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邓小平视察兰州,看到一个女工:“你怎么在这里?”

文|缘一说

编辑|缘一说

1964年,邓小平来到兰州的一个工厂内视察工作,却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他急忙走上前去问道:“你怎么在这里?”

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何邓小平会问出这样的话语?

邓公

时代背景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传来了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飘洋过海一直传到了身在美国的王承书心里,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也开启了著名科学家王承书的艰难归国之路。

王承书

1912年出生在清朝灭亡时期的王承书,自小就与寻常传统女子不同,受到受过新式教育父母的影响,从小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她在物理和数学两个学科表现出的天赋异于常人。

在18岁那年考上了当时闻名的燕京大学,并报名了很少有女生选择的物理专业,几年下来几乎包揽了大部分专业课考试第一名,获奖无数。

燕京大学

此后她留校任教不断钻研,对于科研的热爱让她与同样才识渊博的张文裕走到了一起,但是好景不长,日本的侵入导致他们辗转多地,战乱更加坚定了她继续研究学术的心,期望自己能为国家多尽一份力。

但当时国内的物理研究环境实在太差,连一间像样的实验室也没有,才华无处施展,学术提升空间也变得十分有限。

王承书与丈夫张文裕

1941年,王承书通过多方打听,知道了美国密歇根大学有一笔奖学金,专门提供给亚洲想要留学的优秀女青年,但要求必须是未婚女性。

对于这个十分难得的求学机会,有志在物理行业继续深钻的王承书不愿轻易放弃,在坚持不懈地与对方沟通后,终于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破例拿到了此项奖学金。

到密歇根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已婚女性也能干事业,女子也不比男子差!

(最后排左一)王承书与巴伯学者合影

她的才华很快得到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乌伦贝克的赏识,自此跟随乌伦贝克一起学习。天赋异禀的她学业进步飞速,致力于研究稀薄气体动力学。

她与导师一起发表了震惊整个物理学界的方程式WCU方程,随后还成功验证了索南多项式,她对于物理学方面的钻研,令很多自恃骄傲的美国人也自愧不如。

此时国外的科技磅礴发展,国内的形式却日况愈下,不久后思念妻子的张文裕也为了跟上妻子的步伐,来到了美国发展。

夫妇二人不忘初心扎根于科研领域不断地学习,只望有朝一日能够报效祖国,用自己所学为祖国发展尽一份力。

回国后的王承书与张文裕

回国之路千难万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的祖国母亲急需大量科研人才的加入,王承书夫妇二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不顾艰难险阻,义无反顾的想要参与到祖国的建设当中。

即便此时的他们在美国已经住上了小洋房,开上了小汽车,只要继续努力,连万人渴求的诺贝尔奖都有可能会收入囊中,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她回家的脚步,在王承书心里美国再好,只有中国才是自己的家。

彼时美国为了防止一些优秀的华人科学家离开美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凡是在美学理工农医的科学家,不允许回到中国”等禁令。

还有凡是这些领域的人才只要愿意继续留在美国工作,就可以获得在当时非常难以拥有的美国国籍,以及令人羡慕的优厚待遇,这些都没能动摇王承书夫妇的心。

自觉暂时回国无望无奈的情况下,王承书只能边周旋美国政府,边想办法通过邮寄的方式将自己整理一些重要资料,学术研究通过包裹寄回中国。

就这样坚持了6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朋友,渠道,邮寄了300多个包裹回国,直到1954年周总理在与美国的谈判博弈成功,才使美国迫不得已放回扣押、受阻回国的中国人。

周总理

即便如此,美国依然在耍些小手段阻止王承书夫妇的归国之路。

就连他们身处美国,生活优渥的一些华人朋友也是劝阻莫要做一些无谓的牺牲,但是王承书夫妇只愿将满腔热血洒在中华大地,并表明我要亲手建设我的祖国。

为了表示决心,他们放弃了美国所有的资产只带着6岁儿子走,经过了多次提交回国申请,才终于成功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放弃荣耀,不断地从零开始

1956年,王承书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深情凝望着这离别多年的国土,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以及恣意飞扬的中国国旗,满怀激动。

立志“只要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很快,钱三强找到了她,想让她研究热核聚变项目,这是王承书完全陌生的领域,她二话没说,只说了一句我愿意,便从零开始。

从此她一边积极教学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一边探索研究核聚变领域,积攒这方面专业知识,短短2年的时间她就自学成为最顶尖的热核专家。

1960年,中苏关系到达冰点。

苏联毁约,突然撤走了所有在华的核弹专家,并且带走了一切资料与图纸,承载了中国人太多希望的分离轴同位素用的气体扩散工厂,面临解体的严峻形式。

苏联核弹专家离去时甚至放话“你们这个504厂自己是干不成的,就等着这些东西成为破铜烂铁废弃吧!”

