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节目能讲明白东方甄选和小米的幕后故事了

最近,场景式纪实访谈节目《云顶对话》在央视网开播,给平静的纪实访谈类节目市场狠狠放了把火。

《云顶对话》开播即出圈。两期节目均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巨大声量,节目相关话题全网阅读量超4.5亿次。

同时,在第一期“东方甄选”、第二期“小米”两大重磅受访主体的高热冲击下,《云顶对话》凭实力横扫各大热搜热榜,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抖音热搜。其中,第二期节目播出后#央视网云顶对话雷军#、#央视网云顶对话#全网阅读量突破8500万。

在内容竞争白热化的各大短视频平台端,节目相关内容实现了持续裂变,短视频全网累计触达用户超7.3亿人次,多话题强势上榜。除了凭借品质内容、全民话题实现自来水式传播,《云顶对话》更实现了垂类媒体助推持续发酵。

爆款不易,《云顶对话》凭什么能够快速杀出圈?我们不妨来浅挖一下真相。

深度对话东方甄选、小米

时代视角下释放无限新思考

私以为,《云顶对话》迅速出圈的最直观原因,是聪明地选取了自带流量与话题的受访主体,首期的东方甄选团队、第二期的小米团队皆是如此。

透过它们,节目释放出众多契合大众审美的元素——具有典型时代特质的社会热点事件、新格局下不断锐意进取的精神、拥有时代前沿思想与智慧的逐梦人、推动社会进步的行业前沿经验、契合时代审美的镜头语言……一切都来得刚刚好!因此,《云顶对话》的走红成为了必然。

例如首期,在东方甄选背后,有着全民热衷探究的一波波悬念——新东方团队昔日名师变身带货顶流,他们的直播间日常究竟是怎样的?作为领航人,俞敏洪的心态有了哪些细微变化?

当大众好奇新东方到底拿了什么逆袭剧本时,《云顶对话》的镜头也就此展开,节奏恰好能吊足观众胃口。

再看第二期,节目中处处蕴埋着能点燃年轻圈层热血的励志故事——创办小米前,37岁的雷军已经带领金山团队完成IPO,实现财务自由,经历三四年的半退休状态后,他重新投身创业浪潮中。

如今,雷军再次走出舒适圈,投入大半身家,进入陌生的智能电动车行业,接受新一轮的创业挑战……用30年的时间不断穿越周期,雷军的励志长跑成功让观众们再燃热血。

可以说,《云顶对话》充分激发出了观众的“爽感”与“求知欲”,巧妙利用一个个场景化的名场面夯实了可看性。

节目贡献了诸多“人间清醒”的金句。被“云顶观察员”周运提问,俞敏洪说:“火爆带来的是更多的责任,更复杂的局面”;雷军坦言:“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定得跟着风走”。

《云顶对话》为我们呈现了创业者的真实心境,是在流量巅峰依旧保持冷静的心绪,是在经历挫折后依旧保持乐观积极的创业心态,是不断突破自我、向着伟大二字迈进的内驱力……《云顶对话》输出的对话名场面为当今创业市场带来了更多思考。

对于观众来讲,这些励志的正能量无疑是极具感染力的。可以说,《云顶对话》输出了传播价值、商业价值外更大的探讨空间,这种时代视角下的思考无疑是清醒且独到的。

当然,《云顶对话》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节目创新性地依照每期不同的主题选取城市地标建筑作为实景演播室,结合特定场景进行纪实拍摄,在大体量的不同场景切换下,观察者、受访者能快速拥有浸入感;观众也容易获知受访者在重要节点、重要抉择、重大场景下的真实思考;此外,时代下的城市人文风貌也因此有了“灵魂”。

首期节目中,周运站在中关村一边刷着手机上的东方甄选直播、看着股票的涨幅,一边表示“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报道财经节目的经历”;到了第二期节目,定在早晨七点进行的超早专访让周运直白坦言“脑子没有开动”,让节目一下子真实、有趣起来。

透过周运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东方甄选和小米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上播几个小时后,疲惫的董宇辉在下播后要靠做俯卧撑打起精神,继续接受采访,他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能“睡一觉”;雷军每一个小时都要亲自发一条微博,从“知道用户怎么骂你”的只言片语中实现对用户体感的零时差对接。

