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不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都有这种感觉,没有了原来小孩子盼过年的心情,也没有了以前大家庭的热热闹闹。

由于经济独立,孝道文化没落,亲戚朋友东西南北到处打拼,团结互助已变成互相攀比,原来到十五都是过年,现在走亲戚巴不得一天都走完,都是象下达任务一样,心里都没有那种亲切感,反而成了利益关系,算计多于扶助。分久必合,可能多年以后又能回到心里不设防的年代,那样才有人情味,过年也能找到丢失的开心,快乐!

春节是不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有那么一点感觉,特别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已经不在了,就越来越不想过年了。

春节春节人到中年,过春节就是春劫。


当你的小轿车,碾过古老小路上三蹦子的车辙印,看着村口的小桥依旧,但曾经小桥上含苞待放的小芳,已经成为带三孩子水桶腰的大妈,你就觉得这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

没有年味是现在绝大多数人的感觉,到底是因为文化的变迁还是心情的不同?

首先,春节已经不能满足,你被现代科技文明,无限拔高的阈值。当我在八十年代过春节的时候,敞开吃上几顿肉,是一年的期盼。而如今,只要你想吃,你能吃到绝大多数成为商品的食物。

想当年,海鲜只见过海带和带鱼。如今的我们,只要你钱到位,你甚至可以在新疆吃到阿拉斯加的帝王蟹,还是活的。

物质的丰富,已经让你对春节吃的欲望降到最低,能提起你兴趣的,大概只有精神层面妈妈的味道。

而在文艺欣赏方面,人们的阈值,更是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八十年代过年乡里的电影,电影院里人挤人,电影院外还有大批人翘首以待。

谁家要有个录放机,放个《再向虎山行》啥的,绝对是村里的发财人家,在寒风中的院子里,流着鼻涕的小孩和抽着旱烟的老人们,恨不得把脑袋挤到电视里去。

而如今,满屏大长腿小姐姐,让你的审美阈值,可以高到影响国际空间站的方位调整。全民自媒体时代,无数创意让你应接不暇,各种脑洞让你叹为观止。

所以,春晚就像当年桥上的小芳,虽然你记得她当年娥罗多姿的模样,但你的最爱要么是抖音里的某个小姐姐,要么是电脑隐藏文件夹里的某个老师。

味蕾和文艺欣赏的阈值,被现代文明无限拔高,我们尝过世间百味,看过无数缤纷的世界,自然不愿意回到当初坐过的那口枯井。

其次,春节从自发秩序变成一种仪式。

曾经,农耕是我们这个民族最重要的生产活动。而春节,就是我们在春天播种之前,对各路自然神仙的一个祭祀过程。

人们希望通过对自然神的祭祀,期盼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满仓。

这种仪式,契合农耕时代人们的心理诉求,并和经济文化融为一体。

而如今,我们用三十年走过了西方三百年的路,已经进入到工商业文明。春节这个节日和人们的生产活动产生分离,这让春节成为一种纯粹的仪式。

除了很老的一辈人,没有人还会认为,春节的本质是对农耕自然神灵的祭祀。现在的春节,大都已经演变成家庭的团圆仪式,坐在一起,回忆过去的一年,展望未来。

不管你承认与否,传统农耕文明都将在我们这一代消亡,看天吃饭,祈求神灵保佑,早已不再是现代农业的方式。低效的生产方式一定会顺应时代,被更高效的工商业所代替。

当传统农耕文明消亡,附着在传统农耕文明上的春节,自然也就丧失了它曾经蕴含的特色。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有亲人团圆的期望。

年味变淡,有物质和娱乐丰富的原因,也有传统消失的原因。总的来说,是一种时代进步,只不过让我们这些年龄大点的人,有一种过年空落落的感觉!


谢谢你的邀请。关于有没有年味儿这个问题?我认为年味儿是进化了。变换了一种形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极大的匮乏。平时有一点好吃的东西要放好长时间,还舍不得吃。特别是到快过年的时候一样。提早的都把好东西买回来放到那里啦。小孩子们每天或者说隔一天要看一看。总得想着他。什么时候才能吃呀。特别是小孩儿。更有一种渴望盼望。非得到过年的时候,都想着你买的吃那个东西?所以说对吃的东西非常稀罕。还有平时穿衣服穿的了破破烂烂的。多大的官还一年四季都穿着烂衣服呢。不要说平民百姓啦。但过年不一样。到过年的时候,人人都要穿一件新衣服穿。这也是渴望的一种方面吧?

