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卓琳转告中央邓小平4条遗嘱,中央同意3条,另1条执行一半

和邓小平相伴走过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卓琳一直在生活中给予邓小平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站在伟人身后的“红色大姐”。

1997年,邓小平的身体越来越差,在他临终的4天前,卓琳给中央写信转达了邓小平的4条遗嘱。中央看后只同意其中三条,最后一条执行了一半。

那么邓小平的临终遗嘱究竟是什么呢?中央为何只同意三条?执行了一半的遗嘱又是什么呢?

卓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卓琳1916年出生在云南富甲一方的工商名绅家庭里,原名浦琼英。父亲浦在廷是云南著名的“火腿大王”,创制了宣威火腿罐头,远销东南亚。他还曾支持国民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北伐战争……

卓琳先在宣威本地读小学,随后考入昆明女中。在女中读书的时候,有一位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宣传革命、共产主义,卓琳对此感染深刻。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追求革命的概念,渐渐在卓琳的心底明确。

1931年,卓琳被选为云南省体育代表团少年选手成员,参加在北平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当她从云南出发,刚刚抵达香港的时候,没想到“九一八事变”却爆发了。

国难当头,运动会自然举办不了,云南队只好原路返回。卓琳不甘心就这么走了,于是她给家里写信,表示不回云南,要去北平读书。家人同意后,卓琳辗转来到北平,并于第二年考入北平女子一中。

当时中国各界各阶层都在抵制日货,“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也成为绝大多数百姓的心声。但随着日军凭着胁迫南京国民政府签订的《何梅协定》等不平等条约,渐渐将魔爪伸向北平,北平的进步学生再也不能沉默了。

1935年12月9日,上千名学生走上街头愤怒高呼:“我们绝不会当亡国奴!”19岁的卓琳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加入游行队伍,加入到抗日的洪流当中。

卓琳和同学们高举抗日标语牌,高呼爱国口号,愤怒声讨日军的侵略行为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北平学生的抗议斗争,也唤起全国更加强大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

12月16日,卓琳再次走出校门,参加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可是这次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因为有军警的看管,卓琳和同学们无法融入学生游行队伍。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而是爬上城墙为其他同学摇旗助威。

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卓琳,思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她从追求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上升到更加开阔的政治和思想领域。这也为卓琳将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卓琳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她也是云南考入名牌大学的第一人。

卓琳在北平的几年时间内了解到,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发祥地,这里也是知名学者和新人物风云际会之地。

学习理工科,用科学和实业救国,这是那个年代忧国忧民进步青年的理想和抱负。因此,卓琳选择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选择读物理系。

在这一年,卓琳的两个姐姐浦代英和浦石英在家人的同意下来到北平读书,三姐妹欢聚一堂很是高兴。但幸福的日子没有维持多久,就因为“七七事变”的爆发而破坏了。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制造“七七事变”。7月下旬,日军踏进古城北平,北平在日军的刺刀下陷入惶恐。在北平生活的百姓纷纷涌出,浦家三姐妹也不能在这里呆下去了,她们选择奔赴延安。

卓琳和浦石英在老乡的帮助下化装成普通老百姓,通过日军的严格检查后逃出北平。出了北平,卓琳决定和姐姐浦代英一样去延安投奔革命。

由于浦石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行动十分困难。卓琳对姐姐说:“你身体不好,这里距延安很远,你还是不要去了!”浦石英坚定地表示:“就算是爬,我也要爬到延安,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延安!”

经过长途跋涉,卓琳终于和姐姐浦石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邓小平向卓林表白,两人结婚

1938年,卓琳和姐姐加入共产党。当时的卓琳还很年轻,再加上她天性活泼、聪明好学,因此被上级领导人所看重。领导认为她有进行敌后秘密工作的潜力,便调她到陕甘宁特区政府保安处特别训练班学习。培训结束后,卓琳来到日战区从事抗日工作。

因为敌后抗日工作需要,她改名为卓琳,她也在这里遇到了和自己相伴一生的邓小平。

那是1939年的夏天,邓小平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他从前线回延安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还参加了老战友欧阳毅和陈珉的婚礼。随着老同志纷纷结婚,孤身一人的邓小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此时的邓小平已经过了6年的单身生活了,6年来,他操心战事,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婚事,大家都觉得他该成个家了。

和邓小平同住一个窑洞的邓发,热心地帮他张罗,想让他在延安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因此邓发只要一有空,就会带邓小平去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卫处走动,因为在那里工作的都是年轻的女同志。

