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陈云劝说黄克诚去玉泉山休养,黄克诚:答应我三个条件

1979年,北京西郊玉泉山昆明湖。

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护士李莉小心翼翼地陪着黄克诚在湖畔的小路上散步。

黄克诚将军眼睛不好,李莉需要搀扶着引导他慢慢走。

在保障首长的这些天,李莉时刻都处在感动中。

她见到了老将军勤俭节约、生活简朴的精神作风,也见到了将军时刻心系国家的无私情怀。

自己的外孙来看望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黄克诚竟然马上掏腰包进行赔偿,在老将军眼中,一个杯子也是国家财产。

吃饭从来不加餐,经常嘱咐工作人员,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即可。

疗养院果园送来一盘樱桃,老将军当即表示,不能占公家一丝一毫便宜,马上责令工作人员给果园送去樱桃钱。

这些细节小事,李莉经常感动得热泪盈眶。

更让李莉惊讶的是,老将军在来玉泉山修养,还是讨价还价之后被“逼”来的!

当时,陈云劝说黄克诚一定要去玉泉山休养,老将军百般推脱无果。

于是就提出了三个条件,说要是组织不答应,自己就拒绝入住玉泉山。

那么,黄克诚提出的三个条件都是什么,他的一生又有那些传奇经历?

(黄克诚)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黄克诚大将那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1.漏雨的平房

1977年,75岁的黄克诚被中央任命为军委顾问。

此时的黄克诚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而且双目因为白内障近乎失明,为了方便他的生活,组织为他分配了北京四池子的一座四合院。

但这座四合院年久失修,夏天漏雨,冬天透风。

而黄克诚的卧室漏雨最严重,到夏季经常需要用脸盆来接水。

如果晚上下雨,黄克诚就会和家人一起,一盆接一盆地往外端水,否则很快就会把地面淹了。

晴天时,房间因为低矮密闭,又会非常闷热,犹如蒸房一般,待在屋内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

而到了冬天,更加难受。

(黄克诚故居)

因为是老房子,并没有通暖气,北方凛冽的寒风轻易就能透过屋顶、墙壁的缝隙,屋内温度和屋外一样,晚上需要盖几层被子才能勉强入睡。

黄克诚长期患有支气管炎,一到冬天,病情更加严重,更何况此时他已经75岁高龄。

即便如此,老将军也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一直在坚持着。

相关部门发现黄克诚一家生活实在艰苦,提出申请经费,要为他全面修缮房屋。

可黄克诚却果断拒绝:不行,不行!不要大修,简单一些,哪里透风漏雨,就修哪里。

最终,工作人员只能按照他的指示,把屋顶和墙壁的缝隙进行修补完善。

在黄克诚看来,房子只要能住就行,在长征路上、抗日战场上,经历的环境远比现在要恶劣得多。

最为重要的是,大修需要动用国家更多经费,他心疼的是国家的的钱。

后来,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研究彻底解决老将军的住房问题,很多领导和昔日战友都极力奉劝黄克诚搬家。

(四合院老建筑)

因为这里不仅条件简陋,而且隔壁就是消防站,每天一出警,就会响起刺耳的警笛声,甚至经常在半夜也能听到“呜呜呜”的警笛声,严重影响老将军休息。

可是黄克诚依旧决绝,他向管理人员反复说明,还有很多人需要住房,自己已经有了住房,哪能再挑三拣四呢?

黄克诚始终认为,国家经济状况并不乐观,正值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有限的经费应该用在更有用的地方,自己现在更换住房,无疑将增加国家负担。

没办法,相关部门只能定期为老将军修缮房屋。

可没想到,还是发生了一次意外。

那天中午,屋外狂风大作。正躺在床上休息的黄克诚突然听到屋顶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

他本以为是小猫在屋顶行走,就没在意,继续闭眼休息。

可是突然之间,屋顶哗啦一声,惊醒了老将军。

尚未来得及闪避,一块厚重的木板掉落下来,“哐当”一声落在黄克诚身边。

如果在偏十几公分,就刚好落在黄克诚身上。

这次意外引起了上级部门的注意,决定对他的住房进行全面检修。

(黄克诚晚年坚持工作)