所有的工人无法继续正常工作,看着这些停止运行的设备纷纷发愁,对于此时的中国政府而言无疑也是雪上加霜,我国被迫开始自主研发原子弹。

在这种紧要的关头,钱三强再次找到了王承书,准备了很多话想动员让她从事分离轴同位素任务,但是由于这份任务的特殊性, 不能向任何人提及,严苛到包括他的丈夫,而且需要隐姓埋名抛掉以往所有辉煌。

又是从零开始,这个任务的时间亦是未知,这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将是巨大的挑战,钱三强以为她会拒绝,但是王承书却斩钉截铁的说出了3个字 “我愿意”,只因她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临走之际,王承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

就这样,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王承书,背井离乡在兰州的浓缩轴生产基地504厂开启了隐姓埋名的艰苦日子,丝毫不因为自己是厂里唯一的女性科研人员而松懈,反而更加刻苦,吃穿用度与大男子一样十分简单,没有一丝娇气,带领一众科学家奋斗在一线,用自己的行动深刻诠释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

左起:邓稼先、王承书、杨振宁、张文裕

在这里没有大型先进的计算机,只有一台破旧的手摇计算器,她没日没夜地推演计算,稿纸塞满了一个又一个抽屉,依然没有丝毫的怨言。

当时的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到厂里做调研时问到:“有把握按时研发出合格的高浓铀产品吗?”并把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王承书身上,王承书坚定地回答道:

“可以!”

“是什么让你有如此信心的?”

“我们全体人员在不断的核研究试验当中得出的结果,可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王承书

对于王承书而言,在她的人生字典当中,除了对于自己儿子的承诺不能做到以外,对于国家的承诺都能兑现,作为母亲这是多么的心酸和无奈,但这也是她将自己的身心终身奉献给祖国的决心。

经过了与同事不懈的努力,终于1964年1月14日成功获得了第一批高浓铀质量合格的产品,原子弹爆炸的燃料有了保证,这一结果极大的鼓舞了所有参与研究的科学家的心,研究进程不断加快,所有人都信心满满。

邓小平兰州视察

直到1964年邓小平到兰州视察来到了厂里,乌泱泱的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王承书,他说:“我见过你, 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你胸带大红花,是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后来就没你的消息了,连你先生张文裕也找不到你了。”

这句话让听闻者都不禁感叹,一句“你愿意吗?”让无数像王承书一样的先辈隐姓埋名,感谢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我们的祖国就不会变的强盛。

终于在1964年10月,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新疆罗布泊的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一朵高达万米的蘑菇云瞬间绽放在半空之中,这一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各个国家都在争相报道,有夸赞的有诋毁的,自此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极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苏美等国的核垄断,也意味着新生的中国拥有了话语权和底气。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这是举国欢庆的事情,也是全国人民很长一段时间茶余饭后都争相谈论的国家大事,但是却没有人知道,在这背后扎根戈壁三十年,一直为了推动祖国科技发展,而默默付出的王承书。她是毛主席口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女功臣。”

然而这位女功臣的使命却并没有就此结束。

燃尽生命最后的光辉

王承书接下来面对的是继续隐姓埋名从事核事业研究,这是钱三强对她发出的第三次邀请,她的回答依旧是“我愿意!”此时的王承书已经51岁,年过半百,满头青丝变白发,连微笑的眼角也沾染上了岁月的皱纹,这,是她功绩的见证。

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一直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藏起锋芒,继续做祖国背后默默的建设者,一身傲骨只为国。1972年,她担任大型国产扩散机4号机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亲自参与设计制造,历经19年终于获得了激光分离浓缩轴技术,这一技术为往后我国科研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2年的王承书已经80岁高龄,对待工作的她一向兢兢业业,恨不得有一百个分身,24小时连轴转,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及其耗费心神,多年来积攒出来的病痛也接二连三找到她。

由于要经常研究资料,计算数据,使她患上了白内障,给她诊治的医生建议她用进口药,但她却说我都这把年纪了,不必要将钱浪费在自己身上,研究数据看东西时就用放大镜一个一个看。

其实多年以来她一直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资拿出来交党费,用来置办一些科研所需物资,还有一部分用来资助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和同事。她的丈夫张文裕也在这年因病逝世,她将两人这些年所有的积蓄用丈夫的名义捐了出去,在西藏一个偏远地区建了一所“张文裕希望小学”。

她心系教育,渴望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这是她对自己丈夫的深情告白,亦是对祖国母亲的热切期盼。

一朝入党,终身党员,她时刻秉承着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至死不渝,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是一个心怀民族大义的伟大人物,到死她都要将自己对于祖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1994年6月18日,她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作为医学研究,从此悄然离开人世。

后人在整理她的书籍时,偶然看到了一张发黄的字条,依稀可见上面写着“无论在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她,做到了,拼尽了自己的一生。

她的一生是灿烂的,为了她热爱的事业,热爱的祖国 用尽了所有的激情。

他的一生是清贫的,对自己谨行俭用,对他人慷慨相助。

让我想起了克林凯尔的一句话:真正的伟人往往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

王承书

她无愧于“中国的居里夫人”这个称号,对于这个从享誉国际的物理学家到为祖国建设设默默无闻销声匿迹了三十余年的王承书来说,任何用于赞扬她的华丽的辞藻都显得有些过于苍白了些!

她的一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至死才方为人所知。她所作的一切都在让我们感动着,她的事迹深深的撼动中华儿女的心,她吃苦耐劳,为国献身的精神将会影响这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如今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硝烟散尽,尽是曙光,这大好盛世如您所愿,王承书先生 谢谢您。

吾辈亦当承先辈之志,继往开来,强我中华!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4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