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文到底有多厉害?一掌击败日本武士,日本人称其为:无二打

李书文到底有多厉害?一掌击败日本武士,日本人称其为:无二打

随着近几年搏击行业春天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格斗赛事走入了人们的世界。作为如今搏击界的主流,综合格斗无疑是最亮眼的。

随着近几年选手水平的提高,张伟丽、李景亮等人都在高水平的格斗舞台上,为我们中国人打出了自己的风采。

而相比较之下,传统武术似乎这几年的名声都不太好。无论是闫芳大师、还是雷雷,在坊间已经成了笑话,在很多人眼中看来传统武术渐渐地变成了一种骗人的手段。

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流传至今,绝非欺世盗名者能做到的。

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今人实在是难以达到古人的水平,这是武术这种文化在冷兵器时代结束后,发展所面临的一种必然结果。

提起传统武术的顶尖高手,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可能是黄飞鸿、是霍元甲、是叶问。凭借着影视作品的发展,这几位的英雄形象被无限地放大。

但是如果我们考求历史,可以发现这几位武术名家的事迹大多数都是杜撰出来的,很多时候都是为了配合宣传的需要来创造的。

比如霍元甲其实从来没有打败过大力士,黄飞鸿也从来没有传说中的无影脚。

但是,任何事都不是空穴来风的,之所以创作者会这样写,皆因为有人曾经这样做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靠一双钢拳打服日本人的武术家。

在民国时期,中国武术界正是人才辈出的时候,各路高手层出不穷,但如果说谁能称得上第一高手,那么很多人都会说同一个名字—李书文

李书文的名气相比于上文提到的那几位要小得多,皆因为这位老兄一生十分的单纯,除了练武没有留下过太多的痕迹。

而且李书文与人比武从不留情,出手就是杀招,跟他动手的人是非死即伤,没有任何人可以全身而退,因此得了“李狠子”的绰号。

种种因素造成人们对于这位传奇的武术家,没有太多的了解。

李书文,字同臣,生于同治末年,也就是1862年。

在常人眼中,练武的人往往都是肩宽背厚、膀阔腰圆的魁梧身材,但李书文却恰恰相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他比普通人看上去还要矮小,而且身材非常的瘦,乍看之下,就是个病恹恹的普通人。

李书文的老家乃是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

我们这里要提一下李书文的老家河北沧州,这李书文所生的地方,乃是个练武的窝子。

人们知道沧州,大多是从《水浒传》中林教头刺配沧州所了解到的。殊不知,沧州乃是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

在封建年代,沧州的武术便已经驰名海内,名家辈出,高手如云。当时在绿林道上流传着一句话叫做“镖不喊沧州”。

什么意思?

就是说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你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

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保管你栽个大跟头,丢尽脸面。

而沧州学武的风气也是代代相传,时至今日,依然是尚武风气不减。

我们前面说过,李书文生得十分的瘦小,身材干巴巴的,但是他却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手长过膝,这使得整个人看上去十分的怪异。

但是对于武学家而言,双手过膝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好处便是在行动时,你的行动速度会比普通人更快,攻击距离也更远。

这个特殊的地方,使得李书文天生就具备了练武的优势。

出生在武术之乡,再加上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对武术极其的痴迷,李书文逐渐地走上了习武这条道路。

但是这练武,自古以来都不是个容易的事儿,武林高手大多数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出身的人,才能为了有口饭吃,而让孩子去受这份罪,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练不出古代人那种功夫的原因之一,因为大家已经不必再靠练武去挣钱了,所以也就没有那个决心和毅力了。

起先,李书文只是自己拿武学书籍研究武术,然后自己乱练一通。可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学武的速度实在是太慢,没有名师的指导,实在是事倍功半。

要真正将武学做到极致,非得拜名师不可。

由于生在武术之乡,最不缺的就是武林高手。于是李书文开始疯狂拜师之路,只有听说那里有名师,无论多远,李书文都会登门去拜师。

但是就像我们前文说的那样,这李书文的外表看起来实在太过孱弱,他找的那些师父,往往一看他的样子,便拒绝他拜师的想法。

每个看到他的师父都说:“后生,你这身体练武不行,去学点别的手艺吧,也能养家糊口。”

