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华人当选2022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轴向希格斯模式”新粒子被发现丨国际科研周报

​18位华人当选2022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轴向希格斯模式”新粒子被发现丨国际科研周报

来源:科技日报、环球科学、科研圈、生物世界、AI科技评论、BioArt等

来源:Nature

近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被称为“轴向希格斯模式”的新粒子,这是一种以前无法检测到的量子激发,也是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磁性相对粒子。

研究人员称,新研究揭示了隐藏的磁性成分并证明了第一个轴向希格斯模式的发现。这一成果克服了以往极端实验条件的难点,且这种简单明了的实验技术还可直接应用于超导体、磁体、铁电体和电荷密度波中的模式。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746-6

  • 首次观察到连续平移对称性的时间晶体

来源:Science

6月9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项研究,首次实现了自发打破连续时间平移对称性的时间晶体。

研究人员在一个光学高精细腔内放置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通过使用一个与时间无关的泵,观察到一个极限循环阶段。研究发现,振荡的时间相位在0和2π之间随机取值,正如对自发打破的连续对称性的预期。通过确定相关参数空间中的稳定区域,极限循环振荡显示出持久性,证明存在强烈的时间扰动的情况下,动态阶段依然具有稳健性。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o3382

  • 天然煤炭或可合成“无定形石墨”模型

来源:Physical Review Letters

6月10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一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新的碳固体模型,即“无定形石墨”,该材料层与层的过渡具有独特的部分有序化特征。

研究人员使用从头算法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预测得到了这种无定形石墨材料的模型。纯碳网格显示出强烈的转化为sp2杂化网格结构的趋向特性,并会在约3000 K的温度下分层,密度范围约为2.2–2.8 G/cm3,每层均为单层无定形石墨烯。层与层之间形成非范德瓦尔斯的相互作用,层距约3.1 Å。研究人员指出,利用天然存在的碳质材料合成石墨或可成为现实。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8.236402

来源:Science Advances

6月10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研究,提供了地球内核振荡的证据,表明地球内核不仅旋转速度较快,而且每6年就会改变一次旋转方向。

研究人员对比了美国空军设在蒙大拿州的大孔径地震台阵1969—1974年间一系列试验后收集的数据。结果发现,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比之前预测得要慢,大约每年0.1度。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一个地球日时长和地球磁场强度的微小变化判断,内核旋转方向每6年变化一次。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m9916

  • 首个子宫移植结果发布,成功诞下健康婴儿

来源:Fertility and Sterility

6月10日,发表于《生育与不育》( Fertility and Sterility)的一项研究,进行了9次子宫移植,7次成功,其中6名女性移植子宫后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怀孕并分娩,6人中有3人各生了两个孩子,总计出生了9个孩子。

子宫移植后进行的试管婴儿,临床妊娠率为33%,这与正常的试管婴儿的整体成功率接近。研究表明,当缺乏功能性子宫时,移植子宫是治疗不孕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生育健康的孩子,并且对捐赠者和接受者的心理和医疗长期影响很小。研究还显示,四年后,这些进行子宫移植的女性的整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高于一般人群。

https://www.fertstert.org/article/S0015-0282(22)00320-X/fulltext

  • 在二维材料超表面上实现意念控制

来源:eLight

6月11日,发表于eLight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能实现远程、实时、意念控制的超材料的理论框架。

研究人员提出将大脑思考时产生的脑电波作为超表面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意念控制,以及更高的响应速度。他们对此框架进行了模拟,通过蓝牙将脑电波信号无线传输到传感器上,能够实现对超表面电磁响应的远程控制,且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未来,这一成果与智能算法的结合,很可能在健康监测、5G/6G通信以及智能传感等不同领域得到应用。

https://elight.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43593-022-00016-0

