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你相信吗?

教子你相信吗?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就能成才,智力低下的人即使教导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智力中等的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导就不会懂得道理。古时候圣贤的君王就有胎教的做法:妃嫔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就要出去住到专门的房子里,眼睛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朵不听胡言乱语,她所听的音乐吃的美味,都要按照礼仪加以节制,这种胎教的方法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就确定了担任“师”和“保”的人,开始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等方面的教育。普通老百娃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对他进行教导,做到大人允许他做才做,不允评他做就立刻停止,这样等孩子长到几岁大时,就不必对他使用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行了。我见到世上有些父母,对孩子不加教育而只是一味的溺爱,往往不能这样。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告诚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训斥责骂的反而和颜悦色,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本来就是这样的。到孩子骄傲息慢的习性养成的时候,才开始去加以制止,就算把他们鞭打得再狠毒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严,父母的愤怒导致子女的怨恨,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最终就会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所谓“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管教失当。他若一句话说得漂亮,父亲就到处宣扬,巴不得过往行人都晓得,一年到头地挂在嘴上;他若一件事做错了,父亲为他百般遮掩粉饰,希望他能够自己改正。这位学士成年以后,粗暴傲慢的习气日益滋长,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触犯了周逖,被周逖抽出肠子,用他的血来祭战鼓。

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呢;骨肉之间的亲情,不可以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有地位的读书人往上数,父子都不同室居住,这就是使父子之间不过分亲呢的方法。至于长辈身体不适时,晚辈为他们按摩抓搔;长辈每天起床后,晚辈为他们整理卧具,这些都是讲究礼节的教育。有人要问:“孔子的弟子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君子不亲自教授他的孩子。《诗经》里有讽刺君主的言辞,《礼记》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诚,《尚书》里有违礼作乱的事,《春秋》中有对淫乱行为的指责,《易经》里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亲可以直接向子女讲解的,所以君子不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齐武成帝高湛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是太子高纬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穿的吃的都可以和太子相比照。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应当有所成就。”等太子即位之后,琅邪王搬到别宫居住,他的待遇仍然十分优厚,超过其他诸侯王。即便如此,太后还认为不够,常为此向皇帝进言。琅邪王才十多岁,就骄横放肆得毫无节制,他在吃穿用住等方面都要与皇帝相比。他曾经去南殿朝拜,见到典御官向皇帝进献新从地窖里取出的冰块,钩盾令进献早熟的李子,他回府后就派人去索取,没有得到,他就大发脾气,骂道:“皇帝已经有了的东西,我为什么没有?”他的言行不知分寸,在其他事情上也大都这样。有识之士大多指责他是古代的共叔段、州吁一类人。后来,琅邪王假传圣旨,把和他发生摩擦的宰相杀了,担心有人来救,竟命令手下的军士守住皇帝所在的宫殿大门。他虽然本无反叛之心,受到安抚后也撒了兵,但最终还是因为这件事被皇帝密令处死。

人们都喜爱自己的孩子,却少有能够一视同仁的。从古到今,这造成的弊病太多了。那聪慧俊秀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那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喜爱怜惜才是。那些偏宠孩子的人,虽然本意是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反而以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实际是他母亲造成的;赵王如意被杀,实际是他父亲造成的。其他像刘表的宗族倾覆,袁绍的兵败地失,这些事例都像灵龟显示的卦象和明镜照出的影子一样可供人借鉴啊。

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

以上文章源自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著作:《世界教育名著概揽》中的节选译文“颜氏家训”。

主编:丁振宇 。

以上文章中关于胎教的主张,我十分赞赏。四十年前正值怀胎的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加教师文化再提高的业余培训活动,每周四下午在家听电视讲课,每周日全天候接受面授。因每次都是步行去赶课,家离授课地点较远,曾有一次课毕返回途中因路灯昏暗看不清路面,被街道上冰面滑倒,但我没有气馁,一如既往地坚持听课学习,直到生下孩子……

奇怪的是,生下来的孩子除了脖子上例外地缠绕一圈脐带外,语言表达能力确实优于其他孩子。(当时我居住在一个有着数十排平房的大院里,院内与我同时期生的孩子就有十多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学习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倾听别人讲话时的专注、凝神,逐渐显现了出来,尤其对讲课人的声音特别敏感。当然,也许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所致,比如基因遗传、家庭环境等。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怀孕期间不间断的听课学习、动脑做题,是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也赞同孩子稍懂事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观点,否则真就不知人之常情,更不懂所谓的孝道文化了!我大姐六十岁时才有了盼望已久的孙子,媳妇生产以后就由大姐一把屎一把尿的一手抚养,吃喝拉撒睡那可真是“皇帝”级别的待遇啊!然而现已上高中的孙子,回到母亲身边后再未去看望亲他养他、含辛茹苦的奶奶。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大姐,只能用一声接一声的叹息声悔之当初!

而父亲不亲自教自家孩子这一观点,我认为根据时代的变迁,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子承父业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说到这里我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以便进一步切磋、交流,将我们的经典文化发扬光大!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9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