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内博士四年制学制渐成主流学制的趋势?

如何看待国内博士四年制学制渐成主流学制的趋势?

作为一个刚好经历博士生从三年到四年过度的改革时期,有自己的一点感悟,给大家分享一下。

博士毕业要求的提高

随着现在博士生导师审核机制和博士生毕业要求的变革,博士毕业比以前要严格一些了,理工科的博士需要两篇及以上的SCI论文,人文社科类需要两篇C刊,这个一般都是学校的要求,而有些导师还有更多的要求。譬如我的一个室友他的导师在他刚联系导师时就明确跟他讲博士需要六篇SCI才能毕业,自然很多人无法三年完成毕业要求。

导师科研课题的需要

很多博士生导师都是有很多科研课题,而这些科研课题都是需要由博士生或者由博士生带的硕士生来完成的,通过来讲,三年时间有点紧张。第一年是学习阶段,第二年开始论文阶段,第三年就开始毕业和找工作,时间紧难度大,就没办法去为科研项目注入太多精力,自然没法在博士阶段的基本功修炼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自身的发展要求

很多博士毕业了其实就业压力也很大,而能在博士阶段多呆一年可以利用原有实验资源和平台进一步获得更多科研成果,无论是下一步找工作或者继续做博士后工作都是很有利的。能够作为谈判的资本,来为自己争取权益。

当然,随着改革的推进,从原来的三年变成四年也不是都是好处,有些能力强的,成果多的同学就会发现有点吃亏,因为他们可以节约一年时间从事更加高一平台或者换一个科研环境工作。

所以对于国内博士四年制的主流趋势我们平常心看待就好,关键点是在读博几年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力,为后续几年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助推人生路更加辉煌。


老甘闲聊,跟你聊聊。

博士学制改为四年,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首先,大部分博士实际都是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毕业。一般博士毕业都要求要有小文章。文科的核心,理工科的sci,一个审稿流程,快则半年,慢的两年也有。这个过程中出现一点纰漏,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发表文章存在一定偶然性,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毕业要求。

增加一年时间对于积累自己的科研能力是有好处的。除非你放弃科研,否则你毕业之后就要从青椒做起。没有团队,没有基金,如果再没有一个好的科研积累,试问如何在大学开展科研?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学校的文案工作,让你没有时间从头做起,都是要看博士阶段的积累。如果你多一年去积累自己,那么后续将会更有把握。

最后我想说的是,博士只是起点,后边的路还长。做科研要看的长远。


作为硕博连读6年多才毕业的博士生,我有一些体验与想法。

  • 部分学校、专业毕业要求高,必须延长学制才能达到毕业要求。延长学制,缓解毕业压力。
  • 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导致无法正常毕业,甚至超过4年才能毕业。延长至4年学制,可以缓解部分学生的毕业压力,有足够时间调整。如果还是3年学制,4年还不能毕业,可能就要面临学校的清退。
  • 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最后一年完成的工作量,可以达到前几年的工作总和;对于导师、学校来说,延长为4年制,可以出更多的成果。
  • 不少导师喜欢延长博士的毕业期限,因为可以多出成果。一个博士生的用工成本还是很低的。如果导师有横向课题,一个博士生的劳务费与他的贡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 有志从事科研的博士生,甚至会主动延长毕业期。一是可以完成现有的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二是可以利用在校的时间,规划学术生涯,从长计议申请博士后岗位,直到有合适的实验室。

  • 博士四年制会比三年制好吗?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众说纷纭

    作为本校最后一届三年制博士,很幸运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论文进度并在最短时间内毕业。从自己的科研经历来看,也切身体会到了高校为什么要进行博士四年学制改革,下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认识来分析一下这个趋势背后可能的原因!

    博士毕业质量要求驱使

    教育部从前年开始注重整顿博士毕业论文质量,通过组织专家进行论文质量复查的方式,查处了一批已毕业但质量不合格的学位论文,整个学校在颤抖、学院在颤抖、我们学生也在颤抖。这预示着从顶层要求高校作为博士毕业的出口,需从严对待博士论文评审和质量把关工作,做到每一个毕业的博士具备培养方案上规定的目标素养,做到真正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博士学位可以说是当今社会很具价值的资源,一个人的特定岗位求职需要(如进高校基本要求具备博士学历)、一个人的晋升需要(如评职称的条件要求等),从工程博士的兴起就能直观看到这一社会需求,可以说博士学历已经成了一块敲门砖、垫脚石。

    从资源泛滥的角度及时治理,是博士毕业质量要求提升的根本述求。

    博士培养客观时间要求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个道理,一个博士的素质养成是需要一个客观的时间保障和过程的。欲速则不达,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当缺乏这样一个客观的培养经历和过程的时候,就无法保证博士培养的质量,无法保证其交出成果的质量深度。从我的亲身体会来看,3年学制对于一名博士毕业来说确实时间很紧,第一年要学习专业课、寻找研究方向、基础文献阅读等;第二年开始准备小科技论文,而科技论文的写作到发表,顺利的话也至少需要1年多的时间(从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写作、投稿、审稿、修改、拒稿重投等),当然某些高校要求不止一篇论文;最后就是论文,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十几万字的“巨作”,前提还是该博士生研究能力较强。因此,一个可以三年毕业的博士,毋庸置疑,是很优秀的。

    从我的学校的前几届博士毕业年限来看,3年可以毕业的博士极少,3年半毕业的博士属于优秀队伍成员,而4年毕业博士属于正常,5年毕业博士也不足为怪,6年、7年、8年毕业的博士也常有听说。所以,从博士毕业实践来看,4年制可以说是博士培养的客观时间。