  • “盖亚”揭示迄今最详细银河系地图

来源:ESA/Gaia/DPAC

6月13日,欧洲空间局(ESA)“盖亚”团队发布了迄今最大、最准确、最详细的银河系地图,其中包括由“盖亚”探测器收集的近20亿颗恒星的数据。

此次发布的是“盖亚”任务第三批数据,包括恒星的化学成分、恒星温度、颜色、质量、年龄以及恒星接近或远离人们的速度,揭示了迄今最大的与3D运动相结合的星系化学地图,覆盖了从太阳附近到地球周围的较小星系。其数据揭示了银河系内的迁移过程和外部星系的吸积过程,清楚地表明太阳和地球都属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是由不同来源的恒星和气体组合而成。

https://www.esa.int/Science_Exploration/Space_Science/Gaia/Gaia_sees_strange_stars_in_most_detailed_Milky_Way_survey_to_date

  • 首张人脑温度图谱显示其数据比假设高

来源:Brain

6月13日,发表于《大脑》(Brain)的一项研究,绘制了第一张人脑温度的4D图谱,指出人脑温度比此前的假设数值更高,变化也更大,且每日脑温节律是将大脑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区分开的一种方式。

研究团队对比了114名接受过脑外科手术的重症监护患者,与40名接受无创磁共振波谱脑部扫描的健康成年被试的脑温数据。结果显示,患者的脑温度范围为32.6至42.3 C,平均脑温度38.5 0.8 C;健康被试的脑温度范围为36.1至40.9 C,平均脑温度38.5 0.4 C;脑温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变化最明显的是在大脑深部区域。

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dvance-article/doi/10.1093/brain/awab466/6604351?login=false

  • 18位华人当选2022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6月13日,加拿大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了2022年新晋院士名单:今年一共有54名新晋院士,其中入选华人18位,分别为:梅涛、李明、杨春生、梁杰、Chi-Yung Chung、Jonathan Li、Fan Maohong、张益、Malcolm Xing、谭中超、孙书会、邱伟、Ted Mao、Ben li Luan、Hugh Hong-Tao Liu、Hanping Hong、Guohua Chen、陈冰。

加拿大工程院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独立、自治的非盈利组织,入选人员由同行提名和选举产生,主要标准是参选者在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在工程专业上的长期服务。

  • 毫米级折纸机器人可进行多方向移动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6月1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研究,展示了一个毫米级的折纸机器人,它可以利用磁铁和折纸的折叠能力进行多方向基于旋转的移动,从而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移动并执行任务。

研究人员开发的这种新型机器人截面直径为7.8毫米,由Kresling折纸和附着的磁铁盘构成。Kresling折纸的折叠/展开能力能够使这种机器人进行滚动、翻转和旋转,以及泵送,从而实现液体药物的递送。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毫米级机器人或许最终可以作为一种微创装置,用于生物医学诊断和治疗。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802-w

  • 运动可产生抑食减肥小分子

来源:Nature

6月15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小分子代谢物N-lactoyl-phenylalanine(Lac-Phe)在运动后显著升高,并且在小鼠模型中抑制进食从而抵抗肥胖。

研究人员发现几乎所有的Lac-Phe都是被外排出细胞到培养液中。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胞质非特异性二肽酶2(CNDP2)基因之后,Lac-Phe的产生被降低75%以上。而增加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会显著增加Lac-Phe的生成。研究说明Lac-Phe被环境中的乳酸浓度所调控。将Lac-Phe注射进肥胖小鼠后,小鼠的进食量和体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活动量和能量消耗则不受影响。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828-5

来源:Science

6月16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格陵兰岛东南部发现的北极熊孤立种群,它们对海冰依赖程度极低,多栖息于冰混合物上。

研究人员经过遗传分析确认,该种群与格陵兰岛东海岸其他北极熊种群,隔离了至少200年,已成为部分基因不同的亚种。它们栖息地每年海冰覆盖仅持续约100天,通常无法满足北极熊的捕食需求,但此亚种群适应了在冰混合物上狩猎。即使被急流冲走,它们也会跳下浮冰游回家,不会移动太远。这个亚种群揭示了在未来海冰覆盖率愈发低的地区,北极熊能如何生存,冰混合物或将成为依靠海冰生存的动物的避难所。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k2793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0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