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古代丧葬是很费钱的。
为什么王熙凤死后,大家都认为很惨?
因为她直接用草席捆起来,随便在乱葬岗挖了坑埋了。在古人看来,这就是最惨的事情,死后也不得安宁。
那么,办丧事要花多少钱?
水浒传里面写了阎婆办丧事:宋江道:“原来恁地。你两个跟我来,去巷口酒店里借笔砚写个帖子与你去县东三郎家取具棺材。”宋江又问道:“你有结果使用么?”阎婆答道:“实不瞒押司说,棺材尚无,那讨使用。”
宋江道:“我再与你银子十两做使用钱。”
阎婆道:“便是重生父母,再生的爹娘!做驴做马报答押司!”
宋江道:“休要如此说。”
随即取出一锭银子递与阎婆,自回下处去了。
且说这婆子将了帖子迳来县东街陈三郎家取了一具棺材,回家发送了当,兀自馀剩下五六两银子,娘儿两个把来盘缠,不在话下。
这具棺材多少钱?棺材有贵有便宜。
好的棺材非常值钱,古代很多老人存了一辈子,就埋了几块很好的棺材板放在家里,准备将来去世时候使用。
水浒传里面也写到:宋江便道:“王公,我日前曾许你一具棺材钱,一向不曾把得与你。今日我有些金子在这里,把与你,你便可将去陈二郎家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家里。你百年归寿时,我却再与你送终之资。”王公道:“恩主时常觑老汉,又蒙与终身寿具,老汉今世不能报答,后世做驴做马报答押司!”宋江道:“休如此说。”
大家注意 ,宋江可是要给王公一条金子作为买棺材的钱。
刘唐带来的是100两黄金,一条最起码也要5两,换算成白银就要50两。50两银子去买棺材,办后事,可见葬礼花费之大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20多两银子就够乡下人家开销一年。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卖油郎秦重,做小本生意存了1年多才存够10两银子。
古代正常的葬礼流程,首先要找风水先生看坟地,这就要花一笔钱。
古人很讲究风水,不能随便埋乱。比如安葬在乱葬岗内,古人认为会成为孤魂野鬼,不得超生投胎。
那么,找风水先生就要给钱。
其次,找到一块好的坟地不容易。
电影《僵尸先生》里面,那个杨百万的祖先为了争夺一块好坟地,不但高价购买,为用权势威逼,迫使对方让出这块好地。
另外,当年是所谓天下没有无主之地,乡下绝大部分土地都有主人,除了一些荒山野岭。你要相对较好的坟地,就肯定要出钱购买,这也是一大笔钱。
还有,就要买棺材和一系列葬礼要用的东西,上面说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然后办丧事稍微要点面子,还要请人帮忙,包括执事、乐队、送葬的仪仗、入土的工人等等。
《马大帅》里面赵本山专业为人哭丧,其实这是几千年前就有的工作。何庆魁开的“升天”礼仪公司,其实就是搞殡葬服务的,生意还很不错。
这也是不小的开销。
最后还要葬礼请客吃饭,迎接宾客祭拜请客,办事以后要请客,有时候头七之类还是要请客。
总之,古代葬礼是非常花钱的。
像阎婆惜母女在外乡,一切从简,也不需要请客吃饭,葬礼规模很小,也花费了十多两白银。
稍微有点身份的人,办个丧礼几十两,几百两甚至贵族花费上万两也是寻常事。
而古人对于丧事非常重视,甚至超过喜事,这事关全家的名字,也关系到晚辈的孝心。
在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不给长辈办好丧事,是会被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取消的。
所以说,白事可以说是第一大事,包括皇上在内都要好好办理。
总之,古代红白喜事都是非常花钱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卖身葬父?
