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有灵魂”引发虚惊一场,我们能否跨越“恐怖谷”?

文/朱昌俊

人工智能会打败人类吗?这个植根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担忧,似乎到了必须直面的关口。日前,一则关于“AI有灵魂”的消息,震惊了全球科技圈。谷歌一位软件工程师表示,有“开放式对话黑科技”之称的谷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LaMDA已经有了人一样的感知力,甚至具有了人的“灵魂”。随后,谷歌暂停了他的职务,并否认了他的说法。

公开信息显示,LaMDA是一个AI语言模型的名字,它专门用于对话,目标是与人类展开高质量的交谈,应用愿景是为谷歌旗下的搜索和语音助手等功能提供服务。通俗地说,它是一款专门用来“说话”“聊天”的AI机器人。类似的AI应用,其实在很多领域都已出现。但LaMDA之所以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就在于与之长期打交道的工程师发现,它居然“越来越像人”。甚至,被指已经“具有意识和灵魂”。所以,这位工程师向谷歌提出,在拿它做实验前,应事先征得它的同意,否则就有违道德伦理

从一些对话记录来看,LaMDA似乎展示了让人吃惊的“人性”。比如,当被问到“(成为)一架真正好的纸飞机的秘诀是什么?”时,LaMDA反问道,“我首先要反问你,你指的‘好’,它的定义是什么?”甚至谈到语言时,LaMDA自然地用“我们”囊括人类与它自己,被指出人机差异时,它解释道:“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和人类一样的需求。”总之,很多回答超出了人类对于AI机器人的想象力,由此也就触发了很多人内心里关于“AI会不会比人更聪明”这份隐秘而真实的恐惧。

不过,综合目前专业人士的意见来看,“LaMDA具有意识和灵魂”的判断并没有足够的科学原理支撑。谷歌方面就表示,LaMDA是一个自然语言模型,本质上来说,它的工作和谷歌搜索栏里的自动补全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通过给定的上下文预测用户的意图。只不过,当LaMDA的参数量达到1370亿这个量级时,它把这项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以致于可以短暂地欺骗人类。也就是说,LaMDA可能的确比一般的AI机器人更“聪明”一些,但它依然是在人给定的条件下工作,并不能说它就有了意识和灵魂。

还有专家表示,LaMDA的回答之所以如此像人,与提问者的刻意引导有关。甚至有专家给出了一个比喻:声称它们是有感知能力的,就相当于狗听到留声机里的声音后,以为主人在里面。随着关注度的上升,还有声音质疑,这起事件有可能是谷歌针对旗下AI产品的一次“自导自演”的营销活动。因此,所谓的“AI具有意识和灵魂”,不过是虚惊一场。

当然,此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值得探讨的东西的确不少。一方面,从公众对这起事件的反应来看,大家对AI“战胜人类”“比人类更聪明”的担心,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这提醒,AI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科普工作不能少。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大多数人对于AI的认知,以及对于“AI将打败人类”的担忧,主要是源自各类科幻小说、影视作品的“熏陶”。而这些“虚构”的AI图景,与现实当中科学意义上的AI发展和应用,到底有多大差别?又会带来多大的误读,继而放大人们对AI不必要的恐慌和偏见?对此,显然需要在AI与大众之间搭建一条科普、互动的桥梁,以提升全社会对于AI“真面目”的认识程度

另一方面,随着AI研究和应用的快速推进,其技术伦理规范确实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次事件,其实就是由伦理之争所引发的。涉事工程师与谷歌争议的焦点,表面看是对于LaMDA是否具有灵魂的争论,但背后实质是在人工智能应用伦理上的分歧。并且,公开信息显示,这至少已经是谷歌第二次与员工在科技伦理问题上产生争议。如此现实表明,在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哪怕是在同一家公司内部,也会轻易触碰到伦理之争。

据此而言,尽早制定人工智能的科技伦理规范和标准,为新兴技术伦理治理设置好“红绿灯”的必要性已越来越突显。事实上,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就主张,“对待人工智能,人类应该在条例法规上先发制人,而不是在发生问题后再采取监管措施”。当然,作为全新的事物,人类对AI的认知还存在太多的未知,伦理规范必须考虑到对风险与创新的平衡,这方面的工作可能比想象中更复杂。目前,全球都仍处于摸索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我国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国家层面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