一次次的碰壁,让李书文吃尽了苦头,但是此时李书文已经认准了自己这一辈子一定要练武,而且要做到最好,任何时候自己都不会放弃这个想法。

于是李书文继续一边自学一边寻访名师。

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不服气且坚持武术的李书文很快便遇见了自己的伯乐。

这个慧眼识珠的人,正是罗疃八极拳五世传人张景星,熟悉传统武术的人都知道,八极拳可以算是传统拳法中杀伤力最大的一种。

正所谓: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说的就是八极拳的刚猛。

这张景星是著名的八极拳拳师,他见到李书文后,一眼便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的不一般。当即收他为徒,开始传授李书文八极拳。此后李书文又跟随师伯黄士海学习六合大枪。

遇到名师之后,李书文的技艺开始突飞猛进,习拳练枪更是到了痴狂的境界。

李书文的家离师门相距约7.5公里,他每天晚上在师门练习一个时辰。

李书文从家里到师傅家,每次往返的路上,他不像别人一样正常赶路,而是一步一拳,一步一掌,一步一肘练着走。别人一个小时到家,他至少要三个小时。

练枪的时候更加的疯魔,一路耍着大枪,一边走一边练。

人们在路上见到李书文的时候,他都是在这样一掌一拳地练着,而李书文也不管别人,只是自顾自地练着,所以得了个诨号,叫做“李疯子”。

凭借自己超常的毅力,李书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累月下来,自己的身体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获得了超常的劲力。

而李书文的功夫也越来越高,他每天在家附近捋桩靠桩,周围碗口粗的枣树、槐树多被他练拳脚震死,成为他的练功桩。

而为了练好大枪,李书文在他家附近枣树林中,以大枪扎枣,一枪一枣,百枪百枣。后来对着镜子练,达到触而不伤之境界。

经过十二年勤学苦练,李书文集师祖李大中、张克明,师父黄士海、张景星四人拳技、枪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的技击风格。

当时人形容李书文的大枪绝艺,只要他大枪一抖,枪头闪电般划出直径一米多的圆圈,其势恰似长江之水,磅礴千里,扎枪时,恰似流星赶月,鬼恐神惊。速度之快,力道之猛,准度之高,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之境界。

据跟随李书文学艺十几年的徒孙,清末宣统皇帝御前侍卫霍庆云回忆:

神枪李师爷的功夫,咱们练不了。他用大枪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车轱辘摇风车似的呼呼转。他经常这么练,毫不费劲。

这时候的李书文在当时,已经难逢对手。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书文能够达到这个水平,靠的不只是名师的指点,更是自己十二载寒暑的苦练。

能下苦功的人很多,但是像李书文这样将武术视为唯一的人,却并不多。

此时的李书文就好像是刚刚淬火后的利刃,等待出鞘的那一刻。

李书文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打出名气,是在1895年。

这一年,李书文年33岁,此时正值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军,袁世凯为了练兵,四处聘请教官,这请柬就送到了李书文的老师黄士海的头上。

