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能夺回多少可供支配的时间?

你还能夺回多少可供支配的时间?

《生生不息》是高通联合虎嗅打造的系列报道,旨在关注不确定的环境中,新兴技术如何在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冲破重重阻碍,焕发生机的过程。展现“连接+计算”对万物之价值,勾勒各行各业从业者对数字中国之思考。

61分钟。

这是2008-2018十年间,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天所增加的“个人自由支配时间”、“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时间(如睡眠)”以及“陪伴照料家人时间”的总和。

这一个小时是怎么夺回来的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数据调查》,这十年间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交通条件的便利化改善,以及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如外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减少了4分钟,通勤时间减少了37分钟,家务劳动时间减少了17分钟。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交通条件的便利化改善,以及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如外卖),仅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就总计节省了58分钟。

在每个中国人都能切身体会到巨变的十年间,如果用时间来衡量技术进步,那就是每个人的人生,每天夺回了一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

如果将视线放在世界范围内,这一规律同样起效。

3400小时。

这是1850年代,经历过工业革命后,一名普通美国工人每年要工作的时长。

而到了2017年,一名普通美国劳动者每年的工作时长,就只有1757个小时。

两者每天相差4小时。不用说,自动化技术、更充沛的营养和体能、更充足的教育基础与随之提升的劳动效率,都使得人们不需要工作太长时间,就足以维持自己生存。

事实上,人类的文明的发展,正是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用这些“可支配时间”堆积而成。

1989年的一天,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收到了一封信,写信者为当时的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

信中反映,当时复旦大学的一批教授终于分到了房子。但由于缺乏燃气设施,他们只好把煤球炉搬进了新居。一日三餐烧饭时,居民小区就会“乌烟瘴气”。

这种不便,曾是过去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的缩影。

哪怕十年之后,很多不再使用煤球炉的居民,依然需要推着自行车去换液化石油气罐,扛着30斤的罐子上下楼。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拧动按钮就有燃气,打开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清水,在短短30年前,需要花费一个家庭多少时间。

有人会问,虽然我们今天不需要再为这些事情花费时间,但我们的闲暇时间并没有更多啊?

实际上,所谓“可支配时间”的增加,并不是说绝对闲暇时间的增加。而是相同的时间下,减少低效的、无意义的劳动,转而将时间花费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也正因此,衡量“可支配时间”的最佳世俗标准,要看我们从事“低价值劳动时间”的多少。

且不说以前的搬煤气罐,哪怕是现在再常见不过的通勤、收拾屋子、刷碗、倒垃圾……有多少为了生存不得不支出的时间,是我们心甘情愿去花的呢?

反过来说,当我们今天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使用智能家居,从繁重的家务中获得解脱;享受着更便捷的交通条件,通勤时间得以缩短;告别了菜市场和庖厨之苦,动动指尖便能享用一顿美食等等。可能就更容易理解,所谓“可支配时间”的增加,对我们生活的彻底改变。

这就是科技的目的,它减少了人类的无意义劳动,帮助我们更好地将力量为己所用。

技术进步之所以可以帮助我们夺回时间,源自人类意志对外界改造的成功。

内燃机能够提供动力,节省人的力量,让原本不可能的长时间、大规模功力输出变为可能。

印刷术可以将人的思想与经验,跨越时间和地理的限制,进行大量传播和交流。

正是人类意志的改造,让那些千万年躺在地里的石头,以及会随着时间腐烂的植物纤维们,节省了人类肩扛手推,以及熬夜抄写的痛苦,让这些重复劳动都成为了历史。

这也代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史背后的两条发展线索:

一条是能量。先祖穿上衣服节省热量,得以走出非洲;古人掌握了越来越高的炉温,从青铜时代走向白银和黑铁;现代人开发了煤炭、石油直至核能,支撑了工业文明所需。

一条是信息。羊皮卷传播了圣经,古腾堡印刷术催生了媒体;互联网更是几乎连起了万物,让人类的思想与身体都无远弗届。

不难发现,在整个过程中,人类对能量的控制越来越“精确”,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速”。

实际上,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通过技术,不断让人类意志对外部结构(物质、元素、空间、物理或化学定律)进行越来越“快速与精确”地改造重塑。

而原本混沌纷杂无意识的外部结构,得以按照人类意志进行重新组合或呈现,从而符合人类的利益,并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地理、虚拟、人口、效率)。

