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咏静/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二十年更是恍如来世。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接近20年。不思量自难忘,总会有一种情感之绳牵制着内心不敢去想,也不想去想,害怕走进一场无法走出的忧伤。
打小便是被父亲极其宠溺的孩子,两岁背小九九,三岁读报,5岁入学。会背几首歪诗,模仿着父亲的笔迹写几笔横平竖直的大字儿,便被夸得上了天。纵便有诸多的缺点也都给予了足够的理由:房间卫生不好,是因为有文人气质。不爱吃肉挑食被说成是饮食健康。出去疯玩疯跑爬墙上树被说是性格合群有领导才能,总之是处处被夸。在那个还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奇葩般的被夸着夸着长大了。
没经历过逆境总有摔跟头的时候,特别是在叛逆的青春期。初中时期思绪飘忽不定,充满迷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距离带来的失望让我跌入谷底,陷入短暂的迷失。有一天父亲终于看不下我浑浑噩噩的状态,说了句从小到大听到的最重的话“没出息!”
那么什么又是有出息呢?我跑到家附近的堤岸上呆坐着想了好久。当时想到的答案就是好好学习!
时隔三十几年,再次领悟体会父亲的话语,对有出息的理解更多了一些认知。首先是要保持做人的最基本品质:诚实和善良。第二是勤劳努力,永远保持上进心,要有不服输的勇气,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畏千辛万险,相信向上的力量。第三是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知取舍,有定力。懂得放下,潇洒前行。
今天编辑好友明丽的文章“ 活出父辈的期待,才是最好的缅怀”,瞬间被共情了。想到父亲对我的期待,也许正是我自已都未曾认知的源动力。喜欢一首歌词“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在生活的路上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今又是人间四月,漫天的芳菲~
清明时节,追思自来
活出期待,无尽缅怀
谨此小文怀念我敬爱的父亲。(王咏静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