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国,会得到什么职位?周总理的许诺轰动国际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外交热潮,周恩来带着中国人民渴望与世界交流的殷切的心开启了亚洲寻访之路。

当他在寻访到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时,案例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但在这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却有一位记者向周总理抛出了一个辛辣的问题。

“如果蒋介石选择带着台湾回到大陆的怀抱,大陆是否会考虑给他安排一个部长的职务。”

周恩来总理用一段巧妙的话语成功地躲避了这位记者的刁难,现场的记者听了以后也都发出了钦佩的笑声。

周恩来总理到底说了什么话呢?假如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到底会得到什么样的许诺?什么样的职位呢?

让我们一起看下去吧!

01 交流的往事

在前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著作《领袖们》中,就曾提到过蒋介石与周恩来二人的关系“像公园里乘坐的滑车一样”。

他们俩的故事还要追溯回那段在黄埔军校度过的日子,那时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在张申府的引荐下包括周恩来在内的50个人才都来到了黄埔军校,开启了自己全新的生活。

那时的周恩来已经是中国共产党里担任职务的重要党员,进入黄埔军校以后他便担任了军校的政治教官,因为他儒雅的教学风格,使得他成为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教员之一。

加之年轻时的周恩来年轻帅气,许多教员都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但最终这根红线还是没有牵成。

这时期正是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周恩来在黄埔军校里所做的贡献也都被蒋介石看在了眼里,因此他也非常认同周恩来的工作实力后任命他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第一届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因为与军校内部人员的观念不合最终辞职离开,第二届政治部主任邵元冲则是被学生们抵制以后,最终被撤销了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邵元冲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之一,在辛亥革命时期深受孙中山的重视,因此他也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重要人物。

但因为他受传统授学影响过深,每节课讲的都是与孔孟相关的话题,那些追求新文化的学生自然而然就对他讲授的课程产生了排斥的情绪。

邵元冲身上展现出来的官僚思想也让课堂上的学生无法接受,因此他们便联合上书将邵元冲撤了下来。

周恩来被推荐到军校的时候就犀利地向蒋介石指出了军校政治部不足的地方,他说:“政治部看起来每天都非常地忙碌,但实际上做的事情却并没有半点用处。”

因此周恩来借着留学和读史书学来的知识,上任以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对军校的政治部进行了改革。

先是扩大健全了政治部的组织机构,后又为军校重新制定了学校的政治教育计划方针,向全校强调了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学生们的活力,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军校学生还建立起了一个“血花剧社”。

这样的模式改变了当时“灌输式”的传统教育,将军校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许多学生都主动报名加入了这个剧社,每当有活动时他们便会上场表演。

在周恩来的指挥下,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做得越来越好,这也让蒋介石看到了周恩来的能力,夸耀着对别人说:“我在黄埔军校里,最器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邓演达另一个则是周恩来!”

国共合作破裂的征兆愈加明显,周恩来等40多名共产党员就曾在前往广州的路上被软禁过一天。

当时的周恩来对蒋介石所领导的政府还存有一丝希望,但软禁事件让周恩来清醒地认识到两党之间的不同。

当士兵将他和其他共产党员软禁在广州铸币厂时,周恩来还非常愤怒地给蒋介石打去了电话。

蒋介石接了电话以后,语气中透露出了一丝心虚。

与蒋介石共事有一段时间的周恩来,大致知道了蒋介石的性格,便非常冷静地向蒋介石表示了希望他能够将40余人全部释放。

因为周恩来的威望与地位,蒋介石只能“被迫”将40余人全部释放,周恩来深知两党的关系恶化以后,也就辞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部长的职务,重新回到了大部队中。

在后来联手抗日的过程中,二人又再次见面了,并且聊了许多,蒋介石深知周恩来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便时常邀请他到自己的居社做客,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机会招揽到周恩来。

但周恩来早已将自己的热血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中,因此他多次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如果没有政治的因素,或许两人还能成为好友,因为两个人都喜欢写日记,只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了都会记上去,他们也时常在自己的日记里反省自己。

他们在生活习惯上也有非常相似的习惯,例如两人都崇尚节俭的生活风尚、极度自律从不沾染烟酒一类的东西、热爱运动。

因为二人都是在浙江出生的,蒋介石拉拢周恩来时还说道:“你我二人都是浙江的老乡,又曾一起共事过,我将你视为知己,希望恩来你能懂我的一片用心良苦啊。”

但不论蒋介石如何说,周恩来还是拒绝了他的邀请。

后来二人便断开了联系,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双方才重新有了交流。

02 让人头疼的困局

解放战争以后,蒋介石在张其昀的建议下带着国民党的残余部队退居到了我国南部的台湾岛。

台湾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了每个国人心中难以言喻的刺。

为了保留自己的政权,蒋介石向美方寻求了帮助,美方也借着这个机会开始不断地试探着中国的底线。

朝鲜战争胜利以后,美国又再次将目光锁定在了台湾岛上,在1953年初便与台湾筹划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台湾形势变得日加严峻。

忧心忡忡的毛主席便在1954年7月向周总理发出了一封电报,他在电报中指出武力解放台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我们在朝鲜停战后没有及时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是不妥的,现在若还不进行此项工作,我们将犯严重的政治错误。”

因此在1954年7月,解放军部队再一次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一次武力收复台湾的行动开始了。

国民党的势力薄弱自然抵挡不住解放军的攻击,不到四个小时,解放军部队便登上了大陈群岛,迫使台湾撤军。

看到台湾不利的局势,美方立即调动了海军赶到了台湾海峡,大陆与台湾的“武力斗争”暂时画上了句号。

这也让中央也明白了,解放台湾不是一时的事情,因此向外界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口号。

