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欢呼“知网”被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审查?

6月23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了知网,并宣布启动知网网络安全审查,主要的原因是“知网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和涉及国防、工业、电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卫生健康、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重要数据,以及我重大项目、重要科技成果及关键技术动态等敏感信息。”

这绝对是个好消息——国家对数据安全的审查和保护已经开始加速了,要知道,前有滴滴事件,后有知网垄断,这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患——那就是这些互联网大厂都手握“海量的中国人的数据”——一旦泄露或者“故意出卖给敌对势力”,那我们面临的后果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什么是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我们个人的数据不仅价值很大,而是甚至是“生死攸关”,这句话不含任何夸大成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近些年发动的战争都充分利用了“信息战”——结合高科技武器,对手的一切都暴露在“射程范围内”,甚至可以“精确定位”,结果就是只要想要打击,想要“斩首”,绝对的轻轻松松地搞定。近些年,不管是美国和西方开始下架我们的APP还是印度的骚操作,其实都是因为知道“信息数据”的敏感和安全,一旦对方掌握了,想要定点打击实在是太容易——成本极低。而我们国家也大批量的下架了违规收集数据和泄露数据的APP,并且立了数据法规,且已经开始加速实施——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一点不亚于“热兵器”的重要性。

不管是我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不管是视频网站,地图导航,点评和出行APP,社交工具其实都大量的掌握着公民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很轻易就可以被转移到外国,企业为了钱什么都会做的——这一点不容否认,毕竟很多企业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实际上控制权根本不在我国,数据安全之前没什么保障,这也是事实,不管是电信诈骗的泛滥还是其他,为什么感觉越来越猖獗,本质上就是我们的数据已经流到了境外——用于各种非法的目的。而且,最可怕的是一些数据就是国内的公司“输出的”。

说回到为何要整治知网,坐实“垄断地位”的“知网”实在是惹得民怨连天,而且贪婪无下限,我们的体质是不可能允许这样的“怪物”存在的。首先大概说一下知网在我国的具体运行情况——除了掌握的海量数据,知网“稳稳地”坐着国内期刊文献搜索第一把交椅,很多年了,也从未被真正挑战威胁过。2020年的财报显示,知网营收11.6亿,自从2005年开始,其毛利率始终在50%以上,最高甚至达到70%以上——而知网的那些文献又是如何“搞来的”呢?利用其“垄断地位”把学者等期刊文献低价买进,然后高价卖给使用者,疯狂地赚取差价,而且有很多文献还是擅自“上线”——完全没有被作者授予“正规的使用权”。

知网是典型的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白嫖所有专家学者的平台,我们哪怕不考虑这些使用者所处的“不利地位”以及持续时间之长。单单地把海量的数据放在知网上,知网一旦被“收买”——境外势力一直在做的事情,那我们的数据安全甚至是人才以及科研成果到底会面临多大的威胁?根本不可想象。

实际上知网除了“垄断”,本身的机制也才存在很多问题或者潜在的“安全威胁”——比如黑客攻击、自己员工窃取、内部违规操作、违规共享等原因,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个人信息可能被窃取、未授权或违规泄露以及非法利用。要知道,太多的个人信息和重点行业的数据放在知网上了——这早晚就是个问题,知网的垄断必须要给国家一个警示,数据要完全放在真正靠谱的管控平台上。一旦数据出了问题,我们的数据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就面临重大威胁了。

最后说一下,不管是滴滴还是知网,或者什么货拉拉等,不管是涉嫌垄断还是数据的违规使用和收集,都必须要给予最严格的审查和管理。垄断的企业,钱早就赚够了,必须要收手了;数据泄露或者违规使用已经完全触碰到国家安全的底线了,不仅要整治,而且也必须要预防类似的问题再发生。

成立于 1999 年的知网,由清华大学教师王明亮创立,初衷本是成立一个电子图书馆,后来转为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为目标的网站。一切都是看起来那么美好,可惜后来占尽了数字信息发展浪潮的所有红利,形成了“垄断地位”,常年占据我国学术资源的大头,而且即使已经人人“唾弃”好多年但是仍旧不改。因为它知道所有的学术资源都在自己手上,所以就变得有恃无恐且“贪得无厌”。明明一个贡献信息网站,最终却“扭曲”到了“只向钱看”的“非法数据平台”——最可悲还是“垄断地位”。知网不再有任何初心,于是国家就必须出手好好教它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知网以及滴滴等巨头的“垄断”到“下场”,都说明了一个现实:不管是垄断网络行业,欺压工人,还是出卖数据,危害国家安全,都必须要认清这是个“法治”的社会,一切操作都必须要合法合规,而且最好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大众会提醒,国家会管制。

最后希望我国的数据安全立法和反垄断法一定要持续长久“常态化”发挥作用,这样就不会用下一个知网,下一个滴滴的出现了。行业的正常发展,国家的数据安全才可以“长治久安”。老百姓从来都不希望看到出事就之解决一件事,而不形成机制,毕竟,我们受到的“伤害”不定哪一次就把各位“击倒”了。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