也是在这个时候,邓小平看上了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卓琳。

虽然卓琳听说过邓小平这个人,并听过他演讲,但对这位从前线来的长征干部还是缺乏更多的了解。再加上卓琳当时没有结婚的打算,因此曾希圣找她谈了两次,都被她给拒绝了。

邓小平被拒绝后没有灰心,而是托卓琳的好友帮自己带话,希望可以当面谈一谈。卓琳听到好友的转达,点头同意了。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邓小平向卓琳介绍了自己。他比卓琳大12岁,听过嘉陵江的叹息、听过长江的哭诉,也听过大海的涛声。在邓小平的讲述中,卓琳看到了一个追求真理、怀揣梦想、性格坚定的成熟男人。

第二次见面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卓琳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卓琳同志,我想要和你结婚,但我这个人不怎么会说话。我比你大上几岁,这是我的缺点,但我希望能从其他方面来弥补。”

邓小平的真诚打动了卓琳,通过这两次谈话,卓琳认为这个人还行,不仅有知识,是知识分子,还懂得尊重女性。后来卓琳回忆说:“我之前就认识邓小平,还听过他的演讲,现在他亲自来找我了,话又说得那么诚恳,我就同意了!”

不过还学生气十足的卓琳也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结婚后马上离开延安。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延安是革命圣地,卓琳在结婚后为何这么着急离开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卓琳曾说出理由:“我害怕别人笑话我嫁了个什么都不懂的。”邓小平笑着同意了,他们能走到一起,可以说是真诚和淳朴的结合了。

1939年8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在毛主席住的窑洞前,举行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聚会。在这次聚会上共有两对新人结婚,分别是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毛主席夫妇、刘少奇夫妇、张闻天夫妇等见证了他们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由于当时条件还不是太好,没有婚纱、礼服,但卓琳为了庆祝这一时刻,特意穿上一套新做的卡其布制服。邓小平则穿着军裤,头戴军帽,挽起白衬衣的袖子,显得格外精神,脸上的幸福都快要溢出来了。

尽管参加此次聚会的人都穿着布衣、布鞋,有的膝盖上还打了补丁,但他们的祝福却是那么朴实、真诚。在老战友腾出的窑洞里,邓小平和卓琳步入了婚姻神圣的殿堂。

1939年9月1日,邓小平带着卓琳回到太行前线王家峪。彭德怀一见到卓琳就说:“哎呀,小平同志你真会找老婆呀,找的跟兄妹一样!”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夫妻相,而在之后的生活中,卓琳也经常称邓小平为“老兄”。

邓小平和卓琳结婚没多久,就和刘伯承赶回129师师部,卓琳则留在八路军总部妇女部工作。129师师部在辽县,离总部比较远,那个时候邓小平只有从前线到总部开会,才能和卓琳见上一面,开完会又走了,可以说是聚少离多了。

卓琳对邓小平说:“夫妻总是这样可不行,你有空就给我写信。”邓小平说:“我写什么呢?”卓琳想了想说:“就把你每天干了什么写一些。”邓小平点点头说:“好,我让秘书给我打几个底稿,印他个十几份,每个月给你寄一份。”卓琳一听,说:“哎呀,那就算了。”

后来,卓琳对邓小平说:“让你写信你也不写,我们还是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理解吧。”

1940年9月,卓琳被调到129师师部秘书科。从这以后,卓琳和邓小平才真正生活、战斗在一起。

卓林陪邓小平走过阴暗时光

1941年,卓琳在太行山生下她和邓小平的第一个孩子邓琳,不过由于当时形势特殊,只能找农民收养。但生活已经很困难的农民帮忙带了一段时期后,因孩子瘦得不行了,只好托人将孩子带回延安,送到保育院。

1944年,邓小平和卓琳的第二个孩子邓朴方出生在大别山辽县,因为种种原因也寄养在农民家;1945年,第三个孩子邓楠出生,同样也送到农民家寄养。随着战争形势的慢慢好转,卓琳才带着孩子们跟随部队从太行山转到平原。

1952年,邓小平被组织调去中央工作,卓琳也一同前往。担任党和国家领导的邓小平对卓琳提出了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

因此,卓琳多次谢绝一些单位、团体邀请她工作的请求,一心当邓小平的秘书,整理日常文件,默默在邓小平背后奉献,不给他添麻烦、惹是非。

邓小平的妹妹邓先群这样说:“大嫂这个人从来不给大哥添乱,她也不去参政,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的10年,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10年。而在这10年里,邓小平只有两个秘书——王瑞林和卓琳。

在家里,如果说邓小平是“核心”的话,那么卓琳就是“中心”。

卓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个家给管好,把孩子给看好,不让丈夫操心,让他专心工作。家里的开支都是由卓琳计划和执行的,邓小平从不过问,当然卓琳总是尽量将开始向丈夫倾斜。

