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给女儿取名“李敏”,李敏反问道:为什么自己不姓毛?

毛主席给女儿取名“李敏”,李敏反问道:为什么自己不姓毛?

前言

贺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曾为毛主席生下六子,两子夭折、三子送人,最后只有一个女儿留在她身边。1936年冬,红军到达陕北后,贺子珍生下女儿李敏,她是毛主席的第八个孩子

邓颖超见粉粉糯糯的李敏长得十分可爱,不禁抱在怀里逗趣:“真是一个小娇娇!”。身为父亲的毛主席听后一拍大腿,说道:“对!就叫娇娇。”因此,大家都叫她“毛娇娇”或者“贺娇娇”。

图一

1949年,娇娇从苏联回到毛泽东身边上学,毛主席认为是时候给女儿取一个正式的学名了。他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好名字,亲切地对女儿说:“娇娇啊,你以后就叫李敏吧。”

“敏”字很好理解,可是李敏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哥哥们都随爸爸的“毛”姓,而自己既不跟父姓也不随母姓。直到毛主席告诉了她一句话,她才明白父亲给她取名背后的深意。

可以发现,毛主席与第四任妻子生的女儿也是“李”姓,为什么毛主席这么钟情“李”字呢?

图二

苦涩的童年

1936年冬,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保安县小石山的一个窑洞里,贺子珍生下了她与毛主席的女儿。长征战友邓颖超、康克清和刘英等人皆前来毛主席的窑洞家里祝贺。

当邓颖超看到这个刚出生的女婴时,瞬间被她红扑扑的脸蛋和嫩藕般的小胳膊软化了内心,她开心将娇小瘦弱的婴儿抱起来,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啊!”

图三

这让一旁的毛主席不禁想起了《西京杂记》中的一句话:“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于是,毛主席就将女儿的小名取为“娇娇”,亦作“姣姣”。

当时条件艰苦,毛主席与贺子珍还住在破旧的窑洞里,他们不想让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受苦;故此,出生4个月的娇娇被寄养到陕西老乡家里。

图四

对娇娇来说,她的童年充满了苦涩的滋味。虽说是住在亲戚家里,但毕竟不是在自己父母身边,父母无私的爱和亲戚有所保留的爱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点年幼的娇娇深有体会。后来,娇娇又被送到延安的洛杉矶保育院。从她的视角看,自己几乎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

在保育院的时候,年幼的娇娇最不喜欢过周末,因为平时大家都是被寄养在保育院中的孩子,可是到了周末,每个小朋友都被父母或者亲戚接回家了;只有自己和保育院的阿姨、叔叔们待在一起,过着一个又一个孤寂清冷的周末。

图五

后来,娇娇回忆那段日子时,总是沉重地说:“那时,我是个不是孤儿的‘孤儿’!”在娇娇看来,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被丢弃的孩子,没有家,心灵无处皈依。就这样,娇娇独自过了3年“无父无母”的日子。

1937年9月,贺子珍因为“吃味”,负气离开毛主席,和体弱的干部们一起去了苏联养病、学习;她临走之时已经身怀六甲,到苏联不久,贺子珍就生下了她与毛主席的儿子,取名廖瓦。

图六

然而,由于苏联气候寒冷,刚出生10个月的廖瓦就因流感而夭折。自此之后,贺子珍萎靡不振。毛主席在听说爱子夭折和前妻的精神状况后,痛心疾首。为了能让前妻重新振作起来。毛主席将他们唯一剩下的孩子娇娇派人给贺子珍送去。

图七

本来以为和妈妈在一起必定会很幸福,可是战争的残酷再次找上了年幼的娇娇。

艰难的异国生活

1940年,四岁的娇娇在父亲的安排下,随朱德伯伯及其孩子们一起搭上了去苏联的飞机,多次辗转,朱德同志严肃地告诉四个孩子:“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你们都要保持镇定,不要乱叫,不要乱动,记住了吗?”几个孩子也严肃地点点头。

图八

当飞到兰州中转时,朱德同志发现机场上遍布了国民党哨兵。为了不被国民党发现飞机上有中共核心党员人的孩子,朱德同志将几个孩子藏到机舱最里面,直到天黑时分,才用毛毯将他们一个个裹起来,像扛行李一样扛在肩头,转到另一架飞机上。

孩子们虽然对于叔叔将他们裹成粽子一样扛着走的行为不理解,但是他们都牢牢记着叔叔的话,在任何时候都不吭不动。几个孩子在黑暗的毯子里被裹了一夜,第二天,党国民党人上飞机检查时,几个鼓鼓囊囊的“毯子”一动不动地杵在角落里。

图九

就此,才算蒙混过关。这几卷“行李”每次转机时总会被卷起来运到领事馆或者另一架飞机上。几经辗转,几个小家伙终于到了莫斯科。

令娇娇记忆犹新的是,她第一次见到妈妈的场景。妈妈和自己一样激动不已,妈妈剪着齐耳短发,脸色虽然憔悴,却依旧清秀美丽,她蹲下身来来着自己的手,故意柔声逗弄道:“你是谁啊?来这儿干什么呀?”

