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逝世后留下两份遗嘱,一份令人敬佩,一份倍感心酸无法接受

邓颖超逝世后留下两份遗嘱,一份令人敬佩,一份倍感心酸无法接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周总理因病去世,全国都陷入悲痛之中。

而在处理周总理身后事时,他的夫人邓颖超特意叮嘱道,“恩来用完后,记得把盒子带回家里,以后我也用这个骨灰盒”。

身旁的警卫员含泪答应。

1992年,独自生活了26年以后,邓颖超也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去世后,她用上了周总理那个已经破旧的骨灰盒。

除此之外,她还留下了两份遗嘱,其中一份,令人敬佩不已,而另一份,则让工作人员倍感心酸、无法接受。

后来,这两份遗嘱被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全国人民阅读后,都被邓颖超的高风亮节深深感动。

那么,这两份遗嘱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邓颖超与周总理又是怎样相识、相知、相恋的?

家境没落,童年凄惨

1904年,邓颖超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大户人家,她的父亲名叫邓庭忠,任南宁镇台。

从小邓颖超便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生活条件也十分优渥,然而好景不长,3岁那年,她的父亲在官场中遭到迫害,被流放到边疆,不久便郁郁而终。

就这样,家庭破碎、父亲离世,年幼的邓颖超和母亲杨振德相依为命。

杨振德生于湖南一个书香门第,同样是由于家道中落,她和家人四处辗转求生,从长沙一路来到了广西。

为求生存,杨振德年纪轻轻便教过书、学过医,在乱世中苦苦支撑了11年。

直到25岁那年嫁给邓庭忠,可也就过了三年平静的日子,生活又回到了颠沛流离之中。

母亲的坚毅对邓颖超影响颇深。

年幼时,她便跟着母亲从南宁到广州,再到上海、北平,在动乱中,她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学习,还经常主动帮助母亲分担家务,养成了早熟的性格。

1915年,11岁的邓颖超随母亲来到天津,并顺利考入了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当时的校监名叫马千里,是著名的进步人士,他将先进思想带进了校园。

邓颖超也由此首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深受乱世压迫多年,她年纪虽轻,但对旧社会的痛恨却深入骨髓,革命的种子就这样在她心里种下。

在校期间,邓颖超积极参与爱国反帝运动,对南开大学创办的《敬业》《校风》等新潮刊物推崇备至。

值得一提的是,《敬业》的创始人正是周总理,此后相伴数十年的两人,首次与对方结缘。

当时,周总理已是天津爱国学生中的风云人物,由于他为人机敏、处事周到,在历次爱国运动中都身先士卒,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邓颖超自然也对周总理欣然向往。

一次,她在《敬业》上读到了一篇周总理亲笔撰写的,有关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文章,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此文一经发表,很快在进步学生中引发了巨大反响,但同时也招致了很多不满,很多保守派人士都对周总理口诛笔伐。

在周总理背负巨大压力的同时,邓颖超鼓起勇气,给他写了第一封亲笔信,信中,邓颖超不仅表达了对周总理观点的支持,还提到了对他文风的欣赏。

一封明信片成就的姻缘

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学生、工人纷纷走上街头,反帝反封建的声浪在各地此起彼伏,天津的爱国学生也不甘落后。

此时,15岁的邓颖超已经是女子师范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热情大方、善于雄辩的性格,让她成为了进步学生群体的主心骨。

五四运动爆发之际,她以身作则,以保障妇女权益、摒弃封建陋习为宗旨,创办了大量爱国进步刊物。

并创立了一个名叫“爱国同志会”的组织,时常走入街头巷尾,进行爱国主义宣传。

五四运动结束后,爱国同志会与周总理所在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携手共进,组成了觉悟社。

正是由此开始,周总理与邓颖超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周总理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形象,让邓颖超十分着迷,而邓颖超朴素端庄、落落大方的气质,也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过,当时“不婚主义”在觉悟社中盛行,两人发乎情、止乎礼,交流也以爱国运动为主,并没有捅开那层窗户纸。

直到1920年周总理前往法国留学,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来到法国后,周总理发现,共产主义思想已经席卷了整个欧洲,参加革命运动的人前赴后继。

而李卜克内西与卢森堡夫妇的故事最让周总理动容,为了促成革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携手与反动当局进行了残酷的斗争,也成了欧洲青年心中的偶像。

不过,他们的命运却十分悲惨,1919年,两人不幸遭到当局逮捕,一同走上了断头台。

临终前,两人仍旧高呼着革命口号,感染了万千少年,在法国听到这个故事后,一贯沉着冷静、喜怒不形于色的周总理,也不禁洒下了热泪。

卢森堡这对革命伉俪,给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周总理开始重新审视起“不婚主义”的思想。

