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到农村看望老战友,却发现他没钱看病,县委:以为是特务

开国上将到农村看望老战友,却发现他没钱看病,县委:以为是特务

1955年9月,新中国举行解放军授衔仪式,1048名将军获此殊荣,杨得志将军也在其中。

仪式结束后,杨得志喜悦之余,不由想起一个人。

他的这个老战友,他们曾一起并肩作战,却于1939年彻底失散,杨得志不知他是生是死,这位老战友仿佛就这么消失于茫茫人海,还记得他的人,都基本认为他怕是已经牺牲了。

如果他还在的话,他们应当会一起接受授衔,起码也是个中将军衔。

然而五年后,杨得志突然收到一封从乡下寄来的信,寄信人自称李祥。

杨得志愣住了,这李祥,就是他那失散多年的老战友的名字。

一、济南军区大门前的“乞丐”

“我叫侯礼祥,原名李祥,我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曾任红一方面军一师十三团团长,陈赓、杨得志、杨勇将军是我的直接上级……我的历史急需要我的老上级证明……”

李祥在信中解释了失联的原因,他1939年初转业去了别地,与组织失去了联系,现在他那地方的人都不相信他曾经是红军团长,还把他当成了特务,他老上级们能出面为自己作证。

杨得志、杨勇各自给李祥寄回了亲笔信。

不久后,李祥又寄来了信。

这次李祥在信中大致写下了当年他与杨得志、杨勇几位首长一起作战时,发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以进一步证明自己身份的真实性。

杨得志又给写了回信。

但是后来,李祥再也没有寄来信件,杨得志与李祥再度失去了联络。

1971年,济南军区大门前突然来了一个形迹可疑的怪人。

这个人看上去年纪很大,蓬头垢面,从头到脚没一处干净地方,又脏又臭,形似乞丐。

门口值班的哨兵眼看着他在军区大门前探头探脑,还转了几圈,不禁警惕起来。

接着这个“乞丐”走上前,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向哨兵问道:“哨兵同志,杨司令员在家吗?”

哨兵觉得此人十分可疑,不欲搭理他,淡淡道:“不知道。”

这人却尤不死心一样,又继续道:“解放军同志,我是杨司令员的老部下,从湖北省来的,你能告诉我他在家吗?”

哨兵一听他自称是杨司令员的老部下,便认真打量了下面前这个脏兮兮的老头,然后指了指传达室的方向,让他去那里问。

老头又跑到传达室,看到里面正坐着个看报纸的工作人员,便问杨司令员在不在家。

工作人员看他一眼,说不在。

“请问杨司令员是开会去了,还是视察去了?”

工作人员皱了皱眉,说杨司令员的行动属于军事机密,外人不要打探太多。

老头解释道,自己千里迢迢来一趟很不容易,有急事找杨司令员。

“你是他什么人?”

“我是他长征时期的老部下。”

闻言,工作人员立刻起身,说我给你问一下,然后拨通了个电话,顷刻后,他放下电话,对老头道,杨司令员出去开会了。

老头就走出传达室,坐在大门外的一处空地上,愣愣地等,一双浑浊的眼睛紧盯着进出大院的车辆,还时不时跑到车窗前,死命往里瞅。

一直等到天黑,老头也没等到人,便又来到传达室,请求给他安排一处吃饭睡觉的地方。

值班人员又换了个人,对方看他实在可怜,便汇报了上级,片刻后,上级过来了,跟老头说,杨司令员要过几天才能回来,请他几天后再来。

老头一听,顿时叫嚷起来:“嘿!你们说得好轻松,我到哪里过几天去,我跟你们两位解放军同志说,我侯礼祥要么就不来,这次来了不见首长,我是不会回去的!”

“打死我也不走!”

在场人看老头气咻咻的,也有点为难,又担心对方若真是杨司令员的旧部,怠慢了反倒不好,便给老头安排了一处旅馆下榻,答应他会帮着联系杨司令员。

二、迟到多年的重逢

杨得志接到汇报,惊讶地得知,失踪多年的李祥居然就在大门口等着自己。

杨得志霍然起身,欲往外走,突然又顿住。

他觉得这回得让对方证实自己确实是李祥,不然又像当初几封信后,又没了后话,毕竟他们不仅几十年没见过面,而且距离上次通信,都已经过去十来年了。

杨得志想了想,让身边的贺参谋去问问对方,1961年自己给他写的亲笔信是否带来了,如果没带,就写一段长征时的回忆看看,尤其是几个关键的战争节点,他们那时都是怎么联络的,原原本本的写下来。

