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里希:诺贝尔奖得主,外籍顶尖科学家,获“中国绿卡”

维特里希:诺贝尔奖得主,外籍顶尖科学家,获“中国绿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求学在外或者是流落在外的科学家们都纷纷回国投效。不管他们在国外发展得有多好或者受到多么优厚的待遇,他们都不曾忘记祖国。在当今社会下,这样的爱国科学家也不胜枚举,而且趋势是更加年轻化。

而近几年随着国家“人才引进计划”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开始涌进中国,这其中就有一位来自瑞士的顶尖科学家维特里希。他曾担任国际科学联合会秘书长,在任期间帮助中国加入这一组织,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加入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科学组织。

他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指导委员会成员,还是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家学院外籍院士。维特里希因发现了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荣获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维特里希

他凭借这一发现,在国际的生物化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更是凭此身价过亿,成为亿万富豪。然而他作为一名外籍科学家却获中国绿卡,一心想要在中国发展。他加入中国后不仅让我国在核磁共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还带领中国团队研究结构生物学,让中国在结构生物学方面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不管是去国外发展的科学家选择归国报效还是国外科学家主动加入中国,都是因为我们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文化包容性。

那么维特里希为何要帮助中国加入国际科学联合会?他是如何获得中国绿卡的?他在加入我国后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维特里希传奇的一生。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给我来个点赞加关注,您的认可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国际科学联合会

足球梦断,投入科研

维特里希,1938年出生于瑞士的阿尔贝格小镇,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并且阿尔贝格距离瑞士的文化商业中心首都伯尔尼仅有二十公里。

因此阿尔贝格小镇除了拥有原生态的环境之外,文化经济也非常繁荣。小时候的维特里希就在这片天地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着。他在这种原始气息和现代文化的包围下,培养了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见识。他常常震惊于大自然的神奇和现代工业的出色能力。

维特里希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于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但又不限制他的天性。丰富的外部环境和父母的教育让他对于自然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阿尔贝格

维特里希少年时期酷爱踢足球,他对于这项运动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因为欧洲国家对于这项运动非常喜爱并且非常重视,世界性的赛事有世界杯、欧洲杯、欧冠联赛等等。他们非常热衷于这项体育,受此影响的维特里希自然也成为足球的忠实粉丝。

23岁的维特里希进入到伯尼尔大学。在这期间,欧洲民众对于足球的热情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因此上大学时的维特里希还主修了体育专业,他喜还在广袤的草场上自由奔放的感觉,他喜欢在足球场上肆意挥洒汗水的感觉,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

在大学期间,维特里希加入学校足球队,成为其中的主力队员,常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联赛活动。这一度让他以为自己马上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足球运动员,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足球比赛

可往往是天不遂人愿。在一次比赛中,他被对手的一记重铲铲翻在地后,顿时倒地不起,被紧急送往医院。随后医生确诊他右脚踝严重骨折,往后再也不能进行剧烈性运动,自然也包括足球这项运动。

这个消息对于维特里希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足球以后就彻底与自己告别了吗?他再也不能奔跑在绿茵场上,无法尽情地挥洒汗水,享受胜利了吗?这一连串的事实涌上他的心头,将他的内心击得溃不成军,他非常地伤心。

不管怎样现实就摆在眼前,别说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了,就连最基本的踢足球自己都无法办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后,维特里希慢慢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从自我困惑中走了出来。

受伤的足球运动员

生活要继续,人要向前看。维特里希知道自己必须重新振作,不然自己这一辈子就毁了。与足球的告别,让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业。虽然曾经对于足球的热情掩盖了他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但维特里希的文化课一直都不差,尤其是理科成绩始终保持在学校排名前列。

他因为从小受到的环境和文化教育,一直都对这些自然科学抱有很大的兴趣。因此他把重点放在了这些上面,既然不能做运动场上的运动员,就做一个搞研究的科研人员,维特里希心里这样想。人生总得有目标,才能坚定不移地向前走。

自然科学

走进科学世界

此后的大学生活,维特里希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化学研究当中,他惊讶地发现化学世界里一个个元素之间碰撞产生的变化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绿茵场上的激烈对决,他感受了到自然世界的神奇之处。

在伯尔尼大学度过了四年安静而充实的生活后,维特里希顺利取得化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仍然觉得自己在化学研究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决定继续留在伯尔尼大学攻读化学硕士学位。

