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渐成“红海”:行业两极分化加剧,热点赛道越来越拥挤

ETF渐成“红海”:行业两极分化加剧,热点赛道越来越拥挤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近日,备受市场关注的4只中证1000ETF发行火爆,但与此同时,ETF行业整体分化亦在不断加剧。

7月25日,易方达和广发基金分别宣告旗下中证1000ETF新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而在此前,富国中证1000ETF更是上演“一日售罄”,于7月22日就已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公告。

另一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今年以来共成立83只ETF产品,期间首次募集的合计规模为492.56亿元。与去年同期成立168只ETF产品、合计1166.64亿元的募集规模相比,数量上减少一半以上,募集规模也减少了57.61%。

不仅如此,以二季度末数据来看,目前有113只ETF规模小于5000万元,成为“迷你基金”。此外,截至7月27日,今年以来已有6只ETF产品宣布清盘。

“由于ETF产品布局越来越细分,从包含多个行业的大主题,到细分行业,再到细分行业中的某一细分主题,2019年来国内ETF大发展才刚开始,各种原因促使行业与主题类ETF市场需求旺盛,各公司争相抢占赛道或优质标的,但越细分的主题其市场容量相对越有限,头部公司资源投入较大可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因此拥挤赛道内ETF规模易呈现两极分化,而热点赛道往往比较拥挤。”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苏燕青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此外,亦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ETF新发产品增多、市场持续扩容,产品同质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热门赛道头部流动性较好的产品更易受到投资者关注,部分赚钱效应不佳、没有吸引力的产品也会加速离场。

ETF红海竞争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沪深两市已成立的 ETF 基金数为699只,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到14572.02亿元,其中股票型ETF为571只,资产管理规模达到9406.21亿元,占比64.55%。

“随着投资者需求的不断发展,国内ETF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从传统宽基向行业和主题不断延伸和完善。目前国内行业/主题类ETF的产品数量也已超过一半,规模占到四成。”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赵云阳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苏燕青则告诉记者,今年总体来看,基金公司上报产品的节奏相比去年持平,但批复产品的节奏相比往年稍慢,各基金公司申报类型依然偏重行业与主题,不过相比往年,指数增强类产品显著增多,不乏主题型增强类产品,此外smart beta类ETF申报增多,如价值、成长类因子等。

“在行业与主题ETF方面,科技、医药、新能源方向仍旧是主力,每个方向皆有各基金公司集中申报的标的,如科创板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疫苗与生物技术、医药研发服务、中药、碳中和、绿色电力主题,此外农业中生物育种、生猪主题,上游资源品中有色金属矿业、煤炭主题等,以上行业或主题拥挤度较高。”苏燕青进一步向记者指出。

实际上,进入“红海竞争”的ETF行业中,优胜劣汰无疑是理所当然的现象。

以今年二季度末数据来看,699只ETF基金产品中,有226只产品规模低于1亿元,有113只规模小于5000万元,其中不乏新能源主题、医药等主题产品。而截至7月27日,排除ETF联接基金情况下,今年已有6只ETF产品宣布清盘,除此之外,亦有不少产品处在“悬崖边缘”。

“行业/主题类ETF快速发展到当前阶段,可能需要沉淀整固一下,大浪淘沙始得金。细分领域ETF的不断出现,实际上是投资者需求细化的极致体现,同时也是投资者追求‘Beta纯’的极致要求。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细分领域越细化,标的弹性可能会越大,投资者参与的交易热情越大,这仅仅迎合了投资者的交易需求,而不太适合长期配置型投资者。细分领域ETF的发展应该保持限度,因为本身其跟踪标的就有一定的承载量限制。”赵云阳坦言。

但亦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说ETF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尚早。美国2021年底ETF市场规模5.7万亿美元,存量有2800多只ETF,即使如此每年仍有较多新发产品,2021年美国新发股票型ETF有269只。而国内当前非货ETF规模为1.12万亿人民币,数量700只不到,存量与每年新发量远低于美国,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ETF市场仍旧有较大发展空间。

苏燕青则认为,在国内资本市场新老经济交替过程中,部分细分赛道仍有不俗超额收益,市场投资需求仍然较旺,因此细分赛道类ETF仍有发展空间,待赛道类ETF铺设逐步完善,新产品难以差异化竞争时,细分赛道类ETF或才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对于追逐热点导致某些细分赛道拥挤度过高的现象,或是行业发展必经之路,从基金公司角度,为避免这类现象,可着眼长期布局跨境ETF、smart beta类ETF,相比美国,国内ETF在这两个领域内的布局相对缓慢,此外近两年来,美国主动类ETF亦保持高速发展,国内第一批增强类ETF产品已面世半年多,运行平稳,亦可以储备主动ETF产品方案。”苏燕青补充表示。

追求更佳流动性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9年以来行业与主题ETF产品迅猛发展,选对赛道并实现短期迅速做大的案例较多。正因为如此,权益ETF产品的行业集中度一直在持续下降,其中2019年以来下降尤其明显,而各基金公司争相布局热点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势必导致ETF市场的同质化竞争。

于是,随着ETF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何面对同质化竞争,就成为了每家基金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苏燕青看来,提高ETF产品竞争力,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例如产品成立前跟踪标的的选择,成立后可以从维持较高场内流动性、提高客户持有数量、产品管理精细化等几个角度出发考虑。

“运营ETF产品相比其他被动型产品需要花费更多成本,尤其是在二级市场流动性方面,流动性越好,二级市场报价越有效,投资者二级市场参与成本越低,所以投资者选择ETF标的时,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苏燕青表示。

实际上,密集增加ETF的流动性服务,正在成为目前基金行业的一个新动向。

公开资料显示,7月份以来,8只碳中和ETF陆续上市交易。为此,各大基金公司迅速行动,包括南方基金、大成基金、工银瑞信和招商基金等4家公司旗下品种都增加了流动性服务商。其中,南方中证上海环交所ETF更是在上市交易之前就“未雨绸缪”,宣布增加8个券商作为流动性服务商,也创下单日新增流动性服务商之最。大成基金亦在上市前一日新增了3家流动性服务商。

但苏燕青也指出,当流动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流动性对于ETF产品的边际贡献相对有限,因此短期的流动性比拼没有太大意义,更应着眼于长期保持较高流动性。此外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中,除投入的做市商资源外,客户基础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亦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提高ETF的客户基础。

“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基金管理人还可以配合市场热点选择ETF给予其更多营销与做市资源,就单一ETF来说,很难评估并平衡其运营成本与收益,将ETF产品打包看待其投入成本与整体收益相对更为合理。”其表示。

在产品方面,苏燕青向记者介绍称,从今年以来申报的ETF来看,较为突出的两点是部分基金公司开始加大smart beta类的ETF申报,“招商基金当前ETF产线亦涵盖消费、医药、科技、新能源、指数增强、smart beta等,通过在指增及量化多因子方面积累的多项研究成果,公司后期将继续在指增、smart beta ETF方向加大布局,并补足跨境类ETF。”

赵云阳则认为,未来ETF的发展依然需要一些助推因素:首先,是机构投资者的成熟度,因为ETF本身是为资产配置而提供的有力工具,随着机构投资者成熟度的提升,对配置理念的更深入理解会推动ETF行业的阶段增长;其次,是国外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权重提升,及市场资金持续稳定的流入,也是ETF行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因素;最后,是投资者对ETF工具的学习和认可度的提升,这也是最重要的。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4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4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