黄克诚这次勉强同意了。然而,在看到维修预算后,他又懊悔不已,整修房屋需要数千元,这可都是国家的财产。

最后,黄克诚还是否定了全面维修的计划,让工作人员把屋顶漏的那部分简单修补即可。

那年,到了冬天,上级考虑黄克诚的支气管炎,决定为他加装暖气设施。

但考虑到黄克诚的脾气,管理部门决定先斩后奏。他们趁着老将军外出开会之际,偷偷施工,把土炕掀开,先把暖气管道布置好,以形成“无法改变的事实”。

可没想到黄克诚回来后,马上叫停了尚未完成的工程。在得知需要花费将近2万元后更是勃然大怒。

他严厉批评工作人员,普通老百姓家里都是采用烧煤取暖的方式,自己做一名军人,怎么能搞特殊呢?

更何况花费这么多钱修暖气,是在给国家添麻烦。

没办法,工作人员只能暂时取出了已经布置好的暖气管道,把土炕重新修好。

2.三个条件

1978年冬天,北京的天气格外寒冷。

黄克诚的身体越发虚弱,严重的支气管炎让他格外痛苦,犯起病来不断剧烈咳嗽,有时候甚至虚脱,身体不断出冷汗。

(陈云)

国家重要领导格外关心黄克诚的身体,陈云等老战友也经常去看望黄克诚。

大家都劝他去南方修养几个月,把气管炎疾病系统治疗一下。

然而,黄克诚却不断拒绝大家的好意。在他看来,自己跑那么远的地方疗养,国家需要支付很大一笔疗养费用,而且也给地方的同志添麻烦。

无奈之下,中央领导派陈云去做黄克诚的工作,让他务必接受疗养。

可是陈云同样没有说动黄克诚。

黄克诚斩钉截铁地说,“我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为党做点工作,哪有闲暇疗养?我还是在家里吧,更方便工作。”

左一陈云

陈云见黄克诚固执己见,直接搬出中央领导,诚恳地劝慰他,中央正是要保障你的健康,以便能为党和国家多工作几年。

而且,疗养地改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在那里休养期间,也可以继续工作。

最后,在陈云的反复劝说下,黄克诚才勉强同意了去疗养。

然而,让陈云没想到的是,黄克诚却提出了三个条件,如果组织不答应,他就拒绝去疗养。

黄克诚的条件是:

1、只带秘书,不带家属;

2、家属周末可以来看望,其他时间不得来玉泉山;

3、疗养费用自掏腰包。

当黄克诚说出这三个条件后,陈云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将军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国家、想着人民,永远“怕给国家添麻烦”。

(黄克诚)

最后,陈云请示了中央领导后,同意了黄克诚的三个条件。

就这样,黄克诚带了一个秘书,独自一人来到了北京西郊的玉泉山。

在玉泉山休养期间,黄克诚不仅没有放下工作,还坚持晚睡早起,处处都要求工作人员省吃俭用,不得给他搞特殊。

在疗养院负责保障黄克诚将军的护士李莉每天都被黄克诚感动着。他从老将军身上看到了老前辈的朴实精神、无私风范。

李莉最初见到黄克诚,内心充满着紧张和忐忑,同时也充满了期待。

她早就听说过黄克诚的英雄事迹,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日战争中,都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和黄克诚近距离接触后,李莉却感受到了如父亲般的慈祥。

黄克诚

将军说话非常和蔼,丝毫没有领导架子,不仅如此,还非常热心地关心她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将军的很多小事更加让她感动和敬佩。

通常情况下黄克诚一般4点起床,然后穿衣去湖边散步。每次李莉都会定上闹钟,准时来到黄克诚的房间。

李莉知道老将军的眼睛不好,因此很少迟到。

然而有一次,李莉因为头天晚上加班,所以第2天起来晚了。

等他赶到黄克诚房间时,将军已经穿好衣服坐在椅子上等着他了。

本以为会受到批评,可是没想到将军却非常慈祥地关心她,让他不要加班太晚。

从那之后,李莉更加精心地照料黄克诚将军。

不久之后的另一件事,让李莉见识到了老将军大公无私的风范。

那天,黄克诚的夫人唐棣华带着外孙来看望他。没想到贪玩的小外孙竟然意外打碎了房间的一个水杯。

(黄克诚和妻子)