并且认为,有一个携手相伴的革命伴侣,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因此,他在寄给邓颖超的明信片中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能和他们两夫妇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此前,周总理也时常给邓颖超写信,但谈的都是家国情怀,这次他终于吐露心声,邓颖超也相当意外。

不过,她对周总理感情已经在心中压抑多年,所以立即同意了他的追求,两人相伴一生的感情,便由这封明信片开始。

“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1924年秋天,周总理接到组织安排,回到了国内,经过一年时间的相处,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于1925年8月8日正式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时,革命正在艰难起步阶段,两人没有铺张,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房间内便完成了婚礼。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很清楚了,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周总理一直坚守革命信仰,走在战斗的第一线。

而邓颖超同样不甘落后,她历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妇女组织员、国际民主妇联理事等职位。

在革命形势最紧张的时候,她一边悉心照料着周总理的生活起居,一边积极发动妇女儿童,参与革命斗争。

可以说,在中国革命的全程,邓颖超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她不忘初心,继续在全国妇联任职。

不过二人的简朴却让人有些出乎意料。

1963年,周总理前往杭州治病,邓颖超反常地向上级申请同行,并一住就是12天。

为什么说反常呢?

原来,平日里,不管是出访国内国外,周总理都是孤身一身,从不携带家眷。

一来,这是周总理一以贯之的低调作风,二来,邓颖超工作同样繁忙,很难陪伴周总理出行。

不过,这一次周总理前往杭州的主要目的是治病。

为国操劳多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邓颖超不忍见丈夫茕茕孑立,所以特意申请陪同在侧。

然而她此后的一个举动,却让卫士长成元功有些吃惊。

临行前,邓颖超多番嘱咐,要求成元功多带点钱,可是,周总理治病是由国家报销的,根本没有任何需要花钱的地方,所以成元功有些困惑。

邓颖超随后解释道,“恩来的费用能报销,我的却不可以,我这次去杭州,算不上公事,千万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后来,邓颖超在杭州饭店住了12天,果然全部自费承担。

结账时,饭店经理坚持不肯接受,成元功几乎是将钱塞到了他的手里。

结完账,饭店经理迟迟未能从震惊的情绪里缓过来,而成元功已经忍不住回头拭去眼角的泪水。

邓颖超朴素的生活习惯、严谨的处事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操劳过度,延误治疗

正是由于共同的革命理想,周总理和邓颖超相伴数十年,感情却始终如一,两人一生没有子嗣,彼此是夫妻,也是战友,更是对方最好的依靠。

不过,分别总是来得太突然。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膀胱癌不幸去世。

早在60年代末,医生便提出可以切除膀胱,虽然生活稍有不便,但不至于危及生命。

然而,周总理却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整天埋头工作,忽视了自己的身体,日复一日,病情也愈发严重。

临终前,周总理特意交代,不要保留自己的骨灰,邓颖超悲痛至极,不愿答应。

周总理则严肃地告诉她“人死了,不能做事了,还要占着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

最终,邓颖超含泪同意了他的遗愿,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不断奔波,处理他的身后事。

按照周总理生前的嘱托,她将骨灰分成四份,分别洒向北京上空、密云水库、天津海河以及黄河入海口。

这些地方,要么是周总理长期生活的住所,要么是他革命的根源,要么关乎着他尚未完成的工作。

周总理考虑得很周全,却唯独没有念及自己。

就这样,他的骨灰被洒向江河湖海,从此魂归大地,与他奉献一生的祖国永远相伴。

周总理的离去,给邓颖超造成了巨大打击,不过,她仍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行事作风。

在完成周总理的遗愿后,她将那个普通的木制骨灰盒收纳起来,表示自己去世后还用同一个。

两份遗嘱,感动世人

1992年7月11日,在无尽的思念中度过26个春秋后,88岁的邓颖超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去世后,她的两封遗嘱被公开,而这两份简短的遗嘱,让全国人民感动不已。

第一封遗嘱最早写于1982年6月17日。

其主要内容为,遗体火化后不保留骨灰,不搞告别仪式、追悼会,所住房屋悉数上交国家,不搞故居和纪念馆,不对周总理的亲属进行任何照顾。

在邓颖超看来,共产党员是要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靠职务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

正因如此,她一直恪守党的纪律和相关规定,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总理夫人的身份而行使特权。

一次,周总理的远房侄子赶到北京,希望可以帮忙安排工作,但邓颖超却毫不顾及亲戚感情,一口回绝了他的要求。

可见,邓颖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的高风亮节,根植于生活的细微之处,绝不是说说而已。

而邓颖超的第二份遗嘱写于1982年11月5日。

当时,她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但一直担心来不及安排身后事,所以又紧接着写下第二封遗嘱,作为对第一封的补充。

