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教育岂止提升审美:促进儿童大脑发育、锻炼性格、习得社交

美术教学,在大家印象中属于“副科”,除少数希望孩子以后考美术专业的家长之外,多数家长不太重视,甚至认为:自己孩子当不了画家,没必要浪费时间学美术、挤压“主科”学习。而支持孩子学美术的家长,多数把美术学习当成技能培训。

而事实上,美术作为教育,不仅是绘画的技能,更是对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有多方面益处。

首先,对少年儿童大脑成长有益。人的右脑负责图形、颜色等功能,周边有负责韵律、情绪、直觉、想象、创造等功能的脑区。绘画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情绪等方面,有高度关联性,是在儿童时期对“右脑思维”进行锻炼的不二手段。

绘画是孩子们观察客观世界最直接的活动,毕竟人的信息输入与获取90%以上靠视觉。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学习不同观察方法,有目地的观察和描述不同事物。能促使孩子对周边世界的观察能力,更加完整、立体、细致、有机关联,增强人的感知能力,使其变得更灵敏。

美术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左脑的记忆能力,孩子们画苹果时,会自然而然地感知并联想到诸如香气、口味、食欲、满足感、愉悦感等很多因素,刺激嗅觉中枢、味觉中枢、行为中枢、语言中枢等的联动反射(譬如咽口水),进而产生活灵活现的感知记忆,这是死记硬背“有关苹果的百科知识”所无法比拟的体验性教学。

其次,美术教学对少年儿童的性格锻炼有利。如上所述,画苹果与吃苹果不同,孩子吃个苹果几分钟就结束了,但是画苹果,需要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安静下来、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同时克制食欲,这是锻炼少年儿童性格的过程。

有经验的美术老师,会在写生课之后、点评结束之时,把作为静物的苹果分给孩子们吃,如果人多果少就切开来每人半个,使孩子们在欢笑之余,体验到诚实劳动的欢乐、大家分享的愉悦。

在绘画和手工课教学中,孩子们会亲手触摸到各种不同的画笔、颜料、纸张、工具、其它材料……创作出自己心中想象的作品,这是难得的动手能力培养,而且很安全。太小的孩子,不便使用刀、剪、钉、锤、硫酸等危险物品,因此物理和化学实验课不适合幼儿进行。所以,绘画和手工课程,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实践精神的第一步。

其三,美术教学有利于少年儿童社交能力的养成。经过绘画教育的孩子,大多性格会逐渐开朗,更乐于表现自我认知、与他人进行沟通。这对于人格成长、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都大有好处。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在作品点评时,会鼓励孩子们对大家的画作相互发表意见。这不但能锻炼孩子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而且使他们从小就经常听到不同见解,习惯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心理健康,再长大些就“输得起”,更开朗、更顽强,这对人格健全和人生发展非常重要。

其四,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人的审美情趣。需要说明:即便是学过美术者,最终成为职业艺术家、设计师的都是少数,艺术职业是美术教育所产生的小众化成果,而非其普遍的终极目的。

人的审美情趣,与其文化品位息息相关。在节奏、韵律、疏密、张弛、取舍等方面,美术与音乐、诗词等异曲同工,所谓“诗画同源、书画同源”所描述的就是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通感与移情,最终达到殊途同归、万法归宗的美与欢乐的人生境界。

即便不做职业艺术家、设计师,美好的生活氛围,也会使我们能欣赏生活的美丽,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享受自己充实的一生。

美术教育使人终生受益,很多老人,甚至是理工科的工程师,退休之后练起书法、水墨画。往往是早年课外美术教育播撒的种子,休眠几十年后还是萌发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职业与审美都很重要,审美有时能辅助职业,但人生不能只有职业。希望家长们的视野再宽阔些、眼光再长远些,不要仅仅把美术教学当做职业培训课程,而要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少年儿童的大脑均衡发展、心理健康成长、性格与社交养成、审美情趣培养都有重要价值,使美学成为人生爱好,真可谓送给孩子的一份人生大礼包。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5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