后于1962年维特里希获得化学硕士学位。用了仅仅一年的时间,说明了他在化学学习和研究方面拥有惊人的天赋。这也注定了他这一生将与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化学研究

硕士毕业后的维特里希觉得在伯尼尔大学的化学研究到达了一个“瓶颈”,因此他想要去别的地方看一看。在研究生导师的推荐下,他选择了著名的巴塞尔大学。这家大学是瑞士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大学,以生物化学和心理学研究专业见长,在世界名牌大学中也有一席之地。

凭借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课题研究,维特里希顺利通过巴塞尔大学的入学考试。在这里他依旧选择了化学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攻读化学博士学位。

读博期间,维特里希遇到了多位名师的指导和享受到了最为优越的科研环境,也为他日后在核磁共振领域的重大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巴塞尔大学

而维特里希能够接受到如此良好的教育得益于十九世纪瑞士的科学研究布局,他们为那些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出台了大量的福利政策,不仅让瑞士的本土科学家研究热情高涨,还吸引了一大批外来科学家。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哪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不过因为环境和国力的原因,这些政策推行的早与晚不同罢了。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百人计划”与瑞士对待科研人员推出的福利政策大相径庭。

科学家

1964年,维特里希再次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巴塞尔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学校为其提供的良好科研环境和多位导师的悉心教导。

之后,维特里希为了继续完成读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他留在学校做了一名学者,因为这里拥有当时世界上顶尖的科研环境。他平日里除了搞研究外,还会为学校里的学生举办一些讲堂。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巴塞尔大学掀起一股化学热的风潮。

化学课题

多年治学,寻找研究方向

然而多年来的苦学,维特里希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虽然这个时候化学学科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科学专业,但是在很多领域内都有着空白。因此他便想着在一个没有走过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维特里希是那种对于自己热爱的事情可以百分百投入的人。他知道自己当下的目标,于是开始废寝忘食地看资料、做研究。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待在实验室里,常常为了一个实验结果反复印证。回到自己的家里后,仍然要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熬不住的时候才休息。

虽然大多数时候并没有结果,但维特里希仍然没有选择放弃。依旧每天去翻阅前沿的科学资料,不厌其烦地做研究。正是在他的这番坚持下,逐渐接触到电子核磁共振领域,他发现世界各国都开始对这个领域有了一些研究,这必定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主流。

年轻时的维特里希

于是,维特里希立即将核磁共振领域确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过在当时的瑞士对这一领域展开研究的科学家几乎没有,继续待在巴塞尔大学的他将不可能得到一点帮助,再加上欧洲刚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下恢复过来,主要在恢复经济生产,没有太多精力用于研究。

而此时的美国却并没有因为战争受到太多的影响,并且近年来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呈现爆发式的发展,逐渐成长为世界头等强国。核磁共振领域的研究在美国这里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维特里希想要去美国试试,看看能否找到在这方面研究的灵感。

大家支持维特里希前往美国寻找研究“灵感”吗?支持的话请在评论区留言“我支持”三个字或者请小伙伴们伸出手指为他多多点赞。

核磁共振

来到美国之前,巴塞尔大学校方给美国方面发了一封推荐信,希望能允许他们这位优秀的学生前往美国交流学习。鉴于双方关系,美国欣然同意了这一请求。加州大学伯克利化学分校对维特里希发出邀请。

1965年,维特里希带着家人来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化学分校。这里也正是目前世界核磁共振领域研究的最前沿的地方。这里拥有着比瑞士更加先进的科研条件和大量的理论基础,这也让得他对自己的研究更有信心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化学分校

放平心态,潜心研究

在此期间,维特里希对核磁共振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了一些,他每日不知疲倦地往返于各个实验室内,他仿佛找到了灵魂一般,丝毫不感觉到累和辛苦。一旦有了坚定的目标,就会一往无前,维特里希就是这样的人,他认准的事再难都会坚持下去。

在伯克利化学分校度过了两年的时间后,维特里希在核磁共振领域内有了不小的进展,但一直没有什么重大的研究成果。这让他明白科学研究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唯有潜下心来思考其中的细微变化,才能捕捉到那可遇不可求的一丝“灵感”。

因此维特里希决定带着家人返回瑞士,在自己的祖国好好沉下心来做研究。回国后的他准备组建一支研究团队,他明白一个人的力量终有穷尽。这种大项目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算法数据和多重实验结果的支撑,以他一个人根本无法办到。