因为丧事要花钱,就这么简单。
其实卖身葬父基本都是儿子,穷人家的儿子。
古文写到: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
也就是董永的父亲死了,他没钱办丧事,只能卖给地主做家奴换取钱。
这个地主也算讲道理,只是让董永织出三百匹细绢还债即可,没有让他长期做家仆,毕竟地主也要面子,不能对孝子太差。
如果家里没有儿子,那就只能女儿出面了。
女儿卖身绝大部分是卖给有钱人家做丫鬟,换取一笔钱办丧事。
但卖做丫鬟一般没几个钱,所以有的女孩直接卖给有钱人做小妾,借此还债。
不过,古代有钱人遇到这种事,为了争取个好名声,往往会以高于市场价几倍的价格,购买女孩去家里做女仆,一般做满几年就会成为普通人。
因为卖身葬父在古代是值得赞美的事情,有钱人高价买女儿就算积德行善。
其实在古代,卖身葬父还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喜事大不了可以延期,丧事则无法长时间延期。毕竟人死了以后,要根据风俗安葬,万万不能长时间拖延。
挖坑?没有地方挖;贫穷女子没有地,别人的地人家肯定不让。
找个荒山野岭埋了吧,路途遥远,自己一个人又不能胜任。
如此说来,肯定要拿身体做交易,把父亲给埋葬。
你一定会说,那也不至于卖身吧,代价是不是太高了?
诚然,卖身拿自己一生的幸福来做交换,代价昂贵。
买自己身体的人自己不一定中意,但是却要跟这样的人过一辈子。
比如《水浒》中卖身葬父的阎婆惜才18岁,青春年少、含苞待放,为了埋葬父亲却要委身于“面黑身矮”的油腻大叔黑宋江,代价确实不低。
那么,难道古代丧葬费真有那么高吗?
史料中关于卖身葬父的最早记载,是小伙子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
董永是西汉人,为了埋葬父亲将青年自己卖到大户人家当佣人,代价多高书中没有说,但是书中却交代了,董永后来遇到一个美女,被他的孝心感动,还爱上了他,后来织了锦缎300匹锦缎交给大户人家,换取了他的自由。
一匹锦缎33米左右,300匹就是9900米;一米布在70年代价值5元,是农民工10天的工资,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价格只高不低,大家可以想象一下300匹锦缎是什么概念?
当然,为董永赎身的人不是凡间女子,是七仙女,她们手里有的是资源,天上的商品跟人间的成本肯定不能相比。
如果说这个数字不太准确的话,我们把目光回到宋朝,看看北宋时期埋葬一个人需要多少钱。
《水浒》中的卖艺姑娘阎婆惜为了埋葬父亲,经过王婆介绍跟在县衙当公务员的宋江达成协议:宋江负责埋葬阎婆惜的父亲,条件是阎婆惜以身相许给宋江当小三。
那么,宋江为了埋葬阎婆惜父亲花费多少?
书中交代,宋江先是开了张支票到城东陈三郎家的棺材铺里取一具棺材,然后又从怀里掏出一个银锭,交给阎婆惜说:“我再与你十两银子做使用钱。”
白银是从明代开始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在北宋还属于大额“钞票”,市面上流通的都是铜钱,铜钱是以“贯”计算。
因此形容一个人特别有钱的时候,人们喜欢用这样一个成语:腰缠万贯。
宋徽宗时期,一两银子价值两贯铜钱,十两银子就是二十贯铜钱。
在北宋时,一贯钱是什么概念?
《醒世恒言》中曾经讲了一个“十五贯”的故事,老丈人给了女婿十五贯钱,让他投资做生意。
女婿回家后,对妻子开玩笑说卖妻的钱,结果惹出一起凶杀案。
十五贯就能做开店的启动资金,可见其购买力多大。
由于《水浒》的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里面用的“货币”是银子。
那么在北宋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如何?
