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淮院士:科学研究需要一种“贵族精神”

韩家淮院士:科学研究需要一种“贵族精神”

韩家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细胞生物学专家,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韩家淮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是先天性免疫信号传导、细胞死亡与炎症领域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在世界上率先发现p38信号通路。其领导的实验室在p38信号通路的研究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同学生一起吃饭的导师

韩家淮把科研当作兴趣爱好。他认为,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献身,就是人生一大幸事。他说:“只要你认定这是自己想做的、应该做的、做得对的事情,那就可以了。”韩家淮从事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因为远离应用终端,普通百姓对基础科研大多感到陌生。基础科学研究又有前置效应,即距成果投入应用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成本,而其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物质价值。因此,基础研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很难被人理解。韩家淮说,要想创新,基础研究须得抓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让基础研究成为创新永不枯竭的源动力。同时,他认为,科学研究需要一种“贵族精神”,要为了兴趣而做。如果只是为了赚钱,科研工作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管在中国还是海外,科学研究并不是一个经济回报高的职业。

韩家淮一直惦记着要打造一个科学家们“最用得起的科研平台”。2012年,他主动请缨成立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并担任主任。如今厦门实验动物中心已经成为一个硬件管理高标准、服务一流、产品价格低廉的平台。相较于国内其他高校动辄3-5元/笼/天的小鼠饲养费用,厦大实验动物中心只要1.5元/笼/天。2017年,韩家淮又带领团队筹划建立了厦门大学生物医学仪器共享平台,成功打破了学院之间的壁垒。以“资源共享、专业服务”为宗旨,致力于打造“最好、最全、最用得起”的科研平台。

除此之外,韩家淮十分注重教育的传承,倾心培养拔尖人才。他经常说,“我的愿望是培养一批有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研工作者,让世界因为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而变得更加美好”。为此,从2013年起,韩家淮多次主动请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很多人不理解,韩家淮说,原因很简单,“我是老师,我需要了解学生。”而为了增进与实验室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韩家淮还创立了和学生一起吃饭的规矩:中午跟本科生吃饭,晚上“陪”研究生吃饭。

找到细胞坏死的“开关”

炎症反应是诸多疾病治疗的第一步,炎-癌互作亦是癌症发生的重要环节。韩家淮作为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团队的“领头雁”,在多年研究中,他带领实验室逐步解析p38信号通路的核心部分,打通p38信号通路。这项研究帮助开发了治疗炎症和癌症的新药,且该项研究一直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p38信号通路是细胞内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它在许多生物学反应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发育、分化、衰老、凋亡、免疫反应及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韩家淮最富有代表性的成果要数找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开关”。近几年,韩家淮带领团队对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分子机理和病理学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揭示了调控细胞坏死的多个重要机制,找到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开关”。韩家淮说,“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如果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调控机制,就能找到‘开关’,能把细胞的坏死转换为安全的凋亡。”

2009年,韩家淮和其他实验室分别独立鉴定出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坏死相互转换的“分子开关”——蛋白激酶RIP3。随后,韩家淮带领团队和其他同行又分别独立鉴定出了细胞焦亡中的一个重要执行蛋白——Gasdermin D(GSDMD)。这些研究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这一领域的核心科学难题,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相关研究成果入选首届“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韩家淮认为蛋白组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他带领团队5年磨一剑,终于在2015年成功开发出新型蛋白质组定量技术。该研究成果在蛋白组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从科研到临床;从蛋白质组定量,到蛋白相互作用。只要关于蛋白定量问题,都有该技术的身影。同时,国内科学家应用这一技术解决了很多科学难题,甚至超越了国际水平。(王慧兰)

韩家淮院士和学生在一起

相关链接:

韩家淮院士简介

韩家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细胞生物学专家,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是先天性免疫信号传导、细胞死亡与炎症领域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在世界上率先发现p38信号通路。其领导的实验室在p38信号通路的研究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福建省科技重大贡献奖、厦门大学南强特等奖,入选科学网十大创新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CNS及子刊文章50余篇。论文被引用57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近3300次。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