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毛泽东调任中央,写信力荐一人:能力很强,完全可以代替我

1929年毛泽东调任中央,写信力荐一人:能力很强,完全可以代替我

1929年4月,红四军与红五军历尽艰难险阻在江西瑞金会师,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还未来得及庆祝,就收到了周恩来发来的委任信。

在信中,党中央要求毛泽东调任中央,暂时离开基层红军队伍。毛泽东收到信件后,立马找来朱德商量。

“你我走了,这边的事务如何处理?”朱德问道。

毛泽东点点头,说道:“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你看代英怎么样?”

朱德略一思索,回答:“恽代英同志是我党饱经考验的战士,我看可以。”

毛泽东当即写了一封信,向周恩来力荐恽代英:“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刘伯承同志可以担任军事事务,接替朱德;恽代英同志的能力很强,完全可以代替我,继续负责党政事务。”

毛泽东和恽代英是并肩战斗多年的老战友,对这位老友毛泽东百分百信任,恽代英的个人能力和毛泽东相比也毫不逊色,最令人感动的则是,毛泽东和恽代英之间那份深厚的战友情谊……

图|恽代英

一、相识相知

1915年,陈独秀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带领无数进步青年,如春风般席卷神州大地。

“民主”、“科学”成了所有进步青年的共同理想,此时的毛泽东和恽代英便是青年学生中毫不起眼的一份子。

他们怀揣救万民于水火、挽国家于危难的崇高理想,奋不顾身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中。也正是因为“新文化运动”,让两颗躁动的红心紧靠在了一起。

1917年10月,恽代英召集大批武昌热血青年,成立了一个进步青年团体——互助社,组织的口号为“重自治不重他治,重利人不重利己”。

1918年4月,毛泽东也在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下集结了大批进步青年,同样创建了一个进步青年团体——新民学会,口号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

两个进步青年团体都是由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中衍生的,并且两个团体的宗旨也十分相似,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志同道合的思想观念,两个青年团体的成员开始有了频繁的交往,并且在紧随其后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相互鼓励学习,形成了一个可靠的政治同盟。

毛泽东和恽代英,也逐渐走向了相识相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创刊号一出来,他就马不停蹄将刊物发给恽代英代售。

恽代英通过互助社新办的书报贩卖部,在武昌等地极力售卖,使得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发表的《创刊宣言》和《民众的大联合》等经典文章,在武汉、湖南的进步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极大。

湖北督军王占元血腥镇压爱国学生运动时,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亲身经历过此事的恽代英怀着满腔怒火,提笔写下了《武汉学生被官厅解散最后留言》,将事实真相公诸于世,带领青年学生讨伐王占元。

文章一经发表,恽代英立刻派人连夜将报纸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即刻增刊,在湘江彼岸声援恽代英讨伐军阀王占元大肆捕杀爱国学生的无耻罪行。

在一系列的爱国斗争中,毛泽东和恽代英互为支持、互为倚靠,彼此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图|驱张代表团部分成员

后来毛泽东带着以新民学会会员为核心的100多人组成的“驱张代表团”分别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驱张活动,12月8日毛泽东抵达武汉,与恽代英见面,两人共同筹划了武汉地区的驱张活动。

是夜,恽代英与毛泽东蜗居在茅屋中,两人彻夜不眠,奋笔疾书,拟定了一个“驱张文电”,将张敬尧的累累罪行及北洋军阀政府的残酷行径公诸于世。

恽代英即刻安排互助社的成员印成传单,广为散发,还将这篇文章通过快邮代电的方式相继在北京、上海、天津、济南等地的报纸上发表。

一时间,全国讨伐张敬尧的声涛如浪!

驱张代表团抵达武汉的第2天,恽代英就带领进步青年在武昌召开声援大会,举行了浩浩荡荡的游行活动,毛泽东与恽代英并肩作战,两人接踵而走,高举驱张旗帜,满腔热血肆意宣泄。

游行活动结束后,两人依旧不愿分别,时常抵足夜谈,共商国是。

毛泽东初见恽代英,只在武汉逗留了十天,短短十天中,两人已经从相识到相知,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图|青年毛泽东

二、共同进退

1920年,由恽代英主持创建的利群书社开始营业,书社迅速赢得了武汉广大进步青年的青睐,并且以利群书社为中心,集结了大批力图改造中国的热血青年。

毛泽东带领“驱张代表团”从长沙返回武昌时,与恽代英再一次见面,两人就利群书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除此以外,毛泽东还毫不保留赞美和肯定了恽代英的功绩,并说道:“利群书社是进步青年探索真理的桥梁!”