在房间外的工作人员马上进来收拾,连说打碎杯子再正常不过,库房里有很多库存。

可是黄克诚却坚持认为,疗养院的任何物品都是国家财产,自己损坏了肯定要赔偿。

不仅如此,老将军还严肃的说,这是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

随后黄克诚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拿出钱交给了工作人员。

还有一次,疗养院工作人员给黄克诚拿来一盘樱桃,可当得知樱桃是疗养院果园摘来的后,黄克诚当即表示,决不能占公家便宜,马上让秘书按照市场价给果园送去了樱桃钱。

黄克诚就是这样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心里始终装的都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来不搞任何特殊。

这种精神风范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早在革命时期,黄克诚就有着“抠门”的习惯,任何时候都格外节俭节约、精打细算,但是对待人民群众却格外大方。

(黄克诚)

3.抠门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带领新四军第三师奋战在苏北地区。

由于日军的封锁和包围,使得根据地军民的生活非常艰苦,尤其是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奇缺。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黄克诚开始带领官兵们和老百姓一起种地种菜。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黄克诚甚至经常到田间和大家一起劳动。有时候即使气管炎犯了,他也坚持劳动。

有一次当他了解到一个贫困农民家中没有耕地牛时,为了不耽误农时,黄克诚马上让饲养员把自己最喜欢的小红马送到田里去耕地。

在黄克诚的带动和示范下,苏北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热,让军民生活实现了自己自足。

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密切了和当地老百姓的特殊感情,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抗日的支持。

有一次,黄克诚了解到,师部附近的一个群众家中非常贫困,家中有两个老人卧病在床,仅靠15岁的儿子小朱做小买卖支撑这个家庭。

黄克诚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了三块钱,使小朱扩大门面,以便让他赚更多的钱也来养家。

后来这户人家条件好了起来,小朱想要还给黄克诚那三块钱,却遭到了黄克诚的拒绝,让小朱拿着钱给他父亲母亲好好看病,买些营养品。

黄克诚任何时候,心里想的都是当地群众的利益,有时候宁愿自己和自己的部队牺牲,也要保全老百姓。

抗日期间,在黄克诚身上还流传着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如1943年,面对日军的扫荡和包围,部队和群众急需转移。

可是转移的路上还有一座狭窄的桥能通过。危急时刻,黄克诚命令部队蹚水过河,让群众快速通过桥梁向安全地带转移。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克诚所率领的部队需要向东北地区转移,当时几乎所有根据地的老百姓都来为他们送行。

(抗日期间的新四军)

黄克诚始终想着老百姓的利益,唯独心中没有自己,甚至大家都称他为“抠门”将军,他的勤俭节约是出了名的。

抗战吃紧时,粮食非常紧缺。但作为一师之长,黄克诚从来没有搞过任何特殊,更不允许管理员用公款购买粮食和肉,而是和大家一起吃盐水煮篙子。

由于日军的封锁,战士们的军服都没法更换,很多新入伍的士兵甚至没有军服穿。

黄克诚便在军服的布料上想办法,让服装厂不再为军服缝制翻领和口袋,每名战士也不再发裹脚布。

如此一来,布料紧缺的现状得到了缓解,节约了将近一万米布料。

在冬季,到了换棉衣的季节,管理员想要给黄克诚换件新衣服。可是黄克诚愣是从箱子里翻出了一件穿了四五年的旧棉衣。

那件棉衣早已补丁摞补丁,领口、袖口都破了,黄克诚便拿出针线,自己把领口和袖口缝了缝,继续穿在身上。

(黄克诚和孩子)

那些年,三师每年评选“节约标兵”,作为一师之长的黄克诚年年都当选,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才叫他“抠门佬”。

对此,黄克诚不仅不生气,反而很受用,他始终认为,干革命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下,就应该理直气壮地“抠门”。

