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想斩鳌拜,临刑前鳌拜撕开衣服,康熙见后为啥含泪免其死罪?

康熙想斩鳌拜,临刑前鳌拜撕开衣服,康熙见后为啥含泪免其死罪?

在清朝的历史上,康熙可以说是一位最为出色的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然后15岁便擒拿了当时独揽朝政的权臣鳌拜,这可需要一定的计谋与胆魄哦!满朝文武都惧怕鳌拜,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敢与他较量,这间接上也证明了康熙当年的睿智超群!不过,后来,康熙想斩鳌拜,临刑前鳌拜撕开衣服,康熙见后为啥含泪免其死罪

作为康熙的四大辅臣之一的鳌拜,在历史上独揽朝政时的嚣张,想必很多人都通过影视剧有所耳闻,而康熙当年智擒鳌拜时的一幕,《康熙王朝》中更是将其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古人云:欺老莫欺少。少年人一旦专心,其潜力是不可限量的。论武功,论朝中势力,当时的鳌拜可以说都是康熙无法和他相比的。

然而,康熙却凭着一心要打败鳌拜的执着,暗中培养势力,纠集一帮少年人苦练擒拿功夫,最终设计将鳌拜拿下,关进了大狱!然后,康熙收集了鳌拜的30宗大罪,宗宗都该杀头!这个时候,朝野也不乏有人对鳌拜落井下石的。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康熙已经对鳌拜动了杀心!殊不知鳌拜后来的一个举动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鳌拜在得知康熙坐实了自己的死罪之后,他却出奇的平静,他只是通过狱卒转告康熙,要求康熙看在君臣以前的情分上,让自己在临死前能够见上康熙一面,当康熙得知这一请求后,他也认为鳌拜的这一要求并不过份,因为鳌拜以前毕竟还是自己年幼时的辅政大臣,这里面的功过是非,作为一代明君的康熙,他还是掂量得清的。

当年顺治临终之时,因为自己的儿子康熙太小,所以就给他安排了四个辅政大臣来帮助康熙管理朝政,他们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在当时的顺治看来,这四个人可不是他随意指派的,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果。因为这四个人一旦选定,就关系着未来儿子与整个大清的命运,这不认真能行吗?

当时的康熙还只有8岁,啥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治国理政了!因此,顺治当时在选定辅政大臣时,他就再三考虑过,被选之人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首先,被选之人必须有治国的才能。因为当时康熙太小,国家大事都必须由这些辅政大臣来处理。所以,他们首先必须拥有治国理政能力,不然一切都是枉然!

其次,被选之人必须是绝对忠心的人。因为这关系着自己儿子的生命,所以,当时的顺治肯定也经过了仔细的考量。当然,世上的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更不要说这复杂的人心了!《增广》上云: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人是否忠心,只有用实践和时间验证后才能够知道,不过,当时的顺治护子心切,肯定还是经过仔细筛选过的。

其三,被选之人不能是同一个派系的。只有这样,他们在权力上才能做到互相制衡。众所周知,古代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着复杂的派系争斗,清朝也不例外。当时清朝的派系矛盾主要存在于各旗之间,什么正白旗呀,镶黄旗呀什么的,所以,顺治选择的这四个人,相互之间都不属于同一旗下,因此,他们才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因此,当时的康熙知道,鳌拜既然当选了自己的辅政大臣,说明他当年至少还是对父皇挺忠心的。至于后来独揽朝廷,欺君罔上。那是因为他的私欲心膨胀了!现在,自己既然都准备将他处死了,那么,他临死前的这个要求,自己为啥不能满足他呢?于是,康熙为了尊重鳌拜曾经是三朝元老的身份,便亲自去看望他。

殊不知当康熙见到鳌拜后,鳌拜一句话也没说,而是转身脱掉了自己的衣服,将自己浑身那惨不忍睹的伤疤露出来给康熙看,然后,鳌拜才一字一句地说:“罪臣自知以前为了一己私欲,欺君罔上,把控朝政,罪在不赦!然而朝野之中却有人对罪臣落井下石,将罪臣贬成了十恶不赦之人,今天,罪臣只是让皇上见证一下,罪臣这一身的伤疤的由来。”

鳌拜停了停,又说道:“罪臣背后的几处疤痕还是当年为了拼死保护皇上的爷爷而受的伤,如果当年没有罪臣,皇上的爷爷或许早已死在了敌人的刀枪之下了!就凭这一点,罪臣鳌拜有那么十恶不赦吗?”看看!这可是一手好感情牌!纵然康熙年少气盛,纵然满朝文武落井下石,但是,面对鳌拜那浑身的惨不忍睹的伤疤,人们都选择了沉默!

康熙最终也被鳌拜的一席话所感动,于是赦免其死罪,改为终身监禁。所以,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啊!大家怎么看呢?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8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