水浒中,军师吴用请了一次客,用了一两银子,到场的客人是阮氏三兄弟。
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一瓮酒50斤重,按照每斤3元计算的话,价值150元。
20斤牛肉,单价40元,价值800元。
两只大鸡,生的变熟的,一只应该卖80元,合计160元。
三项加起来一共是1110元,一两银子放到现在少说是1000块钱。
如此来说,宋江给阎婆惜葬父的10两银子的丧葬费,价值就是1万元。
那么,埋葬一个人用的了那么多钱吗?答案是肯定的。
埋葬一个人,需要以下步骤:
第一步,需要请风水先生看坟地。
物色一块地皮做坟地,坟地必须是风水宝地,不能随便埋,那样对后代人不好;而风水宝地的地皮,价值肯定很高。
第二步,买一个像样的棺木。
棺材又名老房,它是专为死者设的,做工非常精细。
有钱人用楠木棺材,没钱人怎么也要买个松柏木的,反正不能买个纸糊的;如此一来,也要一笔可观的钱。
第三步,为死者买一身豪华衣服。
一定要是绫罗绸缎,这样一身华丽服装,价格通常是活人衣服价格的5到10倍。
第四步要请法师来做法事。
做法事的目的是为死者诵经,超度亡灵。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先人早日脱离地狱苦海,到天堂极乐世界去;这样对子孙后代未来的前途有利无害。
而做法事的法师或者道士,一定是当地有名望、有资历的,不是随便拉一个和尚过来就完事了,而聘请名和尚、道士的话,出场费往往不菲。
第五步请唢呐班子来热闹。
在葬礼前停灵和出殡的时候,不能冷冷清清的,要请唢呐班子来吹吹打打,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六步是请抬棺人。
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棺木不能用车拉,要用人来抬,最少要8个人,不然抬不动。
而且不能一股气抬到坟地,路上要有换班的;如此一来,需要至少16个人。
抬棺人有两种,一种是业余的,请村里的乡亲;一种是职业的,叫抬棺匠。
凡是卖身葬父的,大多是在外地,多是聘请那些职业抬棺匠。
抬棺是一件晦气的事,跟死人打交道的;无论是请业余的还是职业的,收费肯定不会低了,没有一笔可观的费用肯定办不成事。
既然丧葬费这么贵,为什么不用个草席一卷,随便挖个坑埋掉?
理论上说,这是可行的。
但是过去可耕地都是有主的,人家不会答应让你免费埋人;如果你在晚上偷偷埋了,第二天人家一看到一堆新土,还是会发现。
那么可不可以埋到荒山野岭中去,那样不是没有人管了吗?
即使这样,也要花一笔不菲的钱。
因为卖身葬父的女子,本身非常柔弱,而且大多无依无靠,凭借一己之力是不能将父亲运到距离遥远的郊外去埋葬的。
所以说,随便挖个坑埋葬不大现实,也需要一笔钱。
况且父亲死了,不能停放太久,古代没有冷冻棺,尸体放久了就会腐败,属于时不我待,做女儿的只能卖身葬父。
还有,如果随便挖坑埋了,不是指定坟地的话,肯定不会有人保护,有坟头也会被别人有意无意给破坏了,日后想要祭奠也找不到地方,成为终身遗憾。
事实上,能卖身葬父的人都不是普通人,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卖身葬父的人不是寻常人
所谓的贫穷女子,并不是彻头彻尾的穷人,而是原来出身高贵,至少家境不错,后来遇到意外或者家庭败落的女子。
换句话说,是非常讲究的人。
比如《水浒》中卖身救父的阎婆惜,父亲是演艺圈人士,到山东是投奔一个做官的朋友,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才流落到了郓城,得了传染病不治身亡。
这样的人往往比较讲究,希望体面举办葬礼,不想随随便便把父亲埋了。
如果是出身卑微、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乞丐,他们对葬礼的要求不会那么高,不会讲什么排场,大概率会用个破草席,随便找个地方把父亲给埋了。
卖身葬父的女子都有几分姿色
卖身葬父是一笔买卖,光有人卖还不行,还要有人买。
《水浒》中卖身葬父的阎婆惜长得如何,请看施耐庵的描述:
花容袅娜,知玉质娉婷。
髻横一片乌云,眉扫半弯新月。
金莲窄窄,湘裙微露不胜情。
玉笋纤纤,翠袖半笼无限意。
星眼浑如点漆,酥胸真似截肪。
韵度若风里海棠花,标格似雪中玉梅树。
金屋美人离御苑,蕊珠仙子下尘道寰。
由此可见,阎婆惜这姑娘人长得确实非常美,事实上宋江不但动心,给了对方十两银子做埋葬费,还买了豪宅,金屋藏娇给包养起来。
而卖身葬父属于无奈之举,不是正常交易,能买得起的人大多不是意中人,比如黑三郎宋江跟阎婆惜就不般配。
总之,卖身葬父是旧社会反人性的时代一种无无奈之举,丝毫不值得褒奖,不过只是封建社会逼迫下的的一种悲剧而已。
古代人的土地是私有的,大部分集中在大地主手里,少部分在自耕农手里。
古人葬下去要留坟头,要占人家的耕地,得到人家的允许。
想去找荒山野岭,也不是一个女子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没有交通工具。
古代贫穷的女子或者男子,为何要卖身葬父?为什么不能挖个坑随便埋掉?如果随便埋葬,会有什么结果?看看古人的结局,你就明白了,很多时候,古代的穷人也是逼不得已,必须要卖身才能够好好的安葬父母。
首先就是,中华文明5000年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孝道。说白了就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所以我们要侍奉父母,孝顺父母。那么怎么侍奉和孝顺父母呢?说白了就是两点:父母生前,要听从他们的安排。父母死后,要对他们进行风光大葬。
在汉朝,如果父母死后不进行风光大葬,那处罚是相当严重的,一般情况下就是会押赴闹市斩首示众,还要弃市以儆效尤。弃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尸体要丢在集市不准收拾,让野狗啥的给吃掉。
那么什么叫风光大葬呢?古书中就说了: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讲直白点就是,父母死了之后,要请乡邻吃大席,要守孝三年有些甚至要守六年,棺材要选好的,风水先生要请来找个风水宝地,然后还要刻个碑陪葬点东西,这些哪一样不花钱?
