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小行星为何能无限激发我们的灵感?为何能在科幻作品里经久不衰?它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艺术家绘制的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想象图。它在我们的星球表面留下了一个124英里宽的陨石坑。(图源: Andrzej Wojcicki ; Getty Images)

早在科幻小说问世之前,人们就着迷(和恐惧)于太空岩石落向地球的前景,但那是为什么呢?

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是:小行星曾多次落向地球,有时还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恐龙的灭绝)。但是目前并没有哪颗小行星是那种会撞向地球并带来灾难的迫在眉睫的威胁。虽然行星防御专家在监测近地小行星,但绝大多数的太空岩石要么完全错过我们,要么是小到在穿过大气层时就被完全烧毁。

事实上,为防止有小行星对地球造成威胁,NASA公布了一个计划。这个月晚些时候,NASA启动了DART任务(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这个任务将会发射一个航天器来撞击一颗小行星的卫星,以验证是否可能改变目标的运行方向。这两个太空岩石的轨道都不会接近地球,但这次测试旨在验证这样的技术能否在将来用于改变一颗具有威胁的小行星的轨道。

不过,这只是一个应对小概率事件的应急计划。但无数的小说、书籍、电影以及电视节目仍然聚焦于这种可能发生的灾难。从电影《后天》到《末日逃生》以及充斥着爆炸艺术的《世界末日》,“小行星摧毁地球”的套路已经过时了。但人们对于小行星的热情却从未衰减,即将在网飞播出的电影《不要抬头》以及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月球陨落》就证实了这一点。

《不要抬头》将于12月10日在网飞首播。影片中两位青年宇航员尝试对人类发出警告,有一颗彗星正在毁灭地球的路上。尽管它并不是一颗小行星,”space rock threatens to destroy humanity,” is the crux of this sci-fi fixation.” 。而于2022年2月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月球陨落》中,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它讲述的是月球而不是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威胁。

但这种趋势比当代的动作电影还要久远。1958年的《天空燃烧之日》以及1968年的《伽马3号 宇宙大作战》等电影都是早期科幻作品中刻画小行星威胁的经典之作。甚至更早之前,像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科幻作家也在作品里花费大量笔墨来刻画小行星。事实上,早在1985年罗伯特·科米尔的小说《世界末日》里就有作者对小行星带的早期刻画

科学激发小说的灵感

天文学家艾米·美因茨是电影《不要抬头》的科学顾问。她是NASA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勘测探测器任务(NEOWISE)的首席研究员,专门研究小行星以及彗星群的特征。为什么科幻作品到处都是小行星撞击灾难的套路?她对于人们为什么都热衷于小行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小行星是非常迷人的物体”,美因茨对太空网说到。“它们在移动,表明我们身处于一个活跃的太阳系,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并不是那种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地方。它非常活跃,每时每刻都有事情发生,而我们便是其中一例”,她补充说。“所以我认为在很多方面,小行星有点像是在提醒我们这点”。

美因茨说,目前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这种套路,至少《不要抬头》向观众呈现的情景说明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这部电影的核心告诉我们生活中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小行星威胁题材小说的演变

整个20世纪初,随着科学家逐渐了解小行星带和“生活”在那里的太空岩石的真实情况,小行星逐渐出现在媒体上。但直到50年代,有关小行星灾难的故事才开始流行。

这类科幻题材的诞生伴随着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动荡时期。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发后,冷战肆虐,核战争的威胁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期,美国的学童经常进行躲避演习,他们藏在桌子下面并护住头部,练习在有核弹投下的情况下该怎么做。

小行星撞击事件如同遭到核武器攻击那样,对广大地区造成直接和灾难性的危险,所以那个时期里小行星灾难这种套路进入大众文化也没什么奇怪的。

迪伦·罗斯是一位科幻影视作品评论家,他致力于在《星际迷航》等连续剧中寻找科幻素材。他告诉太空网:“最早那些涉及小行星的科幻故事比起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更注重它们能造成的行星灾难,但我认为二战后形势可能发生了变化;当时人们正尽力克服对小行星的恐惧,而后者能够毫无预兆地就从空中坠落并在一瞬间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人类的天性在解析我们对灾难的迷恋时也起到了作用。

