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目睹老上海人早餐都要配酒,为何如今酒量却垫底?

“早茶”与“早酒”形成的两大阵营,永远是摆在90年代老上海人眼前的一大问题。

新上海人或许会不以为然:“早茶不是广州的吗?”“没什么人喝早酒吧!”

在他们眼里,早上的一杯咖啡,几片面包片才算是精致生活,而对于有些“老上海人”,如阿坤叔而言,他始终是站在“早酒”这一边,“谴责”早茶的。

“以前喝早茶的,去的都是‘广式茶楼’,面向的是近代移民过来的广东人,他们聚居在老城厢内外、广东路、河南路以及虹口的北四川路一带,随着后来各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开了‘新雅茶室’,大家吃起了广东茶楼的点心,不是我们老上海人的传统习俗啦!”

面对自己外孙,阿坤叔总会这样反复强调,还督促外孙有空就去陪他喝“早酒”,外孙虽然是土著上海人,但对于“早酒”文化还是不甚理解,也不习惯,“一大早把自己喝的迷迷糊糊的,一天不是白白被浪费了么?”

终于,在多次拉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小外孙喝了多次早酒后,阿坤叔决定让小外孙了解了解其中的知识。

只是很奇怪,九十年代,目睹老上海人早餐都要配酒,为何如今上海人的酒量在全国却垫底呢?一起来科普下吧!

  • 爷孙俩早起觅“早酒”

天还没有亮,阿坤叔就把小外孙从床上拉起来了,比寻常还要早一些,初秋的上海,天气有些冷瑟,小外孙一出门便打了个喷嚏,“你说说一清早出来的这些人,是勤快还是懒。”小外孙还在读大学,看着这些为了赶早班车的公司职员,“勤快的嘛,这肯定的。”

“以前这些老上海人哦,也是勤快才吃早酒嘞,不是你想的那样吃完早酒就回家睡,看到那些手里捧着油条煎饼,热咖啡拿来暖手的人了吗,以前码头的工人在出船打渔前,这些小温小烫不作数的嘞,大家伙早早出门,聚在一起随便吃点饭,

喝上几两黄酒,用来暖身子的嘞。”

“一开始黄酒喝得多,主要是因为上海本地产黄酒,白酒很少产,但后来发达了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各种文化交织,洋酒,白酒,啤酒,黄酒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我们也就开始喝白酒了。”

“喝白酒的早酒,和喝黄酒的没多大不同,只是经济发达了,人们也开始更讲究了,早酒前先来一碗清汤面,一口清茶,清清口腔,再开始进入早酒阶段。

白酒老上海本地的少,但大家认准了几个品牌是总喝的,比如咱们本地七宝酒厂产的七宝大曲,那是正宗的高粱酒,60度高高的酒精度数,喝一口整个人‘安逸’。”

“再比如,一个外地酒,产自四川的古道江湖2900,这酒粮食香气很重的啦,四川酿酒在全国都出名,山好、水好,粮食长得好,酒厂是老基酒厂,做的很专业,每一款基酒窖藏时间都有明确标注,侬看看,这款就是2900天的。”

明明是52度大曲浓香酒,等级为优级(GB/T10781.1),却因为厂家只懂酿酒,一心想让更多酒友能喝上优质的口粮白酒,忽略了广告宣传,导致名气不高,继而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着实可惜。

但好在喝过的酒友都说“味道美”,频频回购,好评如潮。

毕竟出自名酒盛产地的四川邛崃,厂家又是几十年的大厂,不少一二线名酒都与之有基酒合作,加上酿酒用的五谷粮食优质,配以固态发酵工艺,再用窖藏2900天的基酒勾调在一起,窖味十足,开瓶不出十秒就满屋子香气,闻之舒适,想赶紧喝几杯,毕竟也不过百元,综合性价比真是可以了!

“我小时候,阿爸就是打渔为生的,我帮着拿阿爸吃的干粮,水,有时还有缝过的渔网,早酒也是很早就跟着阿爸一起吃了。到我们这辈,早酒也是天天吃的,只不过我们就宽裕多了,一瓶黄酒,一碗素鸡,在店里好好吃,吃完也是要上工的。”

  • 体验90年代流行的“早酒”,外孙感触良多

一直做外公听众的小外孙,似乎已经入了迷,督促外公快些走,他们也去吃吃早酒,“现在都是我们这些老头子来喽,难得你感兴趣。”小外孙坐在一群大爷中间,因为来得早,平时受欢迎的小咸菜这时还有,这种咸菜是上海本地青菜的嫩芽腌制而成、味道鲜美、酸爽可口,也很符合爷孙俩的口味。

小外孙望着远方陷入了沉思,如今“早酒”文化,属于上海的“酒文化”似乎在被曲解着,比如上海人的酒量垫底的问题。

其实上海人的酒量并不小,只是因为上海人喝酒不喜欢劝酒,也不灌酒,酒桌文化耍得不好,所以才白酒销量差而已,于是外界就认为上海人不爱酒,不爱白酒,这着实是一种偏见。

只能说每个地方都有爱酒的方式,尊重一方习俗才是最重要的。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