除了以上提及的内容,邓颖超主要添加了三点。

一,在自己无法救治时不再抢救,为国家节约医疗资源。

二,上缴剩余的退休金,作为党费。

三,周总理所有的书籍、刊物、照片,全部交给中央文献研究室处理。

如果说邓颖超的第一封遗嘱,是共产党员“清如水,明如镜”的真实写照,读后令人动容。

那么,第二封遗嘱则是一名唯物主义者看淡生死、奉献一切的明证。

所以,在看完第二封遗嘱后,相关工作人员心酸不已,泪水不停滴落,尤其是其中的第一条,他们始终无法接受这样的决定。

中央在最后也没有同意该条请求。

遗体火化那天,工作人员特意给邓颖超穿上了她生前最喜欢的西服,不过,那套衣服早已破旧不堪,袖口处已经起毛,内侧还打满了补丁。

在一片唏嘘声中,邓颖超彻底与这个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国家告别,而她的骨灰,也如愿洒向了黄河之中。

结语

在风云激荡的革命时期,携手向前的革命伴侣层出不穷,但像周总理和邓颖超这般不慕名利、奉献一生的伉俪,仍旧举世罕见。

正如邓颖超生前所言,“人迟早会死,但精神却会一直留下”。

如今,周总理夫妇早已魂归大地,无处找寻,但他们却融入了祖国的江河湖海、名山大川。

他们的革命精神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如今,祖国日益强大,在这个繁华盛世中,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精神,仍旧在不停回荡。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0日

相关推荐

  • 夜雨丨周成芳:父亲的诗意人生

    父亲的诗意人生 周成芳 父亲不是诗人,可他骨子里却充满诗情画意。 我小时候,父亲在安徽铁路局工作,母亲在家带着三个孩子。那时候没有手机网络,亲人之间常见的联系方式就是书信。 “程姐…

    2022年7月17日
  • 女排重炮手加盟天津女排,2023年进入土耳其女排,成中国女排劲敌

    在结束世联赛之后,女排各大强队都在积极备战2022年女排世锦赛,世锦赛的权威性仅次于奥运会,如今女排世界杯已经正式取消,世锦赛显得尤为重要。世锦赛之后,各大女排联赛也将如火如荼地进…

    2022年7月22日
  • 你认为东北最有名的大学是哪个?

    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吉林大学在全国排名前十左右,当然还有工科实力极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在全国排名前二十左右,另外东北大学在全国排名前四十左右,当然还有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年8月2日
  • 柯蓝近况,她的美让人看了舒服,笑起来有活力,52岁的她至今未婚

    柯蓝为什么不姓钟? 柯蓝原名钟好好。 柯蓝出道之前在国外学习生活期间,她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柯蓝。进入娱乐圈工作之后,她也一直以柯蓝这个艺名示人。 柯蓝,1972年7月25日出生于…

    2022年8月11日
  • 有人说南京玄武湖景色也不错还免费,却远远赶不上西湖,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刚好今年暑假带着孩子故地重游了这两个地方,谈一下我的看法。 西湖和玄武湖都免费,别误导了大家 西湖和玄武湖都是免费、开放性的公园,西湖也只有雷峰夕照(雷峰塔)和三…

    2022年4月8日
  • 美国尴尬了!制裁俄罗斯损失惨重,欧盟开始向俄“服软”

    俄乌冲突爆发后,在美国的怂恿下,欧盟多个国家都对俄罗斯进行不同程度地制裁。然而,随着战事的持续,制裁俄的同时也令这些国家损失惨重。近日,欧盟多个国家纷纷开始向俄罗斯“服软”,这下美…

    2022年8月11日
  • 赌王二太太蓝琼缨离世,要求子女低调办后事,她为何这么做

    赌王何鸿燊二太蓝琼缨于6月11日在养和医院病逝,享年79岁。抗癌一年多的她还是没有敌过病痛的折磨与世长辞。据悉,当时5个子女都在她身边,陪伴她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离世前,她留下遗嘱…

    2022年6月19日
  • 山坡上的黎明

      我喜欢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把自己关到房子里思考,思考一个问题:难道我这一辈子就这么过了吗?思考完后,我便以一个笑容回到餐桌上吃饭,然后陪家人聊聊天,听着母亲说烂了的买菜的…

    2022年10月18日
  • 农村社保值得买吗?

    农村社保,一般指的是新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现在都已经并入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说实话,这两种保险都是为低收入人群设立的保障。缴费低、省钱,但是待遇低。 如果说我…

    2022年3月25日
  • 向太曝郭碧婷向佐感情状态,发长文称做人别太聪明,被指暗示儿媳

    向太曝郭碧婷向佐感情状态,发长文称做人别太聪明,被指暗示儿媳 8月24日,向太陈岚罕见发了一篇长文,通篇围绕着:“做人,傻一点才幸福,太聪明会很累”的话语,引起众多吃瓜网友的关注,…

    2022年8月26日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