比如我们的祖先驯化了牛,来帮助农业耕种,但受限于动物的体力、服从性等特性,这种对外部世界的改造与控制依然是简单、粗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通过技术,让我们能够越来越快速、精准地控制力量。

当我们可以更加快速、精确地改造世界,我们需要在低价值劳动上消耗的时间也就不断减少。

这种追求“快速与精确”的过程,正是人类技术的永恒追求。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说他有一个愿望,如果生命的时间可以分割,那么希望老天爷能把他最后的日子分成很多个60秒。然后每过100年,能允许他醒过来一次,亲眼看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60秒就够。

他为什么要亲眼看看?因为无论是多么聪明的大脑,甚至不知疲倦的AI,也几乎不可预测科技将会带人类到多远的远方。

刘慈欣说,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在任何一部科幻小说中都没有被预言过,手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也没有被预言过。往前的100年,人类刚刚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灯还远没有普及。在那个年代,科幻作家凡尔纳能想象绕月飞行、海底探险、地心游历,但笔下从未出现过信息革命的画面。

所有突破性的进展,都不可能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延长线上,科技的进步不需要尺子,而是需要种子

有人觉得现在的科技停滞了。

芯片的制造工艺已经逼近理论极限,统治信息革命60年的摩尔定律就快失效;

互联网陷入模式内卷,不再让人心潮澎湃;

电池技术几乎数十年没有突破进展。拆开一台手机或电脑,大部分电子器件都挤在一起,就为了装下锂电池。

所以,科技树上低垂的果实,真的都已经采摘完了吗?

实际上,随着人类手中技术的规模越来越庞杂,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技术逐渐深入各行各业,每一项技术的进步背后都是数个行业、数个学科知识的交汇融合。

就像是搭积木一样,当你有四个圆形一个方块,我们就可以搭出一个小汽车;但当你手里有上万个不同形状大小的几何体积木,这件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也正因此,比起找到一把尺子,沿着当前发展的方向去描绘未来;我们更应该找到一粒技术的种子,将其深埋、浇灌,直到其结出果实的一天。

在这样的信念下,有一些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改变也正在悄然发生:

中风后无法自如行走的老人。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经过康复训练后就可以逐渐正常行走,减轻了痛苦、以及下半生精力的浪费。

后疫情时代下的公司团队沟通不畅。在一体式会议系统的加持下,将始终给予参会双方清晰、明确的信息传达、高效对接,减少时间浪费。

阳光大棚里种满了蔬菜,但需要定期浇水、施肥,检测病虫害。在智慧农业设备的帮助下,如今它可以实现全生产周期的精准环境调控管理,而且节约了80%的灌溉水与营养,为它7/24小时远程观测并控制着生长环境。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尽管眼下环境尚且艰难,所有人都在期盼果实,等待秋天的收获。

但是,相比等待秋天,我们更应该去寻找“春天”。通过近距离观察那些已经破土而出的“萌芽”,来展现出技术给万物带来的改变,去想象昨天的“种子”,今天的“萌芽”,是如何结出明天的“果实”的。

在历史的每个节点上,那些能够改造或重塑时代生产力的关键工具,将人们从时间牢笼里解放的技术,便是科技种子。

将种子栽培进不同的土壤里,将成长为各种奇妙的应用或功能,将“人类的意志”更高效地作用于改造世界的一线,不断创新,对世界进行着改造与修正。

“技术发展”正是人类对世界改造越来越“快速与精确”的过程。而在数字智能化的时代,“快速与精确”完全可以用另一组词来解释:“连接与计算”。

1985年,52岁的艾文·雅各布博士(Dr. Irwin Mark Jacobs)与另外6名工程师创立高通,其寓意为“高质量的通信”。凭借扎实的实验测试,CDMA最终成为与GSM旗鼓相当的行业标准,这奠定了高通在通信技术行业的地位。

这是信息革命的种子。

高通很早就相信,随着芯片算力的快速提升,手机将不断支持各种新功能的出现。它把更多诸如应用处理器、射频前端、快速充电、Wi-Fi、音频、指纹识别等各领域的先进技术功能统统集成进芯片组,通过“连接+计算”的技术形态,让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

倘若没有骁龙,手机硬件厂商的时间、人力、开发等等成本都将大大增加;至于后来中国的手机品牌还能不能在短短几年内崛起,或许犹未可知。

这是产业升级的种子。

如今,这样的能力正逐渐走入各行各业。想象一下,当我们把这样的连接与计算能力放在水、电、燃气表上,那么缴费与查表就变得更加灵活,且带来更低的运行成本。

这不同于单点的技术改造,而是将其带给各行各业,并广泛地孕育下一批科技的种子。

而这也正是高通等底层技术厂商的不同之处:

一方面,当他们的产品作用于普通消费者,那么技术可减少使用者大量低价值劳动的时间。

另一方面,再更深一层,高通稳定且高度集成的技术,也将为各行各业减少重复造轮子的低价值劳动。

比如大部分驾驶者日常出行面对的,都是枯燥的通勤、堵车等场景,远谈不上驾驶乐趣。随着技术的发展,高通所提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这类场景中精力的浪费。

而高通所提供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则可以让待在车上的时间更加舒适。在更深一层,成熟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解决方案,可以让汽车厂商专注于驾驶体验,更快速地设计、迭代产品,让行业得以高速发展。

技术进步正在为人们夺回时间,而人们的意志也在时间里得到了改造与提高。人类目睹、体验了科技的进步是如何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每一颗科技的种子终究会在某天结出硕大的果实。

每一代人都在为下一代人,提供着种子,没有人会停止向前。结出的果实,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变成另一颗科技的种子,拾级而上,永不停歇。

也正因此,虎嗅联合高通,共同推出“生生不息”系列报道,以“生力、生业、生产、生命、生机”为主题,展现在底层技术加持下,不同行业借助技术突破周期,“万物化生”的一面。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7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7日

相关推荐

  • 人类的第一次星际远征

    大约在距今500年后,人类掌握了一项收集和控制宇宙中能量的技术,且这项技术远比可控核聚变技术先进得多。这种技术的应用直接开启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星际旅行时代。 距今620年后,在经过…

    2022年8月14日
  • 科学家说,人类已接近星际生命所需的智力水平

    科学家本周表示,人类可能已经足够聪明了,可以在未来 200 年内完成星际生活。 一个由八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称人类可能在 2371 年成为卡尔达舍夫 I 型文明。…

    2022年8月16日
  • 秋风如你撩人心

    头条作者/云开日初 头条作者/云开日初 —— 秋色的风里 带着馥郁的凉爽与惬意 你,向我走来 我,欣喜若狂 蝴蝶撩泼你,旋转飞舞 你,好像视而不见 如此壮观,心中无比灿烂 我,要用…

    2022年8月31日
  • 全球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中的液压技术

    清晨,贵州平塘大窝凼,望远镜偌大的反射面从茫茫宇宙中抓取的射电信号数据,正源源不断传输到一百多公里之外的贵阳天文大数据基地。 中国天眼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

    2022年8月18日
  • 一位退休老教授的肺腑之言,孩子不会管理时间,家长怎么催都没有用

    一位退休老教授的肺腑之言,孩子不会管理时间,家长怎么催都没有用。而且还给出8个提高做事效率的科学方法,家长保存下来,一个一个带着孩子做,培养时间意识,教会孩子合理安排任务,让孩子学…

    2022年9月20日
  • 首提Net5.5G倡议 华为目标在2025年商用5.5G

    本报记者 陈佳岚 深圳报道 7月18日,2022华为Win-Win创新周期间,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提出了“全面迈向5.5G时代”理念。 2020年,华…

    2022年7月20日
  • 中国和卡塔尔时差多少几个小时 2022世界杯具体时间中国和卡塔尔时差

    中国和卡塔尔时差多少几个小时 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时间,卡塔尔与中国的时差是5个小时,中国会比卡塔尔快5个小时。 卡塔尔是东三区,中国是东八区,两者相差5个小时,中国时间要比卡塔…

    2022年11月17日
  • 2K拿下骁龙888旗舰,还要啥自行车

    骁龙888作为高通的旗舰级SoC,即使放到现在仍然是很不错的手机移动平台,如今两千元就能买到骁龙888手机的话,那还要什么自行车。 一加9RT 一加曾透露过不会做游戏手机,但一加9…

    2022年7月18日
  • 四家沪企成立联盟对标马斯克,脑机接口赛道拐点已至?

    集成电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承载国家战略重点布局的前沿产业。广阔的运用场景对扎根在此地的企业来说,是最有利的发展条件之一。 对于来自上海自贸区临港新…

    2022年9月9日
  • 亚洲杯中国队95-80大胜中国台北队,点评双方球员谁最强

    亚洲杯中国队以95比80大胜中国台北队,四节的比分是28-19,26-24,20-22,21-15 其中篮板球43-61,助攻21-17,失误12-9,三分球10-7,犯规25-1…

    2022年7月18日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