毛泽东表示自己在回到湖南后也要开一个像利群书社这样的宣传阵地,说到做到,毛泽东回到湖南后还真的成立了一个文化书社,可书社刚刚成立,没有知名度,也没有什么可以联系的出版单位,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书社所购图书寥寥无几。

思来想去,毛泽东主动找到恽代英,请他帮忙给书社打开市场,恽代英欣然接受毛泽东的求助,拿利群书社做抵押担保,与多家出版单位协商,为文化书社购进了大批进步书籍刊物。

恽代英雪中送炭,及时伸出援手,让毛泽东深受感动,不论过去多少年,毛泽东都会感慨万分地说道:“恽代英同志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他的身上有一股豪气,助人为乐,服务他人的品格,十分高尚。”

随着革命进程的不断发展,两个书社的往来愈加密切,恽代英经常带领利群书社成员到长沙、衡阳一带开展宣传活动,他们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读书会、讲演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帝制,无数青年接踵而来。

文化书社成员易礼容也经常跑到武昌参加利群书社组织的各类活动,在恽代英和毛泽东的建议下,利群书社派出几名成员来到长沙第一师范学习,由毛泽东直接教导。

为了彻底实践“半工半读,自学成才”的口号,恽代英又开办了一家利群毛巾厂,无数青年学生进厂做起了工人,半工半读的创新活动也搞得很有成绩。

文化书社也照着开了一家织布厂,吸纳了不少进步青年,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劳动,从实践中体会到了革命的重要性。

图|利群书社旧址

1920年,恽代英在陈独秀的委托下翻译了一本《阶级斗争》,由新青年社出版,毛泽东看过这本书后,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其中恽代英功不可没。

在翻译这本书时,恽代英的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两人一前一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二人成为了无产阶级战线上的“最佳拍档”。

受邓中夏邀请,恽代英前往上海大学任教,传播马克思主义,他成为了无数共产党人的思想先驱,为革命队伍培养了无数新生力量。

担任《中国青年》杂志主编时,恽代英十分注重思想教育,他在文章中多次号召广大知识青年,要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广大工农联盟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恽代英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是我们后世无法想象的。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毛泽东出任组织部秘书兼文科代理主任,恽代英出任宣传部秘书,两人经常一起撰写宣传国共合作的文章,向改组后的国民党员和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教育。

从此以后,毛泽东与恽代英几乎形影不离,成为了彼此革命战线上最坚实的后盾。

1924年6月开始,国民党邓泽如等人掀起了一股反共逆流,毛泽东、恽代英等人均被针对,他们没有采取激烈的反抗行动,而是第一时间向孙中山总理致电,反映了国民党中右派的分裂行为,并且希望孙中山能够早日出面,维护国共合作关系。

除此以外,恽代英和毛泽东还在《新建设》月刊上大力宣传我党原则与立场,抨击国民党右派捏造的各种谣言和反动言论。

“五卅运动”中,恽代英带领工人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压迫,他慷慨激昂的演讲和呼喊,大大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意识,有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即便“五卅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恽代英也从这次失败的斗争中总结出了许多实践理论,为后续的革命活动提供了经验。

国民党二大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恽代英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他们与国民党左派紧密团结在一起,给予国民党右派沉重打击。

会议上,恽代英坚定地对所有人说道:“如果国民党丢了三民主义,我便要反叛起来,我的入党完全是因为国民党能反对帝国主义、军阀,如果国民党有一天和帝国主义妥协,和军阀勾结,反对大多数的工农联盟,这已经不是总理的国民党了,那时我一定站起来反对!”

恽代英的这番讲话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毛泽东更是站起来带头鼓掌,对这位老战友,毛泽东无条件支持和信任。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来到广州,为全国各地培养农运骨干,恽代英则在周恩来的邀请下出任了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虽然两人不在一个革命岗位上,但毛泽东经常邀请恽代英来农讲所讲课,讲授中国历史和农民问题。

恽代英丰富的历史理论知识与广博开明的思想,让毛泽东十分敬佩。

图|北伐战争(油画)

1927年,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了,恽代英和毛泽东再次相聚武汉,当时国民党右派肆意污蔑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上层小资产阶级也在肆意叫嚣农民运动“太过火了”。

为了回应这些污蔑和攻击,毛泽东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在军校的演讲台上有力驳斥了社会各阶级对农民运动的种种污蔑,听过他演讲的学员也对中国革命问题有了一个清醒的认知。

同时期,恽代英也在湖北省农协大会上做了演讲声援毛泽东,他慷慨激昂地演讲道:“农民自求解放,不靠真命天子靠自己,农工就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对于农民运动,恽代英始终旗帜鲜明支持毛泽东。

两人提交的一系列决议案,得到了大会主席团的支持,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重重打击了国民党右派,限制了蒋介石的权力扩散,毛泽东与恽代英在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过程中,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相互信任和鼎力支持,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实在是令人羡慕。

然而,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这美好的一切逐渐走向了终结。

蒋介石背叛革命的那一天,毛泽东、恽代英联合40余名国民党中央委员一起发表了《讨蒋通电》,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工农的反动罪行。