《云顶对话》让我们意识到,网络时代,无论创业者还是打工人,他们能够走向成功绝不单单是幸运。

同样令人震撼的名场面,还有首期节目中周运被YoYo(孙楚涵)带着参观公司,从曾经窗明几净、安静闲雅的教学办公区,到如今乱中有序、被选品快递箱堆满每个角落的大仓库,物理场地巨变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时代巨轮高速碾压过的见证。

第二期节目中,米粉们圆桌会谈,剖析雷军新书《小米创业思考》背后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当一位米粉倾诉“我对这家企业倾注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时,我们终于能明白,作为国民科技品牌,小米的用户黏性有多牢固。

《云顶对话》擅用每一个镜头语言去展现细节,去表达内涵。这样真实的观察视角,让身为观众的我们有了“亲历感”。

作为一档高级感十足的访谈节目,《云顶对话》拥有“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真实的记录对谈造就了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访谈节目的市场差异化竞争力,视角独到、内容真实有高度,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这些元素的叠加成就了《云顶对话》。

央视网匠心实力打造

高度传递“云”端思想

首期节目过后,不少观众为《云顶对话》贴上了“高级”“高端”“高品质”“有高度”等标签,这些评价其实与节目名字中“云顶”二字的寓意不谋而合。

仔细看节目不难总结出,“云顶”其实有多层寓意。

首先,节目选取地标建筑作为实景演播室,赋予了节目高端的形式。如第一期节目的录制就选择在创业之都中关村,那里正是创业者的摇篮,而第二期的小米科技园更是年轻人心目中的“科技创新梦工厂”……极具代表性的物理地标高度映衬着节目思想高度。

其次,是人物的思想高度。节目邀请到具有典型时代特质、新格局下不断锐意进取的科学家、商界代表、文化名人等前沿思想代表人物。围绕嘉宾身份符号深入交流,针对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

俞敏洪被问及的他在农业科技上的野心、雷军回答“最长多久不看手机不焦虑”等话题,不仅有意思更有意义。节目从人文视角出发,再以有高度的思想启迪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让观众对各行各业的前沿发展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思考。

再次,是节目出品方央视网财经频道,站在央媒的国家视角高度,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经济发展前沿,延展内容话题,把握新时代的政策走向。在此基础上,节目更具前瞻式的高度,以刻画时代张力下的参差多态,传递“云”端思想,勾勒当今中国社会隐而未现的生命轮廓,这也是“云顶”的重要寓意。

最后,是幕后团队的高能,有了央视网财经频道的加持,例如节目邀请到了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周运,自带专业技能的人力基础,帮助《云顶对话》更自如地拥抱浪潮、呈现纪实传奇。

综合来看,凭借多维的实力,《云顶对话》已经拥有了“优质内容+强势资源”,很容易体现自身品牌价值。

从节目内容到宣发资源

央视网财经频道全方位打造头部矩阵

事实上,《云顶对话》仅仅是个成功的开始。央视网财经频道更持续深耕金融、产经、智能制造、消费、企业等多赛道,聚焦业界精英关注的市场,以实现多赛道内容的全方位突围。

在保险领域,中国首部记录保险行业发展的纪录片《大国保险》分集站在历史的角度梳理保险行业脉络,通过定制主题、讲述品牌故事等不同切面彰显保险行业发展,为世界保险业提供了中国样本。

在近年来一路向好的智能制造业领域,央视网财经频道进行开拓和不断加码,如产业观察纪实节目《领跑中国》,以国家、行业、用户为主视角,挖掘和展示中国前沿产业园区、中国前沿科技产业带、中国科技企业全貌。

即将推出的以纪实探访体验+专家解读为类型的《ESG在中国》,通过寻访代表性人物,挖掘产业或公益项目的缘起,讲述与人物之间的温情故事。节目在探讨企业如何与社会同步可持续发展时,兼顾了商业发展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并推动社会进步。

可以说央视网正努力构筑庞大的内容矩阵,在财经各领域全面发力。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