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也被蒋介石看穿,他和大陆一样都反对“两个中国”的存在,因此在与美国的合作中他始终留有一丝底线,也常常派人到大陆上去探寻情况。

当时美国出兵台湾,企图用自己的军队将台湾与大陆分离的事实坐定,但这种阴谋论却早已被中国民众看破。

大陆和台湾都向美国这样的举动发出了抗议,蒋介石也没有因为美台签订的条约,选择从金马撤军。

周恩来非常认可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决定,因此多次在外出交流探讨到台湾问题时说:“只要他和我们一样,都反对美国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动,始终坚持一个中国,那么台湾问题终有一天会得到彻底解决。”

正是因为双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才使得美国企图分裂中国的“邪恶计划”没有得逞。

但两党和谈却迟迟没有提上行程,随着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周恩来曾明确地表达过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就只有两种:一是武装收复,二是和平争取。

两地的人民都渴望着和平,为了民众的福祉中央便主动地向台湾问题迈出了第一步,国共对峙的政治格局也再一次得到了缓和。

在这一次的秘密和谈中,中央向台湾当局发出了如何统一两岸的具体方案。

一是将所有外交大权收回到中央,但台湾的人事安排和军权都交给蒋介石来处理。

二是放缓台湾社会改革步伐,两岸的步调要稍微一致,但这一点也会参考台湾当局的意见。

三是中央会定期向台湾提供资金补助;

四是两党双方若要合作便要诚心尊重各方的意见和制定的政策,不可做一些破坏两党关系的举动。

在这一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殷切地希望蒋介石能够在两岸统一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浙江。

“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只是简单几个意象,便道出了蒋介石家乡的一草一木。

在蒋介石亲信的回忆录中曾提到,他在读完这封信以后,曾反反复复地念叨过这句诗,眼中也是充满了泪水。

故土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因此才会诞生“落叶归根”这个词,故乡这个词也戳中了蒋介石的心坎。

周恩来曾多次派人传话道:“我们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诚意,希望能够通过和平的手段将台湾接回家。”

“我们从来就没有打算把和谈的机会给封锁死,只要你愿意我们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启和谈。”

“蒋先生人在台湾,手中也有军队,只要能够将台湾归还给祖国这一切他都可以保持原样。”

为了民族大义中央始终在寻找最佳方案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7月周恩来还接见了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记者曹聚仁。

他在与曹聚仁交流时就曾强调过:“虽然前两次国共合作并不是那么尽人意,但我相信只要双方诚意在,国共还能开启第三次合作。”

“这一次合作可以让双方更好地一起携手建设国家,大陆始终期盼着台湾的回归并不是因为想要国民党投降,而是自古以为我们都追求着统一。”

“两党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共同安排商量关于台湾的事情。”

不管局势如何让人感到头疼,周恩来总理始终保持着清晰的条理,在与其他人探讨台湾问题时也展现出了身为共产党人的宽阔的胸怀。

03 创造明朗的前景

进入50年代中后期以后,和平解放台湾的愿景开始变得明朗,国共双方也开始了秘密的和谈活动。

1956年12月,当周恩来访问印度时就曾被记者提问到:“如果国共合作成功,中共将如何安排蒋介石的职位,会给他部长的职位吗?”

面对这个尖锐的问题,在场的记者都纷纷竖起了自己的耳朵,他们都期待着周总理能回答这个问题。

周总理在听完问题以后,非常坦率地回答道:“我们是否会给蒋介石一个部长的职位,这个问题问得很犀利啊,但要我回答说,部长这个职位对他来说太低了。如果蒋介石回归祖国,绝不会低于一个总理的位置。”

下一个记者便接着上个问题继续提问道:“我们希望知道,如果收复台湾成功,大陆是打算让蒋介石回到大陆任职还是继续让他留在台湾?听说在20年前您还救过他的命,你愿意他担任这种职务吗?”

周总理点了点头说:“往日发生过的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再提了,至于是否让他留在何处,担任何种职位也并不是我的职责。对于现在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将台湾真正收复,解放台湾,早日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任。”

但历史总是会留下遗憾。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消息登上了新闻,世界各地都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在中美关系破冰的影响下日本也开始迈出了缓和中日关系的步伐。

和平统一的号角再一次吹响,毛主席与周总理便又将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提了出来。

但为两党传话的曹聚仁先生却在尼克松访华的同年便去世了,调节两党关系的位置便空了出来。

爱国人士章士钊先生在听到了消息以后,便主动请缨愿意担任中间的调解人,可这时的章士钊先生已经90高龄。

“身已老,但志气在”,章士钊不顾亲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赶往香港的飞机,落地香港的老人非常的激动,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效力。

如今年老却还有“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的精神气在,因此待在香港的那一个月老人便一直奔波在香港各处。

但由于过度的兴奋和水土不服,老人最终病倒,没有等到最好的医疗团队老人便离开了人世。

身在台湾的蒋介石也已年老,或许是因为思乡心切,他也产生了与中共和平谈判的想法。

因此他便派遣陈立夫去探查情况,陈立夫赶到香港以后便发表了一篇名叫“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在文中殷切的希望毛主席和周总理能够来到台湾。

其中的核心思想便是希望双方不要再计前嫌,能够携手合作,为祖国的未来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但由于三人都年事已高,没过几年便相继去世了,周总理在临终以前念念不忘的还是那座位于中国东南方向的小岛。

不论收复之路如何艰难,中国的历史规律便一直是朝着统一的方向走的,祖国统一的洪流,无人可以阻挡!台湾的回归,就在不久的将来!

参考信源

1. 台前幕后 《解放后国共两党三次秘密和谈始末》

2. 《周恩来与蒋介石交往始末》

3. 《周恩来、蒋介石的十大相似之处》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