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率先试点 特定养老储蓄将面市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继养老理财产品之后,又一养老储备产品——“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即将于2022年11月20日起,由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五个城市开展试点

从养老理财发行机构扩容,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再到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今年以来,我国养老金融体系正在加速完善。

近年来,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话题日渐引人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体系三支柱发展不均衡,过度依赖第一支柱,导致第二三支柱发展缓慢,且我国养老资金运用规模有限、运营效率不足的问题亦逐步显现,加速完善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养老第三支柱再添新品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特定养老储蓄试点。《通知》明确,单家银行试点规模不超过100亿元,试点期限为一年。

与一般的储蓄存款相比,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具有期限长、品种多、利率高等特点。

《通知》指出,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种类型,产品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产品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储户在单家试点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存款本金上限为50万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公示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为2.75%。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AFF50)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显示,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选择银行存款作为财富积累的手段,其次是商业养老保险(27.98%)、银行理财(26.27%)、房产(21.69%)、基金(15.59%),也有部分调查对象通过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股票、信托、国债等方式进行养老财富储备。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认为,此次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开展,将有助于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供给。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1.9亿,占总人口的13.5%。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深,人民群众的养老需求日益增长,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逐渐凸显。

“目前,我国三支柱养老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杜阳指出,在第一支柱方面,根据《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突破10亿人,占15岁以上总人口数的比重接近90%;第二支柱方面,截至2021年末,全国有11.75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2875万人,年末企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为2.61万亿元;第三支柱方面,主要有养老储蓄、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养老理财等金融产品,但上述产品均处于发展阶段,规模较小,难以满足老龄群体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 10年时间,我国养老金缺口将扩大至8万亿 10万亿元。

另外,《通知》还要求试点银行做好产品设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消费者保护等工作,保障特定养老储蓄业务稳健运行。其中,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储蓄业务优势,推出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充分体现养老功能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推动特定养老储蓄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养老金融需求。

收益率和稳定性是核心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参加范围、制度模式等,标志着探讨多年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建设中。

在监管层的呼吁下,近年来,养老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包括养老理财、特定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

除养老储蓄外,各家金融机构已经对养老产品展开了积极布局。如7月30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透露,去年以来,银保监会正式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目前已有23.1万投资者累计认购养老理财超过600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交通银行旗下交银基金发行的两只养老目标基金规模超225亿元,市场规模占比超21%。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对比,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利率相对偏低。目前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中,收益确定型和收益保底型产品利率主要为3.5%和2.5%,首批试点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稳健型账户保底利率为2% 3%,养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5% 8%。

针对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比较适合拥有长期闲置资金的稳健型或保守型投资者参与。西部证券研报指出,银行系产品中,养老储蓄产品聚焦低风险偏好客群需求,与银行个人客户匹配度高,预计客户转换成本最低;养老理财产品对风险偏好更高的客群实现有效覆盖。拉长期限来看,随着投资者教育的持续深入,产品的长期收益率表现及收益的稳定性成为吸引客户的核心优势。

针对养老理财产品,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称,养老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比储蓄产品、普通理财产品收益更高,且净值波动整体不大,风险相对可控。

“养老理财产品采用收益平滑基金模式作为特别风险管理或风险保障机制,同时可以投资非标产品并采取摊余成本法估值,使得净值波动大大降低,回撤幅度大幅缩小,有助于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分析指出。

对于养老保险和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刘银平认为,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起步较早,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成熟的客群,产品稳定性也相对较高;养老目标基金的优势在于投资回报率可能更高,不过投资者也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西部证券研报指出,专属商业保险试点产品稳健型账户的保底利率为2% 3%,2021年年化实际收益率为4.5% 6%;银行理财试点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5% 8%;养老基金的比较基准多为沪深300及中债指数的加权均值。

明明债券研究团队预测,考虑到个人养老金的目标客户大多风险偏好较低,与银行的养老理财和养老储蓄产品较为适配,因此在开始阶段,预计养老理财和养老储蓄将占据绝大多数个人养老金的配置。但随着投资者知识和理念的加强,收益更高的养老目标基金份额将会上升。预计到2035年,养老理财、养老储蓄、养老目标基金和个人养老保险的配置比例分别为30%、25%、20%、10%,其余15%将配置其他符合要求的资管产品。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7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