黄士海感觉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出头了,于是便推荐自己的弟子李书文顶替自己。

于是李书文扛起自己的大枪,挑起行李就出发了。

袁世凯为练兵还聘请了很多的国外教官,这里面有东洋空手道高手和德国军事教官。

当扛着一杆大枪的李书文第一次在演武厅出现时,周围哄笑不断。

确实,那杆大枪对短小精悍的他而言,看上去比例极其的不协调,颇有点搞笑意味。

在这些哄笑的人里,东洋武士笑得最大声,此时的日本人是目高一切的,他们看到这位身材矮小的“家童”,得意的心情难以控制。

当周围的人知道李书文是替顶级高手、他的师父黄士海出马时,大家的笑声更大了。

“黄士海八成老糊涂了,派这么个小猴子来!”连袁世凯都有点愕然,在这些质疑声里,李书文并未动声色,只扛着他的大枪继续站在演武厅中央。

见李书文这副模样,一旁的日本武士坐不住了,他当场对着李书文就是一番辱骂和羞辱。

但是,就在这个自大的日本武士还在狂笑的时候,在电光火石之间,李书文大枪一抖,伊藤太郎就两眼圆睁、惊恐地呆住了,紧接着鲜血喷出,整个人栽倒在地。

这时候人们才惊觉:这个刚刚还趾高气扬的日本武士,此时已经被这个小个子一枪刺穿了喉咙。

因为李书文的枪实在太快,整个过程这个日本武士几乎没有察觉,所以根本就没来得及反抗。

之间李书文刺穿敌人喉咙后,便轻巧地将他挑甩出了演武厅,随着一声惨叫的收尾,这位刚刚还在大笑的武士永远闭上了嘴。

看到同胞遭难,其他三名日本武士立马对视了一下便挥刀朝李书文扑杀过来,可不及三个回合,这三个日本人便和同伴一样惨死在了演武厅。

照例,杀完这三个日本人后,李书文用枪挑起他们,扔到了演武厅外。

此时,目睹这一切的其他武士全部面如土灰。

他们重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小个子,此时,他在所有人心里,就是杀人恶魔一般的存在了。

而就在所有人都惊愕之际,李书文又一次动了大枪,只是这一次,他的大枪刺向的是厅柱上的蚊蝇。一道寒光闪过,蚊蝇被刺落,厅柱竟毫发无损。

一旁的袁世凯看后大呼:“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

很快李书文枪挑东洋武士的消息传遍武林,“神枪李书文”这个称号迅速名动天下。

在清末宣统二年,俄国著名拳王马洛托夫来华,在京设擂台,贴海报,夸海口,侮辱中华儿女,这样的行为激起中华民众及有志之士的极大愤慨。

京、津两地武术名手忍无可忍之下,与其比试,但是全部都以失败告终。

李书文的二师父张景量时为天津“中华武术会”教习,捎信给李书文。

当时李书文正在家里侍候卧病在床的大师傅黄士海。见信后,李书文奉师命立即到京赴擂。

一切手续办妥后,李书文飞身来到擂台之上,见马洛托夫体壮如雄牛,好似他平时练功用的600斤沙袋。

而马洛托夫见李书文瘦小枯干,于是双手抱肩,对着李书文蔑视地吐了一口唾沫。

李书文义愤满胸,怒发丹田,随手一记“霸王挥鞭”卧风掌,打得马洛托夫晕头转向,将其左腮部打掉鸡蛋大小的一块皮。

未等马洛托夫反应过来,李书文奋起神威,顺势一招“六大开抱肘”,以闪电般的速度,运起千钧之力将马洛托夫肋骨打裂,击下擂台。

众人观呼,延臣大喜,联奏,欲封李书文为五品顶戴、近侍卫队武术总教习。

李书文因师傅黄士海需他尽孝道为由谢辞。

再后来,久闻“神枪李书文”大名的张作霖,敬聘其为奉军三军武术总教师。碍于情面的李书文不好推辞。

但是,在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张作霖部下、奉军中的日本武术教官见张大帅寻来觅去找这么个干瘪猴子当总教师很是不服。

于是,他提出要与李书文一较高下。

此时,中国与日本关系已经岌岌可危,李书文恨透了日本人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所以,他听到日本武士要与他较高下时便动了杀心。

相比最初与日本武士动刀是为了扬威,此时的李书文更多的是想给日本人瞧瞧中国人的厉害,好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可若真在这种时候把日本武士灭了,张作霖和他都将不好交差。于是,动手较量之前。李书文提出要立“生死状”,他说:

“两人较技,非同儿戏,难免伤残。我是一个快入土的糟老头子,日本人伤了我无所谓;但如果我伤了日本人,日本人怎能与你张大帅善罢甘休?这样吧,让我们按规矩各立一张生死文书,无论哪一方伤残,都不要偿命,这样我才能与日本人交手。”

张作霖听罢同意了立生死状较量的说法,可这比试刚开始,张作霖便惊呆了,因为李书文只出了一掌,日本武士的肩胛骨便被击碎了。

张作霖见状立马制止了这场比试,因为他知道,只需要再一掌,这位日本武士的小命就必定没了。

李书文一生是非常恨日本人的,但是日本人对于李书文却是无比的崇敬。在日本的文化中,对于可以凭实力打败自己的对手,是无比顺从的。

二战时对于美国是如此,对于李书文亦是如此。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李书文的绝技八极拳如今在日本流传得非常广泛,而李书文的形象,也多次出现在日本的漫画和游戏中。