周恩来也高度赞誉黄克诚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会用钱,评价黄克诚“他这个人我了解,你给他一万块钱,他能当十万块钱用。”

革命年代,黄克诚异常节约。到了和平时期,他依旧非常勤俭,能省则省。

可可粉

有一次,黄克诚带着夫人和孩子逛街,唐棣华突然看到商场在卖可可粉,这种可可粉只在10年前吃过,唐棣华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吃一次。

一旁的孩子们也非常向买点可可粉尝尝。可是黄克诚一问价钱,却马上拉着夫人和孩子离开了。

面对孩子的央求,黄克诚严肃的对孩子们说,现在还有很多老百姓饿肚子,一瓶可可粉能够让一个普通家庭吃几天粮食。

最终孩子们懂事的放弃了可可粉。

黄克诚对待自己的家人和亲戚向来严格,所以,作为妻子的唐棣华非常理解黄克诚,从来没有埋怨过他。

(黄克诚和家人)

4.严厉家风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派黄克诚到湖南主持工作。

硝烟散去,征战半生的黄克诚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这其中,就包括已经5年没有见过的大女儿黄楠和大儿子黄煦。

长期以来,黄克诚都坚持“为革命舍小家很值得”,导致几个孩子长期不在身边。

虽然黄克诚感觉对孩子们很愧疚,但从来不允许用权力为孩子谋私利。

尤其是两条家规,被视为红线,任何人不得违反:一是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二是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

除此之外,他有机会就教育孩子们:“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小汽车是国家配给我办公用的,不能私用。”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那天,老家的侄子黄开衡突然来到湖南省政府。

黄开衡是老家大哥大嫂的孩子,黄克诚对自己的大哥大嫂有独特的感情。

永兴县

1928年秋天,黄克诚在永兴县老家闹革命。当时,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白色恐怖,很多共产党员遭到逮捕暗杀,就连家人也跟着受到牵连。

当时,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黄克诚躲到了山上。

那段时间,是大嫂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偷偷给黄克诚把饭送到山上。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次掩护黄克诚脱离国民党围追堵截。

大哥大嫂不仅对自己有亲情,更有救命之恩。

转眼间,黄克诚已经几十年没回过老家,大哥大嫂的孩子也已经长大了。

这次黄开衡来找黄克诚目的就是想找份工作。

黄克诚知道,大哥大嫂生活依旧困难,让孩子有份稳定工作才能改善家庭条件。

然而,黄克诚却并没有答应自己的侄子。本来给自己的侄子安排分体面的工作并不困难,但黄克诚并不想走后门。

(黄克诚在湖南)

最后,黄克诚让侄子自己参加湖南革命大学的考试,先提高自己的学历,凭自己的努力找份工作。

可是没有基础的黄开衡并没有考上。无奈之下,黄克诚自己掏钱,让侄子先从中学上起,一步步提高学历。

黄开衡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几年后终于考上了中南政法学院,毕业后得以进入法院工作。

后来,黄开衡想要换份工作,接连几次都被黄克诚拒绝了。

虽然叔叔不帮自己“走后门”,但黄开衡非常理解。他早就从别人口中得知叔叔的刚正不阿、大公无私。

别说自己,就连父母求叔叔办事,也一样毫不徇私。

1950年冬天,黄克诚趁着考察的机会,终于有时间回老家看望大哥大嫂了。

虽然知道大哥大搜这些年不容易,生活异常艰苦,但家里的窘迫情景还是让黄克诚感到吃惊。

黄克诚及亲人合影

大哥家里几乎没有多少剩余粮食,已经是深冬,但大哥大嫂依旧穿着单薄的棉衣。

当黄克诚询问大哥想要什么帮助时,大哥表示,只想要一件皮棉袄,外出干活能挡挡风。

大哥的这一要求,黄克诚无法拒绝,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大哥的要求。

在当时黄克诚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权力批个条子,很快就能落实。但湖南的皮棉袄非常紧缺,而且黄克诚并不想占公家便宜。

