不少革命志士意志消沉,而以袁世凯为首的窃国者趁机大肆追捕孙中山,孙中山先生被迫流亡国外。

宋家大姐宋霭龄本来是孙文先生的秘书,因为要和孔祥熙定亲结婚,霭龄决定回归家庭生活。

在向孙中山先生辞别前,霭龄向孙先生推举了自己的妹妹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对此孙先生并无异议,而庆龄则更是欣喜不已。

在担任孙中山先生秘书的时间里,宋庆龄积极地帮助孙中山处理各项工作。她将处理文件函电、整理资料等一系列繁杂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了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上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

由于频繁的工作接触,宋庆龄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提出“三民主义”伟大构想的男人怀着一颗怎样的忧国忧民心,二人的思想步调也愈发契合。

除此之外,宋庆龄也被孙中山先生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那时,宋庆龄给仍在美国读书求学的小妹写信,信中表述了自己追随孙先生从事革命事业的激动心情。

她在信中写道:“我从来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

而孙中山先生也在宋庆龄日复一日的默默支持陪伴中感受到了些许慰藉与动容,他们在患难与共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坚定了携手共进的想法。

1915年,宋庆龄力排家人的阻挠,与孙中山先生在东京结婚。

此后,宋庆龄更加不遗余力地投入到陪伴孙中山先生开展革命事业的工作中去。她不仅仅是孙中山先生的妻子,更是他志同道合的战友。

1922年前后,孙中山先生在艰难顿挫之中汲取历次失败的经验,开始进行新的探索和追求。

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一起分析俄国革命胜利的经验,陪伴孙先生参与与我当代表李大钊先生的商谈,希望从中找到新的道路。

当时,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联俄容共的方针路线,宋庆龄自是毫无二话的绝对拥护。可消息传到美国,却被小妹宋美龄大加否定。

宋美龄认为孙先生是受到了蒙蔽才作出了错误的决断,因为孙先生的新方针,美龄和姐姐庆龄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曾经感情甚笃的姐妹俩甚至一度好几天互不讲话。

宋美龄回国后,对于苏联顾问鲍罗廷信奉的共产主义理论极为排斥,她甚至当众斥责这一理论实际上仍然披着“帝国主义的外衣”,实际上面目可憎。

美龄这样的政治观点,和姐姐宋庆龄的政治追求大相径庭。尽管此时的宋美龄尚未踏足政治舞台,但她已然和姐姐有了截然不同的政治信仰。

1927年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宋庆龄闻之严厉地斥责了蒋介石叛变革命的行为。

可宋美龄却将蒋介石视为英雄,面对姐姐的怒火,她专程赶赴武汉,试图劝说姐姐改变立场,加入自己的阵营。

这一劝说自然无疾而终,看着政见不合的妹妹,宋庆龄打定了主意。数日后,宋庆龄悄悄离开亲人,孤身一人远赴苏联。

宋美龄一直标榜自己“非英雄不嫁”,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权力的渴望与野心,而蒋介石恰好成为了宋美龄选中的“天命英雄”。

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

远在苏联的宋庆龄得知妹妹和蒋介石结婚的消息后深受打击,她难以相信自己的亲妹妹居然投奔向了蒋介石的营垒。

宋庆龄知道,如果说婚前的美龄和自己仅仅是存在着政见不合信仰不同,那么与蒋介石结婚后,就标志了美龄和自己在政治立场上彻底的分道扬镳了。

同仇敌忾,一致抗战

和蒋介石成婚后的宋美龄积极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她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协助蒋介石的政治工作,扮演好了贤内助的角色。

她也曾几次三番邀请姐姐宋庆龄回到政治舞台上发光发热,但都被宋庆龄断然拒绝。

也是因为二人政治立场的不同,在美龄成婚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俩鲜少共同在公共场合露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二人的姐妹情分走到了终点。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宋庆龄旋即在上海积极开展抗战救援工作。她利用自己孙中山夫人的身份影响力,积极对外宣传,强烈主张中国的主权神圣不可被侵犯。

与此同时,宋美龄也投身抗战宣传工作。她将自己在抗日前线的所见所闻传播出去,利用广播、利用谈话、用尽一切办法,向世界宣告中国的态度。

两姐妹尽管有着不同的道路选择,但在国家大义面前,她们做着同样的事情。

1937年7月,在宋庆龄、何香凝等妇女领袖倡议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组成上海妇女界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

同年的8月1日,宋美龄在南京“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的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妇女团结一致,齐心抗战。

宋庆龄及时响应这一号召。三日后,宋庆龄与何香凝便将一个月前成立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更名为上海分会,从属于宋美龄领导的南京总会。

这边宋庆龄成立了保育会,收容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儿童。那边宋美龄也成立了妇女指导委员会,对战时孤儿和受伤民众进行统一救助。

1940年3月,宋庆龄接受了妹妹宋美龄的邀请,奔赴重庆共同开展抗战工作。

此时的姐妹俩无视了曾经横亘在二人之间的立场鸿沟,尽管身隔天南海北,但她们做着同样的事,都在齐心协力为抗战运动奔走。

分歧再现,姐妹再难相见

可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俩的矛盾只是在家国大义面前暂且被放置一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除。

抗战后期皖南事变得爆发,使得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曾经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也一度陷入了停滞,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俩的关系再度疏远。

此时的宋美龄随同蒋介石频繁出访外国,力求寻找美国等力量的帮助,而宋庆龄则致力于国内的救济工作。

或多或少的,宋庆龄被排斥在了宋氏家族的“国家话题”之外。宋庆龄曾经向身边人抱怨,美龄总是告诫小弟,所有的事情都不要对“二姐”,也就是自己讲。

很显然,此时的宋美龄已经有意识地戒备和回避宋庆龄,尽管她一直对姐姐怀有姐妹之情,但在政治立场上,美龄始终是终是的蒋介石支持者。

1950年,宋美龄抵达台北,自此,姐妹二人天各一方。

晚年时候的宋庆龄对妹妹美龄的思念愈发强烈,她时常摩挲着宋家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希冀着妹妹能够回到内地来。

宋庆龄曾经不止一次地和身边人提及如果美龄回来,应该如何接待,可每每说完她又总会沮丧地说,可能妹妹回不来了……

1981年,宋庆龄缠绵病榻之时仍然念叨自己牵挂美龄,如果美龄能回来见一面就好了。但当时宋美龄因为身子不好远居美国,遗憾未能成行。

同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至死未能见得妹妹一面。

而收到姐姐离世的电报时,宋美龄呆立良久,却终究做出了不会回国奔丧的决定。

她同样思念自己的姐姐,可她们二人的政治身份和横亘在二人之间的“政治沟坎”却成为了姐妹亲情的最大阻碍。

宋庆龄和宋美龄的姐妹情谊,阻挡不了二人天各一方的离别命运。未能得见的最后一面,也终究成为了宋氏姐妹的时代憾事。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