罗斯说,“我认为这种想法有一种原始的叙述吸引力在里面。使得恐龙灭绝的陨石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是最早的‘恶人’。但是没有它也就没有我们人类。我想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觉得我们应当面对并战胜与恐龙同样的威胁去证明我们是值得在这里生存的。也许我们只是象征性地给恐龙报仇雪恨。”

罗斯指出,小行星灾难如此流行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它作为情节设计的妙用。

“在一个科幻灾难故事里它也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设计”,罗斯说道。“这是一种毁灭级的威胁,它的背后没有任何的意志或恶意。你不必真的粉饰它——它就是一颗来自太空的岩石,并无过多解释的必要。它本身就对我们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必再为它加上那些会让一些人对科幻失去兴趣的奇妙装饰。”

因此,作为一个好用的情节设计,小行星既能和现实世界的恐惧一同存在,又能对我们最基本、天生的恐惧和感受起作用,我们是否会不再拍摄小行星灾难片呢?

“我并不认为我们会停止讲述有关大型小行星撞击的故事,除非我们真的可以在现实中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或者说,如果不能阻止,那肯定会奏效)”,罗斯说道。“如果防御小行星变成了稀松平常的现实,这某种程度上会抹杀它的浪漫色彩。那样的话也许我们会想象有更大的石头砸向自己(例如《月球陨落》)”

BY: Chelsea Gohd

FY: TMON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1日

相关推荐

  • 特稿丨30年,只为太空那只“千里手”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太棒了,终于稳稳地展开了。”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展开柔性太阳电池翼的绝美瞬间,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宋爱国滑屏的手指微微颤抖。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

    2022年8月23日
  • 地球究竟怎么了 真的会毁灭吗?

    答案是,当然会,只不过离人类还很遥远。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地球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就人类目前的种种“作死”行为,对地球而言其实不算太大的伤害,最后会毁灭的不是地球,而是人类自身…

    2022年8月20日
  • 恐龙的最后一次古老呼吸可能最终解答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谜团

    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判断恐龙是热血的还是冷血的。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引发了许多激烈的辩论,他们甚至指责对方的行为更像是政治家而不是科学家。 早期的恐龙研…

    2022年8月16日
  • 太空交通肇事,两次碰瓷中国空间站,马斯克的星链究竟要干什么?

    2021年7月1日,我国空间站执行了避碰操作,原因是星链-1095由555千米的轨道降到382千米,与我国空间站处于同一轨道。 当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正在执行任务,三明航天员聂海…

    2022年8月23日
  • 上映11小时,票房破亿,我断言:古天乐这部电影,会火向全国

    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因口碑票房双丰收,令内地无数科幻迷欣喜过望,一度将这一年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可惜这股势头没能延续下去,暑假上映的《上海堡垒》,便以2.…

    2022年8月7日
  • 高智商的电影(高智商的电影孙红雷)

    本文主要讲的是高智商的电影,以及和高智商的电影孙红雷相关的知识,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不要忘了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十部超高智商的电影 说到烧脑电影,你会想到什么?《致命ID》、…

    2022年11月11日
  • 玫瑰之战:俞飞鸿的心动大叔,25年前家喻户晓,如今魅力不减当年

    央视大剧《玫瑰之战》正在热播,袁泉和黄晓明一起携手搞事业,太好看了! 剧中,还有一位御姐——俞飞鸿饰演的令仪,漂亮、独立,又能赚钱。 谁是她的终极良配呢?剧粉们真是操碎了心。 就像…

    2022年8月30日
  • 安妮海瑟薇:在讨厌你的人眼里,你浑身都是错

    最近,这几年很少露面的安妮·海瑟薇频繁营业,美出天际! 前几天参加戛纳电影节,被评为戛纳最美 今年2月份在米兰时装周的复古造型,有一种上世纪女明星的耀眼古典气质 3月份,别出心裁穿…

    2022年6月30日
  • 高分辨率成像揭示了地球内部深处令人费解的特征

    在地球的所有深层内部特征中,这些是最迷人和最复杂的。 我们现在有了第一个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它们的内部结构——这是深地地震学的一个真正里程碑。 地球的内部像洋葱一样分层:中心是铁镍核心…

    2022年8月14日
  • NASA 9月26日将直播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

    NASA的DART测试将于下个月启动,该航天局计划让太空爱好者有机会现场观看这一行动。DART测试已经进行了多年,NASA在2019年首次宣布DART。不过现在,测试的时间终于到了…

    2022年9月1日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