于是他给在东北的老战友王平写信,让他从当地买一件皮棉袄。

东北地区皮棉袄库存多,而且质量好,也不贵。王平收到信后,当即买好了给黄克诚寄了过去。

而黄克诚则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钱寄给了王平。

黄克诚对别人向来大方,对自己和家人抠门。这是他的原则,也是家风。

(黄克诚小儿子黄晴)

1980年,黄克诚的小儿子黄晴结婚。当时经济条件已经好转,很多人都讲究排场,流行用轿车接新娘。

然而当儿子提出用黄克诚的专车接新娘的要求后,黄克诚不仅断然拒绝,而且提出严厉批评:“这个头不能开。年纪轻轻的,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都可以来嘛,为什么要开着小车抖威风?”

最后,儿子黄晴只能用自行车把新娘接回家中,举办了婚礼。

还有一次,北京下大雪,黄克诚7岁的小孙子无法出门上学,司机便提出用专车送孩子去。

黄克诚发现后马上制止,对司机提出严厉批评,“决不能让后代破了家规。”

无论什么时候,黄克诚对家人都格外严格,决不允许家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公权私用。

孩子们对黄克诚既敬又怕,很多年后小女儿黄梅回忆说:“父亲和母亲用一种信仰的力量规范自己的言行,律己和治家一向是比较严格的。”

(黄克诚女儿黄梅)

黄梅印象里,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父亲的专车,即便是发烧生病,也只是叫辆三轮车去医院。

黄克诚就是这样一个低调朴实、严格自律的人,始终在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后人,用近乎“不近人情”的严苛留下了勤奋节俭、自强自立的好家风,留下了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好传统。

即便到了他晚年疾病缠身之时,心里也始终想的是国家和人民利益。

5.拒绝治疗

1985年,黄克诚将军双眼失明,支气管炎也发展成了严重的肺心病。

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已经没办法在位国家和人民工作了,于是他向中央提出了退休的想法。

很快,中央考虑他的身体实际,批准了他的请示。

然而,不久之后,黄可诚的身体就持续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

一开始,他还坚持每天让秘书读报,了解国家大事。可后来病情恶化,还检查出了直肠癌,连听报的工作都无法坚持。

(晚年黄克诚和妻子唐棣华)

慢慢的黄克诚开始萌生了放弃治疗的想法。他多次表示,自己已经没有办法为国家和人民做任何事了,再继续治疗就是浪费国家的钱。

因此,黄克诚开始拒绝用药和治疗。可此时的他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如果停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很多老战友、亲人都劝他要听医生的话,告诉他,党和人民都希望他多活几年,这是人民的心意。

没想到黄克诚依旧拒绝治疗,甚至提出在自己病危时不要抢救。

无奈之下,在黄克诚病情危重时,医护人员只能强行为他输液、用药,维持他的生命。

可黄克诚却趁着医生不注意,自己拔下针头和呼吸机。

黄克诚

1986年10月初,家人为黄克诚在医院过了一次生日。2个月后的12月28日,黄克诚突然陷入昏迷,虽然医生紧急抢救,还是没能挽回黄克诚的生命。

老将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终年84岁。

他的夫人唐棣华陪在黄克诚身边,看到黄克诚闭上眼睛,她并没有过度悲伤。

然而,夜深人静时,所有的思念和情感奔涌而出。唐棣华强忍悲痛,挥笔为黄克诚写下了一副挽联:

为人复何求,少逢国危,坚信马列,青年从戎,毕生尽瘁,幸得见中华民族光荣屹立;

即死无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国运日兴,人才辈出,惜不随全党同志再尽绵薄。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将黄克诚的家风,2015-11-05

2.三湘风纪网,【谈古说今话廉政之湖湘大人物的小故事】“抠门”的黄克诚,2019年04月13日

3.大同政法,黄克诚是个“抠门佬”,2021-06-24 17:03

4.中国政府采购报,【钩沉】黄克诚的军民鱼水情,2022年7月30日

5.英雄网,黄克诚:骨头最硬心肠最软的开国大将

6.学习时报,高度近视的“千里眼”黄克诚,2021年08月02日

7.湖南日报 吴名慧, 黄克诚:干部的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2018-04-11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3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