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邓小平早就给出了答案

台湾只要一天没解放,解放全中国的任务就一天不算完成。”这不止是毛主席的决心,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公民的决心。

台湾回归,势在必得。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大陆进行谈判,是否能避免台湾的回归。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针对这台湾当局的逃避,邓小平同志早就给出了解决措施。究竟是怎样的解决措施呢?

美国对台湾野心勃勃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余党败逃台湾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央十分重视的,毛主席更是建国没多久,将收复台湾提上了日程。

起初,大陆与台湾的问题,只是我国的“家事”,可野心勃勃的美国却企图拉拢蒋介石对抗大陆,从中控制台湾。

此,蒋介石虽明知美国的野心,却为了利益,选择了与美国合作。美国在其中搅局的行为,早就遭到了中国大陆的警告。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选择出兵干涉,协助韩国作战。

不仅如此,美国借着前往朝鲜赴战,两日后便命令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

明面上是帮助蒋介石,实则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面对美国的嚣张行为,6月28日,毛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周恩来总理也代表中国政府发声,强烈的谴责美国侵略朝鲜,干涉台湾等地的罪行。

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中央军委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从各地的部队中抽调出了25万兵力,组成了东北边防军,时刻关注着美国军舰的动态。

美军加入作战后,朝鲜人民腹背受敌,损伤惨重,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表明了中国的离场,绝不会对容忍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进行肆意的侵略,中国也不会置之不理。

可美国却将中国的警告熟视无睹,甚至认为中国只是动着嘴上功夫,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没过多久,就十分嚣张的越过三八线,多次侵袭中国的领空,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面对邻人的困境与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当机立断政府选择出兵援助朝鲜,迅速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作战。

在中国的帮助下,朝鲜与韩国最终达成了停战协议,抗美援朝战争获得了胜利。此战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狠狠地灭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此战过后,国内环境基本稳定,社会主义建设也开始全面展开,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发展是一条很长的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起初对于台湾问题,我党采取的就是武力解决,谈不拢就打,可长此以往,在军队上支出的开销让政府有些吃不消了,况且有美国从中捣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已经成了一条不太可行的道路。

于是针对这一问题,毛主席与周恩来根据大环境的变化,开始考虑以和平的方式收回台湾。

僵持的关系开始缓和

1956年春天,毛主席委托章士钊,给蒋介石带去了一封信,在心中,毛主席提出了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法,此方法也被称为了“一纲四目。”

一纲四目是毛主席与周恩来共同商议得出的方针。首先“一纲”,便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也是不可讨价还价的。

四目就是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友好方针,表明在台湾回归后,除了外交必须统一与中央外,台湾的军政大权和人事安排可以委托于蒋介石政府。除此之外,台湾军政上的建设费用,也可由中央拨付。

在社会改革上,也可以从缓,中国政府会尊重蒋介石的意见,与其共同商议后再进行。

最后就是原则问题,双方都不能派遣特务,也不能有破坏对方团结的举动。

一纲四目的方针足以看出中国所作出的让步,时刻考虑台湾与蒋介石的利益, 这项方针,也是后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前身。

当时蒋介石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也始终坚持着一个中国的信念,面对美国的控制,蒋介石曾公开发表讲话,表示大陆与台湾的战争,无需美国直接参战。

在一纲四目方针的吸引下,1956年,蒋介石派遣宋宜山前来大陆打探中央的态度。

只可惜,最后在美国政府的频频阻拦下,蒋介石未能与中国大陆进行谈话,一纲四目的方针也未能在当时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而当时的美国,对中国采取二十几年的孤立政策也感到很失败,在美苏冷战中,也逐渐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也开始一改往日的孤立,开始与中国建交。

1972年,尼克斯总统访华,这也标志着中美互相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与中国建交,美国就必须改变之前“两个中国”的想法。

在《中美联合公报》上,美国不情愿地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也等于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不过,这个声明只是表面功夫,背地里,美国从未放弃撺掇蒋介石搞第二个中国政府,毛主席当然也深知美国的作风,两个国家表面上和平交往,实际因为台湾问题,对各自都有所忌惮和提防。

1973年,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差,在许多事情上开始力不从心,只能将台湾问题交予了周恩来总理负责,为了让恩来身边有帮手,毛主席将邓小平同志恢复职务,并协助周恩来总理开展解决台湾问题。

邓小平是如何处理台湾问题的呢?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

邓小平在台湾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过他与中央领导人的意见是统一的,那就是台湾问题势必要解决,或早或晚,或和平或武力,终究都要解决。

解决台湾问题,不只是大陆的想法,也是蒋介石晚年始终放不下的事情。

1975年,蒋介石在临终前,还曾通过秘密渠道邀请毛主席访问台湾,只可惜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未能赴约。

蒋介石去世的一年后 ,毛主席也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毛主席最关心的台湾问题,终是没能亲眼看到台湾解放。