甚至李书文在日本的名气比在中国还要大。

因为日本人知道,“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靠的是真实力,凭的是真功夫。

但是衡量一个武术家的地位,一方面是看他自己身的水平如何,另一方面就是看他能不能将自己的绝学传承下去。

李书文自身的功夫不必多数,堪称当世无双,而他的弟子,也是都是武林中的翘楚。

这其中有三个最为著名。

第一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老师和护卫,霍家拳创始人霍殿阁。

几十年前曾经有一部很有名的电视剧叫做《康德第一保镖》,讲的就是霍殿阁的故事。

另一位就是八极拳代表人物,将中国武术在台湾发扬光大的武术大师刘云樵,他曾经是蒋介石的保镖。

还有一位就是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他曾经做过毛泽东的警卫。

《一代宗师》中张震扮演的角色“一线天”原型就是刘云樵和李健吾的混合体。

三名弟子,分别是溥仪、蒋介石、毛泽东的护卫,如此的成绩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李书文的一生杀生无数,但凡出手必是杀招,跟他交手的人,没有能全身而退的。

连他自己也说:

“我这绝技,往往发出第一招的时候,对方就已经死了,所以这后面招式的威力到底如何,我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李书文才落了个“刚拳无二打”的称号。

有人说,李书文下手过于狠毒,杀孽太重,这不假。

但是在那个年代,“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

既然比武,那么就代表着两人都是将性命寄托在自己的武艺之上,无论哪一方为此丢掉性命,都是双方自愿的,怪不得任何人。

输赢生死,全看自己。

我们来评判一个人是不是属于一代豪侠,不应看他下手是否狠毒,而是应该看其人的品性如何。

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李书文,“侠义”二字,当之无愧。

李书文一生侍奉师父从不马虎,跟随张景星、黄士海两位师父学艺,他一辈子没坐下过,一直站侍二师左右,在外挣了大洋,必寄到两位师父家。黄士海病重,李书文一直在床前伺候,黄士海去世后,他更是为恩师守墓三年。

而在钱财上,李书文更是视之如粪土,他有一句质朴且落地有声的好汉话: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房子多,穷人买不起,富人不愿买。钱是白的,眼睛是黑的,咱爷们有艺。”

正是这样的为人,李书文在老家地位很高,而李书文对于自己的父老乡亲也是照顾有加,但凡有人求到他头上,他能帮忙的都不会推辞。

但是李书文这一生终究是杀戮太重,在江湖上着实也是有些仇家,他本人倒是不怕对方来挑战,但是他唯独担心遭人暗算。

根据他的弟子刘云樵回忆说:

先师平日生活起居有个规矩,任何人不准靠近三步之内,即使家人、学生也一样,只要一靠近,没有不被他摔飞出去的。走在街上,大家都知道他这脾气,而回避让道;过马路时,则全是突然的急转弯,后面的弟子永远不知道他想往哪儿走;吃东西更不用提了,除了在家里及吾家,凡是在外面吃饭,非等弟子吃过,否则不肯入口。

这也是当时武术界的风气逼得他不得不如此,一个武术家想凭双拳打出一片天地原本就不容易,想保持名望几十年,更难如登天。

而李书文在当时的名声实在太高,许多想出人头地的武术家自然以他为目标,而且李书文一生杀人、伤人无数,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仇家。

所谓百因必有果,这也是李书文的孽报。

晚年的李书文因为继次子李萼堂在湖南长沙创办国术馆,在南方生活过一段时间。

但是他不适应南方的气候,所以搬回到了在天津市南郊区北闸口堂孙李之芳处。

1934年秋季的一天晚上,李书文坐在院中椅子上,边喝茶,边指导族孙们练武,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72岁。

一代豪侠,就此离开人世,埋身荒野,其坟墓,一直到1973年,方才由北闸口迁出。其后人虽然仍然习其技艺,但是却再难达到其高度。

人生七十二载春秋,纵横天下武林,未尝一败,生前是最善神枪的寂寞高人,身后是厚尘封存的不败传奇!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7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