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邓小平视察工厂,见到一女工人:原来你5年来隐姓埋名在这

1964年邓小平视察工厂,见到一女工人:原来你5年来隐姓埋名在这

你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吗?

有几人可以说出那句:“我愿意!”

她却做到了。

1964年4月,邓小平来到兰州视察铀浓缩工厂。这个工厂可不一般,它是为原子弹提供重要核燃料浓缩铀的。

图 | 邓小平

邓小平来到工厂后,对浓缩铀的研究进行了深入了解,鼓励科学家继续攻关,为早日实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努力。

邓小平一番话让在场的科学家深受鼓舞!

接见科学家时,邓小平发现人群里有一个女工人,仔细一看,这人他还认识,当即走上前去:“原来你5年来隐姓埋名在这……”

这名女工人是谁?邓小平为什么会这样问她?隐姓埋名的几年里,她又做了什么?

这名女工人名叫王承书!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邓稼先、钱学森,却很少有人知道王承书,她同样是研发原子弹的核心人物之一!

一、我爱我的祖国

王承书1912年6月26日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她就表现出和其他女性不一样的兴趣。

当同龄的女生在吟诗作画、阅读文学作品时,她却把时间都放在了数学、物理上,数学成绩更是名列前茅。对于数学,她有超出常人的敏感度,就连家里的下人都不禁赞叹:“二小姐算起账来,比外面熟练的账房先生还要快,还要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从小到大王承书都会受到他人异样的目光。在那个时代世人的眼里,数学和物理那是男人的专场,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顶多学学琴棋书画就行了,学什么物理呢?

同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她不在乎;身体自幼不太好,为此还休学两年,她咬牙坚持,从不轻言放弃,这都阻碍不了她对数学、物理的热爱。

既然世人不懂我,那我又何必在乎他人呢?

王承书深深地知道,饱受列强侵略、历经战乱的中国,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大国、强国!

1930年,燕京大学物理系开始了新一届招生,最后有13名学生成功入学。在这13人里,有一位特殊的学生,她就是王承书,因为她是唯一的女生。当时,纵观全国,学物理的女生屈指可数。

图 | 王承书

王承书选择读物理,让很多人不理解,面对质疑,王承书用事实说话,打破了一切怀疑。

入学时,每个人都胸怀壮志,可在4年后,燕京大学物理系只有一个人顺利毕业,那就是王承书。

1934年的燕大物理系,只属于她一个人!

1936年,她又获得了燕大物理系硕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顿时成了学弟学妹讨论的热门人物。

谁说理工是男人的专场?王承书用事实让看不起她的人闭上了嘴,也用事实扭转了世人对女性角色狭隘的看法!

在燕大读书的时候,王承书认识了物理系助教张文裕,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很快坠入爱河。1939年,二人走进了婚姻殿堂。

结婚后,身边人劝她:“现在都结婚了,该把重心放在家庭上了,好好在家相夫教子,至于什么物理,先放一边吧。”

可王承书没有这样做,国家都面临危亡了,哪里还有家?1939年,小鬼子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多少百姓家破人亡,王承书夫妻从北京流亡到西南,那些惨痛的画面在她脑海挥之不去。

王承书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用我的平生所学,报效国家!

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张文裕的大力支持,为了继续深造,王承书选择出国留学,在无数次申请失败后,她终于得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留学名额。

1941年,王承书来到美国,被著名核物理学家乌伦贝克收为弟子。来到美国求学,王承书深知这里面的艰辛,她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研究中。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三年后她获得了博士学位,又在几年后提出了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

这个成果刚发表,就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它的影响有多大呢?直到今天,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王承书提出的这个方程还在使用!

王承书,瞬间成为了物理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是从那一刻起,美国开始不断重视中国科学家,特别是女性科学家。

图 | 王承书

就连她的老师乌伦贝克也认为,王承书是一个世所罕见的人才。其他人的评价更高,很多人都认为,如果王承书继续研究下去,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少不了的!

要知道,诺贝尔奖被普遍认为是最高奖项。如果能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对王承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

如果说科学家对这个奖一点也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王承书也不例外,她也心动过。但她深深地知道,还有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祖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远在美国的王承书,虽然不能回到国内参加开国大典,但她通过报纸、电视看到了那个盛况。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广场上欢呼的几十万人民群众、列队走过的解放军……一幕幕画面环绕在王承书的脑海。

王承书和丈夫张文裕商量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待遇,回到祖国,共同建设新中国!

