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时途经一小镇,给它改了个霸气名字,如今变成国际大都市

朱棣造反时途经一小镇,给它改了个霸气名字,如今变成国际大都市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底蕴,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变化,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城市也经历了不同名称的变换。

有一座城市的名称就特别的有意思,它是朱棣起兵篡位时所经过的一个小镇,朱棣为了博个彩头,就给这个城市改了名,这个名字也一直跟随这个城市到今天,陪伴它一步步成为了国际大都市

朱元璋为了保证明朝的安稳,制定了许多集权政策,为了分给皇室宗亲更多的权力,他把朱家的子孙分封到了各地当藩王,朱元璋的本意是想让这些藩王平藩皇室的,可是他的分封政策却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

当时任平遥县训导的叶伯巨就曾指出过封藩王的种种弊端,叶伯巨说藩王的势力过大,几代之后尾大不掉,就会成为祸患,到时候皇帝想削藩都来不及了,万一酿成汉朝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那就会误了大事。

叶伯巨的这番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明朝最后的灭亡确实和藩王分封有着巨大的关系,但是朱元璋不仅没有听他的话,反而还将他关到了狱中,一直到他去世。

为了避免“七国之乱”“八王之乱”的悲剧再次重现,朱元璋规定,凡是受封的藩王就必须离开京城到藩地就藩,到藩地就藩后,不允许和其他亲王相互往来,即使入朝也不能同时前来,必须一王离境令一王才可以启程。

朱元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诸王相互串联,与中央朝廷对抗,但是他的这一政策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朱元璋去世之前,将自己的亲孙子朱允炆推上了皇帝之位。

为了让这位少年天子坐稳皇位,朱元璋特地收回了朝中武将的兵权,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最后抢皇位的不是武将,也不是大臣,而是他的亲儿子朱棣,他最信任的藩王。

朱棣为了夺得皇帝之位成为天下霸主,发动了靖难之役一路打到了南京,在他起兵谋反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这件趣事还成就了国际大都市天津

朱允炆登基之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向他提出了削藩之事,建文皇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连削了五王。

按理来说建文皇帝想要削藩,就应该从势力最大的燕王下手,但是他却先把屠刀伸向了周王、齐王、湘王等人。

他的这一行为直接激怒了燕王朱棣,为了保命,也为了夺得实权,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棣刚刚起兵的时候,实力是非常弱小的,朝廷在各个方面都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在战争初期,朱棣基本上是节节败退的。

但是朱棣后来却凭借自己高超的作战和指挥能力,迅速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等地扫平了北平的外围,解除了后顾之忧。

由于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杀死了许多会打仗的武官,剥夺了他们手中的权力,所以当时朝廷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无将领可用的局面。

为了平定叛乱,朱允炆只好把年近古稀的长兴侯耿炳文派到了前线,耿炳文等人带着13万大军北上攻燕。

在耿炳文前进的同时,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也为他们送去了粮食等军需物品。

朱棣发动兵变的途中,路过了一个名字叫做海津镇的地方,这个地方地势凶险且道路崎岖,一看就是个易守难攻的地点。

思虑过后,朱棣决定在这个地方扎根,并以此为据点发展自己的军队势力,他还专门给这座小镇改了一个名字,天津。

一开始听说朱棣给海津镇改名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听了朱棣的话后,他们才反应过来朱棣为什么要改名字。

史料记载,天指的是天子,津指的是渡口,朱棣之所以会用天津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讨一个好彩头。

朱棣当时发动靖难之变的时候,打的是“清君侧”,处理奸佞臣子的名号,可是战争尚未胜利,他就已经敢用天子的天字来给地方命名了,由此可见,从一开始,他的野心便是称霸大明。

在北部地区痴缠了一段时间后,朱棣一路南下,直接攻占了南京城闯进了皇宫。

这场靖难之役也以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大获全胜而结束了,朱棣掌握皇权之后,在靖难之役发挥重要作用的天津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了起来,天津不仅是朱棣的福地,而且还是交通要道。

毫不夸张地说,天津的军事发展速度在整个明朝都是名列前茅的,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天津与周边地区结合成了天津卫,而到雍正年间,这里则成为了天津府,负责掌管六县一州。

由此可见,历代帝王对天津都是非常重视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天津也成为了国内的一大国际化都市。

相信朱棣也不会料到,一个小小的海津镇居然成为了今天的国际都市,那大家又是怎么看待天津这座城市的呢?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3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