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盟出口和顺差为何逆势大涨

中国对欧盟出口和顺差为何逆势大涨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华泰证券研究所 朱洵、易峘)

欧洲能源危局可能进一步凸显我国制造业相对竞争力,尤其是能源依赖度高的全球出口产品。短期内,我国可能抢占一部分欧洲的全球贸易份额、对欧洲出口“替代效应”愈发明显,顺差维持高位;但需关注欧洲需求下行压力对我国出口的拖累,是否逐渐“盖过”我国供给优势正向拉动的“临界点”。

能源危机加剧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同时凸显我国制造业竞争力

俄乌战争加剧欧洲经济下行压力,高频指标显示,欧洲多国已进入技术性衰退、而增长预期还在进一步下调。截至 5 月数据,德国(-1.4%)、法国(-0.6%)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已连续 1 个季度负增长;欧元区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工业产出增速自去年 7 月见顶以来、逐渐回落。先行指标方面,6 月份欧元区制造业 PMI 跌至 52.1%,为 2020 年 7 月以来低点,从俄乌战争爆发后、今年 3 月开始加快回落,或预示着增长预期可能进一步下调。

截至 7 月中旬,彭博对于欧元区 2022 年 GDP 的一致增长预期已经从年初的 4.2%下调至2.7%、而对于欧元区 2022 年 CPI 的预期从年初的 2.5%上调至 7.5%。自俄乌冲突升级后,国际油价波动明显加大;截至 7 月下旬,今年 3 月初至今,布伦特油价期间高点的累计涨幅一度达到 35%。能源成本大幅上升之下,欧洲经济增长预期随之一路下调,而通胀预期则一路上调。

“北溪一号”天然气断供风险可能加剧欧洲工业生产/生活成本上行、并加大欧洲经济下行压力——而当欧洲进入今年秋冬取暖旺季时,“北溪困局”可能加剧能源价格进一步上升的风险、造成欧洲对能源较高依赖度的工业生产下行幅度更大。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从今年3-4 月数据来看,欧盟化工、建筑业、机械设备、汽车、电子等对能源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工业产出均受到了较大冲击。我们预计,在能源供给紧张的情况下,考虑政治和民生需求,欧盟可能会优先保证居民部门的用电、从而挤占工业部门的能源供应——这可能导致秋冬采暖季时,对能源依赖度高的工业行业生产下行更为明显。

与日本、欧盟、韩国等其他制造业大国对比,我国工业生产成本上升相对缓和。2020 年以来,我国 PPI 价格指数累计上升 5.6%,而日本为 11.5%、韩国为 14.6%、欧盟则大幅上行42.7%。海外通胀、原材料、薪资等成本上升之下,我国制造业“相对成本优势”有望强化,巩固出口竞争力。

在供给更多元化、且国内能源供给自足率较高的背景下,中长期看中国制造业的相对成本优势更为突出。2021 年,中国能源自给率(能源自产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率)为 82.6%,仅17.4%则依赖进口,而欧盟2020年的能源自给率仅为43.4%,即全部能源消费中的56.6%来自于对外进口。如我们在 7 月 19 日《北溪 1 号断供威胁如何影响中国?》中的分析,经历全球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冲击后,中国制造业在原材料和劳工成本方面的优势得到加强。

我国对欧盟出口:机电、汽车、化工等行业有望增长较快

结合我国出口行业相对竞争力、以及我国对欧盟出口数据结构分析,我们认为包括电子产品、汽车、化工品、新能源产品、(采暖)家电甚至机械设备等在内的我国出口(欧盟)商品可能有较大增长。而未来何时达到“损益平衡点”,可能取决于能源危机对欧盟经济增长的拖累幅度。

1)对于(生产端)能源依赖度高的全球出口产品,中国具有产业链成熟完整、能源成本相对较低等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我国在家电、汽车、电子产品、化工、医药/部分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行业的相对成本优势可能更为突出。

欧洲能源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望“抢占”欧洲国家的一部分全球贸易份额:2021 年,在主要出口商品类别(在总出口中的占比接近或超过 10%)当中,中国和欧盟“重合度”较高的包括电子产品(26.8% vs 9.4%,中国在前)、机械(16.3% vs 16.1%)和化工产品(11.2%vs 20%)(图表 40)。这些与欧盟“重合度”较高的商品门类当中,2022 年截至 6 月数据,我国出口化工品(+28%)和电子产品(+18.7%)金额同比增长较快,而机械和汽车出口在疫情受控后也快速修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化工品(+24%)、电子产品(+14.5%)、车辆(+20%)金额累计同比增幅均超过整体出口。

