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樯犹记平津闸

帆樯犹记平津闸

在我的记忆中,多年前不止一次骑着自行车去通州,一路骑行之中,南侧的通惠河常常映入眼帘。沿途那些公共汽车站的站名也被刻入自己的记忆里,其中一站就是高碑店

北京漕运历史上,高碑店可是与京杭大运河息息相关的一个地方。自打元代起,这里就是著名的漕运码头,《日下旧闻考》有记载:通州至京城中途有高米店, 旧时为皇粮转运站。这里提到的高米店就是如今的高碑店。

如今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处著名的京杭大运河遗迹,元代建立的大运河京城二十四闸之一:平津闸。就在这遗迹周边,修建了一处大运河漕运历史文化游览区,为人们探寻大运河在北京流淌的轨迹提供了便利,我就是在查询了相关资料之后来到这里的。

在高碑店桥北下车,穿过京通路,向南走不了多远,就能看见经过整治的通惠河,这里的通惠河河面宽阔,远非其它河段可比,确实,这片水面这么宽也是有原因的,以前这里曾被称作高碑店水库。

立在桥上,远远望去,河岸南侧的景色格外引人注目,一个飞檐红柱的仿古式楼阁耸立在岸边,四层楼阁颇为雄伟;一处游船码头停靠着许多游船,静等着游人到来。那一片就是大运河漕运历史文化游览区。

过了桥,路边立着这样一个雕塑,这是高碑店村的标志,望着它,不禁令人遥想当年这里村民在过大年时那欢乐的形象。高碑店高跷老会曾名扬京东地区,是数百年来高碑店村的一个金招牌,他们的表演不仅仅在北京的春节庙会大显身手,还曾经组队出国给国际友人献艺。

这个巨石上刻的大字,是北京高碑店村委会和古傢俱协会与众商家共同撰写的碑文,认真拜读碑文之后,我不由得对高碑店人的今天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敬重。这个村的古家具一条街如今也是蜚声在外,成为今日高碑店的另一块金招牌。

这是刻着高碑店村名的巨石的背面,仔细看看,靠近巨石根部刻着两个字:福根,看到这两个字,我不禁微微笑起来,并默默地体味来自高碑店人的祝福。

大运河漕运历史文化游览区是一个面临通惠河的狭长的绿地。离桥最近处建起的是一座楼阁,称作滕隆阁。阁高四层,每层都有匾额,其中有一个老物件儿,题为:共乐壶天。

滕隆阁之西不远处就是游船码头,其外形为一个巨大的龙舟,舟尾立有一杆,上挑高碑店三个大字。

再向西,有一个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巨石,上书“平津闸”三个大字,这才是我此行来访之主要目标。

平津闸位于高碑店村北口桥西,当地居民俗称为“老闸口”。

从这座石碑上的文字可以知道:平津闸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为控制水位落差而在沿线设置多处闸口,平津闸是其中之一,原名“郊亭闸”,后改为“平津闸”,是目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内保存相对完整的一 处元代闸口。历经数百年,现平津闸尚能看出完整的闸型、目前保存有闸槽、绞关石等原有建筑构件旧物。该闸位于高碑店村北,近年南岸的龙王庙和北岸的将军庙相继恢复,同时加固了古闸基址,使之成为高碑店村文化广场上的一处历史景观。平津闸是大运河遗产的见证之一,成为研究北京漕运史和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节点。

提起北京的大运河,就不能不说起郭守敬,这位元代的水利学家,给北京留下了宝贵的水利遗产,确实说得上是泽及后人。

郭守敬的纪念地在北京建有多处,这是建于高碑店平津闸处的郭守敬雕像。此处塑造的形象是郭守敬右手持一卷图纸,左手高举指向前方,这是表现他在此处从容不迫地指挥着平津闸的建造施工。

不远处,一条林荫道通向一个小岛,岛的南方建有一座南北相跨七八米长的小桥,小桥所在地就是当年的平津闸遗址。桥头的那块绞关石,据说是传自元代的原始物件。绞关石通过绞绳拉升(类似辘轳),提升闸板,来蓄水泄水,放行船只,是船闸不可或缺的部件。按照道理,绞关石是成对出现的,它的对面应该还会有一块对应的绞关石,可惜早已不知去向了。

元代时,此处的河闸为木制,因年久易朽烂,后改用石闸。当年,平津闸有上、下两闸,现今平津闸只存此处的上闸,闸槽、绞关石依旧。绞关石下面,可见竖置的闸槽。从闸槽之宽,可以推想闸板之厚。在不远处还有几块条石,这就是当年平津闸上闸留存至今的挑闸石。

这些条石,历经多年岁月沧桑,已然满布残损痕迹,细细端详,令人感慨万千。

平津闸最早叫郊亭闸,现在这里也新建了小亭子,不知道是否仿建了过去的郊亭样式。

在查询时我发现,元代修建了大运河京城二十四闸,其中后来被人们口口相传最著名的当属头闸、二闸和三闸,头闸是大通闸,二闸是庆丰闸,三闸就是这次前来寻访的平津闸。这些水闸在通惠河的水道通航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水闸,通惠河的水道的深度和水流平面都将无法控制。以庆丰闸和平津闸为例,两闸距离十五里,要是打开平津闸放水的话,则庆丰闸那边几乎会将闸底都能露出来。由此可知两地的落差,也证明了平津闸当年的重要性。

小岛的北部,是一座新翻建的“将军庙”。我去时庙门未开,据说里面供奉的是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庙前的道路铺着几排古石,也算是岁月留痕了。

平津闸西南方向,还有一处重建的龙王庙。史载明代嘉靖辛酉年(1561),高碑店村就已建成通惠河龙王庙(祠)。明清两代,这座龙王庙是专供朝廷和漕司官吏祭祀龙王所用。上世纪六十年代,龙王庙被毁,只剩下一座嘉靖年间的“龙王庙记”古碑,到现在石碑上几乎一个字都看不清楚了。

2011年,高碑店村在原址复建龙王庙,同时复建了清代时的将军庙,恢复了昔日这一带“一闸两庙”的景观。

除了平津闸,高碑店还有许多值得推荐游览的去处,这里就不赘言了。行文至此,我倒乐意推荐一篇清代散文家描述乘舟游览通惠河的短文《泛通河记》,作者梅曾亮(1786-185),字伯言,号葛君,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文字不长,不足百字,摘录如下:

道光十六年七月,与友人泛舟通河,樯帆始移, 旷若天外,波云水鸥,万景毕纳。自二闸至三闸,不三四里,而茶村酒社,断傍葭苇之中。舟人缓桡安波,悠然无穷,攀林而休,披草而坐,舟步相代,穷日乃返。

读此文字,不觉感叹前人之游兴之盛,更感慨其时通惠河沿河景色之美。

最近,北京城的亮马河突然间就红了起来,有人称誉其为京城塞纳河,我觉得比喻得恰不恰当并不重要,这比喻只反映出大家对北京城水景旅游充满了渴望。以此推论,要是能再现前人游览通惠河的情景,岂不是也会收获大众的赞许。

但愿未来的通惠河更美。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5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