瑞士

况且核磁共振领域也并不是一个专业的领域,需要多专业和多学科的人才来进行交叉式研究融合,才能攻克这个领域的难题,从而取得一定的成就,可见团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自身也不再局限于化学研究,开始进行多学科的学习。

1969年,维特里希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任职,成为一名客座讲师,负责为学生们传授生物结构学知识。并且在这里他结识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博士,三人决定一同进行研究。事实证明,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实验进程大大加快。

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只有将每个人的想法与观点进行融合、碰撞,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几年后,长期浸淫在核磁共振领域内的维特里希,尝试将这一技术运用在高分子领域内,研制对某蛋白酶和氨基酸有影响作用的药剂。

蛋白质结构

多次试验后,维特里希及其团队完成了对某蛋白质单个谱峰的全部识别。这次实验的进展让维特里希非常振奋,这是他多年学习研究以来最激动的一刻,仿佛距离自己开启科学世界的大门就差这么一步之遥了,他必须把握住创造更多的东西出来。

这之后维特里希以及团队里的科研人员整理好心情后,再次投入到了紧锣密鼓地研究当中。这种即将成功的兴奋感让每个人都干劲满满,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咬牙坚持,实验室已然是成为了每个研究人员的“第二个家”。

忙碌的科研人员

金子总会发光

1984年,维特里希首次用这种技术绘制出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他的这一成果在国际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科学家震惊于他的这一惊人发现,也有很多科学家对于他的实验结果发出了质疑。

因为在此之前,只能靠X射线结晶衍射的方法解析蛋白质三维结构。而且这种方法难度非常大并且精度不够准确,因此这种横空出世的新方法令人感到有些难以置信。维特里希这种高效简洁的方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认知。

为了得到国际科学界的承认,维特里希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反复验证这种技术的可行性。1988年,在结晶专家的建议下,维特里希应邀参加了一系列对照实验,结果显示X射线结晶衍射得到三维结构与维特里希小组所得基本相同,但是很多人还是对此持有怀疑的态度。

X射线结晶衍射

直到1992年,一位科学家利用X射线结晶衍射方法分解出金属硫的三维蛋白结构与维特里希的新方法得出的完全一致后,他的这种技术才慢慢被国际科学界认可。

多年的科学研究枯燥以及不被认可的时候,都没有打乱维特里希的心。他反而是沉下心来搞起教育来,他为瑞士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他传授知识时从不藏私。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维特里希的研究进程从未中断过,不管怎样的境地他都没有放弃对核磁共振领域的研究。哪怕是不被承认的时候,他心里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因此他觉得外界的承认与否也不是那么重要。

蛋白质谱峰

俗话说:金子总会发光。1992年,维特里希的成果被证实,他也被国际科学家广泛认可。又经过多年的研究后,维特里希带领团队将这一课题的研究彻底完成,轰动了整个国际科学界。

他们最终的研究成果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实现对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检测方式,更是被称为核磁共振领域里程碑式的发展,并且该项技术在多个领域内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凭借这项成果,维特里希与团队中的美籍、日籍两位科学家一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至此,维特里希这个名字在国际科学界彻底扬名,这项发现也为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一跃成为一名亿万富豪。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除了这项荣誉外,他还是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后又加入世界顶尖科学家指导委员会成为其中的会员。而他之所有能拥有众多荣誉,一切都源于他的坚持。他对这个项目的研究竟坚持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直到它开花结果。

要知道这样的坚持可不是简单说说而已,唯有大毅力之人方能做到,因为这需要我们一个个日夜度过,还要面对这个过程的怀疑和困难,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况且人生不过百年,一件事做四十年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虽然维特里希对事物的执着程度让人敬佩和难以理解,但他并不是一个做“死学问”的科学家。他除了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外,还是多个国家科学院的院士,甚至他还非常注重教育事业,曾担任苏黎世学院的的客座讲师,还是斯克利普斯的教授。

授课时的维特里希

鼎力相助,获“中国绿卡”

早在1975年,维特里希就受邀加入国际科学联合会。在这期间他一直积极推动国际科学事业的发展,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进入该组织的国家和人常常施以援手,他从来不区别国籍、民族,只要是真正对世界发展有利的他从来都不会拒绝。

多年来出色的工作能力,维特里希做到了联合会秘书长一职。而我国就是他极力帮助的国家之一。凭借他的话语权,我国成功加入这一科学组织,从此国际科学界也有了中国的一席之地。