邓小平喜欢喝龙井茶,这种茶比较贵,但一向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的卓琳却对丈夫很舍得开支。每天上午下午,她都会给邓小平泡上一杯浓浓的龙井,邓小平喝完后,她自己则接着喝剩下的茶根。

1966年10月,邓小平来到江西工作,卓琳毫不犹豫地选择陪伴邓小平,和他一起来到江西,迎接生活的挑战。

那个时候,邓小平被分配到一家拖拉机厂工作,这对他来说并不陌生,毕竟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就干过。但这对一位将近70岁的老人来说却是有些辛苦的,卓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只要一有空,就会将自己的椅子搬去给邓小平坐。

由于生活费比较少,邓小平戒掉了爱抽的烟、爱喝的酒。卓琳知道后找到自己要好的女工,从她那里学习酿酒的要领,并弄到一些酒药,请人买来糯米。没过多久,卓琳就熟能生巧,酿得一手好米酒,邓小平很爱喝。

邓小平和卓琳还会自己动手做豆瓣酱,还开垦出一块地种菜。后来卓琳回忆说:“他挖地的时候,我就拿个小板凳坐在一旁捡石头。然后问附近的老百姓要一些蔬菜种子,种茄子、辣椒之类容易成长的东西。浇水的时候也总是他去浇,他很照顾我……”

就这样,夫妻俩上午步行半小时到工厂上班,中午一起回家吃饭,下午一起看书学习,晚上则一起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两位老人相互帮扶,相互照顾。邓小平更是靠着妻子的精神扶持,乐观地都过了那段不好的时光。

邓小平的4条遗愿,中央只同意了三条半

邓小平晚年的身体很不错,他的心脏健康,肝脾也好,更没有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或者前列腺炎,但他却患有“帕金森综合症”,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根治的疾病。

据邓小平身边的医护人员郭勤英回忆:

“晚年首长的病情有些发展,行动不是很方便,有时候还是很痛苦的,一般人可能难以忍受。但首长从没有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要过止痛药,他真的太坚强了……”

郭勤英清楚地记得,在邓小平生病期间,他的病房是很安静的,甚至没有因为痛苦而发出呻吟,这也导致不少人都认为邓小平不在病房里。同样,另一位医护人员傅春恩的心头也无法抹去那段记忆:“他总是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在抢救过程中,尽管十分痛苦,但他硬是没有吱一声。”

正是因为邓小平从不向医护人员提要求,因此想要知道邓小平是否舒服,病情是否突发,需要医护人员细心观察。

郭勤英说:“就是因为我在工作中比较细心,擅长观察不同情况,能够及时发现病情,令其及时得到治疗。所以首长对我很放心,很信任,这也是我一直在他身边工作的重要原因。”

晚年邓小平曾两次到南方视察,郭勤英和傅春恩先后跟随他前往。

1992年1月17日,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向南方奔去。除了中枢机关和随行的工作人员外,谁也不知道此趟专列载的是邓小平。邓小平此次南行的目的地是广东,中途经过几个大站,他都会下车见见当地领导,询问一下情况。

当列车行驶到湖南长沙站的时候,已经是1月18日下午4点了。列车在长沙站停留了10分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等人上车迎接。邓小平和他们一一握手后,便在熊清泉的邀请下下车散步,参观了车站。

1月19日上午,专列抵达深圳火车站。不一会,邓小平出现在列车门口。两次都陪同邓小平南巡的郭勤英说:“到深圳一下车,首长就神采奕奕地走出车门。他这是在时隔8年之后,再次踏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块土地。”

当邓小平乘坐观光电梯从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下来后,等候在一楼的群众纷纷鼓掌,向他致敬。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句:“小平您好!”邓小平听后十分高兴,笑容满面地向群众挥手。

然而,就在全国人民都期盼邓小平身体好起来的时候,1997年2月19日晚上,邓小平的病情突然发生异常情况。医护人员连忙抢救,傅春恩医生也坚持到最后一刻。

医护人员早就料到这一天会到来,在此之前,邓小平也发生过几次病情变化,但都抢救过来了。这一次,医护人员同样全力抢救,但非常可惜的是没能抢救回来。当看到一直和自己形影不离的首长离开这个世界,在场的医护人员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起来。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因病逝世,享年93岁。

在邓小平去世的4天前,卓琳写信给中央,转告邓小平的遗嘱:“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眼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不搞遗体告别仪式。”

中央看到卓琳的来信后,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便将这封信交给了江泽民。江泽民深知邓小平的遗愿,但也知道群众对邓小平的感情,于是他选择同意前三条遗愿,最后一条执行一半:“举行一个小型的告别仪式。”

邓小平去世后,卓琳对前来吊唁的晚辈说:

