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该悟透,这4条扎心真相

你最该悟透,这4条扎心真相

最近几天真的有个坏习惯,总是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放在一天工作计划的最后,导致最后完全没有时间做。

复盘下来发现一整天都浪费在各种细枝末节的事情上,真的是懊恼至极。

比如昨晚本来想要写文章的,结果在老公的劝说下,还是去参加了一个饭局。导致整场,我都有点心不在焉的,在食之无味的心情下,束手无措的等待时间的流逝。

聚餐结束,拖着疲惫的心情,回家,匆忙洗漱,最后只能在懊悔的情绪下入眠。

当然我仅仅是描述自己的状态,无意制造焦虑。

其实我有这样的状态,也很正常,因为我有了非常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读书、比如写字,所以对时间格外珍惜起来。

几年前,我也有大把挥霍时间的时候。那样的状态回想起来,只有一个原因,迷茫。

因为迷茫,所以不知道做什么;因为迷茫,所以混沌的过日子。

如果你也正处于混沌的状态,今天分享几条扎心真相,希望对你有用。

01

你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昨天和写作的朋友聊天,她说辛辛苦苦写了一部小说发给编辑,但回复说小说太空,需要大改。

我才想起,哦,前两天我也提交了小说大纲,但很羞愧的说,我的大纲是瞎写的,因为我还没摸清头绪。

虽说早已有心理准备,但我俩还是感慨了一番。

因为我们知道的一个签约作者小Y,每个月仅仅是小说这一个渠道,收入就是大几万。而且她除了能写小说,她还可以打造付费专栏,还可以引流做IP。

她敲出的每一个字,似乎都是金钱的味道。

这样的她,很顺利的就成立了个人工作室,拥有了一份工作、生活完全自我掌控的自由职业。

我在想,我们与这个签约作者相比,差的是机会吗?

当然不是。我们都在一个付费群,有着同样的编辑老师、制作人改稿,但我是连大纲都写不清楚的初级表白,而小Y是各种写作类型自由切换的大神。

写小说-付费专栏-打造IP,这一层层,环环相扣。

没有前面的成果,就不可能抓住后面的机会。即便同等努力的情况下,我们接住机会的概率也是不同的。

所以,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机会一直都有,只不过这条清晰的路径是:你的自身条件—机会开启—达成目标。

02

你不是懒,只是认知不足

如果你问身边的人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懒吗?”

相信答案如出一辙,90%的人都会回答自己很懒。

一般人会不约而同的认为,自己想要变得更好、但一直没有行动的理由就是“懒”。

这就好比近几年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对一个正确的理论表现出懒惰,很显然这不是一句“懒”可以解释的。

《认知突围》的作者说过一句话,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是认知能力不足的表现。

就好像我们明知道早睡早起很好、坚持锻炼很好、坚持写作/画画很好,但还是没有持续坚持下去。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做这件事的认知不足,不相信这样做可以产生很有益的结果。

所以,在判断要不要坚持做一件事之前,不妨找到与做件事强关联的结果依据,相信会提高你做这件事的热情。

03

你不是不擅交际,你是价值不够

相信大家参加饭局,都会发现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的人在饭桌上,从不主动向别人敬酒,但就是一整桌的人都会围着他,而另外一些人一顿饭吃下来要么在跑来跑去敬酒、要么一直在为大家服务。

这个现象作家蔡垒磊提出过两个概念,“资产性人缘”和“劳动性人缘”。

“资产性人缘”指的是那些有钱(权)人,他们不需要主动请人吃饭/敬酒,但一堆人围着他。

他的好人缘建立在他有值得别人“图谋”的资源或能力,所以哪怕他什么都不做,他的好人缘都会一直存在。

而“劳动性人缘”指的是那些需要提供即时性服务来换取人缘的情况,比如应付那些类似“端茶倒水、帮个小忙”等之类的劳动服务。

需要时时刻刻维持在劳动状态,假如某一天提供的服务没有了,那么人缘也就没有了。

当你与人脉差距过大,试图通过提供劳动服务来维持人脉的时候,你的“劳动”意义并不大,你的价值并不稀缺,对方与你交换的意义并不大。

所以,想要获得长期可交换的人脉,可将目标转向与你对等或略胜于你的那个群体。

毕竟,“人脉就是价值交换”并不是一句空话。

04

不是知识无用,是你不会用

网络上总有人问“为什么有的人没学历却混得比名校毕业的好?是不是知识无用了?”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原因不可否认,会这么问、这么想的人,他一定混淆了两个概念,“知识”和“智慧”。

如果用一个金字塔来表示知识的层级,从下往上依次是: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智慧。

名校毕业的人,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信息知识比没学历的人多,但“智慧”却不一定。

要获得“智慧”,除了要有知识,还需要学会知识的实践和运用,从而形成体系知识,并不断锤炼,得到“智慧”。

这些都只可以自下而上,但不能自上而下。

就像九边在《向上生长》一书曾说,做买卖的那些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他天天都在磨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人的智慧,也就在这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中不断摸索、积累,反复实践变强,好比读了社会大学的“博士”学位。

而那些名校毕业的上班族,虽然学过大量的“知识”,但大多工作偏向重复劳动,锻炼的少,智慧可能仍然停留在“本科”,尤其某些社会属性的智慧稍显欠缺。

自然会出现“学历低的人比学历高的人混得好”的情况。

但这并不是说“知识无用”, 只是说我们要找到自己知识的影响力范围,并不断实践、运用,找到适合自己的“智慧”输出方式。

“知识就是生产力”,比如罗振宇,比如薛兆丰,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05

写在最后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若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本质上是认知能力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决定命运,所以我们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变得清晰、睿智。

今天的分享,愿对你有所帮助,那么我写下的这些字,就算有意义。

【作者:妙妙,自由撰稿人,专注自由职业、学习与个人成长,私信我回复数字“01”,送你学习与成长大礼包哦~】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4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4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