图十

“我的名字叫娇娇,来莫斯科找妈妈。”

“那你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她叫贺子珍,是个女英雄。”

“你来找她,有没有给她带礼物啊”

“带了,娇娇就是最好的礼物。”

女子温柔的问候和孩子软糯的声音,令一旁的工作人员不禁潸然泪下。每次回忆起曾经的一幕幕,娇娇笑得很甜,这大概是她感受到的第一份幸福与亲情。

图十一

然而,这份幸福并未持续多久,又开始陷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当中。不久,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国内一片混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贺子珍母女和苏联人民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时,物资匮乏,娇娇和贺子珍住在冷如冰窖的屋子里,零下30度的天气,连呼出的哈气都是冷的,每天的食物就是领到的一小块黑面包。尽管生活相当拮据,贺子珍依然坚持接济苏联国际儿童院的毛岸英和毛岸青两个孩子,她深知儿童院再好,也不如自己家的陋室“暖”。

图十二

娇娇非常喜欢这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每到星期天他们来自己家的时候,娇娇就拉着他们和自己一起玩游戏。有一次,几个孩子玩闹的时候看到了毛主席的画像,二哥毛岸青悄悄问她:“妹妹,你知道他是谁吗?”

娇娇说:“我知道,他是中共领导人。”

“是的,但是他也还是我们的爸爸。”毛岸青小声说。

娇娇反驳道:“我没有爸爸,只有妈妈!”

“不!”毛岸青认真地接着说,“我没有瞎说,他是我们的爸爸,我们都是被他送到这里来的。”由此,娇娇才相信,毛主席是自己的父亲。

图十三

可是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她从来没有见过他,难道他不想她吗?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父亲?

萦绕在娇娇心中的这这些疑问还没弄清楚,她就被死神找上了。苏德战争期间,娇娇不慎得了肺炎。由于物资匮乏,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对奄奄一息的娇娇放弃了治疗,将她推向了太平间的副室内,等于间接判定了娇娇死刑。

图十四

贺子珍在得知后,发疯一样地将女儿从医院抢走,为了救活女儿,贺子珍将值钱的首饰衣物全部变卖,换钱买来奶粉、白糖和牛奶,一勺勺地用嘴渡到女儿口中。在贺子珍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把娇娇从死神手上抢了回来。

儿童院认为娇娇已经恢复,应该回到儿童院生活。贺子珍不放心大病初愈的女儿,说什么也不放女儿离开,但是终究是拗不过儿童院的人。

娇娇再次成为了“孤儿”。直到几年后,娇娇才结束了悲惨的童年。

图十五

父女团聚取姓名

直到1948年,娇娇和贺子珍被王稼祥夫妇找到,带回国内,娇娇才真正得到和父亲团聚的机会了。

在她回国经过哈尔滨时,再次见到了毛主席的画像,她忽然想起哥哥曾告诉过她,这个人是他们的父亲。于是,娇娇悄悄用俄文写了一封信。

图十六

毛主席: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除了画像上,我从来没见过您,我不知道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您赶快写信告诉我。

娇娇

毛主席收到信后,立即叫人翻译出来,在得知娇娇信中内容时,立即发加急电报。

娇娇:

看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一定长得很高了吧,爸爸很想你,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

毛泽东

1949年夏季,姨妈贺怡将娇娇从东北带到北平,娇娇见到伟岸魁梧的爸爸,倍感亲切,高兴地一下子扑了上去,毛主席看到半大的孩子时也激动得两眼闪着泪花。

娇娇心里多年的父亲空缺终于补全了,从此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与那段不堪回首的童年彻底告别。娇娇回忆童年时称:“许多人的童年总是幸福快乐的,而我的童年却是苦的!如果说有人的童年是黄连,那我的童年应该叫做苦苦菜。”

为了弥补女儿娇娇的童年,毛主席在娇娇面前毫无领导的架子,除了大是大非上特别严肃,平日里非常宠溺她,抽出大量时间耐心地教导她,给她讲解为人处世的道理。

很快,娇娇到了该上中学的年纪,毛主席对娇娇说:“你现在是大孩子了,得有个名字。”

娇娇疑惑地说:“我有名字啊。”

图十七

“娇娇是你的小名,爸爸给你起个大名好不好?呐,我已经想好了,姓李,名敏,论语有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爸爸,为什么我要姓‘李’,哥哥们却都跟你的姓氏?”

毛主席则耐心地解释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自己最喜欢曾经用过的“李德胜”这个名字,二是娇娇同父异母的妹妹已经起好了名字叫“李讷”,姐姐妹妹当然还是用同样的姓氏比较好。

图十八

娇娇只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因此同意改名为“李敏”。

毛主席对每一个孩子都十分用心,言传身教,尽心栽培。在学校,他从不让孩子们搞特殊。即便是在困难时期,毛主席也不改常态,不准女儿买零食额外开销,不准开小灶。

图十九

据卫士们回亿,李敏、李讷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人知道她们是毛主席的孩子。李敏出嫁时,陪嫁的物品只是几百本书。毛主席的愿望很简单,他只想让女儿李敏做一个开心自在的普通人。

毛主席对女儿的悉心教导,治愈了她童年的苦痛,让她此后半生过得自在安然。对于李敏来说,父亲既是她的亲人,也是她的人生导师,指引着她从黯淡无光的泥淖中脱身蜕变。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4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