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亲历者倡议国际协作和改革

25年前,一场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给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创伤;25年过去了,这场金融风暴呈现出的烈度和规模极具爆炸性,有的国家甚至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至今仍在。

让历史告诉未来。近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以史为鉴: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上,多位当年曾工作在一线的政府高级官员、学者专家汇聚,以史为鉴,探究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启示以及危机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并为应对当前全球面临的经济金融挑战提供了真知灼见。

当前,各国普遍面临复苏乏力、通胀高企、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等风险。如果风险不断累积强化,有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经济长期衰退的可能。

历史事件的发生脱离不了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亲历者,与会专家纷纷呼吁,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防范化解当前相关风险,需重走合作共赢之路。

回忆:“决战那一天,我们都在场”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从泰国爆发,由于亚洲国家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贸易结构、金融结构、财政货币政策都非常相似,此后,金融危机在东亚各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延续一年有余,日本和中国也受到了冲击。危机于1998年8月中国香港金融保卫战达到高峰,并波及各国金融市场,世界主要国家逐步进入救治,在1999年才得以结束。

“25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重创新兴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危机还蔓延至整个亚洲、俄罗斯乃至拉美地区,造成货币贬值、通货紧缩、破产浪潮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表示。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回忆称,1997年7 2 爆发的亚洲 融危机是对东亚国家财富的 次疯狂掠夺。1998年,东盟10国及中 韩经济急剧萎缩,总体增 率为零,实际消费 平下降3%,实际投资下降17%,泰国、菲律宾、印尼、韩国等 融危机重灾区均遭受重 损失,中国 港特别 政区也经历了 场捍卫国际 融中 地位的重 争。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在决战那一天,8月28号,我们都在场。27号香港股市的交易量是36亿港元,28号是798亿港元,一天的交易量增长了20倍,大家可以看到国际资本的冲击能量有多大。”作为亲历者,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回忆称。

朱光耀表示,当时,中国内地尽管受到出 下降影响,但是中国政府采取极端负责的态度,坚持 币不贬值,努 实现经济8%的增 ,最终经济增 7.8%。

对此,同样作为亲历者,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也有同感:“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动的、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国对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危机国家提供了高达40亿美元的双边经济援助,考虑当时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实力非常有限,这个额度是非常显著的。其次,在面临亚洲危机货币,包括日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出口造成严峻竞争压力的前提下,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展现了大国的风范智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及时出台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尤其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构政策,刺激内需,保持了较高的GDP增长,使中国成为当时风雨飘摇中的亚洲避风港和增长的引擎。

启示: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日益突出

历史事件的发生脱离不了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史为鉴,探究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原因,25年后带来哪些启示?应对危机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如何防范类似危机的再度发生?

“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回顾亚洲金融危机,主要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险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表示。当年,他参与制定和执行了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大措施。

戴相龙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已过去25年,全球进入了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特点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逐步崛起,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加大。

在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看来,亚洲金融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东亚各国经济存在弱点,很难应对外部冲击。一是东南亚各国类似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以出口导向为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相互竞争日趋激烈;二是为追求高速增长,大量借入外债,宏观杠杆率处于高位,经济过热,特别是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过热;三是金融市场脆弱,监管缺失,却过早开放国际收支资本账户,并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普遍高估,为国际“热钱”跨境炒作带来机会。

此外,在国际因素方面,一是,国际收支项目完全可兑换是当时国际组织和经济界的共识,并且不顾客观条件是否成熟,向发展中国家力推资本项下可兑换;二是,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存在弱项;三是,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经济金融的相互影响,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的相互传染性。

朱民在研讨会上称,他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发现,经济金融危机其实是六种不同根源的危机:一是实体经济危机,主要是由通货膨胀的急剧上升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等引起;二是金融危机,当流动性发生逆转时,资金链断裂,形成金融危机;三是政策危机,包括危机前的宏观政策失误以及危机开始时应对政策的失误;四是外部攻击性导致的金融危机;五是外部资金变动引起的危机,大部分是因为美联储利率变化引起外部冲击;六是全球危机。

胡祖六认为,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以此为战略契机启动了全方位国企改革和银行改革,并积极扩大开放,引进外资,推动准备加入WTO,为中国成为今天的世界工厂、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贸易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25年前相比较,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例逐步下降。戴相龙认为,美国政府负债占GDP比例,已从65.9%提升到128.8%以上。美国经济实力很难支撑原来美元的地位。而美国重大货币政策的出台都会带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美元储备,承担了美元外汇储备投资风险和贬值风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日益突出,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建议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

建议:现在更需要全球合作

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

会上,金融危机的亲历者、研究者们在反思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原因的同时,也为应对当前全球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挑战提供了真知灼见。

“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对实体经济冲击很大,美国已两个季度技术性衰退,美国股市在百年高位,全球政府债务也在百年高位。”在朱民看来,目前全球高债务、高股市、高泡沫,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的脆弱性很高,政策危机的风险也在加大,不排除会出现外部恶意攻击的可能性,而美联储利率变化容易引起外部资金的波动,“这些风险都在积累,都在高位,我们要有高度警惕的意识。”他称。

楼继伟认为,结构性弱点如果不及时解决,早晚会爆发危机。特别是杠杆率过高、过度依赖外部债务、资产价格虚高、维持过高的本币汇率,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外部针对性的攻击不过是使危机爆发提前,并更为惨烈。”

戴相龙认为,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日益突出,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他建议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发行特别提款权(SDR),允许其中一部分可用于成员间的流动性支出。同时,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加强中欧经贸合作,促进欧元稳定。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他还建议,加快中国现代金融建设,增强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提高我国对囯际金融治理的地位和作用。

楼继伟认为,要健全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并形成监管合力。要认识到资本出于逐利动机,总会寻找监管漏洞。如果漏洞过大,金融机构不顾风险过度加杠杆,会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实现本币经常项下可兑换,对资本项下完全放开则要做谨慎评估。允许‘热钱’快速跨境流动,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好处。”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5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战胜危机的历程,是为以史为鉴做好可能发生的新的金融危机的防范。”朱光耀说。

过去25年中,亚洲国家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例如,2000年5月,“东盟+3(中日韩)”在泰国清迈签订了清迈倡议,建立了双边货币互换网络,标志着亚洲货币合作开启新时代。

朱光耀认为,“清迈倡议”的签署,是10+3国家(东盟与中日韩)加强区域财金合作的里程碑式成果。“面对未来可能的挑战,我们更应进一步提高区域财金合作的水平和效率,特别是要提高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可用性。”

“现在更需要全球合作。”楼继伟回顾金融危机称,大量的分析和研究都表明,若当事各方及早采取措施,危机可以避免。“但历史没有如果,今天回望历史,不过是提醒各方接受教训,尽管再艰难,还是要重走合作共赢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强调,在地理上是近邻,在经济上是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尽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东盟+3(中日韩)”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基础依然存在。面对新的地缘政治现实,为了东亚地区的繁荣,东亚国家应该看得更加长远,应该努力深化而不是放弃始于25年前的区域金融合作。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3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