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天上掉下“1200米大肉”,随即一国亡毁,资治通鉴:是真的

俗话说,天上不可能掉下来馅饼,可是在我国的西晋时期,却还真有一次“天上掉下来一块肉”的事件,甚至作为“二十四史”的《晋书》,和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都对这件事有了明确的记载。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天上怎么可能会掉下肉来呢?

这一年是公元314年,《资治通鉴》对于这一事件的记载是:“(正月丁丑),有流星出牵牛,入紫微,光烛地,坠于平阳北,化为肉,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

可能一些朋友对于这块肉的大小没有概念。我们在这里给大家算一算这块肉有多大。

在古代,一般“五尺”相当于一步。但是这“一尺”是多少,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不同。不过,公元314年的时候,距离三国时期其实只有三十多年。所以我们在这里估算这块肉的大小时,大可以按照三国时期的比例来算。

三国时期,一尺大概相当于24.2厘米,一步就是1米21,所以这块大肉长36米3,宽32米67,这么算的话,这块肉大约得有个1186平米,接近三个篮球场那么大。

一块将近1200平米的肉掉在地上,这怎么看都是“一眼假”。毕竟,哪怕是恐龙,估计都产不出来这么大的肉,能满足这一需求的可能也只有身高100米的哥斯拉了。

当然,中国古代的史书历来都有夸大数字的习惯,《晋书》里这种情况更严重一些,比如前赵的刘曜攻打凉州,记载是“戎卒二十八万五千,临河列营,百余里中”,懂点兵的一眼就能看出来,连营上百里,这不就是个首尾不能相顾的一字长蛇阵吗?还怎么打仗?所以这个数字肯定是不能信的。

因此,后世之人读史书,基本总结出了一个“潜规则”,只要是看起来不靠谱的数字,统统除以10后,立刻就会在观感上豁然开朗。而我们要是把这个“公式”套到那块天上掉下来的肉上,那这块肉就是长3米6,宽3米2,差不多12平米,这么一看的话就能接受多了。

《资治通鉴》对于这块肉的描写,很明显是借鉴了《晋书》,但如果我们翻开《晋书》原文,就会发现,这块肉的诡异不止在尺寸上,《晋书》里还说这肉“臭闻于平阳,肉旁常有哭声,昼夜不止。”味道很大,声音也不小,扰民扰得非常厉害。

那么,这种怪相预示着什么呢?

面对这种情况,在古人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

因为这块肉是从彗星变出来的。而在古代,彗星不是什么可以拿来许愿的吉祥之兆,而是个彻头彻尾的灾星。

各位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恐怕就经常能发现,像周瑜、庞统这样的大人物去世的时候,基本都会掉下来星星,诸葛亮就是根据流星,判断赵云去世了,而司马懿也是根据流星,判断诸葛亮去世了。所以说,彗星的别名“扫把星”被用作骂人的词,也就能够理解了。

而且这彗星掉的地方也很敏感,它掉在“平阳城北”,这平阳城是哪里呢?是当时汉赵帝国的首都。

在这里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汉赵帝国”。西晋时期,因为司马家统治得太差,搞得天下反叛,匈奴人刘渊带领部族,在山西地区宣布独立,国号“汉”,继承西汉、东汉和蜀汉的法统。刘曜即位之后,将国号改为“赵”,所以这个政权一般被合称为汉赵。

当时汉赵帝国的统治者叫做刘聪,是刘渊的第四子。这位刘聪的文化水平其实不错,博览群书,又精通骑射,很有才能,统治也不能完全说是残暴昏庸。但这个皇帝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女人。比如说,他曾经一口气把太保刘殷的两个女儿,和四个孙女一起纳进了后宫里。

很明显,刘聪这个事情办得实在不太地道。公元314年,“彗星坠肉事件”发生,而且掉的地方还是国都,这明摆着是跟皇帝过不去,刘聪就开了个朝会,请群臣讨论一下此事。

廷尉陈元达进谏刘聪,说这种“星变之异”肯定不是什么好兆头,《晋书》原文里写的是“臣恐后庭有三后之事,亡国丧家,靡不由此,愿陛下慎之。”也就是这种凶兆可能跟您的后宫有关,而且可能有亡国丧家的风险,请您慎重对待。

但陈元达把问题说得如此严重,刘聪却丝毫不以为意,他厉声驳斥了陈元达,说这是“阴阳之理,何关人事!”。

然而,没过几天,“人事”就来了。这次“彗星坠肉事件”之后不久,刘聪的后妃刘氏,也就是刘殷的次女刘娥去世了。死因是生出了“一蛇一猛兽”,这个猛兽大概率就是老虎,因为《晋书》是唐朝写的,要避唐朝先祖李虎的讳,所以一般都把“虎”写成“兽”。