当时,不仅王承书在物理学界取得了重大成就,张文裕也不例外,同样被美国视为科研人才。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只要在那居住了五年,就可以申请美国国籍。

像王承书和张文裕这样的人才,美国巴不得他们加入美国国籍,可他们始终没有加入。他们等的就是这么一天,等到祖国需要的时候,立即回去。

但是,他们想走,美国却不放人!

像钱学森一样,美国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挽留王承书,可她根本不为所动。眼看金钱、地位、名利打动不了王承书,美国就使出了阴险的招数,派联邦调查局的人秘密监视他们。

王承书在美国的朋友非常不理解,你现在住着小洋楼,出门有小汽车,还是这么有名的科学家,家庭幸福,衣食无忧,已经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为什么还要离开,回到那个贫穷落后的祖国呢?

还有人劝她:“留在美国,将来很有可能拿诺贝尔奖,回去了,中国给不了你这么好的科研条件。”

面对这些劝说,王承书没有多说什么,她只是一次又一次申请回国,但每次都被无情拒绝。王承书没有放弃,回国的决心从未发生一丝一毫的动摇。

朝鲜战争打响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急剧恶化,对于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美国盯得非常紧,特别是像王承书这样知名的物理学家。他们明白,一旦放王承书回去,她将会做出多大的成绩。

朋友的劝说,美国的阻挠,都拦不住王承书一颗想要回国的心。人一时半会回不去,那我就先把东西寄回去。王承书花了七年的时间,把那些重要的文件、资料分成了300多份,全部寄回了国内。

王承书在努力回国,国家也在努力为她争取。经过毛主席、周总理跟美国的据理力争,美国才被迫同意放他们回国。

图 | 毛主席

1956年,王承书一家人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祖国。当她踏上祖国大地时,看着眼前简陋的房屋、马路上拥挤的公交车,王承书却觉得非常舒心。

那一刻,她的内心百感交集,七年多的努力,如今终于回来了。她这个在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总算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多年后,王承书说道:“我不是不爱美国优厚的生活,而是我更爱我的祖国!”

二、我愿意

回国的时候,王承书就对人讲:“我回来就是要为祖国做贡献的,总不能等到别人把国家建设好了,我再回来吧?所以,只要祖国需要什么,我就去干什么!”

回国后,王承书一边在中科院进行物理研究,一边在北大教书育人。她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辛勤劳动,好像感觉不到累一般。

1958年,我国因为研制原子弹的缘故,需要进行热核聚变的研究。思来想去,组织上决定让王承书挑起这份重担。

为什么说是一份重担呢?这个领域在国内没人研究,比白纸还要白。也就是说,王承书要想研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还有一个难点,王承书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之前更是不了解。

王承书已经46岁了,专业都已经定型了,现在让她去涉足一个新的领域,无疑要面临巨大的挑战。

工作重要,家庭也很重要。一旦参加这项工作,就意味着她要和丈夫、儿子分开,只能周末的时候一家人才能短暂团聚。王承书也是一个母亲,长时间离开年仅8岁的儿子,她的内心很难受。

可是,当组织上和她商谈这项工作时,王承书完全没有想那么多,她只有简短的三个字:“我愿意!”

这三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接受任命后,王承书立即投入到了工作中,既然国内一片空白,那就去国外取经。王承书带人去苏联学习,学习结束后,王承书没有闲着,在回国的火车上,王承书拿出带回的资料,全部翻译成了中文,还成为了教材。

王承书不负众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填补了我国在热核聚变领域的空白!

就在她准备继续深入研究时,一个临时的决定,打乱了她的步骤,又让她涉足一个新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从那以后,王承书的名字就在国际物理学界“蒸发”了!

原来,原子弹的重要核燃料——浓缩铀,生产陷入了困境!

1961年3月,钱三强找到王承书,对她说道:“承书同志,现在浓缩铀的研制遇到了困难,我想来想去也只有你合适去进行这份工作。一旦接受的话,你不仅需要再次转行,还要严格保密,哪怕是你的爱人张文裕同志,你也不能对他说一个字,你看你愿意吗?”

图 | 钱三强

王承书显得很平静,她的回答仍然只有简短的三个字:“我愿意!”

而这,正是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原因。

对于这样一份工作,王承书是有些意外的,浓缩铀的研究在美国属于机密,一般人都不会让你参与。而在新中国,却让自己一个刚从海外归国的人来领衔,这得多大的信任啊!