    我想这一变革,从教育部到学校决定不会空穴来风,是从实践经验出发并通过深入研讨而做出的重大决定。

    导师团队既有规定及需求

    这个因素很现实。毫不夸张地说,博士是一个科研团队绝对的中坚力量,上可以与导师进行无缝衔接、下可以带硕士学弟学妹进入学海、自己可以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且一个团队的科研产出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博士。

    如果一个博士在团队内的时间太短,对于团队的科研发展帮助会有较大损失。其原因包括,其一为博士首先要满足自己的毕业要求,那么时间太短则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课题执行中;其二为一个课题的执行最忌讳中途“换帅”,缺乏研究和成果产出的连续性;其三为博士培养需要投入的资源还是比较多的,如果时间太短那么对于团队的投入产出比则不合理。

    博士生自身发展需要

    前面也提到了博士的养成需要一个客观的时间和过程。除了这一点外,从博士生自身发展需求角度来看四年制也是合理的。原因一:博士毕业求职往往需要达到一定条件才能获得更好职位和待遇,而多一年则意味着可以积累更多的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是需要时间的);原因二:博士往往就读于较优质的高校,那么也就意味着相关资源条件也是相对较好的,更好的应用学校的实验资源和平台获取更多的高水平成果也很不错;原因三:就业缓冲,这点就不细讲了。

    因此,综合分析来看,国内博士四年制学制改革是合理的,对社会高质量人才需求、学校人才输出与质量把关风险控制、研究团队发展与价值合理需求、博士自身发展等几个方面都有好处。当然,如果你特别优秀的话,申请提前毕业也不是没有可能。

    希望我的分析能给给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额,其实大部分情况四年都不够的。

    我们组的普博一般都需要5年,直博5年都不够。

    为什么呢?为什么你前期一般在干项目,中期才开始做课题研究。当然也有专注科研的组,目标很明确就要好一点。一旦目标和问题都是要再去找的,就比较麻烦了,因为你前期这个问题就要选择好,不然后面完全无法开展工作。甚至有可能你干了一大半,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临时换课题,如何又重新来过。一个课题没有3年以上的积累是很难拿出成果的。


    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也将博士生的学制改为四年了。博士学位作为全世界的最高学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本身就代表一个领域的权威,要求肯定会高一些。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理工科的博士三年的确有点短。博士期间做一个好点的课题基本都得一年以上,而前期的探索也需要一段时间。这样下来,博士三年时间顶多可以做两个好课题(灌水的不算),还不算写文章和发表文章的周期。我身边发顶刊的博士基本都是在第四年才出来的。的确有很多通过灌水文章毕业的,但对那些有点追求的人,一般都会主动延期,等发表了高水平文章才选择毕业。

    我已经达到毕业要求,我个人也没什么学术追求,但还是顺利被延期了,因为我老板不让走。[捂脸][捂脸]


    顺应社会,顺应大潮流!


    我认为这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科研的负责。改革的目的是为学生着想、为科研着想的,但学校的提前毕业制度需要规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身边的人都普遍认同,3年对于大多数普博来说弊大于利。每年普博的毕业率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意味着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面临延期的问题。

    3年毕业延期之后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个28岁+的大龄博士可能要面临啃老的问题。换句话说,你的所有收入来源都要看你课题组老板的心情。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博士需要延期呢?

    因为大多数普博的硕士和博士,跟的导师不同。3年对于一个博士的研究来说,太短了。

    一个博士从入学到毕业需要做什么呢?

    1)博士论文;

    2)发paper;

    3)找工作

    这三点目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看似平常,但要3年做完确实可能会把人逼到抑郁。

    因为在博士阶段的方向划分已经非常细致了,所以大部分普博面临的是重新开始一个新的领域的研究,从了解领域现状,到文献综述,找到可做的点,这一般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1年能完成这一步,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了,因为博士论文的要求并非达到固定的工作量即可,需要有足够的贡献和领域推动性,所以能找到点就意味着对领域需要有相当的了解和见地,这需要时间。

    随后就是做的过程了,而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在,会有很多很多的失败和挫折。你可能做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理论和假设是错的;你可能做了一段时间,发现根本就没有结果;你也可能做了一段时间,发现跟你思路基本一毛一样的文章已经发出来了。这个过程也是不断的怀疑人生的过程。

    同时,你还需要考虑,在做研究三的同时,研究一和研究二要开始写paper了。论文需要审稿周期,短则3个月半年,长则一年两年。没有论文不仅没法毕业,工作也找不到,更不要提下一步。

    上述步骤能够全部在3年内完成,那么就只能说你,天时(运气好)、地利(平台好)、人和(自己努力 & 导师靠谱)全都占尽了,是很难的一件事。

    另一方面,很多好的文章修改的次数和审稿周期往往很长,学生为了尽快毕业,有时候也可能会放弃向更好的期刊投稿,或者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这其实不是良性的循环。

    那也有人问了:那么万一我是天纵之才呢?

    这时候就是学校的制度+跟导师商量提前毕业的问题了。可以在改为4年的同时,也列出附加条款,如果达到某项标准且导师同意,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博士是一个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阶段,它代表了一个人在学术框架的培养体系内,经过系统训练,并且通过最终考核而获得的一个证明。博士跟其他学位一样,代表着荣誉。短期培养出来的博士,大多是半成品,这样违背了设立博士这个学位的目的,同时让博士学历贬值。

    延长博士的学制,可以筛选掉只是为了混个文凭的人,增加投机主义的成本,这样让真正值得博士头衔的人获得价值回报。


    中国学位制度建立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与欧美比较,是很短的。虽然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但是,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需要奋起直追。显然,适当延长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很有必有。最近,中华博士会在网上发表研究报告称:美国博士平均含金量为100%,英国博士平均含金量为84%,日本博士平均含金量为58%,德国博士平均含金量为44%,中国博士平均含金量为10%。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3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