毛主席的遗憾,成为了邓小平的动力和追求。1979年1月1日,不止是新年的到来,也是中美正式建交的日子。

对于美国来说,台湾一直是他们用来遏制中国的底牌,如今与中国开始正式建交,这张牌,也必须要放弃。

对中国来说,中美建交是个有利的契机,在这一天,全国人大常委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再次向海峡两岸的同胞表达了希望台湾回归的愿望,邓小平也将这个愿望,再次提上了日程。

随着与美国的正式建交,中国与多个国家也建立起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期盼着两岸能够友好相处,携手合作。

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再次将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一纲四目”方针提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项伟大的构想,之后也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政策,是我国针对台湾地区,作出的做大让步,也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在这一天,中国政府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的对台湾民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并呼吁两岸结束对峙的现状,进行谈判。

为了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应美国政府的邀请,前往美国访问,他也是第一位正式访问美国的领导人。

此次访问美国,也让中美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双方签订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中美之间关系越来越好,也让英国十分眼红,看着美国对中国表态,英国也开始有了与中国建交的想法。

随着香港的租期即将期满,邓小平在关注台湾问题的同时,也同样重视着香港的问题。1982年9月22日,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针对香港问题进行谈判,这场谈判也成为了世纪谈判。

这场谈判,究竟发生了什么,结果如何呢?

全面表明对台态度

撒切尔夫人在谈判中傲慢地表示,香港的发展需要英国人,还表示如果香港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后灾难性的后果。

撒切尔夫人的一番话,明摆着质疑中国的能力不行,甚至还想要用武力威胁中国,放弃香港的主权。

邓小平针对撒切尔发夫人的话,斩钉截铁地表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我们都是一定要收回的。”

撒切尔夫人在政坛上有着“铁娘子”的称号,作风刚强,只要是与她的谈判上,几乎都是对方吃亏,不过她面对的,则是更加强硬的邓小平。

邓小平紧接着毫不示弱,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表示,中方所期望的方式是将香港和平的回归,不过,要是始终都无法达成一致的谈判结果,中方会重新考虑接受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这不仅是对香港的态度,更是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态度。

此言一出,撒切尔夫人的嚣张气焰立马被压下去了,整场会谈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撒切尔夫人没有得到一丝便宜。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面色沉重地走出了人民大会堂,在下台阶的期间,心不在焉,最后被石阶绊倒,跪倒在了地上。

这一摔,也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在谈判上的胜利。在中国的坚持,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下,香港与澳门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现在,全国人民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台湾,相比于香港与澳门,台湾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

自从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上任后,他对大陆采取的措施便是“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邓小平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措施,早就给出了答案。

早在1977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时,他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在原则上,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在这一点上,外国没有权利指手画脚,干涉我国内政。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国家主权问题,是没有谈判的余地的。

第二,对于收回台湾的方式,邓小平曾用左右手比喻道:解放台湾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我们争取是用右手的和平方式解决,要实在不行,还要靠左手开打。

此外,邓小平表示,中国绝不会放弃使用武器手段。

台湾当局如果永远不与大陆谈判,那么我们绝不轻易动武,也不排除使用武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都很明确,就是争取和平,武力是最后的底线。

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后,蒋经国也动摇了心中的想法,开始改变了对大陆的政策。

他多次召开秘密会议,探讨与大陆交往的想法,推动两岸进行和谈。

1987年3月,大陆邀请蒋经国的代表人沈城前来北京进行会谈,双方谈话的原则是先谈合作,在谈统一,为了表示台湾的诚意,蒋经国几经考虑,最终决定先恢复两岸之间的往来,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隔在绝了38年后,终于打开了交往的大门。

这也让两岸人民关系更加亲切,首富台湾的工作也得以进一步开展。

1984年10月1日,在国庆之际,国务院总理在招待会上发表讲话,邓小平审阅讲话稿时,觉得其中一句话说得不够严谨。

原话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共同协商,争取早日实现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统一。

邓小平对此话加以修改,改为了: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和台湾各界人士共同协商,争取早日实现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统一。

此话也表明了邓小平的立场,他认为台湾问题不仅仅是要与台湾政府协商,更要与台湾人民的协商。得民心者得天下,是自古以来的共识,台湾要想回归,自然也离不来台湾各界人士的支持。

邓小平同志在晚年时期,一直致力于建设祖国,推动两岸关系,直到临终前,邓小平同志还在为台湾问题担忧。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虽然最后没能等到台湾的回归,不过在生前,邓小平同志已经敲定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事宜,这对他来说,也是一大慰藉。

结语

台湾的回归,一直是多位领导人的心愿,无论是毛主席还是邓小平同志,都为其呕心沥血。这其中经历多少的困难与艰辛,也始终没能磨灭领导人们对收复台湾的决心。

至于提倡和平的解决方式,是领导人们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用的高度,从全体人民的共同与愿望出发,立足与综合国力而提出的。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见解,在多次对待台湾问题上都十分适用,由此可见此方针是正确且不容质疑的。相信在两岸人民的努力下,迷路的孩子终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4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