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人情味和现场感,少一些音响味

最近听了一个朋友的器材录音,倍感亲切。由于最近网络热点话题太多太多,我自己都看得应接不暇,没有多少思考音响的问题,想看看重点事件的发展结果。但是听了朋友的录音感觉好像找到我要的东西。我就问他,他对自己器材发出的声音什么感觉。我告诉他,我的感受就是亲切,舒服。他这样回答我,比以前多了一些人情味现场感,远离了一点音响味。这么一句话着实道破我这么多年听音响的宗旨。音响味,这个词语用的太好了,又是一个音响专用术语出现了。以前有人说过,这次我特别在意。现在各大平台很多视频录制的音响现场录音每天成百上千,这些视频很多搭配的很专业,无懈可击。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有些录像里面都是天价器材,非常发烧,但是当你看的时候会很快刷走,但是有些视频大家就愿意多听一会。我就喜欢几个视频创作者的视频,几乎每个都认真看完,因为很简单就是他的录像有人情味,有现场感,少了音响感。我始终认为音响是一种文化的电子设备,抛开了文化,它就是机器,可是偏偏它是传递文化的设备,那么如果它发出的是似乎绝对HIFI的,为了音响数据而出来的声音,我们要它又有什么意义呢。水至清则无鱼。如果今天我们在一套搭配完美并且环境无懈可击的情况下,我们期待要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你是想听到泛音充满空间,小提琴每根琴弦都历历在目的呈现你眼前的那种真实感,还是要它可能没有完全那么清晰成像,但是抑扬顿挫,张弛有度的松香味呢。要我选择,我会选择第二种。我的观念不一定就正确。我一直认为我不是绝对的器材发烧友,我经常因为音乐而忘记了器材。其实我们发烧友这么多年都在争论的胆机好还是晶体管机好,全频好还是分频好,号角喇叭好还是同轴喇叭好,日本音响好还是欧美音响好,看似我们在找一个答案,实际我们在争论着一个感受,这就是听音乐的感受。这让我想起来很多发烧友对日本音响一脸不屑,而对欧美器材大家赞赏。说日本音响器材是萝卜味道,那么实际说的是什么,就是听音过程的感受。这个感受也就是是我们期待的器材带给我们的人情味和现场感。那么说日本器材萝卜味道的朋友肯定觉得日本器材声音呆板,木讷,欧美器材抑扬顿挫,乐感十足。这个是事实,欧美器材,尤其是英国,法国,意大利那些产自鼎盛鼎盛时期的器材,确实带着浓郁的音乐性,法国的浪漫,意大利的随意,英国的柔情。如果和同年代的日本器材比,听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是一耳朵的感觉。我特指的八九十年代的那个时间段。如果在同样的环境下,大多数人更愿意听到欧洲器材的多一点,当时的日本器材的的确确显得声音过于平直,平和,内敛。(当然这也是日本器材的文化特性)那么我们听觉感受上就是希望听到那种人情味,欧洲的器材听起来就觉得是人为人而歌,不是音响为人而歌。所以在那个年代日本很多公司开始请欧洲的设计师对自己产品进行设计,校声。甚至整套器材在欧洲生产,OEM。我听过一款索尼的书架箱,是一款5寸的书架箱,密闭设计的。从设计到生产都是在英国,为了有着欧洲音箱的特色声音,低音的防尘冒都是英国工人全手工刷上去的涂胶。听感是什么样呢,如果有朋友听过百龙龙五号书架箱,就是那样的味道,虽然它比起百变龙自己家的SL6铜模的数据指标差了一大截,名气也小了很多,但是它在听爵士乐的时候那种松弛有弹性,带着酒吧朦胧灯光的牛筋声,很容易让人置身于爵士乐的演奏现场。而忘记了音响的存在感。那么这一款索尼的书架箱型号是SONY SS-86E当年的售价才是33000日元。并获得了what hifi五星推荐奖。随着时间的推移,全世界的音响殊途同归,开始向着绝对化的高保真路线进军,大家开始更多精力放在了谁更高保真,谁的数据更为接近原声。那么曾经我们一耳朵就能听出哪个国家哪个品牌特色的音响器材,现在很难再有了,现在基本都像是一个娘生的多胞胎一样难以区别他们的文化属性。这里需要澄清的是,现在音响器材的技术指标,远远超过了音响发展鼎盛时期的,这个是不必争论的事实。世界音响声音趋于大一统是必然的,还是那句话真理只有一个,真正的高保证也就只可能是一个声音标准。不管是欧美还是日系的音响,虽然现在没有绝对化的走向大一统的声音风格,但是他们之间越来越像了,如果现在还在评价日本器材是萝卜味道,我觉得不应该了。我个人觉得音响的可玩性,和可欣赏性逐步在降低,我们在逐步的走向声音的音响化和数据化,所以很多老的发烧友还有一些年轻的发烧友开始寻寻觅觅古董音响和音响行业鼎盛时期的音响产品。显而易见,很多人对那种有着情感设计的手工制作,甚至手工焊接,手工刷阻尼胶,手工粘贴吸音棉的音响依然留恋,因为那样的音响可以听到人与人的情感交流,而我们现在听到的是人与音响的交流更多一些。就拿雨后初晴来说吧,雨后初晴的超五不论怎么说都要比伍德最后作品MK4要全面的多,而且可以胜任更多的音乐类型。但是我依然觉得超五在播放舒缓的室内乐时候那种乐手的情感表现以及共鸣声,永远无法超越MK4的亲切感和现场感,即使超五都属于现在音乐味道很优秀的经典名器,MK4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但是MK4的弦乐的腔体共鸣声就是更有松香味和木头味,奥德斯高音虽然上限只有18KHZ,反而更能真切的反映出小提琴的乐器女王的高贵华丽,它不仅仅是穿金带银的女王,而且富有有着傲视天下的高贵气质,即使它比超五少了很多泛音和空气感,可是你觉得它更真切,情切,是人手拉出的琴声,是真的琴声。

现在发烧友逐步的少了,我觉得与这个也有很大关系吧。现在还有现象就是很多人评价器材的时候依然说某某器材,多么意大利风格,多么英国风格,试图用言语诱导听众认同这样的说法。殊不知现在最少一半的音响都是中国风格,都是国际大一统的风格。那些声音设计上的细微区别,已经没办法代表地域文化特征了。有时间去听听那些老器材就知道,什么是文化特色一耳朵就可以听出来,而且那么真切。我们现在的音响器材更像是我们看到新疆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那样,外观上很难说出他们不是欧洲人,但是他们一开口就知道那绝对是纯纯正正的中国人。未来是的世界声是不是中国声,我不敢妄议,既然趋势已经定格,必然走向大一统,那么是不是让音响能更多的有音乐性,想办法让它更有点人情味,现场感,少一些音响味吧,音乐本身是感人的,但是有情感的器材是给音乐锦上添花的传递信息,这样音响器材才更有价值,彻头彻尾的宣传高保真是没有意义的,反而降低了音响这个带着文化属性电器产品的身价。是不是。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