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杭高院吴铭钐: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微霍尔推进器及其标定系统研究进展

国科大杭高院吴铭钐: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微霍尔推进器及其标定系统研究进展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发布人简介:吴铭钐 1991年7月生,2020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加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领域为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在空间推进器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微牛级霍尔推进器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亚微牛级推进器推力性能标定等。

自然界有四大相互作用力,其中最神秘的就是引力的相互作用,但是宇宙当中95%以上的暗物质、暗能量,都是通过引力相互作用被发现的。

引力波的波源多种多样,比如各种双星系统,例如黑洞,还有原初的引力波等。

在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就已经预测到引力波的存在,但是引力波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微弱,探测十分困难。

欧洲在2015年的时候就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他是先做一些技术性的验证,包括推进器,这就是他们的推进器,还有激光器这些。最后他们预计在2030年会发射三颗星,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形成这样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卫星,它刚开始边长是500万公里,后来又变到100万公里,目前是回到了250万公里的水平上面。

中国的天琴计划、太极计划,都是遵照了这样一个技术路线,都是在地球绕太阳轨道上面形成这样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形状。

太极计划是300万公里,从单星、双星、到三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9年8月已经发射了太极一号的卫星。2019年发射的太极一号卫星,被评为2019年十大科技进展。

吴铭钐团队目前做的主要工作,微牛级的霍尔推进器。

高精度微推进器是无拖曳控制的主要执行机构,其推力及相关性能指标决定了卫星平台的超静超稳状态保持。根据空间引力波探测无拖曳控制任务特性,微推进系统匹配设计主要考虑四个方面:首先推力输出具备连续可调,且调节范围能完全抵御航天器扰动力;其次推力输出分辨率高,以保证航天器补偿精度;再次推力输出噪声小,否则其本身将作为一种噪声源而破坏航天器系统稳定性;最后微推进系统具备良好长期稳定性和一致性。微霍尔电推进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无拖曳控制匹配类型。

另一方面,针对推进器推力性能高置信度测量和评估需求,目前团队的核心研究内容是太极二号卫星微霍尔推进系统研制和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高置信度亚微牛级推进器标定方法与技术研究”。

主持人(郑宇化):您能不能给我们稍微讲解一下,引力波本身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它能够解答一些宇宙上的终极问题吗?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钱在太空,而且要连打三颗卫星组成这样一个测量方式?

吴铭钐:引力波为什么这么难探测?就是因为它的作用非常非常小,整个激光干涉的精度要达到百皮米量级,就跟氢原子的直径是相当的水平,所以它非常难探测。你放到地面上,虽然地面上已经测到这个引力波,但是它的整个臂长只有4公里,而在太空当中可以放到更大,无论是250万公里,还是太极一号讲的300万公里,会放到非常长。干涉臂长了,那我可以测量到更加低频、更多波源的引力波。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后半生基本上都是在统一场论的研究当中,他最后没有实现,可以说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如果说能够对引力波探测到更多,对它研究更加深入,说不定可以在某一天我们可以把统一场论给做出来,把四种相互作用都统一到一块,然后对早期宇宙,宇宙从哪里来、走向哪里,都能有进一步了解。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6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