在一个到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有炮放。各种各样的鞭炮。可以拿到大街上,大家比着发。增加了小孩的兴奋度。那时候因为物质的匮乏,互相拜年走动。可以到各家各户看看,谁家准备了有什么好一点的东西?见识一下。这也是感觉到有意思的一个方面吧!所以那时候不管大人小孩都盼着过年,就是有这问题。

现在物资极大的丰富。家家户户平时的生活就像那时的过年一样。平时穿的衣服都比那时间过年穿的好,甚至比那时过年穿的还好上多少倍。所以现在到过年的时候觉着没什么新内容。吃的平时都吃了,穿的平时都穿了。所以没有什么更大的改变和希望盼头。特别是现在讲究环境卫生。过年过节不允许点放烟花暴烛。这也是感觉到年味儿淡的一个方面吧!

特别是这几年疫情。大家谁也不愿意去冒那个风险,都愿意宅在家里面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一家几口吃吃喝喝的。拜年也先进了,手机微信拜年。人也见了话也说了。再加上封路封区封城。所以大家都不出门了。说的好听一点,就是叫居家隔离吧。这样更让年味儿变得不再像是过年了。加上疫情防控天天在喊着不让聚集。所以每个人坐在自己家里边也是给国家做贡献。也是保护自己的安全。这也是现在过年的一大特色吧!


有人欢喜有人愁!


是啊,现在很多的人都感到过年没意思,已失去了以前的欢乐感,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悄悄的消失。


有这种感觉,再加上今年老家农村也不允许放鞭炮了,感觉年味更淡了,现在的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过年的味道,只是被人为地灌输一些过年的传统习俗,却没办法去亲身体会。


春节是不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是的,这点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感觉得到。在我的记忆里,过年是每个中国人都很期待的重要节日,辛苦了一年,盼着好的收成,这是农村的意愿。工人们呢!为祖国的发展事业也忙碌了一年,就盼着春节过年放假回家,陪陪老人和孩子度过那短暂而幸福的几天时间。

我记得小时候呀,我才八九岁的时候,到腊月二十八的那天总是背着母亲去村头等爸爸,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从区里走路到家要1个小时,天冷啊,我们几个小孩在村头的空地上烧着柴火烤着等父亲的出现,和我的小伙伴们一个个的都被他们的父母叫着回去了,可我还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回到家了我哭了,妈妈问我一下午跑那里去了,我说等父亲去了,她打了我一下,问我怎么偷了她用来点火用的火柴,哎………

父亲是二十九才回来的,因为我的父亲是县里的干部,每年都是二十九才能回来,我等他回来的目的大家可能也知道了,但我父亲一回来什么都不做的,就知道检查我的寒假作业,最关心的是我的成绩单,哟哟哟,不错不错,语文97,数学84,小子!数学还得用功喔,他的一句赞许我知道今年的压岁钱有戏了,可能更上一层楼了。

我妈妈总是忙前忙后的,煮腊肉,洗香肠,哎呦……,年三十的晚上,放了炮仗供了祖先就开饭了,哎呦喂,满满的一大桌子菜,这筷子在手上简直是在桌子上画画,不知道在哪一个盘子里面停留下来。吃完饭了,我们期待的时刻到了,压岁钱环节,大哥有工作了不要压岁钱了,二哥3块钱,我的5块钱,妹妹的两块钱,我们家的压岁钱是不一样的,二哥气死了,因为他爱弹玻璃球,成绩嘛,5,60分吧。

那时候天天有鞭炮的声音,小孩一天放到黑,家家每天放鞭炮,大人们吃了饭就串门,当然,串门也得带点礼物的,我父亲天天醉酒,我们有时候还找不到他呢,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年味,哎!!!!

