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研究揭示月壤内部特性

深大研究揭示月壤内部特性

月球背面嫦娥四号着陆区位置。(受访者供图)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纳)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为我们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其带回的数据也在等待科学家们解密。

深圳大学日前公布,该校研究团队携手嫦娥四号揭示了“冯·卡门撞击坑月壤层的非均匀性及其成因”,此举为研究月球表层环境变化和资源探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们的科学家们不囿于仰望星空的理想,也在用科研智慧来探索未知。

据介绍,深圳大学深空与深地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利用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投送的玉兔二号月球车获得的月面雷达数据完成了这项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天文领域权威期刊Astronomy&Astrophysics(中科院天文与天体物理类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5.8)。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为第一完成单位,高等研究院丁春雨助理教授是第一和共同通讯作者,土木工程与交通学院黄少鹏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熊思婷副研究员,吉林大学李静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苏彦研究员为合作者。

月壤内部的非均匀性长期以来是困扰科学家们的难题,如何量化表述月壤内部的特性是揭示月壤内部神秘面纱的一把秘钥。在月球表面,不同地质年龄单元的月壤内部性质存在差异性。认识月壤内部的非均匀性,对于量化研究月壤内部的原位资源以及物理形成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嫦娥四号着陆器及其携带的月球车玉兔二号于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软着陆,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航天器在月球背面巡视勘察,玉兔二号搭载的月球表面穿透雷达为研究月壤内部的非均匀性提供了机会。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是量化了月壤内部非均匀的程度,以及量化分析了不同参数对随机月壤层建模的影响,揭示了嫦娥四号月壤内部非均匀性的演化模型。

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月球表面不同地质单元年龄与非均匀长度的关系,它的普适性将适用于几乎全月球所有月海地区。这为研究月球表面不同地质单元月壤内部的非均匀性开启了新的视角,亦可为解译其他月球微波雷达观测数据提供有力的参考与支撑。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5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