仅就这起个案来看,所谓“AI机器人已经有了意识和灵魂”的判断,并未获得足够的科学支持,对此,我们大可放下心来。并且,AI机器人越来越聪明,与它是否有灵魂,严格说也是两个概念,不该被混为一谈。比如,科幻作家刘慈欣就有一个被广为传播的说法:“AlphaGo赢不了柯洁,恼羞成怒,拿起棋盘往柯洁脑袋上砸”,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而我们距离这一步,显然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所以,眼下就过于担心人工智能会威胁、超越人类,未免有点反应过度了。

但着眼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持续推进,思考并积极应对人类如何跨越“恐怖谷”,以一种理想的方式处理好人与AI的关系,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恐怖谷”的概念,是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的主要理论就是: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而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负面和反感;当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相当于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又会再度回到正面。从这次“LaMDA事件”所激发的公共反应来看,我们或许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如何减轻社会对AI发展的反感乃至恐惧,值得从企业到监管机构严肃作答。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

(校对:张国刚)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7日

相关推荐

  •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到底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到底是什么?有人会说:还用问?当然是二氧化碳了! 我如果说不是,人们会信吗?当然不会,因为我不是权威。人类迷信权威由来已久。 我的观点是:全球气侯变暖是因为海洋温…

    2022年8月19日
  • “人小鬼大”嗯哼:偷亲小泡芙,被杜江当场教育,后成高情商暖男

    嗯哼的一杯咖啡,将让许多中国家长无地自容 当天,霍思燕让儿子嗯哼帮自己去买一杯冰咖啡。可谁知过了一会儿,嗯哼抱出来了一杯热的。 换做普通人,孩子肯定少不了的会挨一顿骂,首先孩子没有…

    2022年8月27日
  • 华为云携手高校共建华为云学院物联网中心

    6月28日,记者从华为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获悉,华为云通过开放技术能力,构建教育行业新模式,已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共建物联网专业。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

    2022年7月10日
  • 40度、50度的高温!地球可能不再适合居住?未来可以移民火星?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 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不过人类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地球温度越来越高,全球温室效…

    2022年8月19日
  • 谷歌支付1亿美元赔偿女员工!背后是四个女员工对同工不同酬死磕

    今天,谷歌又上新闻了。 【谷歌给女员工支付1.18亿美元以平息男女同工不同酬的集体诉讼】 去年,4名前谷歌女员工代表一万多名谷歌女员工向谷歌发起集体诉讼。 她们指控谷歌男女同工不同…

    2022年6月15日
  • 迄今最远星系-130多亿年

    以下是人类至今为止拍摄到的宇宙最深处的图像,拓宽人类对宇宙的理解。这些照片揭示了天空中还有更多遥远星系的存在,这些星系发出的光最早起源于130多亿年前。

    2022年8月17日
  • 乘势“价值重构”,闪马智能开拓智慧城市新蓝海

    随着数字化转型、数智化变革的全面展开,数据价值进一步凸显,行业市场的商业逻辑也随之发生变化。当新一轮“价值重构”潮袭来,科技企业不仅面临着复杂挑战,更迎来了开拓行业新蓝海的转型契机…

    2022年6月13日
  • 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何时恢复正常生活?

    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何时恢复正常生活?其实从目前全世界来看,疫情都不可能彻底结束,现在国外已经完全躺平,而且病毒也在不断的变异,就算国内清零了,还是会被国外不断进来的货物,快…

    2022年8月13日
  • 当兵五年,退伍回来能做点什么?

    当兵五年,也就是一期士官退伍,按照政策是没有工作了安排的,所以大部分只能选择一次退伍费自主择业。大部分退伍士官对职业选择都很迷茫,在部队习惯了体制生活,到地方无所适从,那么当兵五年…

    2022年4月4日
  • 英特尔发布超百万亿算力GPU,进军数据中心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大算力的数据中心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面向视觉云的数据中心GPU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增长至150亿美元。雷峰网 如今,数据中心也正在各大芯片厂商的业务中变得…

    2022年8月30日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