可这份工作绝不是那么简单,从接到任务那一刻起,王承书就消失了,她没有再发过一篇学术文章,即便是内部刊物和工作报告,她也绝对不会署名。作为一个女人,她离开丈夫、孩子,来到西北,一干就是20年。

1958年,为了发展原子弹,我国在兰州兴建了首座浓缩铀生产工厂,也就是文章开头邓小平视察的那个,工厂代号504。

1960年,504工厂刚刚建成,苏联人就撤走了,临走的时候,他们丢下一句话:“你们这个工厂看来只能卖废铜烂铁了。”

在这个危难时刻,钱三强选中了王承书,让她挑起浓缩铀的研制工作,当真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

从那以后,王承书告别了丈夫、孩子,背着行囊来到兰州,成为了504厂唯一的女科学家。

王承书的工作非常艰巨,浓缩铀的提炼非常难。不仅难,还费时费钱费力,需要很多投资,用电量也多,美国搞这个东西花费了全国七分之一的电量。

可是,要想原子弹能够爆炸,铀-235是核心材料,爆炸也是因为铀-235裂变产生的。总之,没有铀-235,原子弹就不能成功。

王承书和全国的科学家汇聚兰州,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研究工作中。

开始研究的时候,王承书没有任何帮助,唯一可以稍微学习的,就是苏联科学家留下来的四本笔记本,这也是他们搞理论的一个基础。

王承书把笔记本反复看了很多遍,还一个一个去计算,得出了正确结果再编出来,然后才教给其他人。那个时候又没有计算机,王承书硬是靠算盘,计算那些数据,整理出来的纸张,装了三大抽屉。

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1964年1月14日,铀-235被成功提炼!

这也就意味着,距离原子弹研制成功就差最后一步了!

当铀-235研制成功时,上级领导对王承书大加表扬,面对这么高的评价,王承书没有骄傲,她只是谦虚地说道:“这是大家的功劳!”

因为兰州504厂研制出了铀-235,国家非常重视,特意派邓小平和彭真到那里视察工作,慰问辛苦许久的科学家。

1964年4月,邓小平来到504厂后,厂长王介福陪同参观。邓小平详细看了工厂,了解铀-235的研制过程,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

图 | 邓小平(右)视察

邓小平当即询问王介福:“我们的功臣科学家在哪?我要去看看他们。”

王承书等科学家召集起来后,邓小平一一上前握手,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可邓小平没有发现,在人群中有一双眼睛一直看着他,脸上还带着笑意。

这个人就是王承书,因为早在以前,她就见过邓小平了。王承书没有想到,他们的研制工作还让邓小平亲自来了,这如何不让她感动?

邓小平走到她面前时,显得很惊讶,恍然大悟道:“原来你5年来隐姓埋名在这……”

身边人对邓小平认识王承书感到很奇怪,邓小平笑了笑,向众人解释道:“1959年的时候,王承书同志参加了全国群英会,我们打过照面啊!可从那以后,就不见她人了,就连她的爱人张文裕同志也找不到她。没想到,原来她5年来隐姓埋名在这。”

王承书笑了笑,激动地说道:“谢谢首长关心,没想到过去了那么久,您还记得我。只不过我是1961年才来504厂的,之前在别的地方隐姓埋名!”

王承书一番话,赢得众人哈哈大笑。每一个科学家都是如此,只要参与机密工作,都需要隐姓埋名。

由于1964年1月王承书等人研制出了浓缩铀,所以原子弹爆炸的工作迅速提上日程。

同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而这背后,离不开王承书等千千万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浓缩铀提炼出来了,原子弹也爆炸成功了,王承书的任务结束了?可以结束隐姓埋名了?

远远没有!

在这之后,钱三强又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继续从事核事业研究。这也就意味着,王承书还要隐姓埋名,继续与家人断绝往来。

王承书依然没有犹豫,再次答道:“我愿意!”

三、精神永存

王承书的学生时代,外有列强侵略中国,内有军阀反动统治,因为对现状感到不满,所以王承书有一股非常强烈的民族感。

可是,当她看到共产党是在为了国家、民族、人民奋斗时,她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从那个时候起,她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王承书如愿以偿!

图 | 王承书

入党后,王承书每个月的工资280多块,她要拿出200块交党费,剩下的那80多块,她还要拿去补贴有困难的同事,有的时候,看见研究室缺少东西,她还自费去买。就连学生因为困难缺少笔记本和纸,她也会帮忙去买。

她这样做,很多人都劝她:“王老师,你这样花钱,你的生活怎么办?”

王承书只是笑了笑:“我是党员,交点党费不算什么,国家给我的工资太多了,我花不了那么多钱。”

1992年,王承书的爱人张文裕去世了,她又拿出10多万积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在西藏办了一所小学。

王承书对他人很慷慨,对自己却很“吝啬”。

晚年的时候,王承书患上了白内障,医生建议她打10针进口药,这样治疗很有效果。王承书一问才知道,每一针需要600块钱,她顿时就对医生说道:“你看我这眼睛还值六千块钱吗?”