当年李祥寄来的求助信,杨得志一直都留着,他认得李祥的笔迹,到时一看便知。

杨得志还交代贺参谋,如果对方还有什么别的要求,一概满足。

贺参谋来到传达室,坐下详细询问了老头的具体情况。

老头自称侯礼祥,当年是位红军团长,这次从湖北底下的生产大队过来的,一个人偷偷跑出来,什么证件信件都没带。

贺参谋听到老头自称红军团长,十分讶然,又打量了下老头的模样,还是又脏又臭像个叫花子,跟团长丝毫不搭边。

他打算先带着老头回旅馆拿行李,结果老头什么东西都没带,牙刷毛巾之类的都没有,浑身上下只有一套臭气熏天的脏衣服。

贺参谋给老头添置了一套干净衣服,还有牙刷牙膏毛巾,又按照杨得志吩咐,让老头写一段当年长征的故事。

老头拿起笔,却没有立刻开始写,一副思绪万千、不知从何写起的模样,足足平静了两个小时,他终于提笔,认认真真地写信。

他写的是1935年9月的一段往事,故事写完,信被送到杨得志手中。

读信时,杨得志捏着信的手不住微微颤抖,他从抽屉里翻出1961年侯礼祥给他写的信,看着那两封信上如出一辙的字迹,以及与自己记忆重合的往事,他已确信,对方就是他失散多年的老战友李祥!

他立即询问贺参谋侯礼祥人在何处,他要见他。

听到杨得志有请自己,坐在旅馆里等待的侯礼祥,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时隔三十多年,昔日老战友再度重逢,立即紧紧相拥在了一起,侯礼祥隐忍多年的满腔委屈在这一刻终于得到宣泄,他抱着杨得志的肩,哭得像个小孩子。

杨得志的泪也止不住往外流。

两人坐在沙发上,岁月给当初意气风发的年轻军官面容都添了风霜,而侯礼祥明显憔悴衰老得更多。

默默坐了会儿,侯礼祥出声问杨得志,杨勇政委现在还好吗。

杨得志说很好。

侯礼祥又接连问了好几个昔日战友的近况,杨得志道:“好,都很好,就你一人成了倒霉鬼。”

侯礼祥沉默了,他知道自己的确是倒霉。

杨得志问他,当年跟组织失联的具体原因。

问到这个,侯礼祥顿时激动起来,他谈起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三、失联后被当成特务

1939年初,侯礼祥受了重伤,组织安排他回了后方,几经辗转,湖北省江陵中心县委书记接受了侯礼祥的组织关系,侯礼祥便回了阔别十余年的家乡。

他在家乡已经没有亲人了,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小皮箱。

没有人知道他外出十多年,到底闯荡出了什么名堂,但侯礼祥知道,自己曾是一名光荣的红军团长。

想到这里,他又抱紧了小皮箱,里面装满了他这些年打拼得来的荣耀证明,军官证、残疾军人证、红白区来往护照等。

侯礼祥小心地把这唯一的财富藏到了床底下。

回来的头一年,地方党组织并没给他安排地下党的工作,但侯礼祥需要养活自己,便做点小生意糊口。

来往的人多了,有人就动起了坏心思,觉得侯礼祥在外多年,肯定攒了积蓄。

于是某一天,侯礼祥床下的小皮箱不翼而飞。

他的一切证明都没有了,他用了十年才挣来的荣誉就这么被人偷走了。

侯礼祥心如死灰,决定再也不做这门生意了,他去找了地方党组织,想要一份工作。

组织安排他以国民党伪联保主任的身份,与伪监利县县党部取得联系,打入敌人内部开展工作。

侯礼祥就去了。

但不凑巧,干了一段时间后,1940年春,敌人对地下党组织造成严重破坏,地下工作者又各自分散隐蔽起来,侯礼祥与组织失联了。

两年后,一支部队过来了,侯礼祥很高兴,想跟部队联系上,在联系的过程中,敌军不知从哪得到风声,又来了,于是团长不得不中断与侯礼祥的接触,带着部队匆匆离开。

侯礼祥不仅没跟上部队,还差点被怀疑成走漏风声的特务。

侯礼祥找不到组织,在家乡也无法安身立命,好像哪里都没有容身之地,他终于死心了,决定从此就当名普通老百姓过日子了。

但是他不甘啊,他真的当过红军团长,真的打过仗,这是不可磨灭的真实经历,侯礼祥总忍不住提起自己过往的革命历史。

但是乡亲们根本不相信他——哪有红军团长混成这副落魄样子?