我们说现在的年味吧,不是说它变了,准确的说是国家变了,变得富强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穿补丁衣服到扔旧衣服,从每年逢年过节才能吃肉到天天吃肉,从住茅草房到住小楼房,从赶集走路到坐上公交车……………,

那你们说年味怎么悄悄的消失了呢?那是因现在条件好了,住在楼房坐着轿车,以前过年吃的现在天天在吃,大家兜里面有钱了就想带着家人去旅游,不想出去的天天打麻将,鞭炮不准放了那是怕污染环境,现在过年的时候是:景区人多村里镇上街道上的人少,你们是说这年味从哪里来,反正我累了一年了喝点小酒睡几天大觉,而且政府也不搞什么有意义的活动了,这年还有味儿吗?

有支持我的朋友请点赞加关注,谢谢!同时也祝您们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谢谢你们的阅读[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1、能家人团圆就不错了,希望别再有疫情,让隔离了,年味不年味的不重要了。

2、以前有亲戚走,现在好多独生子女,亲戚越来越少了。

3、以前包红包,送红包,送祝福,很有仪式感,现在微信一转年完了。

4、物质太丰富了,很难有太大收货了。

5、小孩还是挺快乐的,大人基本都没感觉了。

6、现在都离不开手机,没有过年唠嗑的氛围了。

7、疫情影响,也不能聚会了,安全第一。

8、大城市串门就很少了,以前都不在自己家吃饭。

9、大城市安全要求也没法放烟花了。

10、以前都自己家做饭,大家一起动手,其乐融融,现在饭店一吃完事了。

11、大城市的物质太丰富了,大家都见识了太多新奇的东西。

12、好些人不回老家过年了,更没有年味了。

13、心理都有事了,就很难全心关注过年了。

喜欢请点赞+关注哦,谢谢。

春节是不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王先生45岁,在佛山有车有房,不想劳碌奔波,也不想花太多钱。现在网络视频通话方便,过年不想回老家。

“年味”变淡,只是换了形式

年关将至,61%民众不回家过年,传统“年味”越来越淡

社会进步了,日子好过了,人越来越个牲独立。

过去物质贫乏,过年是真正可以大饱口福的日子,各种囤年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想尽办法做肉吃、包饺子,小孩子还有穿新衣服。

而现在,根本不需要提前很久囤年货,交通便捷,商业高度发达,想吃的、想买的,动动手指头,等上几天也就有了,还有各种应接不暇的购物平台,新衣服也不再是过年才能享受的“福利”。

过去娱乐形式单一,大人打牌、打麻将,小孩放鞭炮、过家家,除夕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看春晚。

而现在,娱乐形式多样,你还能看到多少小孩子愿意过家家?更多的是打游戏、看动画;大多数的大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也更愿意呆在自已家里,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人越来越个性独立。现在的年轻人,春节走亲戚串门子,也是手机不离手,都不喜欢那些所谓的闲聊,无非问问学业,问问工作,甚至长辈们或明或暗的“攀比炫耀”。

随着年轻人去往不同的城市求学、工作,生活方式、生活层次都会发生变化,过年的问侯和红包都在朋友圈里了。

所以,与其说是年味淡了,倒不如说是人的心态变了,或者说是人情味变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慢慢变淡了。

习惯性的传统文化,让人变得“审美疲劳”

我们能发现,每一年的春节,仿佛都只是一个样。 在除夕夜那一晚,全家人整整齐齐地坐在一起看着每年都盼望的电视晚会。 在新年的期间,除了吃年饭,就是去探望早已熟悉的亲戚。

现实中网络化的活动在某些方面替代传统活动。 传统年味的逐渐变淡。

网络化发展,有趣的事情在增多。

有人曾评论道:“网络化时代带给人的,就是虚拟世界的逐渐生活化。”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世界的一员。而网络世界 ,它带给人们的资讯和资源,那是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的。

在以往,人人过春节都是面对面,一同谈天说地来度过的。

可如今呢?大多人都把时间花费在网络空间中。在各自天地里群聊,视频,看新闻,小说,故事,打游戏,购物。没有了以往的人群聚集,仿佛这个“年味”安静了很多。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4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9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