恽代英立即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蒋大会,誓与国民党反动派血战到底。

中共五大上,恽代英当选为中央委员,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随后两人各奔前程。

恽代英义无反顾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战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毛泽东在八七会议后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又带领工农起义军上了井冈山,开辟了我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两位挚友就此分别,再也不见。

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战友情深

1929年4月,红四军与红五军经历了千难万险后成功会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尚未来得及庆祝,就收到了周恩来从中央寄来的委托信。

信中,党中央要求毛泽东、朱德暂时离开红军,回到中央主持大局,毛泽东将信件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又将朱德叫了过来一起商量。

两人考虑到自己走后,红军事务较多,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打理,便给周恩来写了一封推荐信,在信中毛泽东力荐恽代英,他说道:“恽代英同志的能力很强,完全可以代替我,继续负责党政事务。”党中央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

1929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一路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闽西根据地。

1930年的春天,恽代英来到了闽西苏区视察工作,恽代英看到闽西苏区获得的成绩,打从心眼里钦佩毛泽东的能力,之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调查研究,根据苏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确定了福建党的政治路线。

恽代英作出的一切贡献,让福建省委十分感动和敬佩,省委再三向中央报告,恳请将恽代英同志留在福建工作。

可惜当时毛泽东的处境也不是很乐观,即便恽代英大力肯定了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运动,也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不过,恽代英的这一系列举动让毛泽东深受感动,毛泽东意识到他与恽代英的友谊是建立在高度的政治觉悟基础上的,两人的友谊牢不可破。

本以为这一对生死之交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一直走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可意外还是来了。

图|恽代英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前往纱厂一带活动,不幸被敌人逮捕,在狱中又被叛徒顾顺章出卖,临终前恽代英视死如归,提笔写下一首浩然荡气的绝命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1931年4月29日中午,监狱的开饭时间到了,忽然,阴暗的地道里传来了沉重的脚镣声,大家立刻放下饭碗,跑到牢门口张望。只见恽代英神情肃然、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走出牢房,大家眼含热泪,跟他一起高唱国际歌,目送恽代英最后一程。

武装军警将恽代英一路押到了菜场角,前来监刑的王震南嚣张叫嚣:“赤匪恽代英跪下受刑!”

恽代英冷哼一声,凿凿而谈:“共产党人是从来不下跪的!”

随后恽代英声音洪亮地对狱友说道:“蒋介石走袁世凯的老路,屠杀爱国青年,献媚帝国主义,较袁世凯有过之而无不及,必将自食其果!”

恽代英慷慨激昂的声音,让无数狱友义愤填膺,大家纷纷握紧拳头,嘶吼着、狂叫着,想要从牢笼中挣脱……

王震南见现场难以控制,急忙命令执行者开枪。

几秒过后,枪声震耳欲聋,一代英豪、年仅36岁的恽代英倒在一片血泊中,临终前他仍然在呼喊:“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

恽代英遇难,毛泽东十分悲痛,久久难以从怀念战友的哀思中走出,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里,能得到恽代英这样的知己实属不易,可是就连这样的朋友也要早早离他而去,直到恽代英牺牲多年后,毛泽东依旧不能忘怀。

图|毛泽东

1936年11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保安采访毛泽东。

子夜深沉,毛泽东在简陋的窑洞里来回踱步,窗子上倒映出了他焦灼的身影,斯诺趴在书桌上奋笔疾书,记录毛泽东所说的一切内容。

“1917年,湖北成立了一个互助社,他们许多社员成了共产党人,其中有他的领袖恽代英,在反革命政变中被蒋介石杀害……”

说到这里,毛泽东重重叹了一口气。

“1920年冬天,我第一次从政治层面把工人组织在一起,当时的我受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历史的影响很大,去北京的时候,我读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俄国情况的书籍报刊,在众多读物中,有三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铭记在了我的心中。”

毛泽东来回踱了一圈,像是在回忆什么,半晌后才娓娓道来。

“第一本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书籍,第二本则是柯察普的《社会主义史》,第三本便是恽代英译的《阶级斗争》。”

在这里毛泽东又提到了恽代英的名字,心脏狠狠抽疼了一下,像这样的采访,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几个夜晚。

采访结束的时候,斯诺来回翻着采访本,他发现毛泽东在叙述中经常提到恽代英这个人,周恩来在采访中也总是提到这个名字。

“红军中有不少人称他为中国的‘甘地’,他重视思想品德修养,情操高尚,从不追求奢华,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十分坚定,并且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觉得这么评价合适吗?”

毛泽东笑着点点头:“你的评价很好,恽代英同志是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他是全国革命青年的领袖,是一个出色的宣传家,他目光远大,政治立场坚定,与我也有着十分深厚的友谊……”

图|斯诺和毛泽东合影

说到这里,毛泽东的眼眶开始泛红,他走到漏风的窗棂前,透过窗子看向悬挂在保安夜空的明月,眼神中流露出对战友无限的怀念,恽代英也成了笼罩在毛泽东心头,一段不论经过多少岁月变迁都无法驱散的往事……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6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