“我不求你们能当多大的官,只求你们能像小平同志那样,时时事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老老实实为人民做事。这才是你们对邓小平最好的怀念。”

3月2日上午,一架载着邓小平骨灰的专机飞到1800米高空。81岁的卓琳强忍悲痛,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邓小平的骨灰久久不肯松开。她一遍遍地呼唤着邓小平的名字,许久后,才将骨灰和五彩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

“到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这是邓小平的心愿,但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没能见证香港回归。

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上,当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向在场的人介绍卓琳的时候,整个大厅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代表大家对邓小平和卓琳发自内心的敬意,而和邓小平相伴一生的卓琳出席了香港回归大典,也算弥补了邓小平的遗憾。

晚年的卓琳对待生与死十分坦然,她很早就填写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并多次对孩子们说:“我的骨灰就撒在小河沟里吧,不要给国家增添麻烦了。”

邓小平去世后,他办公桌上的台历也定个在1997年2月19日。每到这天,卓琳和孩子们都会在院子里致悼,寄托对丈夫、对父亲的思念。

卓琳也会买来花瓣,撒在和邓小平居住过的院子里,一边撒一边说:“老爷子,给你撒花啦!”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当92岁的卓琳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忙匿名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3天后,老人又捐了10万元。

2009年7月29日,卓琳因病去世,享年93岁。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也是在93岁这一年去世的。这位“红色大姐”走了,在另一个世界和一代伟人邓小平相聚……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5日

相关推荐

  • 大数据扫黄是如何发现你的?自动给你打上标签,成为重点观察对象

    提到”情色”二字,有多少个家庭为它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正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有很多人为了它走向家破人亡犯罪深渊。如今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一个非常完善…

    2022年9月18日
  • 海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吃海鲜的禁忌

    海鲜大家都不陌生,是生活中人们最喜欢吃的一种食材,它有多个不同的种类,但人们在吃海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禁忌,而且要提前了解海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不然再吃了以后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

    2022年5月1日
  • 2008年,那个唱了《北京欢迎你》第一句的9岁女孩,如今怎样了?

    2004年8月,5岁多的北京女孩陈天佳被张艺谋挑中,在雅典奥运会的闭幕仪式上,演唱《茉莉花》。8月30日凌晨,陈天佳手拿灯笼,在亿万人的关注下,唱了《茉莉花》。因为一首歌,她走红了…

    2022年9月26日
  • 陈沐版三国用貂蝉开局是怎么样的一个体验

    三国群英传陈沐版(1.68版),难度选择是困难,黄巾风云剧本选择普通。这个模式下,无法退兵,离间功效很低,敌方的忠诚度下降很慢。 貂蝉处在地图最东北处的襄平城,只有貂蝉一个光杆司令…

    2022年6月30日
  • 心里莫名伤感的说说

    一、曾经,我想和你分享我的所有秘密,但现在,你成了我心底最深的秘密。 二、大概这辈子不会再爱上谁了,因为没有了一见钟情的皮囊,也缺少了日久生情的耐心。 三、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人…

    2022年9月14日
  • 1947年,毛主席告别延安,为什么此后几十年,再未踏上延安土地?

    1947年,蒋介石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延安,毛主席和群众不得不离开这片生活了13年的土地。临走前,毛主席鼓励大家: 我们要用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 事实也如他所料,没多久,蒋介石的国民…

    2022年9月20日
  • 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

    人教人,教不会; 事教人,一次就够了。 作者:洞见yebo 俄国小说家克雷洛夫讲过一个故事。 有只狐狸,平时走路喜欢把尾巴卷起来。 别的狐狸看到了,都劝它放下尾巴,这样在走路时就能…

    2022年9月21日
  • 演员王凯的奋斗史,以及他走红后的两段绯闻

    01 1982年,王凯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王凯上了初中后,开始喜欢唱歌和表演。 每次学校有什么文艺演出,他都是第一个报名。 久而久之,王凯成了班里…

    2022年5月10日
  • 这才是秋天回头率最高的穿法:乐福鞋+奶奶裙,优雅又知性,好美

    秋风萧瑟,在这个季节女孩们的穿搭是否越来越厚实了呢?可能面临季节的变化,大家在穿衣方面还是会有一些纠结,尤其是在这个早晚温差有些大的秋天,如果一旦没有找准合适的搭配方案,就容易显得…

    2022年9月23日
  • 毛主席3次到故宫城墙,却从不肯踏进故宫半步,背后原因鲜为人知

    新中国成立后第5年,毛主席在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陪同下登上了故宫的城墙,他朝着故宫里面看着,罗瑞卿说:“主席,我陪你进去走走吧。” 毛主席笑着说:“我不进去了,就在这里看看就好了。”…

    2022年9月19日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