十多万的积蓄,王承书想也没想就捐出去了。可面对六千块钱的医疗费,她却觉得太贵了。她是拿不出那六千块钱吗?当然不是,她是怕自己花得不值啊!

1994年6月18日,王承书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去世后,大家才发现,王承书还有十多万积蓄。对于这些钱,她早就留下了遗嘱,十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剩下的七千多块钱全部上交党费……

王承书有钱不愿给自己治病,却把钱捐献出去,这样的品格多么高尚啊!

王承书对周总理非常敬佩,一生以周总理为楷模,而她也跟周总理一样,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理念!

王承书的一生是伟大而又不为人知的,直到去世后,她所做的一切才被公布。隐姓埋名三十多年,她没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一句:“我愿意!”

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王承书没有讲条件,没有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而是迎难而上。不管是新的领域,还是隐姓埋名,她都毫无怨言,一句“我愿意”,多么伟大啊!

“两弹一星”科学家,也许我们只知道钱学森、邓稼先等几个人,但像王承书这样默默无闻的科学家都被埋没了。他们同样应该被铭记,更何况王承书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太多的科学家隐姓埋名、默默付出,他们不图回报,在最艰苦的地方做着最困难的工作,也许辛苦一辈子,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可他们所做出的成果,却实实在在保护了我们这个国家,保护了我们每一个人!

向千千万万个像王承书一样的科学家致敬!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0日

相关推荐

  • 波音星际线飞船着陆现场,地面人员穿戴防生化服,比我们更专业?

    最近,波音“星际线”飞船成功重返地面,标志着美国载人航天在航天飞机爆炸之后,已经全面复活。现在,它已有2型载人飞船、2型货运飞船同时投入使用,不但结束了其宇航员买俄罗斯“联盟”号的…

    2022年8月16日
  • 韩国第一大互联网企业:全球用户破亿,创始人比三星太子还要有钱

    韩国有四大家族集团,分别是三星、SK集团、LG集团以及现代汽车集团,这几大家族的产业几乎覆盖了韩国当地的衣食住行。近年在他们的身后出现了一股新的势力,韩国互联网巨头Kakao及下属…

    2022年6月24日
  • 致中国足球粉丝会公开信

    自从拙文《男足上不去,我来说几句》 发表后,引起众多球迷关注,老夫在此真诚致谢!我爱你们、敬重你们!我千千万万个球迷同胞呵,男足上不去,老夫心不甘哪(男篮、男排因为身高原因,暂且不…

    2022年7月20日
  • 给刚进入社会成年人的10个忠告,看完你会变得更优秀

    1.永远不要依赖任何人 保持经济独立、情感独立缺一不可,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也别再占爸妈便宜,先养活自己,再来谈自由,别整体理想一大堆却连自己都养不活。 2.保持优质信心…

    2022年8月16日
  • 刘强东对京东001号快递员 京东001号快递员:死心塌地送快递12年,刘强东答应他的实现没?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稳定发展,物流公司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也越发密切。 而京东在这场博弈中,展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物流体系。 京东快递不论是运输速度还是包装完整…

    2022年6月28日
  • 美股开盘:三大股指集体低开 台积电跌近3%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道指跌约330点;区块链、抗疫概念股、航空股等板块普跌;台积电跌近3%,三星3nm芯片抢先于台积电量产。 【财经新闻】 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将暂停发布7…

    2022年7月5日
  • 国际油价,继续下跌

    美国时间周三,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出炉,这份纪要再一次显示出美联储对高通胀的担忧以及为了降低通胀不惜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决心,只不过由于这部分影响早已体现在近日持续下跌的股…

    2022年10月13日
  • 从人类英雄到人间魔鬼,马斯克「人设崩塌」

    作者 | 陈文琦 今年父亲节,马斯克难得在推特上含情脉脉,“我爱我所有的孩子们。” 讽刺的是,隔天,外媒就曝出马斯克的跨性别女儿要和他断绝关系。 让他头疼的不止这一件事,上周四,马…

    2022年6月26日
  • 华为是目前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吗?

    #头号周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巨无霸企业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甚至人生理念。 要说与大部分老百姓最密切相关的也确实不少,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

    2022年8月4日
  • 避开美国,和平崛起

    最近美国一再挑起事端,先是佩洛西偷偷访台,然后又有几个不懂事的议员潜入台湾,目的只有一个,激怒中国。 面对这样的挑衅,我们是跟美国干一仗还是教育一下台独分子分子呢? 有些人认为,跟…

    2022年8月17日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