然后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顷之,见在陨肉之旁”,跑到那块坠肉旁边去了。“俄而刘氏死,乃失此肉,哭声亦止。”,等于说刘娥一死,这块坠肉也就消失了。

在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上面那些劲爆的文字不是小说,是《晋书·刘聪传》里白纸黑字记载的“史实”,如果不信,真的可以搜一搜,不忽悠人的。

陈元达说的“三后之事”已经应验了。那么“亡国丧家”呢?也能靠上边。因为刘娥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皇后,经常匡正刘聪的过失。所以刘娥之死对于汉赵来说,也算是国家衰退的一个助推力。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直言进谏的廷尉陈元达。这个人曾经在李中堂(就是个厅堂,和李鸿章没有关系)劝谏刘聪,不要把刘娥纳为后妃,因为他后宫里的女人够多的了,还劝刘聪治国要节俭。

结果刘聪大怒,我娶老婆你也要管?就要把陈元达拉下去,杀死,灭族。陈元达马上掏出了一个大锁链,当场把自己捆在了一棵大树上,然后嘴里大喊:“我能像关龙逢、比干那样被杀掉已经心满意足了,看你杀了我之后这江山还能坐多久!”

刘娥一听说陈元达如此操作,赶紧吩咐手下人去叫停卫士,然后亲自给刘聪写了个奏章。意思是陈元达是国之贤臣,说的话都是肺腑之言。要是皇上因为我就要杀掉忠良,那我先自己去死了算了!

刘聪一看见刘娥的这个奏章,立刻就变了脸色,赶紧说“朕比得风疾”,就是我最近有病,“喜怒过常。元达,忠臣也,朕甚愧之。”,赦免了陈元达,还说“外辅如公,内辅如此后,朕无忧矣。”,就是说我外事有陈元达这样的忠臣,内事有刘娥这样的后妃,就万事无忧了。

然而,这样一位贤明的后妃,却被这块坠肉索去了性命,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晋书》里说刘娥死后,“后宫乱宠,进御无序”,刘聪更加的荒淫无度了起来,大大加速了国家的衰败。

“平阳坠肉事件”就这样以一种悲剧的形式结束了。但它给每个读史之人的心灵震撼,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这种震撼概括一下就是:正史还能这么写?我们真的是在看《晋书》,而不是《太平广记》、《续玄怪录》、《聊斋志异》这种小说吗?

而一些比较懂史料的人看到这个故事,恐怕也会感慨,“魔法晋书”果然不让人失望。

在中国的《二十四史》里,《晋书》是格外“奇葩”的一本。这本书被一些历史爱好者调侃为“魔法晋书目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魔幻”了。

清朝所编修的《四库全书》,作为对中华五千年书籍的总结,曾经“锐评”过《晋书》,说它是“忽正典而取小说”。作为比较含蓄的文言文,这句话被用到史书上,已经是比较露骨的批评了。

说实话,这句批评其实不算冤。就拿上面那个坠肉事件来说,这件事别说忽悠现代人了,就连古人都忽悠不了。后世的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对于此事就只保留了彗星坠肉的内容,其他怪力乱神的离谱内容全都没有写,明摆着就是不信。

不过,严谨性不佳不代表没有可读性,如果要是评点“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史书”,那么《晋书》不但榜上有名,而且大概率名列前茅。如果各位没有古文阅读压力,也不避讳《晋书》中杂乱的人物关系的话,《晋书》绝对是一本极其优秀的睡前读物。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晋书》是唐朝时期修的版本,距离三国结束已经过去了整整三百多年。由于这三百年来,中国的战乱基本没有平歇过,所以有不少的史料亡佚,完美还原那段历史实在困难重重。所以《晋书》在编辑的时候,可以说是抄了很多的“段子”进去,这也就搞得看《晋书》就跟看小说一样,乐子不断。

不过,现在也有不少学者,开始逐渐认可《晋书》这种什么史料都往里塞的写法,认为相比于《晋书》这种“野史大全”,《三国志》这种宁可不写也不乱写的情况更加要命。毕竟《三国志》中的史料记载虽然严谨,却非常简略,如果没有裴松之的注,人物形象要干瘪不少,很多史实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而《晋书》中的内容虽然荒唐,但是至少保留下来了一些史实,大不了以后通过各种考证来证伪。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