选择德国作为“代表性”的欧洲制造业出口国、与其对比,我国的化工品、电子产品、机械、车辆年初以来的出口增速均大幅“跑赢”德国,印证我国制造业成本及供应链优势有助于“抢占”欧洲传统制造业强国的全球贸易份额。

2)随着欧洲本土的能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我国目前对欧元区出口的“替代效应”正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或继续支撑对欧盟出口及顺差——参考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盟电子及汽车生产降幅较大、而我国对应产品向欧洲出口较强。我们认为我国未来对欧出口表现较好的行业可能包括电子、化工、汽车、医药、设备等。2021 年,我国出口欧盟的前五大类商品分别为电子产品(占比 26%)、机械(19%)、服装鞋帽(12%)、化工(11%)和家具玩具(9%)。

类似我国总体出口行业结构、我国往欧盟出口机电产品金额占比仍然包揽前两名。今年上半年累计,我国往欧盟出口化工品(+21%)、电子产品(+27%)、汽车(+32%)金额同比增幅都更大于对欧盟整体出口(+18.9%),机电产品引领我国对欧盟出口的“替代效应”。

此外,欧洲能源危机倒逼加速新能源、绿色能源迭代进程,德国、法国、意大利均出台鼓励新能源车和光伏行业的政策,或利好我国新能源行业生产及出口——过去一年(2021 年 6 月至今年 6 月),万得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增幅平均超过 130%;欧洲冬季天然气供给缺口或难以满足,可能利好我国取暖家电(电暖、空调等)出口;能源及农产品等“刚需”价格上涨,可能利好将相对成本优势转化成价格竞争力的金属、零件、化工品等。

据海关和统计局数据,2021 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电子和机械产品金额占该行业全年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 13%和 24%。综上可见,我国在机械电子等高端行业出口上“抢占”欧美份额、对欧盟的出口和顺差扩大,对相关行业订单及生产的拉动或将相当显著,并有助于巩固我国产业链升级态势,“对抗”部分中低端产业链(如服装等)向东南亚转移的压力。

我国对欧盟进口减速、顺差短期或维持高位

从分行业/商品数据看,上半年,欧洲供应链(工业生产)恢复不及预期,且制造业相对成本上升更快、叠加我国内需(消费力)减速等因素,对我国自欧盟进口影响较大。相比 2021全年,今年 1-6 月累计,我国自欧盟进口的大部分商品门类(金额)同比转为下跌,电子产品、机械和车辆拖累最为显著。具体看——上半年我国从欧盟进口服装鞋帽(-8%)、车辆(-6%)、电子产品(-3.5%)、机械(-12.6%)等主要类项同比均负增长——其中电子产品(-0.5pct)、车辆(-0.9pct)、机械(-2.1pct)拖累我国自欧盟 1-6 月累计进口同比 3.5个百分点,接近整体累计同比跌幅(-7.6%)的一半。而电子产品和车辆正是上半年我国对欧洲出口增长较快的门类,与进口的疲弱对比鲜明。

短期内,我国对欧盟出口和进口剪刀差或将拉大、继续支撑对欧盟贸易顺差维持高位。2季度,我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同比、环比均扩大——截至 6 月份,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 17.2%,而进口同比下跌接近 10%。上半年,我国对欧盟累计出口增速+19%、而进口累计同比-7.6%。2 季度,我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环比增长 3.8%、同比增长 66%,贸易顺差额(682 亿美元)接近二十年来的高点;对欧盟贸易顺差占到我国当季总顺差的 35%(2021全年占比则为 31%)。

分项来看,电子产品(560 亿美元)、服装鞋帽(277 亿美元)和机械(275 亿美元)位居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累计顺差的前三名行业。

往前看,我们关注在能源危机发酵、欧洲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之后,欧洲需求下行压力对我国出口的拖累,是否逐渐“盖过”我国供给优势正向拉动的“临界点”。如果欧盟增长陷入更深的衰退泥沼、购买力下降,中国对欧洲出口的相对优势也可能最终难抵总增长的“逆势”——尤其对可选消费品的压力最大。

我们维持对人民币名义汇率中长期温和升值的观点不变,而欧洲和其他能源进口国面临的困局可能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的相对成本优势——从真实汇率分析的角度,这一现象也可以解释为真实汇率通过相对较低的通胀完成贬值,而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得以保持、甚至强化。诚然,中国国内金融风险如果上升、可能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风险提示

1)欧洲能源危机加剧全球增长减速、全球经济衰退幅度超预期。

2)能源价格上涨超预期,加大中国宏观政策调控难度,中国金融风险超预期。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