其实早在1983年,维特里希就带着夫人来到中国考察,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国家,整个国家的科技事业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是国家科学家中流砥柱的存在。

联合会秘书长维特里希

这给他留下来非常好的印象,对中国的评价也是非常的高,因此才会在后来我国加入国际科学联合会的事情上鼎力相助。以如今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领先水平,不得不说维特里希是一个有长远目光的人。

自当年以后,维特里希加强了与我国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合作。2013年,维特里希更是担任了上海科技大学的教授,为我国在生物结构方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他还亲自带领团队与我国在核磁共振领域、生物学领域等多个领域展开密切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让我国在生物结构的研究方面追赶上世界的脚步。

维特里希与中国学生

中国的绿卡号称是世界上最难获得的绿卡,因为一旦获得中国的绿卡就意味着被得到全中国的认可。而想要得到全中国的认可,就必须是对我国做出巨大贡献,或者是在中国的经济文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维特里希自然就是获得中国绿卡的一位外籍科学家,而他也是理所应当地获得这张中国绿卡,他为我国科研事业和人才教育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记住这位朋友。2018年,我国正式授予维特里希中国绿卡,获得在中国的永久居住权。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文化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才被我国吸引。想要加入我国。对此我们自然是喜闻乐见,但也不会盲目照收,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国绿卡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大家喜欢维特里希这位外国友人吗?喜欢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本期内容的小伙伴,可以来一波点赞加关注,方便以后找到我,我也会继续努力为小伙伴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8日

相关推荐

  • 研发十余年!气凝胶材料产业化技术实现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如今,国内科技正在迅速地崛起,不少科技研究都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甚至是走在了世界前沿。今天要说的是,一位80后女生及其团队研发的气凝胶材料,用时十余年,突破了气凝胶在中国的产业化技…

    2022年6月21日
  • 树根互联打造数字化“新基座”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见习记者 甄敬怡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连续3年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立于2016年6月的树根互联已经斩获多项权威认…

    2022年6月16日
  • 赛车手也操作不当?细品特斯拉反人类技术如何把大家带跑偏

    技术是会进步的,随着时代发展新技术也是层出不穷。很多美国科技公司都有一些另辟蹊径的技术发明,然后逐渐引领了整个市场,成为后来者争相效仿的“领军人”。比如苹果和特斯拉,这两家公司都很…

    2022年7月26日
  • 数字化将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基于数字化技术进行能源的高效管理和精准匹配,可以优化能源管理流程,提升能源生产、运输和使用效率,将有助于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2022年6月26日
  • 捷尔诺波尔肺炎450人死亡事件始末过程!

    近段时间以来,俄罗斯国防部陆续披露了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的相关文件研究结果,美方却一直未能就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通过搜集其中多个生物实验室的卫星图,并整理相关开源资料,一些鲜为…

    2022年8月13日
  • 中国女排定海神针张常宁结婚,女排副主席出席,人气真高

    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张常宁将会在本月的月底举办婚礼,那这次出征张常宁婚礼的球员以及教练组,都是非常多的。张常宁由于人气非常高,是目前在主攻位置比较全面的球员是除了朱婷以外,在主攻位置…

    2022年7月28日
  • 9月15日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发生3.0级地震

    速报参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15日16时26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40.43度,东经78.89度。 图源中国地震台网 基…

    2022年9月15日
  • 夜读 – 最好的人生,都需要这两样配置

    作者:渡兰君 来源:渡兰(ID: dulantea) 01 人生只有一条路独行,却留给了我们两个方向:去有所往,归则有家。 一端以梦为马,勇闯无限希望;一端三餐避雨,安抚零星失望。…

    2022年7月23日
  • 十几年前横扫中国网吧的韩国网游,为何集体溃败了?

    如果不是娱美德公布了手游新作《传奇M》,游戏市场上已经很少能听到韩国网游的声音。 把时间推回15年前,中国网游市场几乎呈现出韩游一家独大的局面,网吧里70%的电脑在玩韩国游戏。 《…

    2022年6月30日
  • 外交部:美国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威胁

    据媒体报道,信息安全新媒体“安在”近日发布报告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下属的接入技术行动处(TAO)持续对全球互联网用户实施无差别数据窃密。美并利用潜艇对全球海底光缆和电缆进行网络窃密…

    2022年6月20日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