需要这么大的开支,很多穷人自然是负担不起的,也就只能把自己给卖了,换一点钱让父母能够有个棺材板,有块地入土为安。
当然,现在社会早已经移风易俗,讲究的就是丧葬从简,要绿色环保,自然而然,子孙的开支也就减少了很多,也就没有了古人的这么多烦恼。
随便挖坑就能葬父?在进行这样的操作之前,你问过地主老爷了吗?地主这个词,不是今天才有的!地主老爷在旧社会,也是一般人惹不起的!所谓地主,就是有地的人!地的主人!
既然古代女子已经沦落到卖身葬父,此女肯定是贫穷到没有立锥之地的人!这也就是她为什么要卖身葬父的根本原因!
她想要下葬父亲,必须要跟地主买地,经过地主同意才能让父亲带着所买到的地契(葬身地契)入土为安。要知道,古代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底层人士是没有或者很少有自己的土地的!
如果自己私自挖坑葬父,那她的父亲的遗体所在的地方就是没有地契(葬身地契)的!也就是没有经过地主同意的!事实上,自己挖坑葬父,给地主家发现了,地主家完全可以进行挖坟掘墓的操作进行所谓的维权的……
综上所述,自己挖坑埋掉亲人的做法在古代是行不通的!
去哪里挖坑呢?土地可都是有主的。没有地主的同意,你凭什么在他的地盘上埋你的死人?
首先你得有块地,或者找到一块地,弄明白墓地的位置方位,还得有能力整齐全套丧葬用品。
其次得有体力,挖坑、搬运、下葬、填土、立碑等等一系列工作。
最后,也是最大的问题,你要解决之后自己的所有生活问题。就是靠什么养活自己,靠什么保住自己可能有的一点点财产——破房子或者别的什么。
在那个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要求一个只会针线活的女子完成这些高难度工作,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了。社会环境也决定了她必须要找个依靠才能活下去,这是生存问题。
所以卖身葬父其实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自己有了生存的途径,也解决了丧葬问题。
但这在当时毕竟还是个很让人难堪的事情,抛头露面就不说了,在人口买卖不犯法的时代,这也是跳过了牙行管理的做法,官府要不要管就是一句话的事。如果是嫁人,也是少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合礼法。为奴为婢就是要从良籍改成贱籍,也是影响非常大了。
不是走投无路,也不至于此。
影视里那些故事,看看就算,当不得真。
虽然我没在农村待过,但是,男、女最大的区别是体能。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个刚指她的意志力和信念,并不是指体能上力量更大了。
由于男、女体能上的悬殊,决定了一个女人去挖坑埋人,是不可能的,当然偶尔也有例外。
影视剧里因为剧情的需要,卖身葬父就显得顺理成章,既能体现女子的柔弱无助,孝顺,又能把剧情推向高潮和转折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什么叫死无葬身之地,解放前,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人多的去了,挖个坑埋了你埋哪里呀,解放前县城和大一点的镇子都有(官地)按现在的说法也就是国家的,可是一般小的村庄都没有,官地是干什么用的。其中一项就是给那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做墓地用的,还有一些流动人员死后埋葬之地,(没有人认领尸体的或乞丐。)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却很少有老百姓把自己的爹娘埋葬在官地。
朱元璋当年想埋葬父母,连埋人的地方都没有呢,后来有人看着实在是可怜了,送了一小块地给朱元璋埋葬父母。
后来,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用丰厚的报答了这个送地的人。
更何况是平穷女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