大家都觉得他在吹牛,侯礼祥争辩过、吵过,反倒使自己愈发不受待见,他成了乡亲干部们眼里的茅坑石头,又臭又硬讨人嫌。

政府核查身份时,发现侯礼祥的身份很可疑。

档案里找不到任何叫“侯礼祥”的人,而且还查到这个侯礼祥曾还在伪政府机构工作过。

侯礼祥被怀疑成双重身份的特务。

其实很冤枉,当年登记档案的时候,侯礼祥是用“李祥”登记的,杨得志等一干老战友熟知的名字也是“李祥”。

伪政府的工作经历也是地下党组织安排他打入敌人内部。

可是没有人相信侯礼祥,他百口莫辩了。

1961年,侯礼祥蹲茅坑时看到地上有一张皱巴巴的报纸,上面有他曾经的老首长杨得志、杨勇的消息。

侯礼祥喜出望外,立即给中央军委办公厅写信,希望能联系上老首长们,好证明自己的身份。

杨得志、杨勇都给他回信了。

侯礼祥激动得哭了一场,觉得这下大家总该信自己是红军团长了。

结果人们不相信侯礼祥出示的将军来信,觉得他怎么还在招摇撞骗,甚至吹牛到将军头上。

侯礼祥头上的帽子更重了,侯礼祥被控制了通信联系。

这也是为何杨得志、杨勇收到侯礼祥的求助信后,对方又突然像是石沉大海一样,没了消息。

又过了十来年,侯礼祥某一天又在报纸上看到了杨得志的消息。

这回他再也忍不住了,只身踏上了去济南的漫漫长路。

一路上风餐露宿,晚上扒别人的车赶路,白天就去田里摘点黄瓜充饥。

他怕当地老乡们发现地里少了黄瓜,会彼此猜忌,便认认真真用木棍在地上写了欠条,说是自己拿的,以后一定加倍偿还。

就这么扒火车,啃黄瓜,终于来到济南军区,见到了30多年未见的老首长。

四、老首长亲自出面作证

听完侯礼祥的经历,杨得志百感交集。

在济南的这些天,他热情地招待了这位老战友,带着一众军官干部陪着他吃好喝好,带他去济南四处观光。

在济南玩了三天,侯礼祥很幸福,觉得真的值了,于是要回家。

临走那天,贺参谋送了他两个鼓鼓囊囊的大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四季衣物、毛巾袜子等生活用品。

然后又摸出两个信封,分别装着一百块钱和20斤全国粮票。

1973年,杨得志调任武汉,后来到湖北荆州视察。

荆州与江陵离的很近,一天,他突然问荆州的司令员:“侯礼祥在哪儿?”

司令员根本不知道侯礼祥是谁,赶忙让人去打听。

江陵县委听到司令员指名要见侯礼祥,就让人赶紧去找人。

见到人后,杨得志一把握住侯礼祥的手,向在场众人认真介绍道:“这是我的老战友,侯礼祥,红军长征途中,我负伤后,就是他把我背下火线的。”

周围人都目瞪口呆,没想到这名不见经传的侯礼祥居然真的跟上边的首长有交情。

杨得志话锋一转,突然语气严厉地道:“我告诉你们,侯礼祥同志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当过红军团长,他救过我的命,他也多次负伤。”

“我可作证!”

这四个字铿锵有力,令所有人心头一颤。

首长亲自当众为侯礼祥证明身份,县委官员均愧疚不已。

杨得志又问侯礼祥还有什么难处,侯礼祥说自己没房子住,希望能盖几间房子,多年生病,也没钱买药。

在杨得志的督促下,县委帮侯礼祥解决了多年的经济问题,给予他二等甲级残废军人的待遇——每个月除了给侯礼祥发40块钱工资外,看病吃药的钱都会报销。

杨得志走后,江陵县还专门成立了“落实侯礼祥政策”的调查组,负责帮侯礼祥摘掉特务的帽子,以及帮他脱贫解困。

当地所有人都对侯礼祥刮目相看,弄明白了他不是特务,而是光荣的老战士。

侯礼祥摘掉了帽子,获得了久违的尊重,待遇也落实了,房子也盖起来了,终是过上了好日子。

唯一遗憾的就是,因为组织原则的关系,直到去世,当初被自动退党的侯礼祥都未能恢复党籍。

1991年冬,侯礼祥去世了,临走前他说,死了也要去找毛主席和马克思,请他们帮自己解决党籍问题。

这是一个军人一生的执念。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8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